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语境下的湘绣数字化推广

2020-02-24沈家栋

纺织报告 2020年8期
关键词:湘绣针法文化遗产

金 芮,王 健,沈家栋

(长沙理工大学 设计艺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各民族根据不同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发展起来的文化,是群体文化的核心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对于我国实现文化自信和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有着重大的价值与意义。

在世界发展进程中,随着新文化的不断涌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和发展复兴也是一种机遇和挑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人大多年事已高,存世的艺人越来越少,而经济压力促使许多年轻人外出打工,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后继无人、濒临失传的严峻形势。

1 新媒体语境下湘绣的数字化推广基础理论

1.1 湘绣的来源和发展

湘绣是我国四大名绣之一,距今已有2 500多年的历史[1]。在湘绣的萌芽阶段,湖南当地人在衣着面料上习惯用丝绸,而在湖南湘西,人们的这一穿着习惯更为突出。在湘绣的产生阶段,商品经济开始兴起,在这一时期,各大绣庄具备了一定的刺绣与产销能力,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优秀的湘绣手工艺人,如胡莲仙、李仪徽等知名的优秀匠人。在湘绣的初期阶段,第一家绣庄的出现标志着湘绣第一阶段的发展。由于湘绣的强大魅力,在国内辛亥革命战乱的时代背景下,湘绣手工艺顺利得到传承,一些国际大型展会也出现了湘绣的身影,至此,湘绣享誉全球。在湘绣发展的第二阶段,由于国内全面开展革命战争,湘绣的发展遭受重大打击。在后期,由于政治环境的变化,湘绣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被进一步传播到全球各地。由于日本全面侵华,“文夕大火”给湘绣造成了重大的打击,这一时期,湘绣的发展处于衰败阶段。大量湘绣产品被烧毁,湘绣产业面临消亡风险。新中国成立时,湘绣的发展逐渐复苏,湖南长沙开办了知名的锦华绣庄,并且招募了一大批优秀专业的刺绣大师。在政府的支持下,湖南省又兴办了湘绣合作社,长沙也开始创办湘绣厂。湘绣的繁荣发展阶段,国内第一家湘绣博物馆在湖南兴办,各大绣庄也开始发展国内纺织市场,国内的湘绣格局基本形成,建立了湘绣城并且设立了湘绣专业研究机构,湘绣的人才储备工作得到了发展。

1.2 数字化技术的来源和发展

数字化技术是指将文字、图片、视频等通过计算机手段转化为数字编码,再通过计算机非编软件进行处理,通过视觉的方式重新呈现出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信息手段、内容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推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推广和传承。

数字化技术的传承与发展主要有数字化建档,通过高精度的数字化技术和设备,实现文物的清晰复现;数字化考古,通过计算机的数字化处理技术对文物进行模型复原的构建;数字化图书馆,通过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实现海量的信息化知识仓库,进行知识的数字化资源管理;数字化虚拟博物馆,将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界面交互及虚拟交互,将藏品清晰、全面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拉近文物与观众间的距离。

2 新媒体语境下湘绣数字化推广现状分析

2.1 湘绣文化推广基本状况与不足

2006年,湘绣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那时起,关于湘绣的传承与发展工作便全面推广了起来。以湘绣的传承人保护及国家地理商标的保护为重点,目前在湘绣的人才培养方面,主要分为师徒制和学院教授制两种模式,在湘绣的保护与传承发展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在人才培养后,即就业前景和现状不乐观的情况下,湘绣在人才培养方面出现了人才缺失的问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思维理念也在不断发生着转变。如今,湘绣的发展并没有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中,而关于湘绣的保护及传承也没有与时俱进。

2.2 湘绣数字化推广的目的与意义

湘绣的手工艺展现出来的传统艺术魅力与审美价值是不可否认的。湘绣的历史背景、工艺中的绣法与针法等,都存在手工艺人老龄化、后备缺失、技艺缺乏标准化、湘绣文化濒临消失等问题。在当今互联网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字化的传承与推广方式可以让湘绣文化与时俱进,为湘绣的发展提供新的技术手段与方式。通过数字视频、数字动画演示等,将文化历史背景、技艺技法保留下来,为今后的学习、研究提供宝贵的资料,实现资源共享。将湘绣这一文化产业推广到世界各地,促进湘绣产业的发展,将会使湘绣的产业链发展得更加完善,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并得到一定的创新发展,创造出更多具有艺术性、创新性、文化性的手工艺品。

3 新媒体语境下湘绣数字化设计实践

3.1 数字化展示类型

数字化的展示方式分为线上与线下两种方式。对于线上的展示方式可以依托互联网,通过网络将湘绣与观众联系起来,让观众对湘绣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如线上数字博物馆、手机端移动端App软件等。线下的展示方式可以依托新型技术,如虚拟现实、全息投影、互动投影等,增加互动性和娱乐性,通过虚拟展示的形式,给观众带来更好的沉浸式体验,让观众在实际操作体验中感受湘绣的独特魅力[2]。

3.2 体现湘绣绣法针法的手机移动端交互App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相继推出了多款交互移动端App,将文物相关的影像、文化背景、历史资料融为一体,用户可以通过交互的方式,欣赏相关的艺术作品,由于形式新颖,更加吸引年轻的用户,增加了娱乐性与互动性。借鉴这种方式,可以制作一款与湘绣有关的移动端交互App,对湘绣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详细的梳理,以动画的形式呈现,对湘绣的经典作品进行整理,对湘绣的绣法、针法制作工艺过程进行拍摄,并且通过手指触控系统、声画技术进行处理,重点将湘绣的绣法针法完整地进行分类呈现,让用户对湘绣有全方位的了解,以此制作一款互动性强的湘绣数字化App,使湘绣文化技艺为更多人所熟知。

3.3 体感互动形式的交互体验装置设计

基于数字化的交互体验装置,是目前很多数字化博物馆及数字化展厅建设的方式[3]。在国内,中国国家博物馆及上海博物馆几乎在每个展厅都采取了这种方式,配备了一到两台交互展示装置。但这种展示装置的利用率较低,且交互方式及触控方式大多较为单一,在结果的呈现上也只有一种方式[4],难以激发观众的兴趣。因此,对于湘绣的体感互动形式的交互体验装置的设计,应重点考虑增加互动娱乐性,可以适当地增加湘绣制作的创意游戏,在交互的种类上也应适当增加。将湘绣历史传说作为开篇导入,以动画的形式进行呈现,通过展现传统水墨风格,对角色、场景、动作进行设计。在湘绣的工艺流程制作的设计上,以互动游戏的方式呈现,在湘绣的材料和工具上可以选择不同的丝线、面料、绣绷、绣架、绣花剪等。在湘绣的针法上,可分为平绣类、织绣类、网绣类、扭绣类、结绣类,再从这5种类别中分别选取相应的针法进行虚拟制作。在选择相应的针法后会出现相应的语音介绍,对各个针法进行详细的讲解。在整个过程中,由于观众选择的随机性,最终的结果也会各不相同,提升了游戏的互动性与趣味性。

3.4 湘绣文化的网站设计

湘绣文化网站的整体构架与内容,要能够向访问者清晰地展现湘绣的历史文化背景、发展历程、湘绣文化内涵、针法绣法的介绍等。在网站的风格和整体设计上要清晰简洁,在体现湘绣独特魅力的同时,也要与当今时代相结合。完善网站的检索功能,让访问者随时随地都能对湘绣进行查阅学习。网站的更新与维护也是重要的环节,定期上传网站的内容,对网站的数据进行及时的维护更新。同时,增加线上提问互动平台,访问者可以线上咨询,与专家进行对话,实现答疑互动社区,加强用户之间的联系,增强用户的互动性与参与性,以更好地对网站进行宣传推广[5]。

4 结语

在新媒体语境下,以数字化的方式对湘绣进行推广传承发展是必要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现代科技方式不断转变,将会有更加先进的技术运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中。湘绣的数字化是对文化资源的保存与保护,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让传统文化在新媒体的语境下不断地发展与传承。但在新技术的手段下,应在保留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以现代语言的方式呈现。

猜你喜欢

湘绣针法文化遗产
“非遗×N”活态传承商业模式探索
——以湘绣为例
湘绣艺术在儿童玩具设计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非遗传承+创意文化”视域下的现代湘绣设计创新分析
非遗传承视角下湘绣设计的创新研究
与文化遗产相遇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活态文化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