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抗“疫”斗争这堂爱国主义思想政治课
2020-02-24廖敏伶
廖敏伶
(中国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3)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庚子初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中国大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国上下万众一心,齐心协力,保卫湖北,保卫武汉,以空前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打响了疫情防控阻击战。痛苦和灾难往往最能激发一个民族的爱国主义情怀。一个个赤诚勇敢的中华儿女在一线与病魔进行艰苦斗争,书写了感天动地的新时代爱国主义篇章,为新时代爱国主义增添了丰富内涵。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伟大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未曾被任何困难和挑战所击倒。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有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1]无论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举好爱国主义这面旗帜,将爱国主义注入民族心,用爱国主义铸就民族魂。当前,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的抗“疫”斗争,就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思想政治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在这场抗“疫”斗争中涌现的民族英雄、体现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力量,就是最生动的思政课教材。
一、明确授课目标,提振青年士气
将抗“疫”斗争融入爱国主义思政课,必须要明确教学目标。这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的爱国主义思政课,必须帮助青少年坚定必胜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勇担时代使命,潜移默化地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既传授知识又涵养品格。
(一)坚定必胜信念
在疫情面前,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需要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坚定信念[2]。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联想到2003年的非典疫情,但此次疫情比非典疫情还要可怕。铺天盖地的流言纷至沓来,这些消息真假难辨,让人无所适从。不断上升的确诊人数和死亡人数更是刺激着人们本就因疫情而脆弱的内心。社会阅历不足、人生经验不丰富的青少年,难免会产生紧张、焦虑和惶恐等情绪,甚至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出现这一系列情况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必胜的信念不足。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3]有了精神和信心,我们就能变压力为动力,筑牢抗击疫情的心理防线。必胜的信念来源于党中央的领导,来源于中国强大的综合国力,来源于每一个在岗位上奋斗的中国人民。只要我们能讲清楚党中央科学防治、精准施策;讲清楚我们的国家物资充足,科技发达的现状;讲清楚每一个中国人民凝心聚力,共克时艰的精神;就能为每一位青少年提供抗击疫情必胜的信念和力量,助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二)弘扬爱国情怀
越是困难和挫折,就越能激发每个人心中爱国主义的拳拳热情。一百年前,在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之际,青少年挺身而出,用“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的铿锵誓言,奏响了爱国主义的最强音。白驹过隙,时过境迁。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早已不需要用“抛头颅、洒热血”的形式来证明,也似乎成为一个不那么急迫的命题。国家认同感并非生而就有,需要通过后天不断地培养和教育逐渐形成。“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对新时代中国青少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4]因此,我们更需要夯实青少年的爱国主义基础。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中,青少年应该勇敢地举起爱国主义的大旗,将个人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将爱国主义情怀化为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坚定信仰,以自觉行动与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一起共克时艰,在抗“疫”斗争中展现青春风采。
(三)勇担时代使命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在疫情面前应该勇于担当、敢于担当。在这场抗“疫”斗争中,无数90后医护人员奔赴前线,成为抗“疫”战场中的战士,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守卫着祖国和人民,谱写了奉献的青春华章,展现出了青年的责任和担当[5]。因各种原因无法到达抗“疫”战场一线的青少年,也应该勇敢地承担起自身的责任使命。要让青少年清醒地认识到,抗击疫情的使命不可推诿,“躲进小楼成一统”的思想不可萌生,安逸过日子的行为不能提倡。青少年应尽自己所能,在网络上和各种谣言做斗争,在生活中做好自身和家人卫生安全防护。青少年要想勇担使命,最重要的是勤学苦练、练就过硬本领。疫情严重,但学习不能荒废。在非常时期进行的特殊形式的线上教学,需要青少年具有强大的自律意识和自学能力。青少年要在这段时间里提升自身能力,锤炼意志品格,避免沉迷网络,远离有害信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积蓄力量。
二、讲好抗“疫”故事,熔铸家国情怀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齐心抗“疫”,体现出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速度。“国有难,召必回,战必胜”喊出了所有中华儿女的心声。这场艰苦的抗“疫”战争,孕育了伟大抗“疫”精神,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涌现出无数高尚且伟大的英雄人物,是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的集中体现。
(一)深刻阐释在抗“疫”斗争中展示出的伟大抗“疫”精神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习近平同志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6]在5000年的历史画卷中,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文明长河从未断绝。近代以来,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丰富了民族精神的图谱。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斗争中,亿万中华儿女上下一心,团结一致,铸就了伟大的抗“疫”精神,为中华文明增添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是舍小为大、舍家为国的奉献精神。为了切断疫情的传播途径,湖北省和武汉市从2020年1月23号起宣布封省封城,做到了“牺牲小我保全大我”,为抗击疫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武汉市市民响应政府号召,纷纷取消了自己的行程,在家中自我隔离,度过了一个特殊的新年。二是攻坚克难、迎难而上的斗争精神。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中华民族越战越勇、越挫越勇。科研人员夜以继日不懈攻关,使得中国研发疫苗的进程走在世界前列。疫情防控虽已取得胜利,但我们仍然面临着新的风险和挑战。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伟大斗争精神是我们接连取得抗“疫”斗争胜利的重要法宝。三是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道义担当。19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院士团队率领42 000多名医护人员逆行出征,汇聚起战胜病魔的强大合力。一批批生活必需品和医疗物资运往湖北,极大地缓解了武汉因封城而造成的物资短缺的局面。同时,中国为了防止疫情向全球蔓延做出了最大努力。随着中国疫情的好转,截至2020年3月26日,中国已经向89个国家提供了紧急援助,这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大爱与担当。
弘扬抗“疫”精神,就是弘扬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危难关头,所孕育出的弥足珍贵的民族精神,反映了中华民族集体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情感。爱国主义正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儿女最深处的情感迸发和价值追求。在抗“疫”斗争中孕育并诞生的抗“疫”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是爱国主义的重要载体,必将以其深刻内涵而载入中华民族史册。
(二)全面总结在抗“疫”斗争中体现出的显著制度优势
疫情是对我国制度和治理体系的一次大考。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7]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国共产党处变不惊、积极应对,有力有序地推进疫情防控,向世界和人民交出了满意的答卷,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一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显著优势。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同志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在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下,各级党组织高速运转、连续作战,从省市县社区到广大农村层层联防、级级联控,全力防止疫情扩散,铸就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各方力量被积极调动起来,组织疫苗研发攻关、重点物资统一调度、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汇聚成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与时间赛跑、与疫情较量,创造了不可思议的中国速度,这背后体现的是党和政府强大的组织能力和指挥调度能力。短短十天时间,面积3.39万平方米的火神山医院拔地而起。又是一个十天,雷神山医院破土而出。这有效缓解了武汉市医疗资源匮乏的局面。三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优势。无论是在抗击疫情的物资供应方面,还是在捐款捐物方面,国有企业一直不讲条件,只谈责任。公立医院在抗“疫”战争中扮演主力军的重要角色,全国各地医护人员前赴后继驰援武汉,成为抗击“新冠肺炎”的最美逆行者。在这场抗“疫”斗争中,全国各地派出的医护人员多达4.2万。这充分展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本色。
在当今中国,弘扬爱国精神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现实的。爱国,就是要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四个自信”。面对当今社会不少否定和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潮,青少年只有充分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才能有力地反驳各种错误言论,才能做到发自内心的热爱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而自觉地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动向前。
(三)生动讲解在抗“疫”斗争中涌现出的先进英雄人物
习近平同志指出,要“讲好中国抗击疫情故事,展现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风貌”[8]。疫情发生以来,每天都有感人的故事发生。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耄耋之年挂帅出征;医护人员在新春佳节与家人分别,回归岗位与患者共渡难关……一个个可爱的人,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汇聚起了强信心、暖人心和聚民心的正能量,展示出了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
一是数万医护人员。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上万医护人员不计生死、不计报酬,星夜兼程驰援武汉,一个个红手印,一封封请愿书,体现的是医护工作者的忠诚与担当,哪里需要他们,他们就出现在哪里。在武汉新冠肺炎患者“清零”后,重症医护人员马不停蹄转战黑龙江,前往中国防控疫情境外输入的主战场,筑起了防控疫情的铜墙铁壁。二是千万党员干部。“我是党员我先上”,这一口号响彻疫情防控的各个战场。无论在哪里,我们都能够看到党员干部的身影。各地村支书硬核喊话,各地党员干部严防卡口,拉横幅、发资料、贴标语,对疫区返乡人员进行密切排查,让鲜红的党旗插在抗击疫情的一线。三是奋斗在一线的普通人员。在这场抗“疫”斗争中,出现了许许多多平凡却坚毅的面孔。有在风雨交加的恶劣天气穿行的快递小哥;有在小区内24小时不间断进行宣传、消毒和检测的保安;有无数青年学子主动请缨为家乡出力;有在线上义务为中小学生答疑解惑的平凡教师;还有尽自己所能参与春耕保障生产的劳动人民。这些画面中的普通人,他们在自己默默无闻的岗位上忠于职守,甘于奉献,传递着大爱和希望。
自古英雄敢舍躯,悬壶曾未畏江湖。在疫情暴发前,这些人都只是平凡岗位上的普通人。疫情暴发后,他们不畏艰险、救死扶伤,成了抗击疫情这一特殊时期的民族英雄和时代楷模。这些民族英雄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敬仰和学习。
三、助力抗“疫”实践,践行知行合一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强调:“着眼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始终高扬爱国主义旗帜,着力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使爱国主义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9]爱国是一种深切的情感,却不能仅仅停留在感情层次,必须要用行动和实干来弘扬。通过将实践内化与理论灌输相结合,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功能,让青少年对爱国主义拥有更加直观且深入的认识。
(一)在关注时事中强化爱国情
关注时事政治是培育爱国热情的重要途径。一方面,青少年要自觉关注国家大政方针,另一方面,青少年要主动了解世界大事,认清世界形势。在新冠肺炎蔓延的当下,中国以及全世界抗击疫情的故事就是最热点的时事新闻。青少年只有加强对中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注,才能全面了解在这场伟大抗“疫”战争中体现出的中国速度、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深刻感受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10]。疫情不仅考验着中国,同样也考验着全世界。放眼全球,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像中国一样,以壮士断腕的决心采取最严格、最全面、最彻底的防控措施,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中国始终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力所能及地向有困难国家提供医疗物资和技术的帮助。中国敢于责任担当、敢于直面矛盾的大国形象值得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自豪。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紧扣这场青少年亲身参与、难以忘怀的抗“疫”斗争,更能触及青少年内心深处,引起他们在思想上和情感上的强烈共鸣,进而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激发青年心中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二)在志愿服务中践行报国行
爱国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行动。只有将爱国主义转化为实际的行动,才能彰显其高尚与伟大。在这场抗“疫”斗争中,青少年要争当抗击疫情的战斗员、宣传员和保障员,将爱国情怀和使命担当转化为防控疫情的坚决动力。我们应鼓励青少年成为一名网络志愿者,通过各种形式宣传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护措施,发出防护倡议,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人提高防护意识,展现青少年积极向上的青春面貌。同时,动员青年成为抗击疫情的战斗员,保护好自身安全的同时投身抗“疫”一线,加入抗击疫情服务队伍,积极服务社区和乡镇,协助做好宣传、防控、检测等工作,将家国情怀转换为奋斗激情。社会各界人士应引导青少年成为抗击疫情的保障员,为医护人员子女进行义务的学业辅导和心理疏导,主动帮扶空巢老人、残疾人和贫困户等弱势群体。疫情必须阻拦,但春耕不能停止,农林专业的青少年应该充分发挥专业所长,主动亮明身份,科学有序帮扶农民进行春耕。青少年通过传递“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即使自身得到了成长,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三)在学习榜样中笃定强国志
从学习榜样到成为榜样,引导青少年积极向在疫情防控中涌现的英雄看齐。逆行出征的医务工作者、闻令而动的人民子弟兵、全力攻关的科研工作者、默默无闻的快递小哥、坚守一线的公安干警和广大基层工作者等等,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勇挑重任。他们是新时代的民族英雄,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通过挖掘他们在抗“疫”斗争中他们的鲜活事迹,全方位展现他们英勇悲壮的抗“疫”故事,在青少年中掀起学习榜样的热潮,形成崇尚英雄、致敬英雄的良好风尚,这对于青少年成长成才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要引导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学习他们许身为国、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做到矢志不渝、忠心报国。榜样的力量无穷无尽,通过学习榜样引导青少年将拳拳报国热情转化为真抓实干的强大动力,涤荡自身灵魂,练就过硬本领,在强国征程中化茧成蝶,成为新的时代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