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择业观现状及对策探究
——以信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02-24张泽锋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大学生教育

张泽锋, 陈 峰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a.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b.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采用问卷的形式调查了信阳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的在校大学生,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出大学生择业观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以改善大学生择业观.希望通过研究能够对大学生就业有所帮助,并正确对待自己的职业选择和职业生涯.

1 高校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

(1)高校学生就业区域有倾向性

在区域结构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需求和供给的区域性失衡.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一些优势资源往往集中在沿海城市、内地省会城市等经济条件较好的区域.相应地,对于经济条件落后的区域所能提供的工作环境大多相对较差,如工作条件、生活条件、工资待遇和发展前景等.高校学生在择业时,一般都考虑选择经济条件较好的区域.从就业机会来看,在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也有限.随着就业难度的不断加大,很多高校学生对职业预期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在就业时也考虑一些经济中等的区域.但是,小城市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小城市对于人才的有限需求在一段时期内也会迅速饱和[1].

(2)高校学生的个人观念及社会舆论影响就业

(3)高校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存在偏差

首先,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对人才需求之间存在偏差.社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多元化,更需要有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综合能力的人才.中国高等教育发生了变化,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高校教育致力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就业能力等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3].其次,高校的专业设置与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存在偏差.目前,高校进行专业设置主要考虑市场需求,社会亟需的人才是高校专业调整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结构也在不断进行调整,导致用人单位对专业的需求也相应地发生改变.然而,高校的专业设置大多滞后于社会对专业需求的调整,导致一些社会亟需的人才得不到满足,而对已经相对饱和的人才需求又供过于求.

2 高校学生择业观存在的问题

为具体了解和掌握高校学生择业观的情况,以学院为例对大学生择业观进行了问卷调查.随机抽样专科学生416人,涵盖理工、经济、文史、管理、医学等16个教学院部.主要从5个方面调查高校学生择业观情况.后期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并对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1)大城市情结仍然存在

现在,虽然许多大学生都降低了职业预期,放宽了对就业地域的要求,但是对于一部分大学生来说,工作地点仍然首选大城市.尽管国家鼓励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但是,经济条件较好的大城市、沿海城市依然是大部分高校学生毕业后的首选.大学生这种择业观念导致落后地区的人才供给得不到满足,影响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导致经济的区域性发展不平衡.

(2)就业选择功利化倾向明显

随着高校扩招和科技发展,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就业形势有待改善.调查中“经济收入”“个人价值的实现”是在择业考虑的因素中选择最多的两个,分别占42.2%和63.4%.随着时代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大学生择业逐渐形成一种利己心理状态[3].要想改变这种不良的就业倾向,需要提高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临近年末还有几天时间,*ST大唐卖房保壳也进入实操阶段。其公告称,公司向北京海国永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转让北京科研中心房屋及其附属设施的事项,已经董事会和股东大会批准;11月30日,经北京市政府相关部门审批,交易双方已签署房屋回购合同,约定公司将前述资产转让给海国永丰,交易价格13.5亿元。*ST大唐2016年、2017年净利润分别大幅亏损17.76亿元、26.49亿元,于今年披星戴帽。若2018年还继续亏损,明年其将被暂停上市。

(3)择业期望值偏高

据调查,大学生的择业期望值偏高,超过社会所能给予的水平.在选择工作的类别调查中,“国家机关”与“大型企业”是大部分高校学生所追求的.在调查“工作区域”的选项中,绝大多数学生选择在大城市工作,极少数学生选择乡镇.一些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眼高手低,刚毕业就希望找到工资高、待遇好的单位,对月薪相对较低的企业不予考虑.这也是一些大学生“有业不就”的原因.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高校学生都想留在大城市的思想是不现实的,也是不明智的.大学生需要审视自己,根据个人的综合能力选择相匹配的工作岗位.

(4)创业意识不强和创业观念不够成熟

创业是另一种形式的就业,属于创新性就业方式.在国家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下,高校都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有所增强,但是大学生的创业观念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大学生对创业存在一些偏见.在创业的大学生当中有很大一部分不是主动选择去创业,而是由于就业压力,在被迫无奈的情况下才抱着尝试的态度选择创业.其次,大学生对于创业的认识还不够成熟.社会舆论和家庭环境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目前,社会上仍有一部分人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对大学生创业不认可.一些家长对孩子的就业横加干涉,甚至限定他们就业的方向,使大学生创业受到打击,这直接影响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4].

(5)择业心态不够成熟

第一,大部分高校学生面对求职缺乏足够的准备,思想上还没有从学生转换成社会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成熟的思想.第二,大学生在择业时存在盲目悲观与盲目乐观两种不良心态.大部分高校学生在求职时都会不可避免地遭遇挫折,一部分大学生面对困难时,欠缺自省与思考;还有一部分遭遇拒绝就一蹶不振,这些都是择业心态不稳定、不成熟的表现.第三,大学生择业不主动,有一定的依赖心理.部分大学生对择业缺乏主动性,消极等待,一是选择职业的心理依赖.有些大学生没有对职业进行合理规划,迷茫不知所措,依赖父母的指导和帮助,有的甚至完全听从父母的安排.二是求职过程的心理依赖.一些大学生求职准备不充分,对如何求职缺乏思考,等着家长和亲戚朋友介绍工作,择业过程中过于依赖社会关系.

3 高校学生择业观教育的相关对策

(1)培养高校学生择业的社会责任感

目前,高校学生择业趋于功利化,缺乏将自身发展与社会、国家的需要相联系的意识.当代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高校丰富教育内容,深化教育内涵.

一是丰富教育内容.首先,加强对传统文化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担当意识的教育.其次,感恩教育.国家从2002年开始每年都会评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这些人物的事迹都是增强社会责任感教育的良好题材,还可以借助身边有责任、有担当的典型人物进行广泛宣传.

二是深化教育改革,发掘教育内涵.现阶段社会责任感的基本内涵在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当代大学生的主要责任是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作为检验自己言行的价值标准,自觉按照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做事.

(2)培养高校学生理性创业意识

鼓励高校学生创业是当前就业形势下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手段.然而,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创业观念和意识不强,高校需要从多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首先,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在大学生课程中加入创造性思维相关的创新教育课程.积极组织一些创新创业的竞赛活动,奖励有创新思维的大学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结合专业课教学内容,发挥专业特长,引导大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密切联系社会实践,把握创业机会,进而学以致用.

其次,加强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启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要加强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保证大学生创新能力得以提升.高校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采用创新思维教授学生知识和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其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不同的教学任务,并对结果加以点评,让更多的学生学有所获,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再次,增加大学生社会实践机会,促使大学生形成理性、务实的创业观.高校可以从三个方面为大学生提供参加社会实践的便利条件和实践指导[5].一是要按规定开设实践课程,保证学生有基本的实践机会;二是建立校内创业实践基地,高校根据专业特点,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场所和其他的创业必备条件,满足大学生的创业需求;三是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增加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进而提高大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

(3)关注高校学生择业期心理健康状况

目前,大学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在求职时心理压力很大,需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矛盾心理、焦虑心理、自卑心理、从众心理是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从四个方面给出应对不良心理问题的解决对策.第一,教师方面[6],面对当前严峻就业压力,教师需要不断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增加知识储备.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提升综合能力,多参加社会实践来提升竞争能力.要不怕失败,敢于竞争,遇到失败挫折要学会调整心态,不要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懂得从失败中寻找原因,积累经验,为找到理想的工作打下基础.第二,高校方面,高校应该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专业课程,结合专业课程增加有关就业指导和实践内容.第三,家庭方面,家长要尊重子女的想法,可以提出建议,但不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子女,应努力给子女营造一个民主、宽容的家庭氛围,让高校学生以一种不畏艰难、积极向上的心态择业、就业.第四,社会方面,高校毕业生刚进入社会,面对激烈的竞争,不可避免会遇到挫折,国家和企业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面临的实际问题,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4 结语

就业问题是国家的一项重要问题,关系到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与大学生乃至全社会劳动者的生存息息相关.也是实现中国梦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高校和国家要关注和重视大学生的择业观教育问题.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择业观教育,从而提高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实效性,引导大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国家建设.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