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研究
2020-02-24王玉芳高华明
王玉芳, 高华明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a.科技发展与校企合作部; b.机电工程系,河北 石家庄 050081)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1]。而创新创业教育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的重要途径。因此,近几年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并把它上升为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2]指出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2]。将思政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也是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接班人的现实需要。
一、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的可行性
(一)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思政教育的目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3]思政教育通过对大学生进行道德培育和价值引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全面发展的接班人,本质是培养人的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通过对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和创业能力的训练,使他们成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支撑。创新创业教育把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作为核心教育内容,除此之外,还包括勇于探索、敢为人先、拼搏奋斗等创业活动需要的品质,旨在把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素质的现代化创新型人才,这与思政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高度契合性。在社会职业领域深刻变革的今天,创新创业教育追求更高的人才培养规格,即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型人才,其实是一种高水平的素质教育。由此可见,二者在育人理念上是完全统一的,即培养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二)内容和方式的互融性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其实也是人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一种具体形式,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一种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教育和健全人格的素质教育。在教育内容方面与思政教育有很多相互交叉、相互融合之处。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把勇于冒险、大胆创新、乐观积极、团结合作等创新创业活动所需的品质渗透在思政教育中,丰富和创新了思政教育的基本内容。反过来,思政教育则通过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道德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把社会主流价值观恰当融入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过程,这种情况下,理想信念教育显得更灵活,更有效。另一方面,思政教育强调的集体主义精神其实包含着创新创业教育重视的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拼搏进取、勇于竞争等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为学生更好地开展创新创业提供支撑。因此二者的教学内容是相互融合的。
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在教学方式上也是相通的,都不能单纯依靠课堂教学。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要通过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学校和家庭等多方面、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共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4]。
(三)价值取向一致
高校思政教育为了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服务社会的价值追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流价值标准,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独立创新、敢为人先、勇于尝试等品格为价值追求,使学生通过开展创新创业实现自身价值,进而更好地服务社会,这正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追求,体现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创新创业教育要求学生不仅要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目标,更要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具备敢闯敢拼、越挫越勇、乐观向上的良好心理素质和诚实守信、乐于奉献、积极进取的职业素养,这与当下思政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也高度契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
二、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一)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提高思政课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中基础性、关键性、方向性的内容,是一种价值观培养的教育[6]。传统的思政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对话,在教育内容上重知识传授轻经验传递,而且还存在着教育手段单一、内容单调等问题,教学效果不理想。把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穿插在思政课教学中,既丰富了思政课教学内容,又使两者的教学目标有机地融为一体。创新创业教育在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魄力、积极进取的意识、勇担风险的心理品质和百折不挠的创新创业精神的同时,引导他们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很强,其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学习、生活与就业创业实际,可以弱化思政教育中的“说教”色彩,使思政理论课教学内容更接地气,有利于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4]。
(二)思政教育为创新创业教育引领方向,保驾护航
高校思政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基础[5]。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因此存在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当前,一些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过于强调创新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技巧的传授,创新创业教育偶有利益过度化或急功近利的不良现象,有违教育的初衷。因此,要真正实现创新创业的教育目的,必须要有思政教育保驾护航,指引价值方向。思政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和价值观,培养大学生优良的创业品格,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实现自我价值,更好地服务社会,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科学技术和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为青年创新创业提供了强大的网络平台。创业青年尽情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性,他们的创新创业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但在具体创新创业实践中,一些创业者不能理性运用互联网平台,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导致创新创业受挫,最终误入歧途,影响了事业和人生的可持续发展。将思政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有效引导学生的思想,指引正确的政治方向,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少走弯路,提高创新创业的成功率。
(三)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都是为社会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思政教育则通过强调理想信念教育、核心价值观培养等教育活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二者的有效融合不仅有利于改变思政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环境单调等问题,而且可以有效丰富创业教育内容,实现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双赢,从而全面促进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
三、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的路径分析
(一)树立两种教育融合发展的教育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向导,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教育理念要相互融合,这是实现二者相互融合的前提。高校思政教育不仅要以大学生道德品质、政治觉悟的整体性提升为目标,更要立足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展现的新特点以及新时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而创新创业教育正是以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思政教育改革的一个着力点,努力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团队协作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有助于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时代性和实效性[5]。
教师要积极转变育人理念和思路,勇于探索适应新时期二者融合发展的方式、方法,建立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同步进行的有效机制,不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激发大学生的创业动机,切实提高教育成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生要积极接受两种教育,树立科学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意识到思政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意义。
(二)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首先要加强创新创业“课程思政”建设,在课堂教学中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互相融合。一方面是努力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真正做到思政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在思政课堂教学中,要主动开发创新创业教育资源,还可以通过视频、图片、动画、案例等内容和微课、慕课等形式,将创新创业内容融入思政课程体系中。这样有助于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迎接创新创业的挑战做好准备;另一方面是健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巧妙地融入思政基因,除设置创新思维、创业能力等专业性的课程以外,还要增加一些关于创业精神、社会责任、创业法务等课程,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融入思政教学,形成高度融合的课程体系,进而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三)理论与实践结合
高校要整合各种资源为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提供平台,让学生把创新创业与思政教育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创新创业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可以利用教育资源、网络资源、科研资源等,创建大学生科研基地、创业园和创业社团组织等,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在这些实践基地中自主发挥,让学生切实感受创新创业的魅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实践活动中要体现思政元素,可以在创新创业网络信息化平台上增添“创业精神”“企业社会责任”“创业模范”“创业法规”等板块,也可以通过创新创业大赛、企业家讲座、企业实地参观等实践活动载体,传递创业精神、社会责任,让理论和实践有机融合。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要想使两种教育很好地融合发展,离不开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高校要培养能够开展两种教育互融教学的教师。一方面,要不断加强创新创业教师的思想政治培训,这是保证“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手段。要做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思政专业教师要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专业意见。两类专业的教师共同进行教学方案和教学内容的设计,制定考核标准,保证内容、手段衔接有序,信息及时更新。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思政教师的创新创业实践培训。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大多受专业限制,一般缺乏创新创业经验和企业经历,对创业知识、创业流程和企业经营管理了解甚少,因而很难在思政课教学中开展鲜活有效的创业教育。所以要加强两个专业教师的培训,优势互补,打造一支水平高、能力强、跨专业、专兼结合的动态发展的师资队伍。
(五)营造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互融合的校园文化氛围
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发展离不开促进二者相互融合的校园文化氛围。高校思政教育可以通过校园网、广播站及微信、微博等校园文化载体,大力弘扬创业精神,发挥环境育人的文化功能。树立创业典型,学校可以邀请在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专家及优秀企业家、成功的创业校友进校园,开展“上一堂好课”活动,讲述他们的故事,运用思政力量在创业成功路上的育人功能,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激发他们创新创业的热情。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环境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使学生将创新创业意识转化为自觉的创业行动。
结语
综上所述,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将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要以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课程体系、搭建实践平台、强化师资队伍建设、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等各方面为抓手,在具体工作中将二者充分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素养和能力,使他们成为契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互融合,不仅可以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体现思政教育的人文关怀和价值引领,而且为创新创业教育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可以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