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背景下供应链金融模式与风险
2020-02-24谭寒冰刘珞东
谭寒冰, 刘珞东
(1.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人事处,河北 石家庄 050081; 2.交通银行河北省分行 个体金融部,河北 石家庄 050061)
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供应链金融被认为是中小企业获得融资服务的重要途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国家经济政策的开放,数字经济浪潮汹涌,供应链金融得以快速发展,并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近年来,供应链金融通过跨界融合与协同发展,发展态势良好。2016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电商巨头、第三方支付机构、供应链企业、物流企业、P2P公司等纷纷布局,2017年下半年券商资管、信托公司、私募基金等,开始大举拓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他们抢占市场的方式很像当年的共享单车,其超常的发展速度也逐渐暴露出风险。供应链金融产生的应付账款、存单质押等可能不真实等问题相继出现,这些风险的存在,使得一些供应链金融业务雷声四起,行业进入反思中。2019年7月诺亚财富“踩雷”消息在业内引发热议。供应链金融在新形势下,有其发展的机遇,但是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本研究主要分析金融链经济所面临的问题,探索供应链金融的运行风险和控制策略。
一、供应链金融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国家政策的全力支持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供应链金融已经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国制造业要飞速发展,亟需解决资金缺口问题,进而完成转型升级。在这样的科技背景下,利用科技金融这一创新型的金融服务方式助力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推动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政策相继出台。近几年,管理部门出台多项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和核心企业建立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推动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2019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支持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和发展装备融资租赁业务[1]。在各种利好政策中,链条内外各行业用尽浑身解数进入供应链金融行业,供应链金融发展迭代升级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二)供应链金融发展遇到的问题
供应链金融处在发展的风口,但在“狂热”的表现下,“爆雷”现象频发。
1.供应链金融理论与实践脱节
供应链金融发展期间出现了诸多不利于金融行业和谐发展的因素,使得供应链金融面临着巨大挑战。主要是供应链金融在“狂热”的表现下显露出“不安分”的一面,源于金融活动中对供应链金融的曲解和不怀好意地利用,这从供应链金融频繁“爆雷”可见一斑。此外,对供应链金融的曲解还表现在其被“流氓式”利用,成为盘剥供应商的一种手段。供应链金融专家表示,这一行为方式并不是让金融回归实体,而是戴着“伪善”的面具,进一步对实体经济“鲸吞蚕食”,恶化商业环境。对供应链金融的歪曲与误解,无疑加大了供应链金融在风口“起飞”的阻力,而各种不和谐的声音,主要也源于大众对供应链金融的不甚了解,盲目跟风。然而,供应链金融涉及供应链运营、金融、科技甚至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复杂而庞大的知识体系让大众难以掌握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全局,因此对于供应链金融的盲目跟风以及曲解也就在所难免[2]。
2.链条上企业缺乏有效沟通
利用供应链金融“起飞”的档口,互联网公司、银行、物流、贸易人等虽然积极加入,但在一定程度上不了解其他行业内具体情况,缺乏有效沟通。许多互联网公司做起了线上供应链金融,但做IT的基本不了解企业不确认应收账款的原因,只是做一个区块链平台,让企业自动确认,但是企业配合度不高。看上去有模有样,做起来轰轰烈烈,落地时却没有切中主题。银行方面授信额度有限,做IT的就搞一个全场景数字化供应链金融平台,这样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导致信息不对称。互联网企业不断制造供应链金融资本概念,编造供应链金融资本故事,其实大多投资人也不甚了解。另外,物流和贸易有融合的趋势,贸易人做供应链,对货物监管未必完全放心,想方设法介入物流保管、装卸、配送和运输过程。物流利润单薄,工作辛苦,希望从贸易和金融层面寻找利润空间。四种不同的企业人,运用四种不同的供应链金融方法,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但大都是“利”字当头,谁也没能做大。这对供应链金融的健康发展不利。
二、科技金融的迅速发展为供应链金融提供支撑
随着供应链金融的飞速发展,风险问题愈发受到关注。而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科技的介入,可以有效缓解信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的压力,从而助力供应链金融实现更好的风控。
1.大数据的发展是构建供应链金融风控体系的基础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逐步成熟,联合工商、征信、税务等信息平台,商品线上交易现象越来越普遍,数据获取成本大大降低,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愈加通畅,对中小企业进行精准画像和实时评价监督的可行性逐步提高。在交易真实性方面,仅仅通过交易流水和财务报表等数据,难以核实交易的真实性,而通过使用大数据风控模型,从多种数据源汇集不同维度的数据,就可以更好地洞察中小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从而有效判别交易异常。
2.区块链数字平台的出现为供应链金融提供服务
供应链金融是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现阶段中国的供应链金融行业发展仍然面临一些问题。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ERP系统不互通,信息不对称,操作较困难,一些电子商务企业回款周期过长,导致店铺缺货造成经济损失。区块链数字平台出现后,供应链与区块链得以结合,以金融云为支撑的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跨行业、跨产业合作,为产业发展提供更高效的金融服务。目前,腾讯云区块链具有全方位的供应链金融能力,应收账款多级流转产品能力,以及基于区块链的动产质押登记能力,同时可以进行基于大数据、AI能力的全面分析,确保整个供应链金融环境可信可靠,助力企业实现高效融资。
3.金融科技创新风控模式为供应链金融提供技术支持
供应链金融的本质是金融,核心是风险管控,在科技创新的同时,各参与主体更要提高风控能力,做好风险控制。借助技术的力量,有效提升供应链金融风险管控水平。业内人士表示,将金融科技应用于供应链金融,其本质在于利用科技手段,将与供应链金融相关的各项业务流程和流程中的信息实现数字化、可视化、在线化和智能化的全面再造,从而解决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风险控制难题,提升业务效率,降低操作成本[3]。
三、科技金融背景下供应链金融模式
科技金融发展背景下,供应链金融必将打破传统融资方式,通过区块链、大数据、交易信贷等先进技术推动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进程,为实体经济创造更大的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供应链金融将成为产业与金融相结合的大型生态系统平台。
1.物流企业主导的供应链金融
物流公司从专业的物流服务切入,在货物的验收、评估和监管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以有效掌握企业的运营数据,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怡亚通就是借助供应链大数据,通过整合物流企业、征信服务企业、金融机构等资源配置,以多元化金融服务为核心,将采购、物流、分销融为一体,搭建了一站式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促进了供应链金融的有效实施。
2.P2P主导的供应链金融
作为快速融资渠道,P2P在供应链金融中复制了其自身业务模式,无担保无抵押快速获得额度,风控基本依靠外部企业,是风险较大的金融模式。“道口贷”就是典型案例,上下游供应商从优质校友企业选择出来,以应收账款、存货、预付账款作为转让标的,以校友企业作为承付主体,向社会融资。“道口贷”在校友企业间牵线搭桥,以中介桥梁的身份,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评价,“道口贷”基于其自身商业信用对企业融资需求提供交易撮合服务[4]。
3.传统产业巨头主导的供应链金融
近年来,金融管理部门提出要深入推进产融结合,将现代金融归入产业体系中,加速企业转型升级。于是各大产业龙头企业纷纷以“产业链金融”为重要战略,围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以及物流等领域开展系列综合服务,发出“产业+金融”的重要信号,从而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供应链生态系统。目前,海尔集团、茅台集团、富士康、TCL等产业都在紧密布局供应链金融业务。如海尔集团成立海尔金控,利用集团自身交易数据、物流业务、分销渠道等要素的积淀,秉持“产业为基、共创共享”理念,围绕海尔物联网转型战略,通过“资本+触点+链接”的“产业投行”模式,建立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共享交互生态圈。
4.银行主导的供应链金融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金融渗透到各行各业。参与供应链金融的主体逐步增多,致使银行市场份额有所下降,银行普遍将供应链金融作为重要战略方向和业务增长点,倾注了大量优质资源,业务活动取得了一定进展。在银行主导的供应链金融中,银行是主要风控主体,在选择供应链企业时,规模较大、资金数据全的企业则成为优先考虑对象,这样,链条风控能力强,企业所承担的资金成本就比较低。此模式的供应链金融体现出来明显的安全边际,在贷款、授信、质押中强调各类凭证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同时银行也凭借其金融系统职能,为供应链企业提供资信调查、汇兑等中间环节服务[5]。
互联网金融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金融活动,一些大型互联网公司利用大数据平台信息成功介入,一举成为供应链融资新贵。
四、科技金融背景下供应链金融面临的主要风险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提高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6]。政策加持之下,供应链金融积极响应。随着偶尔出现的“爆雷”现象,供应链金融由狂热发展转向理性思考,其风险主要体现在融资去向不明,挪为他用,应收账款融资过程中的凭证真假难辨,假合同、假票据、假确权现象,以及商品宣传与商品实际差异较大等问题,供应链金融发展面临严峻考验。
(一)融资去向不明风险
1.资金去向不可控
供应链金融为链条上的企业提供资金保障,但是供应链融资理论与实践脱节,融资业务部分没有真正切入交易环节,借款方以供应链名义融资,但是资金用途却不明确。部分企业融资用途不可控制,当资产价格上涨时,造假、挪用等违规行为不易被发现;资产价格下跌时,资金挪用的投资收益不佳,造假、挪用等违规问题则会加速暴露。
2.融资被挪用风险
供应链融资风控的核心是参与贷款主体的真实交易,有效把控商品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调查发现,无论是供应链融资还是其他抵押贷款,部分融资企业有时融资投入并非信贷指定的融资项目。一般银行贷款协议明令禁止把贷款用于投资,只能用于企业经营性流动,但当资金放下来,企业就有可能把部分资金暂时买成理财产品,甚至投入股市、楼市,多余的资金有时还充当“过桥”资金,借给其他企业。如果投资失败或者对方企业破产,银行及金融机构融入的资金就会面临风险[7]。
(二)应收账款抵押融资风险
在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融资中,最常见的是债权转让融资。如甲企业作为核心企业乙的供应商,甲向乙提供200万元的产品,乙企业应当向甲支付200万元。但核心企业通常不会在收到货物的同时就支付,而是有一个时段的账期。在这段时间内,甲只有未到账的应收账款。甲可以把这部分应收账款拿到金融机构、第三方公司进行质押,提前拿到200万现金,而支付给金融机构、第三方公司一定的利息。账期满后,金融公司应收到核心企业的账款,核心企业和上游企业达到双赢。这种方式通常也存在一定风险。
1.债权的“确权”风险
债权企业以持有的债权作抵押,向供应链金融公司融资,在这个供应链条中,最大的风险是核心企业(债务人)对债权的转让进行“确权”,即债权转让前,告知债权人其债权关系的变动,没有债权的认定是不被认可的。但在现实操作中,债权企业一般不征得核心企业的同意就直接抵押债权。如果债权人用同一份帐款多次抵押,就会在确认方式、抵押次数等层面存在风险。
2.抵押债权风险
在融资实际操作中,债权变动过程中的造假空间非常大。例如上述甲企业融资时,买卖合同、发票等均由甲企业提供,合同真伪、金额大小无从确认;但乙企业是否知情并同意,也难以确认。在供应链融资过程中,部分债权质押的有效性从一开始就存在模糊性,日后有可能形成债务纠纷。
应收账款融资风险大,原因是基于供应链运营提供的金融服务存在缺陷。2019年以来,供应链金融的风险逐渐暴露,频爆“大雷”。财富管理公司诺亚控股为项目方承兴国际提供的资金面临“爆雷”风险,涉及本金总额约34亿元人民币。2019年7月,诺亚财富旗下歌斐管理的一支基金大跌,该私募基金的销售方诺亚财富,基金管理人歌斐资产,融资方承兴国际,底层债权还款人京东成为这起34亿“爆雷”案的主角。承兴国际相关方为京东供应商,双方存在大量长期交易,承兴国际相关方利用京东应收账款在供应链金融公司歌斐资产获得资金,应收账款到期日账款未到指定账户,涉嫌造假应收账款[8],引起市场一片哗然。利用债权获得融资,本身是供应链公司提供资金的一种途径,债权造假,合同造假就会引起“爆雷”,资金不到账,基金下跌。
(三)供应链金融贸易风险
供应链金融贸易的真实性问题也存在确认难度,例如:在仓单上做文章,用虚假仓单或重复质押仓单骗取资金;套利、套汇和套税,通过虚构交易行为和物流行为实施诈骗;通过关联方进行担保或者实施动产监管骗取资金;凭借供应链业务或资产,多渠道套取资金,放大融资风险;开展一段时间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后,为了扩大业绩或者实现上市等,转做小贷或者高利贷业务,甚至假借供应链金融的名义,实作民间借贷等业务,部分供应链金融资金方得到应收账款发票确实是真的,但其实是电商刷流水产生。
五、供应链金融健康发展与风险控制策略
(一)供应链上企业要秉持利他和跨界思维
供应链横跨上下游,联通贸易、资金、物流和信息,要实现“贸易+物流+金融+IT”的融合发展,需要利他思维和跨界思维。银行人要以供应链金融专业的眼光,走进金融的核心领地和贸易的方方面面,洞悉贸易、物流和金融的奥妙,利用互联网工具,优化供应链金融理念、产品和评估体系;物流人要以专业的供应链金融眼光,明确物流定位,管好动态和静态货物,匹配资金对流,支撑贸易体系和供应链体系;贸易商要悉心梳理贸易流程,了解资金交易习惯,全力构建供应链体系和贸易体系;互联网公司要全面思考贸易和金融的关系,研究供应链体系和供应链金融体系的融合方式。
(二)金融科技公司积极搭建数字化平台
供应链金融是将产业链条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要明确金融科技公司、银行、物流和核心企业是供应链金融的四大合作伙伴。核心企业利用供应链金融,服务上下游中小企业,以保障供应链的稳定性;银行利用供应链金融,寻找和筛选优质中小企业;物流的作用是完善供应链闭环,支撑供应链金融;金融科技公司通过搭建数字化平台,为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提供解决真实性风控因素的有效技术手段。发展金融科技将是互联网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重要驱动和关键支撑力,必将引领金融行业进入全新时代。
(三)以科技金融为背景,发展区块链技术应用
供应链金融存在四个市场——银行与企业间的市场、银行间的市场、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间的市场和资本市场。要实现这四个市场的互联互通,就要将互联网区块链技术应用到供应链金融中,实现信息共享。核心企业方面的应收账款凭证可在区块链系统上进行签发,凭证中拥有数字签名,且所有的相关参与方都可以在系统上进行验证。这样一来,所有的凭证都会有核心企业的背书,可以有效解决应收账款凭证真实性的问题。另外,依托区块链网络数据实时共享、数字加密、不可篡改等独特功能,可以使用智能合约程序,将企业债权在供应链的流转过程实时记录下来,提升贸易信息的可信度,更好地防控业务风险[9]。
(四)加强风控体系建设和风险管理
供应链金融要进一步准确定位,分类发展,尤其是要加强风控体系建设。要建立健全各类供应链金融机构及其产品风险控制体系,抓住机遇引领发展,改善金融环境,推动金融创新,发展供应链金融,为企业提供多种融资方式。
加强总体风险管控。金融机构应建立健全面向供应链金融全链条的风险控制体系,根据供应链金融业务特点,提高事前、事中、事后各个环节风险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加强核心企业风险管控。应加强对核心企业经营状况、核心企业与上下游链条企业交易等情况的监控,分析供应链历史交易记录,加强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第三方数据等信息的跟踪管理。
加强真实性审查。金融机构在开展供应链融资业务时,应对交易真实性和合理性进行专业判断,将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嵌入交易环节,运用移动感知视频、电子围栏、卫星定位、无线射频识别等技术,对物流及库存商品实施远程监测,提升智能风控水平。
总之,金融的核心是风控,在科技金融大发展的背景下,供应链金融在交易场景中如能提升风控能力,充分利用区块链技术,真正以产融结合助力中小企业发展,必将营造良好的供应链金融生态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