APP下载

论“要素说”的形成与历史语境

2020-02-24吴稌年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杜威要素图书馆

吴稌年

(江南大学图书馆,江苏无锡 214122)

中国近代图书馆在20世纪20、30年代形成“百家争鸣”之势,燎原成图书馆活动高潮,完全是在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形成的。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和其他领域相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图书馆发展的基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整合,是图书馆发展基本动力,社会不同文化的冲突、交融,是图书馆发展的内在动力。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形成的“要素说”作为中国近代图书馆基础理论研究成果的标志,在理论建设上代表着中国近代图书馆界活动高潮时的标志而被铭刻于历史的丰碑上。

对于“要素说”的历史地位,1988年黄宗忠先生已表述得十分清楚,要素说“在理论上已经超越了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大多数西方图书馆学家,可与此时美国巴特勒的理论并列,”[1]巴特勒是“社会学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主要思想集中地体现在1933年出版的《图书馆学导论》中,“谢拉评论这本书是‘图书馆思想发展的真正里程碑’。”[2]能与巴特勒的理论并列,是否就说要素说也是一座图书馆理论界的“真正里程碑”,这要得到国际图书馆界的进一步研究与评价。从目前中国对此的研究成果来分析,“要素说”确是中国近代图书馆时期图书馆理论建设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

1 “要素说”是一个群体的成果

在中国图书馆界,据目前所出版的资料记载,最早提出“要素说”的刘国钧先生,就在他大学毕业后,在图书馆工作的第二个年头,就在《儿童图书馆和儿童文学》一文中提出了这一研究论题,认为“一个完善的儿童图书馆必定要有三种要素:合法的设备、适宜的管理员和正当的书籍。”[3]读者利用图书馆,主要是要获取知识、娱乐、休闲,图书馆则用记载满足读者需求的载体——图书,去为读者服务,因此,此时期提出的核心要素是“图书”,刘先生提出的针对特定的儿童图书馆建设要素的理论,为以后图书馆学者将其目光推至图书馆,并从要素角度加以研究打下了基础。

就在同一年,戴志骞先生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作了轰动一时的演讲,其演讲大纲经整理后发表在《教育丛刊》上,戴先生从图书馆管理的角度,认为要建立起一个实用的图书馆,必须关注好馆址的设置地点、建筑、采购、分编、开放时间、图书公开等六项问题,这“实普通图书馆管理法之要素,……”[4]梁启超先生则在1925年的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会上的演讲中,从建设中国图书馆学的角度,提出了“图书馆有两个要素,一是‘读者’二是‘读物’。”[5]梁先生从一个享有盛誉的非图书馆学学者的角度,以一个“读者”的角度与希望,将“读者”归入了图书馆建设中的要素之一,开创了将图书馆要素开放至社会的学术历程。

杜定友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图书馆“三位一体”理论,这一理论是建立在20年代对图书馆要素不断深化认识基础上的。1921年,杜先生留菲归国,8月在广州市民大学召开的演讲大会上,杜先生在所作的“图书馆与市民教育”的讲演中提出了建设图书馆的主要因素是人才、书籍、房室和财力,实际上,这是对建设图书馆要素的阐述。以后,杜先生又在不同的场合阐述了发展图书馆的主要因素是人才、书籍、财力、时势四端。他在1927年版的《图书馆学概论》一书中,明确提出了“……图书馆的设立,有3大要素:(一)要能够积极的保存;(二)要有科学的方法,以处理之;(三)要能够活用图书馆,以增进人民的智识和修养。”[6]他主要是从图书馆的功能出发,加上合理工作的科学方法,造成一个读者乐意、便捷利用的图书馆,直至提出“三位一体”理论,史称“三要素”,这是从图书馆事业中抽象出来的,不仅提出了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且还就此解决了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动力问题。李小缘先生从图书馆管理角度出发,认为图书馆建设中“人”是最重要的,馆员的工作是为读者服务的,在馆员中,图书馆馆长的工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专门论述了馆长应具备的素质,认为“馆长之第一要素即其学问。其二要素即其之方法。”[7]刘国钧先生经过10余年的思考与探索,于1934年在《图书馆学要旨》一书中,则进一步论述了“四要素”,“图书馆成立的要素,若加以分析,可以说有四种:(一)图书;(二)人员;(三)设备;(四)方法。”[8]与以前相比,增加了“方法”一项,将管理员扩展为“人员”,以后,在50年代又进一步完善,提出了“五要素”。从“三要素”到“五要素”,这一理论经过30余年的不断发展、完善,最终以标志性的成果积淀下来,为以后图书馆理论的探索和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此期间,还有一些学者对此作出了贡献,如陶述先先生于1929年的《图书馆广告学》一文中提出:“现代所谓新式图书馆,其要素有三:书籍、馆员与读者是也。”[9]陶先生也是较早提出图书馆要素的一位学者,但是他并没有构建其理论体系。另一位是俞爽迷先生,他于1936年出版的《图书馆学通论》一书,就是以图书馆的三要素为框架,构建全书内容的。还有徐家麟先生,他在充满了当代图书馆学和理性主义光芒的《关于图书馆学的认识几点观察》一文中,论述了科学三要素:“科学实有其基本的要素:第一,用观察方法收集事务资料,籍重器械的运用及量的计算。第二,对此种种事实,作当前的因果关系之理解。第三,对所探讨的事实或现象,再作实证式的评量。”[10]在科学精神的规范下开展图书馆业务工作。“图书馆业务是书与书服务暨读者三个方面的业务,”实际上指出了图书馆业务的三大要素。

上述表明,图书馆界的要素说是一个群体成果,它在20世纪20年代分别由多人从各自的角度提出。经过10余年的探索,到了30年代已发展成一个具有较完善的理论体系,而且这种理论体系构建实质虽相同,但各自的视角与内容却不完全相同,形成了一个较为丰满的、在本质上相同的、内容上丰富多彩的图书馆理论体系,这种理论以后长期影响着中国图书馆理论的研究,它的影响早已超越国界而传于国外。

2 “要素说”的历史来源

“要素说”具有哲学上深厚的历史来源。在中国图书馆界首先提出“要素说”的刘国钧先生,具有哲学的学科背景,在他步入图书馆理论研究生涯之初的1920年,就翻译出版了由英国学者著的《亚里斯多德》一书。可见,刘先生对于哲学史的领会是很深刻的,而且,又因刘先生留美时获得有哲学博士学位,进而可知刘先生对哲学领域的研究同样是十分心仪、深刻的,这一点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时所教的有关哲学领域,主要是老子等课题时他所写的有关哲学论文中可直接反映出来。

现代意义上的“要素”,在古代称之为“元素”,这是因为近代在化学领域中产生了化学元素表后,“元素”这一名称就为专用,有时原有的“元素”其意,即用“要素“代之。现代有人认为“元素”一词的意思,即是“来源于希腊文stoixeion,它具有字母表上的字母、原始物体和元素等意思。”[11]

在历史上,探究世界的来源和存在的根据的问题早在公元前就已开始,出现于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米利都学派”,首先提出了世界本原这个重要的哲学问题,开创了哲学本体论的研究先河,这一学派企图探索自然界纯一的物质本原或物质基础,并用以解释万物的产生与变化,其主要代表是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米尼等。[12]泰勒斯认为,水是一切的始基,万物都由水而生,又复归于水,阿那克西米尼则认为空气是一切物质最单纯的始基,一切存在物都由空气的浓厚或稀薄而产生,并认为人类的灵魂也是空气。以后,古希腊的爱非斯学派创始人赫拉克利特则认为,火是世界万物的唯一元素。[13]

从保留下来的著作看,柏拉图是最早明确使用“元素”一词的,[14]以后古希腊哲学家思培多克勒又提出了“四根”说,认为火、土、水、气为世界本原。原子论的提出,成为古希腊提出朴素物质元素的最高成就,古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其学生认为原子和虚空是万物的本原,无数的原子在虚空中的运动而产生世界。[15]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思想的集大成者,他集成和发挥了前人的学说,在他的《形而上学》和《物理学》两部自然哲学代表作中,具体、深入地论述了元素的定义、本质、特点和作用,认为元素是自然本体,是简单而纯净的物体,主要特点表现为:不可分割性、具有可组合性、具有不变性、元素与万物间具有因果关系。[16]土、水、空气和火都不是表示经验物质的名称,而是分别由干、湿、冷和热四种特性中,两两组合的抽象。亚里士多德将古希腊元素学说上升到概念系统,并加以精辟的论述,成为古代哲学思想、科学思想发展的一座丰碑。

中世纪时产生于天主教的学院中的“经院哲学”成为主要哲学思想的总称,经院哲学主张理性服从信仰,哲学是“视觉的婢女”。经院哲学的主要代表是托马斯·阿奎那,他“代表了亚里士多德路线。”[17]他提出了“美的三要素”,即“整一、比例、明晰”。他从经院哲学出发,对美的三要素的论述上升到审美标准的水平。在三个要素中,整一成为完善的同义词,比例和明晰是体现美的,美的东西就是完善的。中世纪的美学,光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因为上帝是和光联系在一起的,光是明晰的。

12-13世纪,亚里士多德的著作由阿拉伯、犹太和西欧学者译成拉丁文,介绍到西欧,并最终开始了“文艺复兴“运动。近代的自然哲学的要素说开始了新的生命。19世纪马赫在《力学及其发展的批判历史概论》和《感觉的分析》等著作中,主张用要素概念代替感觉概念,认为要素是世界上最起初的实在,是世界的基础,一切物质,无论是物理的还是心理的,都是由要素复合而成的。并将要素分为三类,分别由字母作代表。[18]19世纪新托马斯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日尔松对托马斯·阿奎那提出的美的三要素进行了修改,认为”完整、和谐、放射自己的光芒“是美的三要素。

这种探讨世界的来源和存在的根据问题,在古印度同样也在公元前就已开始。产生于公元前6-3世纪的奥义书中就提出了万物始于自然界中风、火、土、水四种元素。这一理论成为印度哲学中顺世派的立论基础,进而提出了“出世“的理论,即人死后的世界,即会产生轮回、报应、解脱的世界。

在中国的历史上,要素说的思想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大约产生于殷商之际的“五行说“,是中国最古老的哲学理论之一,将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和多样性的统一。战国时代”五行“说颇为流行,并出现五行相生相胜的原理: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等,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哲学家与古希腊哲学家在对世界本原的揭示上的共同性。五行说对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数、医学等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这种五行的思想还被用于道德范畴,指仁、义、礼、智、信。

大致亦是产生于殷商之际的八卦理论,同样具有要素说的特征。这一理论在《周易》一书中得到系统的阐释,将乾、坤、震、巽、坎、离、艮、兑象征为天、地、雷、风、水、火、山、泽8种自然现象,并将乾和坤两卦作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现象的最初根源。

“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范围,用以说明世界的本原、本体、规律或原理。道家认为天下万物都来自道,“道”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万物从“道”产生,最后又回复到“道”,而“道”自身则永恒不变。约公元前4世纪中叶,从老子学说中分化出的黄老学说,在哲学上发挥了老子哲学“道”中有物有精的思想,提出精气学说,把精神作为一种精微的气,即精气,认为天下万物是由这种气产生的,气是世界的本原。以后,东汉王充提出“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北宋张载提出“太虚即气”的学说,明代哲学家罗钦顺提出“通天地,亘古今,无非一气而已。”[19]

中医则接受了要素说的理论,创建出古老的中医理论。中医最古老的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就曾用阴阳五行学说对自然运行和人体生理、病理、心理的变体作了统一性的解释。上述是关于要素说在古代与近代流变的简述,还有许多具有代表意义的人物和论述,如新的原子论等没有列举,但这并不会对阐述要素说的流变产生根本的影响。

3 近代图书馆“要素说”的现实来源和社会语境

20世纪初,中国学术思想界从要素的角度去分析问题逐渐形成一种社会语境。这一语境的形成,是在当时学术思想界的代表人物严复、梁启超的应用中带动出来的。严复是有关社会进化论的最早中译者,他深刻地认识到,对于国家的强盛是无法从“器”的层面的变革中获得的,因此,必须从制度的层面入手,从国家制度的变革中入手,这一认识在清末民初时期,已经在欲使变革的知识分子层面取得共识。因此,严复的《社会进化论》一经翻译出版,立即引起知识界的共鸣,很快“进化论”就成为一种社会变革的语境,并为广大知识分子的变革思想指明了一种方向,并形成一种社会发展趋势,社会进化论整整影响了当时一代知识分子。

严复在国家制度建设的论述中,十分注意“要素”的论述,此时,他关注的要素,即是当时中国社会急需变革之处,例如,他分别从国家强盛、治国、富国的不同角度,分别列出其建设的要素问题,“是知国于天地,其长存不倾,日跻强盛者,必以其民俗、国性、世道、人心为之要素。”[20]这是从立国的精神、文化基础、国民意识等方面提出的极具针对性的论说。他从法律的角度论述治国的要素,认为“至于平等,本法律而言之,诚为平国要素,……”[21]在西方国家的思想解放中,自由、平等、博爱等是为之奋斗的目的,严复在引进有关治国理论之时,十分注意“平等”思想的引进,并作为治国的要素之一。在富国的论述中,认为“吾国民祈天永命,尚冀有一日之富强者,夫非忠孝节义之风为之要素欤!”[22]他抨击中国古旧、封建色彩的礼仪道德。由于教育救国思潮的风行,因此,严复在教育领域中同样有要素的论述,认为教育者所进行的事业有三方面:“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23]严复在教育过程中,提倡教育救国,实业救国,认为当时中国的教育不知机器如何使用,缺少物理、化学知识的传授,因此,“是故实业之教育,必以之数者为要素。”[24]

梁启超等人在1902年至1903年期间,将“新民”的宣传推向高潮,此后,逐渐奠定了当时的学术思想领域之领袖地位。在民国建立后,又从宣传、建设“新民”进入到“国民”建设的层面。他为国家下了一个非常简单明了的定义,并阐明了土地、人民、权力此即国家成立之三要素,[25]引入了19世纪末流行于西方的国家学说。一个国家的独立强盛,关键是国民,其中国民精神又是关键中的关键,因此,“民气者,国家所以自存之一要素也。”[26]在经济、人口统计方面,提出了中西的不同之处,“故泰西料民只计口,而中国则户口并计。诚以户也者,中国构成团体之一要素也。”[27]可见,梁启超有关要素的论述,已触及到了人口方面,其实,他在许多方面都有从要素方面论述的思路。在《国性篇》中,将国性分为“一曰国语,二曰国教,三曰国俗,三者合而国性仿佛见得见矣”的三个要素,[28]在论述成功之时,又归纳了西方成功的要素,“西人恒言曰:‘成功之要素有三:一天才、二机缘、三历练。”[29]由此可见,梁启超在1925年于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会上的演说中,将“读者”和“读物”作为图书馆的二大要素的论述,决不是突兀的,而是有其长期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的积淀而成的。

此外,许多在思想、学术领域的著名人士也都使用要素的分析方法来阐明自己的观点。在旧文化大论战如火如荼之时,章士钊概括了文化的要素,并将这些要素界定为“文化”,“以愚所思,文化者,非飘然而无倚,或泛应而俱当者也。盖不脱乎人地时之三要素。”[30]1912年,鲁迅在《拟播布美术意见书》一文中,阐述了人性问题,论述了创作中生活与美术的关系,并认为美术“有三要素:一曰天物,二曰思理,三曰美化。”[31]他将现实生活、思想熔铸、艺术加工纳入到了一个统一的阐述平台。著名的史学家蒋廷黻在论述近代外交史时,就认为“在近代史上,外交虽然要紧,内政空间是决定国家强弱的根本要素。”[32]

由此可见,在清末民初之时,中国学术思想界大量引进西方的许多学说,并通过消化加工后,产生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思想理论。在科学研究中,分析、归纳、演绎的方法已广范围等到应用。在这些研究方法中,都离不开将整体分为各个部分加以研究,以及从各个部分的研究中再合成一个研究对象的整体。这种研究方法,关键是要抓住问题的实质加以研究、分析后得出结论,因此,要素的论述就成为抓住问题的实质而加以分析、研究的语境。

要素的语境,在美国哲学家、教育家J·杜威来华的讲演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杜威应中国当时五个团体的邀请,于1919年4月30日到达上海,于5月初开始在南京、北京等11个省进行了2年2个月约200场左右的讲演。由于在杜威来华之前,已由其学生陶行知、胡适、蒋梦麟等人介绍了杜威的主要思想,因此,在杜威一开始讲演之时起,他的言论和行动就成为学术思想界关注的焦点,他的讲演由记录员记录,经他的学生翻译,并经校对后见诸于报刊,仅是他在北京所作的共计58讲的“五大讲演”,除了发表在当时的报刊上外,还合集成书而出版,在杜威1921年离开中国时已大概重印了10版。杜威因此在中国的学术思想界成为“自从中国与西洋文化接触以来,没有一个外国学者在中国思想界的影响有杜威先生这样大的”[33]人物。

杜威在来华的讲演中,在论题中有三次是专论社会、教育要素事宜的,包括《教育之社会的要素》《教育之心理的要素》《社会之要素》。但是,在他的讲演中,杜威自觉应用科学的方法剖析问题,他的“要素”一词,经常出现在他的讲演中,成为一个出现较高的词频,在论述问题时用要素的方法进行阐述的内容,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有时几乎是信手拈来,天衣无缝。作为一名哲学家,在讲演哲学史中,就论述了柏拉图的在哲学上三种最要紧的要素是:神秘的要素、论理的要素、应用的要素。[34]民主是在杜威讲演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术语之一,他在讲演中就分析了民主的四个要素“政治民主、民权民主、社会民主、经济民主,明白这四个原素,便可以明白民治主义的真意思,”[35]认为民主的共和国具有二大要素,即“爱自由”和“为共同动作”。

杜威作为一个教育家,他的教育理论突出了“社会即教育”“学校即社会”思想。在南京作的长篇的《教育哲学》讲演中,共分两部分,“教育之性质”和“学校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又分为9个部分,其中第一即以“学校中的三要素”为题,第三即以“经验之要素”为题。[36]他在不同的场合对教育的要素进行了不同的阐述,如在《教育者的工作》讲演中认为教育的三要素是:社会的要素、知识的要素、个人要素。在《教育的新趋势》讲演中,认为是:社会的生活、科目和学生为三要素。在《教育之必要》的讲演中,认为幼童、方法和社会目的为三要素。可见,杜威在不同的情况会根据不同的环境,将分析、阐述论题的主题突出出来,并用要素概括之、阐述之。可见,运用要素作为研究问题的方法,在杜威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种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在其他不同的讲演内容中同样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例如认为教育者欲为社会领袖,须具备三要素:一定目的、一定方法、坚忍力。[37]在高校的教育工作中,学生求学有两种要素:(一)利用西洋已有的原质。(二)自己去研究事实。[38]他认为人们应该养成一种好的习惯,这种习惯包括“知识、意志和情绪”三个要素。教育是与社会具有密切关系的,教育是为社会经济服务的,发展经济的三要素是“劳力、智识和机器”。杜威通过对一次大战的反思,认为要创建出时代的新人生观,这种新的人生观可用三个要素作为纲领构建,即“势力的观念”,“进化的观念”和“互助的观念”,等等。杜威这种关于要素的研究方法的自觉运用,对中国当时的学术思想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然也包括当时蓬勃发展的图书馆理论界。

4 结语

中国近代图书馆界的“要素说”,经过刘国钧先生等一批老一辈图书馆学家的构建,形成了一种研究图书馆理论的方法,并构筑出了其理论体系,成为了标志性的成果。“要素说”的形成,既有深厚的历史来源,又有深厚的现实来源和社会语境背景,可见,“要素说”的提出,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的社会背景,对此开展更深入的研究,对于构建和夯实中国现代图书馆学理论体系是完全必要的、大有好处的。

猜你喜欢

杜威要素图书馆
合肥杜威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合肥杜威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图书馆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让我们摇起橹来
也谈做人的要素
去图书馆
知情人话杜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