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治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为例

2020-02-24朱佳欣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连贯语言学讲话

朱佳欣

(北京语言大学 外国语学部,北京 100083)

政治语篇研究作为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应用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方向。在语篇研究领域,领导人的国内讲话、出访讲话是政治语篇研究的主要内容。结合话语分析方法,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为例,对其语篇的衔接与连贯进行分析,有助于实现话语载体与中国特色、中国现实的有机衔接与结合。

一、衔接与连贯的概念

“衔接”在语言学中的应用研究经历了较长的发展周期,直到《英语的衔接》的出版,才标志着衔接理论在理论界的正式创立。在此书中,“衔接”被定义为“relations of meaning that exist within the text, and that define it as a text”[1]。意指其分布于语篇内部,发挥串联并建构文章中不同语篇关系意义的作用。“衔接”主要是通过语法层面或词汇层面的衔接手段( cohesive devices)来实现的,基本表现为语法层面的照应、替代、省略和连接,以及词汇层面的重述、搭配、强化等。随着衔接理论的创立与发展,部分学者基于Halliday的相关理论成果,将零式指称、语音衔接、语调衔接等概念引入汉语研究中,丰富了衔接手段的汉语应用范畴。同时,也有部分学者对现有衔接理论持不同意见,如Brown、Yule(1983)、Morgan(1990)、Enkvist(1978)等。他们更加侧重强调逻辑、连贯、心理影响等在语篇中的作用。

“连贯”已成为语篇研究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在对“连贯”的定义界定方面,不同语言学家的语言观点和研究角度,有一定差异。在早期研究中,“连贯”并未被定性为专业术语,而被看作一个与衔接有关的“常用词”,“必定存在语篇特有的其他地方找不到的某些特征;因此,如同语言学描写中常见的那样,我们将论述操本族语‘已经知道’但不知道自己已经知道的现象”[2]。随着连贯在语言学领域的发展和应用,现代语言学家提出要明确和制定语篇连贯的标准。“百家争鸣”下的“连贯定性”也导致衔接出现“模糊”,即上述学者对衔接理论质疑,如没有连接纽带(cohesive ties)的语篇仍具备衔接力(cohesive force),进而否定了衔接在连贯中的作用。针对这一质疑,Van Dijk提出了“空环”衔接(missing link),与“空环”衔接相关的隐形衔接(Invisible link)也应运而生。以问题为导向,以质疑为动力,在回应中实现质变,“质疑——回应”螺旋式的学术探讨是推进语篇研究进步的重要动力和基本环节。

在Halliday和Hasan看来,衔接与连贯同属于语义范畴,二者的关系是“连贯的语篇必须衔接,衔接促进语篇的连贯”,无论缺少哪一个方面,语篇研究的价值意义都将不复存在。但是,结合心理语言学家Givon、Gernsbacher、Coates等人的观点来看,不含有衔接手段的话语,从逻辑推理、心理连贯、现象认知的角度来看,仍然可能具备一定的衔接力。因此,衔接与连贯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具备充分必要条件的,而是动态的,伴随着逻辑、心理、认知等因素的改变会发生变化,呈现出灵活性特征。

二、语篇研究的意义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系统功能语言学与中国时代发展同步,其经历了不断的探索和发展,正在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吸收了马克思主义“一分为二看问题”的辩证法思维后,系统功能语言学在研究中更加注重采用“互补”与“整合”的方式思考问题,即认为事物之间是“既是……,又是……”的关系[3]。新的发展时期,系统功能语言学正在朝适用语言学(appliable linguistics)的方向发展,强调根据不同的研究角度和语言属性[4],“不能一条腿走路”,既要注重普通研究,也要注重适用研究和应用研究。通过比较系统功能语言学与中国时代发展的共性,将应用研究中的语篇衔接与连贯植入到国家领导人相关政治语篇中,有助于丰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应用研究素材。

语篇研究对语用身份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政治型语篇中,言语的选择与身份存在内在的联系,特定的身份总是以特定的语言形式或话语方式呈现[5]。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语篇进行分析,不仅可以把握其话语风格、话语特征,更有利于习近平总书记政治话语身份建构以及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建设。

语篇研究对实现语言系统建构,推动现代语言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学科发展的长远视角来看,语篇研究是将语言学研究纵深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语篇是语言系统得以实现的实体或者实例(instance),因此,语篇研究是开展语言系统研究的基本载体和途径。二者同属于一个领域,其内在关系可表达为整体与个别、微观与宏观两个关系层面。 Halliday认为,语篇与系统的关系就如同一个地区的天气和气候[6],即相当短的时间内的气象状况(天气)是全年或全季节气候的具体表现。当前外国语言学的研究目标,除了描述和分析语言系统,建立特定语言体系之外,还更侧重于实践应用研究,即结合特定语料,对语言语篇的应用情况进行研究;同时,基于实践素材,丰富相关理论资料。总之,系统功能语法指导下的语言研究与语篇研究在学理上为内在统一的关系,语篇研究与语言系统的建构互为支撑、互为依托。

三、政治语篇的应用

2019年9月30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讲话》全篇共1180个字,采用的衔接手段复杂而多样。从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个角度入手,对《讲话》进行分析,既能分析传统意义下衔接手段在政治语篇中的应用,也能分析总结出汉语政治语篇在衔接中所使用的特色衔接手法。

(一)语法衔接

语法衔接包括指称衔接、替代衔接、逻辑衔接等。

1.指称衔接

指称衔接是指通过形式或非形式(如零式指称)的方式在前文(前指)、后文(后指)、文内(内指)、文外(外指)之间形成的语义联系,通常指称词与被指称词之间是一种“直示”和“照应”的关系。指称类型包括:人称指称、社会指称、地点指称、时间指称和语篇指称[7]。

例1:在这金风送爽的美好时节,我们①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此时此刻,全国各族人民、海内外中华儿女②都为我们③伟大的人民共和国70华诞祝贺,为祖国史诗般的进步礼赞。

人称指称是由人称代词代替所指的人、物、概念,常见的形式有: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二人称(你)、第三人称(他、她、它)。例1中的两个“我们”无论从广义上还是从狭义上来看,虽然二者在句中的功能不同:“我们①”在句中做主语,“我们③”是“伟大的人民共和国”的修饰语,但是二者语义内涵相同。在狭义上,“我们”可能被限制为参与招待会的全体成员,但在广义上,“我们”也可以指涵盖范围更加广泛的“全国各族人民、海内外的中华儿女②”。因此,在广义范围内,①和③就同②构成了指称关系。

例2:70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来讲,这是沧桑巨变、换了人间的70年。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对此①,每个中华儿女都感到无比自豪!

《马氏文通》中提出来的汉语指称代词有“这”“此”“斯”“兹”等[8]。在例2中,中华儿女感到自豪的对象是“此①”,即前文提及的关于中国70年的进步的语篇。这是胡壮麟(1994)所提出的指称衔接中非常典型的一种语篇指示指称,也是Quirk等人提出的句和小句指称,所指的内容为语篇中的某一陈述,而非时间、地点、实体等[9]。

2.替代衔接

“替代”这个术语使用得非常广泛,是指用部分形式语言替代前文的预设部分,它是句子语言词项之间的一种关系。替代既是为了避免重复,也是为了衔接上下文而省略,通常也被称为“零式替代”,即某结构中未出现的词语可以从语篇的其他小句或句子中找回[10]。Halliday和Hasan认为,一般而言,词汇衔接在衔接手段中起主导作用,而指称、连词、省略、替代的作用和比重依次递减。这一现象在《讲话》中也有所体现。《讲话》全篇几乎无替代,能重复尽量不省略,一是因为语篇简短,二是正式的政治语篇对语篇清晰度有高度要求。但是,《讲话》在保证连贯的情况下,也有小句省略的身影,如例3所示。

例3:在这里,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各族人民、全体共产党员①,向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和武警部队官兵,向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0)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广大海外侨胞,致以诚挚的问候!(0)向支持和帮助新中国建设事业的友好国家和国际友人,致以衷心的感谢!

例3中,句际之间对①的省略有两处,省略处用“(0)”标出。

3.逻辑衔接

例4:在这金风送爽的美好时节,我们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此时此刻①,全国各族人民、海内外中华儿女都为我们伟大的人民共和国70华诞祝贺,为祖国史诗般的进步礼赞。

例5:在这里②,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各族人民、全体共产党员,向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和武警部队官兵,向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广大海外侨胞,致以诚挚的问候!向支持和帮助新中国建设事业的友好国家和国际友人,致以衷心的感谢!

《讲话》内容共25句,在近乎全篇的“长难句”中,仅仅夹杂着3处“小句”,除了例2中的语篇指示用语“此”,例4中的“此时此刻①”和例5中的“在这里②”,二者形式上类似于英语时间类型(temporal type)衔接中的此时此地关系(here-and-now relation)。判断特定时间、地点、人物之间是否具备衔接意义,要充分考虑说话者的语气、语音和语调,是否有重读现象以及通过其他手段给予特定内容以强化或强调意义。

(二)词汇衔接

词汇衔接是通过同一语篇中词汇项之间语义关系的相互依赖而形成的一种衔接方式,包含重述或复现(reiteration)、搭配(collocation)等。

1.重述或复现

重述或复现可表现为原词重复、概括词(general noun)、同义词、反义词、上义词、下义词等。在《讲话》中最典型的重述衔接是原词重复,短短1180个字的篇幅,讲话者通过4次召唤性的重复,即“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朋友们!”(1次)“同志们、朋友们!”(3次)将讲话内容划分4部分:一是对70年成就的回顾;二是对未来事业的期许;三是对未来道路的要求;四是祝酒。同时,也是这4次重复,将四个主题牢牢地黏合在一起,构成了语篇的连贯,推动了语篇的发展。

《讲话》中除了整个主题层面的重复衔接,在每个主题内部,也存在通过词汇重复进行衔接,如例6所示。

例6: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①勇于探索、不断实践,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中国人民意气风发走在了时代前列!

70年来,中国人民②发愤图强、艰苦创业,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发展成就,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地划上句号,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传奇!

例6中,通过两次重复“70年来,中国人民(主语)+谓语”这一结构中的词汇,使段落之间具备衔接力,如 ①②所示。

在中国传统话语语境和认知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共和国”“祖国”同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即“中国”。因此,无论变换哪种说法,所指事物都是同一个国家概念,所含子集相同,不会因为指称的变换改变国家内涵。

例7:在这金风送爽的美好时节,我们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①成立70周年。此时此刻,全国各族人民、海内外中华儿女都为我们伟大的人民共和国②70华诞祝贺,为祖国③史诗般的进步礼赞。

例7中,因在《讲话》中第一次出现国家名称,所以对其采用的是完整称谓,即“中华人民共和国①”,这种完整称谓语的出现既是信息功能的要求,也是由讲话的正式程度决定的。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②”和“祖国③”两种不同的指称出现,也是一种人际意义上情感功能的变化,“祖国”较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更拉近了话语接受者同国家概念之间的距离,也会增加彼此之间的亲切感。

在《讲话》中,除了以上例子之外,还有:

例8:团结是铁,团结是钢,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证。

例9: 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伟大的文明。

2.搭配

搭配是指某些词项倾向于在同一语境中出现,使语篇具备衔接力。在现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中,有一部分词汇之间的搭配由于出现频率极高,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搭配记忆”,也就是会让听话者认为是“固定搭配”,如“建设—社会主义”“贯彻—方针、政策”等。

例10: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勇于探索、不断实践,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①,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②,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③,中国人民意气风发走在了时代前列④!

例10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通过不断努力,成功“开辟了道路①”,在这条正确的道路上,“进入新时代②”,实现了赶上时代发展的目标,如③④。这种“领头—努力—推动—进步”的抽象搭配也是中国特色政治语篇中常见的类型。

例11:70年来,中国人民发愤图强、艰苦创业,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发展成就,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地划上句号①,书写②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传奇!

在例11中,在中国人民“发愤图强、艰苦创业”的努力下,“绝对贫困问题”被“历史性地划上了句号①”,标志着某种作品性质的事物得到了或是阶段性或是终结性地完成,因此“书写②”出了“伟大传奇”。这种书写类型的搭配与《讲话》中另一处“必将书写出更新更美的时代篇章”前后相互照应,构成语篇的连贯。

在《讲话》中,可总结出以下特色词汇搭配:

开辟、走—道路;书写—传奇、篇章;划上—句号;奉行—政策;推动—发展、构建、进步;迎来—飞跃;高举—旗帜;弘扬—精神;凝聚—力量;深化—改革;实现—奋斗目标、中国梦。

(三)特色衔接手段讨论

鉴于一般意义上汉语写作中“长句成段”的特点,在讨论语篇连贯时,既要注意句际连贯,也要重视句内连贯。句内结构也可以跳出句法学领域,放进语篇分析中,从结构性衔接入手,略作讨论。在上述讨论中,提及了句际之间非结构性衔接中的词汇重复衔接,从结构性衔接的主位推进模式入手,也可以对特色政治型语篇的连贯使用加以把握。

在“主位—述位”的研究中,主位一直是讨论的重点,著作中凡涉及“主位—述位”的描述,必躲不开对主位的讨论,即简式主位、多重主位、小句主位等。但是由于汉语意合的特殊性和政治语篇对新信息的重视性,往往会形成“头轻脚重”的语言现象,即多重述位。

例12: 我们要高举团结的旗帜,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增强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以及各方面的大团结,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成一往无前的力量,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船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在上述例子中,“我们”是整段话的多个并列谓语动词的主语,这也是汉语写作的特色——传统语法上的“谓语动词连用”。从“主位—述位”模式的角度来思考这一现象,即:

我们=T1 —— R1 = 高举……

(T2=T1) —— R2 = 团结……

(T3=T1) —— R3 = 巩固……

(T4=T1) —— R4 = 加强……

(T5=T1) —— R5 = 增强……

(T6=T1) —— R6 = 保持……

(T7=T1) —— R7 = 弘扬……

(T8=T1) —— R8 = 凝聚……

(T9=T1) —— R9 = 推动……

除例12外,在其他政治语篇中还有类似的语言现象出现:

例13:大家要加强道德修养,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辨是非善恶,追求健康情趣,不断向廉洁自律的高标准看齐。(习近平《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

例14:面向未来,中国将坚持新发展理念,继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培育和壮大新动能,不断推动转方式、调结构、增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世界经济增长带来新的更多机遇。(习近平《开放合作 命运与共——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以英语为主的“主位—述位”模式已经在语言学领域内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从总体上来看,关于汉语政治语篇的讨论还不够深入,尚有诸多讨论和研究空间。此处只是提出两种切入视角:句内连贯和述位研究,旨在抛砖引玉,期望有更多的汉语语篇研究将目光投入到分析本土化的研究中来,实现语篇研究的中西汇通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四、结语

通过传统衔接视角,本文梳理了英语世界提出的衔接与连贯理论在汉语语篇中的适用,并对汉语语篇的衔接与连贯进行了讨论。国内对政治语篇的分析多是针对汉英不同文本的对比,旨在优化文本的汉英互译。但是,由于中国特色话语风格的特殊性,推动语篇研究的原创性和本土化势在必行。语篇研究要素的复杂属性决定了相关理论研究工作的跨学科性,在把握政治语篇衔接与连贯特点的基础上,相关理论研究工作需将研究内容与语用身份、文体风格、心理因素等相结合,将句法、音系、语境与具体话语相联系,以开放性思维扩大语篇研究范围与视域,以在学理融合中不断发掘新的研究视角、探索新的研究方法。

猜你喜欢

连贯语言学讲话
语意巧连贯,旧“貌”换新“颜”——从“八省联考”卷探析高考语意连贯题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脉络与连贯:话语理解的语言哲学研究》简介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注水”讲话
衔接连贯题的复习备考注意点
《神经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述评
国旗下的讲话
男朋友
社会语言学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