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旅游系统理论的旅游规划
——以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为例

2020-02-24王东健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陈家沟客源太极

王东健

(乐山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四川 乐山 614000)

陈家沟地处河南省焦作市温县,是享誉中外的陈氏太极拳发源地。国内外太极拳热的持续发展,间接带动了陈家沟的旅游发展。陈家沟自2007年被国家体育总局认定为中国太极拳发源地后,逐渐形成了以太极拳文化为核心,结合武术文化、杨露禅文化、养生文化等一整套文化旅游模式。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推广,再加上旅游配套资源不足、土地资源有限、产业链不完整、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等因素影响,造成陈家沟整体知名度不高,旅游效益增加缓慢。本文拟以文化旅游为核心,结合旅游系统理论,在对旅游客源市场系统、目的地系统、出游系统和支持系统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对陈家沟进行系统的旅游规划,以期将其突出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产业优势,打造知识密集型、产业先进的太极文化养生基地,最终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一、旅游系统理论概述

(一)旅游系统

目前,学术界已普遍认同旅游系统理论的价值。吴必虎认为,旅游系统由客源市场、目的地、支持系统和出游系统组成[1]。刘峰认为,旅游系统是以目的地系统为核心,由直接参与旅游活动的各个因子相互依托、相互制约形成的—个开放的有机系统[2],该旅游系统也指旅游活动系统。综合来说,旅游系统是旅游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通过旅游媒介相互作用的一个开放系统。其中旅游媒介既包括出游系统中的交通、信息,也包括支持系统中的政策、管理等,还包括客源市场需求系统、旅游目的地供给系统、支持系统和出游系统。

(二)旅游系统规划

旅游系统规划指以旅游系统为规划对象,在对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市场这对供需关系以及与这对关系有紧密联系的支持系统和出游系统诸因子的调查研究与评价的基础上,制定出全面的、高适应性的、可操作性的旅游发展战略及其细则,以实现旅游系统的良性运转,达到整体最佳且可持续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并通过一系列的动态监控与反馈调整机制来保证该目标的顺利实现[3]的系统规划。简单来说,旅游规划就是把旅游系统的客源市场系统、目的地系统、出游系统和支持系统分别进行规划和描述,但是又不能忽略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旅游系统规划的基本思想是:以客源市场为导向,以旅游目的地系统规划为主体,以出游系统为媒介,以支持系统为保障,利用反馈系统来监控。

二、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发展条件分析

(一)历史文化背景

陈家沟是太极拳故里。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陈氏一族从山西洪洞县移居到河南温县,因村中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深沟,遂把此地改名为“陈家沟”。明末清初,陈王廷依据祖传拳术,博采众家之长,汇集《易经》太极阴阳之理、中医经络学说等,创编了一种内外兼修、刚柔相济的拳术——太极拳。太极拳经300余年传承,形成了陈氏、杨氏、武氏、吴氏、孙氏、和氏等太极拳流派,传播范围遍及世界。1978年11月16日,邓小平同志题词“太极拳好”。2006年,陈氏太极拳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陈家沟被中国武协、民协命名为“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中国太极拳发源地”“中国太极拳文化研究基地”。在陈家沟,全村80%以上的人会打太极拳,至今尚有“喝了陈沟水,都会跷跷腿”的说法。

(二)区位与交通

陈家沟景区位于河南温县东5公里处,南临黄河,北依太行,是焦作的南大门,处于郑州、焦作、洛阳三市“一小时经济圈”的中心,与中岳嵩山、古都开封、山西晋城之间的行程也均在百公里以内,与古虎牢关、伏羲台、河洛文化遗址等隔河相望。陈家沟景区交通便利,北与焦枝铁路毗邻,南邻陇海铁路,东接京广铁路,境内有黄河公路大桥和焦温高速公路,且与连霍、焦晋、焦郑等高速路相通,距新郑国际机场仅1小时车程。陈家沟景区所在地方路网完善,辐射区域广。

(三)社会经济状况

2014年,温县全县生产总值232.9亿元,增长9.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5亿元,增长1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9.2亿元,增长2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13亿元,增长1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 76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 517元,分别增长9.3%和10.1%[4]。由此看出,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并不是很高,这也是制约当地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温县正在进行老城区改造、城市新区建设、太极拳文化旅游产业景区开发、产业集聚区拓展等,相信在未来几年,该地会逐渐成为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旅游地。

(四)自然环境

温县处于豫北平原西部,南濒黄河,北临沁水,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温度14.3℃,年降水量达552.4毫米,无霜期为241天[5],适合各种农作物生长。这里农业发达,不仅是优质小麦种子基地,还被称为“四大怀药之乡”。地黄、牛膝、山药、菊花四种中药,是明清时期的宫廷贡品。因此,这样的自然条件和物产资源,使得陈家沟四季皆适宜旅游。

三、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发展优劣势

陈家沟太极拳景区总占地3 500余亩,景区内有太极拳祖祠、祖林、杨露禅学拳处、陈照丕陵园、东大沟习武场、太极拳博物馆、中华太极拳文化园以及待建和在建的名人故居、国际太极拳文化交流中心、太极学院、太极养生旅游基地等景点。

(一)发展优势

太极拳文化健体怡情,深受大众欢迎。太极拳可以修养性情,重视对意、气、形、神的锻炼,对人体的身心健康以及人类群体的和谐共处有促进作用。此外,太极拳因其动作柔缓、拳式易学,且运动量的大小可根据个人的体质而有所不同,因此,老少皆宜,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养生的热衷追求,太极拳逐渐成为一项能够满足现代人对精神和健康双重需求的文化体育项目。

太极拳文化传播广泛,影响日益加深。太极拳流派众多,传承组织较多,群众基础广泛。作为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每年都会吸引大批太极拳爱好者前来拜师学艺,游客也络绎不绝。1992年,温县举办了第一届国际太极拳年会,之后每两年举办一次。2000年,大赛移至焦作市举办。2009年,大赛升格,由国家体育总局、河南省政府举办。随着大赛的不断升级,太极拳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吸引了更多的国内外太极拳爱好者来此参观学习。自1992年第一届国际太极拳年会成功举办以来,每年来陈家沟寻根问祖、拜师学艺、健身养生、感受博大精深太极文化的游客络绎不绝[6]。作为中华武术瑰宝,太极拳已受到了世界各地人们的普遍推崇,目前,全世界参练者已有上亿人。

(二)发展劣势

太极拳虽在国内外有很大的影响力,但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发展却面临着窘境,至今旅游开发仍未成型,存在以下突出的问题。

第一,历史遗存风貌不再,旅游产品比较单一。作为太极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载体,陈家沟人文生态环境已面目全非,村落民居基本被新建筑取代,与普通村庄无异。虽然新建了与太极拳文化相关的建筑,但由于景点类型单一、规模小,难以吸引大量外来游客。另外,太极拳旅游开发工作主要集中在每两年一届的太极拳年会上,而该项赛事又偏重传授技艺。因此,虽然该项赛事的规模和等级在不断地提高,但是太极拳大赛的影响力仍然仅限于太极拳爱好者身上。

第二,周边配套设施落后,公共交通不够便利。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制约,陈家沟景区现有设施水平普遍偏低,配套设施远远不能满足未来发展需要。同时,景区的交通指示牌不够清晰完善,从焦作、郑州火车站没有直达景区的车,景区内多为4~6米的乡间小道等。这些因素也制约着陈家沟太极拳旅游的发展。

第三,土地资源紧缺,用地矛盾突出。陈家沟除现有村镇建设用地、少量林地外,其他皆为耕地,且大部分为基本农田保护区,为土地转换带来难度。加上“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又对周边用地进行一系列的限制,增加了景区建设用地不足的矛盾。

第四,产业链条不完整。产业景区内各类资源的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等不成规模,产业配套能力差,产业链条短,产品单一,与消费者需求不匹配。旅游企业规模小、分布散,产业的现代化程度较低,国际化体系还不健全。

第五,县政府能力有限,市政府重视不足。焦作市政府长期宣传“太极故里,焦作山水”,如今“焦作山水”已迅速腾飞,太极拳的旅游开发却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县级政府对陈家沟的资金投入有限,市级以上的政府对陈家沟的资金投入相对于对焦作山水旅游的资金投入差距很大。

第六,武校众多,流派各自经营。陈家沟太极拳武校可以为太极拳的传承发展培养众多人才。众多太极拳练习者可以为当地带动和产生相关经济效益和旅游效益。但是与登封少林武校相比,陈家沟武校规模较小,且五大流派各自经营,缺乏沟通,不利于太极拳文化的传承与整体推广。

四、旅游系统要素规划

根据旅游系统理论以及各类规划指导,结合陈家沟现实状况,以“休闲养生太极之都”为定位,对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发展提出以下发展规划。规划分为近期和远期两个时期,近期从2015年至2020年;远期从2021年至2025年[7]。

(一)客源市场系统规划

2014年,焦作市共接待游客3 29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1.6%和12.1%,其中接待大陆以外游客33.33万人次。游客中,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游客共占了57.5%,其中韩国游客11.83万人次、中国台湾地区游客7.34万人次[8],是大陆以外游客的主要力量。而陈家沟景区游客主要客源来自河南省和山西省,2014年,景区接待游客25.2万人次, 旅游收入3 528万元[9]。由此可见,陈家沟景区的年接待游客量仅为焦作市接待游客量的0.8%,形势不容乐观。如何从广大客源市场中分一杯羹,是陈家沟景区面临的首要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游客对于旅游地的要求越来越高,单纯的观光游已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陈家沟太极拳文化产业发展应抓住机遇,以迎合消费者需求。从现状和未来发展潜力来看,可将陈家沟旅游客源市场分为:核心客源市场,以河南省内以及邻近省份2小时可到达焦作的城市为核心客源市场;主力客源市场,以北京、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湖北等离焦作3至6小时路程的地区为主力客源市场;除核心客源市场、主力客源市场外的国内其他地区为机会市场。陈家沟旅游客源开发的重点为核心客源市场和主力客源市场。此外,韩国、日本因和中华文化有深厚的渊源,也是陈家沟客源的主攻市场。预计至规划中期,在国内外长、中、短期太极修学、观摩游客方面实现年接待200万人次。至运期规划末期,在国内外长、中、短期太极修学、观摩游客方面实现年接待不低于500万人次[10]。

(二)旅游目的地系统规划

旅游目的地系统包括旅游吸引物、旅游设施和服务系统,其核心是旅游产品系统。

近期来说,规划初步建设陈家沟太极拳养生文化基地,塑造陈家沟太极拳旅游的“太极文化·养生太极”形象。第一,在保护现有成名资源的基础上恢复性建设陈家沟历史风貌,最终建成历史文化遗产展示、文化地产、太极养生体验、酒店养生服务、太极动漫影视、太极拳擂台赛等文化服务[11]。第二,改造景点生态环境,实现配套设施水平现代化,完善各项服务接待。第三,完成陈家沟民居改造安置工作,合理确定各类用地性质,规划各类发展用地。第四,改善武校培训及太极大学投资环境,基本建成太极大学。对各个武校进行严格考核,防止违规办学现象。第五,优化旅游在线消费环境。鼓励景区、旅行社、宾馆、餐饮等企业与电商平台合作。

从远期来看,规划重点是巩固和扩大陈家沟太极拳养生文化基地,引进先进管理集团,完善产业链条。首先,依托太极拳文化及“四大怀药”系列绿色农产品,大力发展太极养生相关产业。其次,整合武校、武馆、太极大学等共同组建太极拳观摩休养基地,打造国际品牌。最后,以太极文化为核心,将突出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产业优势,努力打造知识密集型、产业先进的太极文化养生基地,形成一批高知名度的产品,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三)旅游出行系统规划

旅游出行系统的核心是旅游营销,包括交通、旅游服务、旅游组织管理及信息促销渠道与媒体等。

交通方面,近期,开通焦作、郑州等邻近城市直达陈家沟景区的大巴,加强与省内或邻近省份城市的各旅游景点的公路联系,并在城区主要道路、通往旅游景区的道路沿线和游客集中场所增设旅游指示标识。远期,开通北京、上海、武汉、西安等城市直达陈家沟的文化旅游专列,开通首尔等城市直达郑州的“太极号”旅游航班,提升旅游交通网的通达度,促进旅游发展[12]。

营销方面,对内联系温县内各文化景点,如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慈胜寺、司马故里、子夏故居、老子悟道处等人文景观,打造温县经典旅游线路。对外向西联合嵩山少林寺、焦作云台山等热门旅游地,借助其名气与人流,打造知名旅游线路。向东加强与省会郑州、古都开封景点的联系,向北加强与山西晋城景点的联系,积极开拓文化旅游产品市场,预计在规划近期与这些景区实现环线相连,形成区域互动发展。另外,根据不同季节、不同人群的需求对旅游产品实施弹性价格策略,通过门票优惠等,让更多人走进陈家沟,体验太极文化魅力。

宣传方面,针对客源市场和陈家沟太极拳的特点,采取文化品牌策略,充分利用多种宣传手段进行宣传。近期,在机场、火车站、高速公路口、地铁站等处,设立大型广告牌等;邀请知名媒体、旅行社举办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产品专场说明会。远期,在国内外主要城市成立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服务中心,加强与国内外龙头旅游企业的战略合作,建设覆盖全国、连接海外的旅游营销网络。

旅游服务和组织管理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加快智慧旅游发展,建设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的网站、手机应用平台,以提供科学、准确、快捷的旅游信息服务,包括周边天气、交通、购物、娱乐等咨询服务,住宿、餐饮等查询和预订服务以及导游服务等。

(四)旅游支持系统规划

旅游支持系统是旅游系统正常运转的保障因子,包括了管理体制、政策法规、环境保护、人力资源、资金计划、基础设施、医疗卫生等。

首先,在管理体制上,建立健全当地旅游市场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加大旅游法律法规和旅游常识的宣传普及,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抓好日常检查、专项检查和联合检查,严厉打击旅游市场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加强对景区旅游的预警和调控,尤其节假日期间,要提前对客源容量、客房预订情况合理地预估和及时地公布,并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其次,政策方面,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利用太极拳、“四大怀药”等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符号,进一步深化与省内外、国内外的合作交流,打造陈家沟太极文化品牌。河南省“十二五”规划将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产业园列为文化旅游业重大工程项目,因此,省、市、县各级政府都应大力加强对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产业的扶持,尤其焦作市政府,应着重规划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同云台山山水休闲旅游的协同发展。

最后,人才方面,引进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以及具有战略眼光的综合性管理人员。景区接待人员也应是既懂武术又懂旅游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在环境保护上,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不走“先开发,后治理”的道路,制定景区保护守则,优化景区生态环境。其他方面,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导向系统,在通往旅游景区沿线增设旅游指示牌,并在景区设立急救站,防止意外情况发生。

五、结语

本文结合旅游系统理论,从发展优势以及吸引力不足、设施配套不全、内部土地资源不足、产业不全等角度对陈家沟太极拳景区进行考察,将其总体定位为“休闲养生太极之都”。景区总体规划面积3 500亩,建设周期10年,分为近期和远期两个时期,近期从2015年至2020年,远期从2021年至2025年[7]。

在旅游客源市场方面,将陈家沟旅游客源市场分为核心客源市场、主力客源市场、次级客源市场、机会市场等。以开拓核心客源市场、主力客源市场以及韩国、日本等国际市场为重点。

在旅游目的地市场方面,着重建设陈家沟太极拳国际养生基地,塑造陈家沟“太极文化·养生太极”形象。引进先进管理集团,完善产业链条。建成特色鲜明,市场成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的国际太极拳文化体验和旅游观光度假地。

在旅游出行系统方面,增强交通通达度,开通直达陈家沟的文化旅游专列和“太极号”国际旅游航班。对内打造温县经典旅游线路,对外形成区域互动发展。树立陈家沟太极文化品牌,实施弹性价格策略吸引游客。此外,充分利用“互联网+”,加快智慧旅游发展。

在旅游支持系统方面,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借助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打造太极拳的文化符号,扩大与国内外的合作交流。引进高水平的管理、武术、旅游等专业人才,完善国际接待、信息等基础设施。

综上,通过品牌化、国际化战略,到2020年,在国内外长、中、短期太极修学、观摩游客方面实现年接待200万人次。到2025年,在国内外长、中、短期太极修学、观摩游客方面实现年接待500万人次,着力把陈家沟建设成“休闲养生太极之都”。

猜你喜欢

陈家沟客源太极
游太极洞
『太极+』,未来可期
陈家沟:孕育『太极梦』的地方
世界,从此『太极』
陈家沟村落文化对陈式太极拳的影响研究
一代宗师陈发科铜像将在陈家沟落成
浅析延边旅游客源市场现状及对策
沙家浜风景区客流时空特性
江苏省客源市场影响因素研究
拳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