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所有制视角下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路径

2020-02-24张红瑞贾晓辉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学徒师傅导师

张红瑞, 贾晓辉, 罗 鼎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a.信息工程系;b.艺术设计系;c.教务处,河北 石家庄 050081)

学徒制是从古代农业社会流传下来的一种用来在父子或师徒之间进行技术技艺传承的教育机制,在进入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后,德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对现代学徒制的教育模式、内涵特征和管理制度进行了探索和实践[1].2014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2]为着力构建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教育部先后分三个批次分别在2015年、2017年和2018年遴选和确定了500余单位参与学徒制试点工作,并于2019年发文要求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3].在国家大力开展现代学徒制工作的有利形势和明确要求下,研究和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 现代学徒制:从项目合作走向混合办学

在现代学徒制如火如荼的试点工作过程中,各参试院校和企业都积极开展探索和建设工作,在学徒合作机制、培养模式和师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主要体现在:企业参与学徒培养的参与度不断提高,校企共同开展联合招生、培养和就业,学徒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校企专门定制学徒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展学徒教学和考核.导师队伍建设水平不断提升,校企共同进行导师互聘、双向挂职和课程开发等[4].在总结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宝贵经验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试点工作是由政府推动、院校主动、企业联动,因利而合、无利则散,没有解决可持续性困难和规模性较小的问题,合作不长久.学校在学徒培养过程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合作企业处于被动和配合的次要地位,没有彻底转换学徒培养的定义角色,培养模式不明确.对导师团队的管理和激励机制不够,专业教师和企业师傅存在主动性不强和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导师队伍不稳定.

职业院校虽然建设了各式各样的专业实训实习场所,但与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生产环境、管理制度等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因而各高职院校在国家有关支持职业院校与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办学项目的政策推动下,成立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征的二级学院以充分发挥企业在学徒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国内已有院校开展校企共建服务学徒培养的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例如: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与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及其相关企业共建“特种设备学院”,开展电梯工程技术行业的学徒培养[5].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与青建集团股份公司合作共建“青建学院”,将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和现代学徒制改革有效融合起来[6].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与石家庄市晏钧设计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晏钧设计学院”,共同开展艺术创意人才的学徒培养.可以说,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征的二级学院培养学徒,集聚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力等资源,学校的生源、师资和资金等资源,将企业和学校结合起来,从单纯的项目合作走向深度的混合办学,使合作机制更加稳定,培养模式更加明确,导师队伍更加稳定.

2 完善治理结构,构建校企育人“双重主体”

治理结构混合是推进现代学徒制培养工作的重要前提,因此,作为学徒培养中的两个不同的利益主体,学校和企业进行合作[7],把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效益与企业经济发展效益有机结合起来,合办服务学徒培养的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征的二级学院,变“单向输出”为“双向混合”,实现培养平台、发展目标和发展动力有效统一.在这个过程中,双方主体要明确权利、职责,协商利益分配,实现目标统一.

(1)明确双方权利、职责,实现培养平台统一

校企双方将各自的优质资源作为要素参与学徒培养,通过制定合作协议、章程明确校企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任务分工.成立理事会并制定理事会议事规则,理事会负责二级学院的人才培养、产学研互动、合作经费等重要事项的审议、决策、监督和协调等工作.以行业、企业的职工培育机制为蓝本,专门设立学徒培训岗位或增设在职员工岗位培训项目,将企业员工的培育机制与院校的学徒人才培养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一个平台、两种身份、岗位相同、成长同步”.学徒通过近距离地参与企业产品的设计、生产和制作等环节,参与企业技术比武、行业协会论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能够始终接受最新的企业技术和行业信息,熟悉企业工作流程、行业标准和商业模式,拓宽学徒的职业眼界,提升学徒技术技能水平.在学徒培养过程中,校企双方依托二级学院平台,充分发挥合作企业的主体责任和职业院校的管理责任,校企双方要共同制定《现代学徒制项目管理办法》及相关制度文件,明确学徒选拔和出徒标准、学徒岗位的教学和考核标准,使现代学徒制建设与管理工作有制可依、有标可循.根据学徒的实际教学需要,科学安排和轮换学徒岗位,分配工作任务,保证学徒按照劳动价值取得合理报酬.此外,在企业学习和工作期间,要对学徒进行安全教育并为每位学徒上责任保险和工伤保险,确保其人身安全.

(2)协商利益分配形式,实现发展目标统一

在学徒培养过程中,合理地构建校企双方利益分配机制是保障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征的二级学院长期运行和稳定发展的基础.根据不同学年中职业院校和合作企业在培养成本之间的差距,校企双方要明确各自在各阶段的学费分配机制.可将学校在招生方面的政策优势和企业在招工方面的市场优势合二为一,校企双方以一个“利益共同体”来实现招生、招工一体化,校企双方共同拟定学徒数量并列入学校招生计划.依据企业岗位用人需求和技术需求,确定招工流程和招工标准,通过基础职业能力测试,选拔基础素质过硬、思想品质符合企业要求的学生加入二级学院,学校、企业和学生签订现代学徒制三方协议,以合同的形式使学生明确学生、学徒的“双重身份”;合作企业在劳动力市场和就业市场招收的学徒,也可通过单独招生方式正式录取到二级学院中,合作企业在给自己培养员工的同时,也可以通过合作机制或代培机制将合格的学徒输送到行业、企业并获取相应的培养费用,在种好学徒培养“自留地”的同时,扩大学徒培养数量,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通过按培养成本合理分摊学费收入和实施招生招工一体化的双重推动,既保证企业的应得投入回报和经济效益,使得学徒培养短期内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又可以长期为企业发展带来不竭的人才效益,从而使企业将参与并主导现代学徒制培养提高到自身发展的战略层面,使合作企业主动承担起办学主体的责任和义务.

3 重构培养过程,推进校企“双重培养”

培养过程混合是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重构后的现代学徒制,企业在学徒培养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二级学院整合课程开发、学徒培养、考核评价等校企双方的培养优势[8],构建现代学徒制“双重培养”的运行基础,实现课程共建、学徒共培、岗位共考.

(1)对接学徒岗位需求,培养学徒岗位能力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徒培养工作的框架体系[9],岗位课程是学徒培养工作的重要载体,因岗设课、按岗授课.校企双方共同对学徒制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岗位课程体系、岗位工作和考核标准等内容进行设计和开发.将国家职业标准的技能和知识要求融入课程标准,将企业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融入课程内容,将企业文化和职业道德的素养要求融入课程教学,构建特色学徒岗位课程体系.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征的二级学院通过构建“企业+学校”工学交替的学徒培养机制,使学徒适应企业和学校两种不同环境的变化需要,以实施分阶段、递进式培养模式,根据岗位需要灵活安排教学时间.第一,选岗阶段.学徒在经过选拔、签订协议后,因对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和岗位要求还不确定,可塑性较强,选择面较宽,可以给学徒提供不同的企业岗位进行竞岗选择,在给学徒岗位选择权利的同时也增加竞争压力.该阶段安排在第一学期至第二学期,以通识课程、基础课程授课为主.第二,跟岗阶段.由校企双方进行岗位课程的培养,校企双导师按照职责分工完成学徒授课,并由企业师傅对学徒的岗位能力进行评价,合格后方能继续在该岗位进行学习.该阶段安排在第三学期至第四学期,以专业课程、岗位课程授课为主.第三,顶岗阶段.学徒要进入企业岗位并跟随企业师傅进行近距离、持续性的岗位学习和技能训练,以准员工的标准从事岗位工作并享受一定的岗位补贴.该阶段安排在第五学期至第六学期,以岗位实际能力培养为主,学徒经出徒考核后直接与企业签订就业合同,顺利完成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

(2)落实企业工作要求,实施多元考核评价

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征的二级学院要强化企业制度方面的要求,让学徒时刻以一名准员工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学徒在签订三方协议后,合作企业对待学徒与正式员工应一视同仁,依据工作和教学标准对其状态进行要求和考评.对于达不到企业标准的学徒,依据《现代学徒制学徒管理办法》合理要求退出并妥善安排后续的教学工作.对于学徒已修课程和学分应依据相应的教学管理文件进行课程置换和学分转换,保障学徒的正当权益和合理诉求.学徒要自觉严格按照企业的工作标准和作息时间进行学习和工作,认真完成分配的工作或岗位任务,要积极主动配合校内外双导师的工作,努力提高技术技能水平,使之达到与企业岗位的无缝对接.在学徒培养过程中,应坚持过程性与成果性结合,多方参与、灵活多样的多元评价机制,满足学徒发展需求.一方面,根据学徒不同阶段的学习差异和岗位工作完成情况,合理分配成绩比重,由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和企业师傅综合评价,并计入学徒评价手册.另一方面,将学徒岗位性成果、综合性成果作为考核对象,可以将学徒岗位作品、参与企业实际项目、职业(行业)资格证书获取、专利申请和获取、参加的各级各类技能大赛成绩作为考核内容,依据《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办法》中的相关条款进行成绩和学分的转换认定.

4 共育教学团队,打造专兼结合的“双重导师”

教学团队混合是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任务.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征的二级学院同时拥有专业教师和企业师傅这两类教师资源,有利于打造专兼结合、专业稳定的双导师团队.对于学徒而言,双导师只是职责分工和教学内容不同.对兼职导师待遇上,可以让他们也享受职称或职务晋升、工资福利和情感激励,专业教师和企业师傅的身份区别应被淡化.

(1)加强教学团队管理,完善导师激励机制

建设双导师队伍是实现学徒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在二级学院中选拔具有良好师风师德、愿意从事学徒培养工作的专业教师和企业师傅担任导师.双导师中的专业教师应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对应的中级及以上职业(行业或专业)资格证书和相应的企业实践经历;双导师中的企业师傅应具有较强的技术技能水平、对应的中级及以上职业(行业或专业)资格证书和相应的言传身教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对企业师傅决不单纯以学历为选拔标准,而是综合考虑技术管理水平和学徒指导能力等重要因素.在二级学院中建立互聘互用的管理机制和灵活的导师激励机制,形成专兼结合的“双师”+“双导”的教师团队.实行双导师岗位定期轮动管理,即企业安排专业教师进入技术部门,参与企业的实际生产或项目开发并与学徒同岗同做,掌握学徒培养岗位的技术工艺和工作流程,以更好地为学徒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校安排企业师傅进入专业群或教研室,对企业师傅的职教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系统培训[10],企业师傅进入学徒课堂与学徒同堂同学,了解学徒的实际状况和真实水平,与专业教师共同开发学徒课程教材和岗位标准.导师团队内实施“传帮带”和“结对子”等机制,导师之间协同工作、取长补短,实现团队建设的集聚效应和齿轮效应.

(2)塑造新型师徒关系,提升师徒情感认同

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项内容,师徒关系从古流传至今,在现代学徒制的框架体系下,师徒关系已演变为师傅从教学的主导者转变为实践的指导者.在现代信息化社会中,技术和知识的获取渠道已大大拓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经验至关重要,原来的“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现象和基础已很难存在,因此,要引导二级学院机制中师徒文化氛围的形成,可以举行拜师仪式,加强学徒对师徒关系的认同感.在现代学徒制培养过程中,为保证对学徒的教学质量和培养效果,师傅所带徒弟的数量不宜过多,师傅要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对学徒进行近距离的指导,进行技术传承,实现手把手的教、点对点的学,培养学徒的团结合作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强学徒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师傅可以借助学徒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其分担岗位工作,不断提升其岗位技术工艺;学徒可以借助师傅的技术、人脉等资源搭建个人发展平台,不断积累和丰富岗位工作经验,师徒之间可以形成合力,共同研究、共同提升、共同发展.在长期的师徒教与学过程中,将单纯的师生关系上升至深厚的师徒关系,甚至工作后的同事关系和合作关系,其关系更为密切也更为长久,实现制度上接受、岗位上认可、文化上认同.

综上所述,在混合所有制办学理念下,创办现代学徒制二级学院,可使校企双方各自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各方均能立足自身需求,积极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实践.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征的二级学院办学模式可实现职业院校和合作企业的利益与目标相统一,实现各参与主体之间的融合发展,在实践中,又能推动校企双方的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达到教育教学的资源配置优化,导师的责任分工明确,学徒的管理制度体系完善,学徒的培养质量较高等良好的效果,为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实践和推广提供思路和参考.

猜你喜欢

学徒师傅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师傅开快点儿/你笑起来真好看
魔术师的学徒
V eraW an g
导师榜
冯鑫:一个乐视学徒的生死困局
只会一种
只会一种
芬兰大多数学徒是成人学习者
现代学徒式教育教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