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游戏化的湘绣主题移动应用设计研究

2020-02-24彭愉景沈家栋

纺织报告 2020年8期
关键词:湘绣用户设计

彭愉景,王 健,沈家栋

(长沙理工大学 设计艺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2006年,湘绣收录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2 000多年前的马王堆汉绣[1]。清末时期,湘绣的早期从业者顺应时代、市场的需求,开办绣庄、传授技艺、改进针法,与知名文人画家合作创作绣稿,奠定了湘绣风格和工艺的基础[2]。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生活趋于安定,人民在精神文化方面有了更多需求,加上当时向苏联、东欧等国家大量出口,湘绣迎来了一个创作发展的高峰期[3]。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经济转型、技术进步、多元文化的融入,使以湘绣为代表的一系列传统手工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4]。为了适应市场经济,湘绣行业进行了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但是,目前整体产业规模在缩小、行业内人才流失严重、宣传手段单一等问题依然严重。

本项目从宣传手段方面,探讨如何将以湘绣为代表的传统手工艺与新媒体相结合,对非遗文化进行更好地传播和推广。

1 非遗主题移动应用的特点

通过分析市面上已有的非遗主题移动应用,结合相关文献阅读,得出非遗主题移动应用有以下特点。

1.1 搭建面向公众的平台

以往公众想要了解一项非遗手工艺,可以通过电视观看纪录片,或者直接去相关展览馆参观。但是,电视节目的选择自由度没有网络平台大,去展览馆也会受工作时间、疫情等突发情况影响。而非遗主题移动应用可以突破空间的限制,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对非遗感兴趣但又因为学习、工作没法去亲身了解体验的人,可以利用碎片时间来了解和学习。

1.2 拓宽非遗传播的广度

传统非遗传播的保护侧重在非遗资源和技术的保护,如建设数字化资源库、搭建网络平台等,但是这些传播都是单向的,缺少受众反馈、再创造的渠道。而非遗主题移动应用可以通过添加一些互动模块和社交模块来提高用户参与度、提升用户黏性,更有利于非遗文化的传播。

1.3 提供多元的展示方式

传统的博物馆、展馆等的展示方式,容易受场馆布置、人流量等不确定因素影响观众的参观体验。早期的线上博物馆提供的展品图片不仅数量有限,而且很多国内博物馆提供的图片质量还不够高清。现今,结合AR、VR等技术,用户足不出户就可以360°地欣赏展品。一些非遗移动应用还通过添加体验环节,让受众能够体验非遗手工艺的制作流程,让受众对非遗手工艺的了解不再局限于文字和图片叙述,有利于非遗的传承。

2 非遗主题移动应用的设计思路

根据工信部9月的数据,在2020年1—8月的移动应用下载量中,游戏类移动应用的下载量位居榜首[5],尤其在“z世代”(1995—2009年间出生的年轻人)中普及率较高。从App Store、TapTap、豌豆荚等应用商店中调查发现,非遗主题《折扇》《榫卯》等游戏的下载量和评价都较高。这两款游戏并不是传统观念里单纯以娱乐为目的游戏,而是结合手工艺制作科普的严肃游戏。这类移动应用兼具游戏性与教育性,既能起到较好的科普效果,又具有一定的娱乐性,更能吸引年轻人使用。

3 非遗主题移动应用的交互界面设计

非遗主题移动应用设计一定要发挥移动应用的优势,如果非遗移动应用和其他纸质或网页的展示方式一样,只是简单地陈列出相关信息和图片,会使用户无法获得参与感、体验感,也容易让用户感到厌烦,很难起到很好的宣传科普效果。

3.1 360°虚拟展示

360°虚拟展示的效果非常接近实物,是时下流行的移动端文物、产品展示方式之一。为了提高用户体验,该方式需要对展品进行精准的建模。在建模方式上,可以采用照片建模等方式实现高精度、高仿真建模,这种展示方式可以满足广大用户对展品细节展示的不同要求,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更容易身临其境。而用户在观摩过程中,可以点击旋转展品模型,这种互动设计也会让用户更有参与感,会激发用户的好奇心,促使其去探索那些在展馆中无法看到的文物背面的东西。这种方式尤其适合湘绣的“双面全异绣”作品的展示,可以将同样精美却不完全相同的两面完全展示在用户面前。

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展品表面增加一些点击可触发文字、语音讲解的按钮,例如在《Civilisation》中,用户转动各个文物,在文物的各个表面会出现讲解提示的按钮,点击按钮,会有对应的介绍和语音解说,方便用户理解。湘绣能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其丰富的针法技艺分不开。在本移动应用设计中,可以选取几件典型湘绣作品,针对作品中不同部分运用的不同针法设置解说内容,让用户对湘绣的独特针法有较为直观的认识。

3.2 实景互动

非遗传承不能只停留在图片和文字这种静态的记忆上,要将关键工艺流程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展示出来,让受众对其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在展示中,如果添加一些有趣的交互环节,让用户亲自体验,可以提高移动应用的趣味性,更有利于非遗推广传播。例如,在游戏《折扇》中,用户可以体验制扇工艺的各个流程,选材环节会展示一系列逼真的竹子,点击对应的竹子会有竹子的材质特性说明,只有选中了合适的竹材才能进入下一步,无疑也给游戏增加了一些难度,使得在挑战自我中的玩家更容易产生沉浸感。在本移动应用设计中,可以参照这种形式设置游戏互动环节,通过模拟操作和文字解说,让用户体验湘绣绣制的基本流程。此外,也可以在部分互动环节设置一定的难度,比如选择不合适的针或者线会导致失败、绣制的时候一不小心也可能导致失败等,以丰富游戏环节的趣味性。

同时,根据Jakob Nielse提出的一致性原则,在设计交互方式的时候也要注意其合理性,以降低用户使用门槛,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4 非遗主题移动应用的视觉设计

非遗主题移动应用的视觉设计,对于一方面要考虑如何从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另一方面要考虑如何让用户有更好的视觉体验。

4.1 提取非遗元素

正常人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视觉信息,想要从海量的信息中脱颖而出,移动应用也需要在视觉方面进行设计考量。作为一款非遗主题的移动应用,在考虑美观、易用性的同时,还应提取具有非遗典型特征的元素,充分展现非遗文化的特色。同时,对一部分可能不符合时代主流审美的元素加以改良,提升现代感,使其更贴近现代生活。

通过调研,常见湘绣纹样主要可以分为几类:花、鸟、鱼、虫、狮、虎[6]。这些纹样富有象征意义,比如月季象征吉庆,鱼象征“年年有余”等。这些元素在实际运用的时候,要注意传统风格和现代风格的平衡,让其在保留原本精神风貌的同时又具有现代感。其中,采用鬅毛针绣制的狮虎图案是湘绣的特色之一,反映了威武不屈、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但是,直接将栩栩如生的狮虎图案运用于界面设计,恐怕会让人感觉有些害怕。如果将狮虎形象进行一些抽象处理,或者参照网络流行的可爱风格进行再设计,会比较容易吸引年轻用户。根据年轻用户的喜好,还可以制作一系列狮虎形象作为应用的象征物,在应用内部可以制作交互小动画,在应用之外则可以进行表情包、笔记本、背包等衍生品开发,以提高社会影响力。

4.2 运用传统美学

根据用户人群定位和产品定位,应用的整体风格应是活泼中带一些严肃的。

在颜色选择上,由于湘绣是一种写实风格的刺绣,绣制时运用的颜色较为丰富,少有固定配色。因此,在应用界面色彩设计上可以发挥更多的主观能动性,可以根据不同颜色的象征意义,结合中国传统色彩配色规律进行设计,但是要注意不同层级界面的设计要与内容的风格尽量保持一致。

湘绣与传统文人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过去,绣庄经常与当地画家合作制作绣稿,因而湘绣的一些装饰画作品具有传统中国画的艺术风格。因此,在视觉设计时可以保留这一特点,注意界面的留白处理,而图案设计可以体现文人画的清新逸趣。

5 非遗主题移动应用的信息架构设计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媒体出现式微,新型的移动媒体迅速崛起,人们进入了碎片化阅读时代。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显示,我国成年国民每天主要使用手机和网络来获取信息,利用传统纸质媒介阅读的时长有所减少,上网活动娱乐化、碎片化特征较为明显[7]。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公众对获取信息有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希望获取信息的方式和质量更高效、更精准。从内容创作上看,如“一张图让你明白XXX”“3分钟带你读完一本书”“6分钟带你看完一部电影”的创作方式大行其道;从社交媒体上看,微信、微博的兴起和论坛、贴吧的衰败,也能反映这一趋势。

因此,在进行非遗主题移动应用信息架构设计的时候,需要结合碎片化阅读的趋势进行设计。为了让用户更快速地找到目标内容,移动应用的信息层级关系应该尽量简洁明了,层级数应该尽可能地减少。考虑到用户的阅读习惯,在设计信息排列方向时,要根据信息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

6 结语

随着时代变化,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我国宝贵的非遗文化,是每一个从业者和相关领域研究者需要思考的问题。非遗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应该要作出相应的改变,去面向更广大的受众。因而,要结合时下的热门媒介和流行时尚,重视非遗文化底蕴的挖掘,在保持原本面貌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良,让古老的非遗文化焕发生机,继续发展下去。

猜你喜欢

湘绣用户设计
“非遗×N”活态传承商业模式探索
——以湘绣为例
湘绣艺术在儿童玩具设计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非遗传承+创意文化”视域下的现代湘绣设计创新分析
非遗传承视角下湘绣设计的创新研究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