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精品年鉴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实践路径

2020-02-24郑维桢

史志学刊 2020年3期

郑维桢

(财政部中国财政杂志社,北京 100036)

一部年鉴的质量,主要从三个方面考量:一是框架设计,二是条目编写,三是装帧设计。提高编纂质量,必须坚持科学的年鉴编纂方针,准确把握年鉴的性质、定位、功能;树立信息意识、规范意识、创新意识、读者意识、市场意识;把好政策、内容、数据、文字、体例五个关口,不断提高年鉴的实用性、权威性、存史价值,努力做到内容翔实、框架合理、分类科学、文字精练、图文并茂、使用方便。本文从这些方面入手,就打造精品年鉴谈一些认识。

一、提高编纂质量需解决的问题

1.政治性问题。在中国,年鉴总体上说是官书,首先得讲政治。但有些年鉴由于编纂人员政治意识不强,在港澳台问题、涉密问题、敏感信息问题、地图使用问题、国家领导人照片问题上把关不严,造成出版质量事故。有的年鉴编纂质量很好,史料价值也很好,但就是因为这样的疏忽导致在评奖时被取消参评资格,非常可惜。部分年鉴对国际、对外、境外、外事等概念不清,或意识不强,导致出现类目条目归属不当问题。例如,在国际合作与交流中设“港澳台工作”条目,“外事往来”条目中列与香港、台湾等地区合作的内容,将台湾与主权国家并列表述,在出国人员名单中列赴台湾的名单等。这种资料归属不当,极容易引发政治性问题。还有的年鉴对敏感信息不加删除,个别年鉴使用地图尤其是行政区划图,无绘制单位,不标注审图号。还有的年鉴使用国家领导人照片,摆放位置不当,存在未审核报批的风险。

2.保密问题。年鉴作为公开出版物,在信息选取上要注意“内外有别”,防止因无意识行为造成泄密事件。有的年鉴对一些需要保密的信息披露过于详细,例如具体的征兵数字,公安类年鉴中列出对刑满释放人员的核查、内控等相关工作;有的年鉴详细记录了与军队合作及军民融合相关的不适合对外公布的信息等。这些年鉴对哪些事情该说,哪些事情只做不说,或多做少说,说到什么程度没有严格把关。

3.框架结构问题。以专业年鉴为例,有的年鉴分类方式显得混乱,分类标准不统一。有的年鉴不设综合反映全系统情况的栏目,使读者难以了解各行业(企业)的全貌。有的年鉴分类过细,达到20几个栏目;有的年鉴则是框架设计太简单,只设了3个栏目,没有进行深挖细分,实难使人一目了然。栏目排列顺序也不统一,例如“大事记”栏目或很靠前或很靠后,比较随性。有的年鉴分目下只设一个条目,孤目现象仍然存在。也有不少年鉴类目、分目、条目领属关系不当,或明明按事项分类,具体操作上又变成了部门处室工作分类,人事政工、党的建设、党团工作等条目大量出现在各类型分目下。另外,在框架设计上官书色彩过于浓厚。不可否认年鉴带有“官书”色彩,但色彩不宜过分浓厚。不能以记录和宣扬政绩为目的,将年鉴编成机关的宣传品和领导的功劳簿。要正确处理好“官书”与“读者需求”之间的关系。有些年鉴编纂方向出了问题,把年鉴方志化,办成“存史备查”的官书。年鉴记载的重点、服务的重点,要转向事业的发展,有价值有特色的内容上来。客观公正、真实准确地记载本地区、本行业或本领域的发展情况,以翔实而丰富的资料内容,为现实服务,为读者服务,为存史服务[1]牟国义.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年鉴事业新境界.史志学刊,2019,(5).。

4.规范性问题。年鉴是系统汇辑上一年度重要的文献信息,逐年编纂连续出版的资料性工具书,必须按一定的规矩体例编纂而成。这些规矩体例就是规范,包括框架设计体例的规范、条目编写体例的规范、装帧设计体例的规范。一些年鉴不够规范表现在:体例不完善,编写不规范,资料性不强等。年鉴要办出特色,要有创新意识。只有树立创新意识,才能在年复一年的编纂工作中,不断发现新情况,找到新角度,写出新内容;只有树立创新意识,才能卷卷有新意,本本有特色。年鉴不仅具有存史、资政、教化的功能,而且具有传播信息、服务读者的功能。年鉴作为信息载体,在满足社会对各地方、各行业、各领域的广泛信息需求方面,不可或缺。要改变传统的编纂意识,跟上形势的发展变化,突出年鉴的时代特色。与综合年鉴相比,规范性不强是专业年鉴的突出问题。体例不统一;个别年鉴在同一分目里条目体与文章体混用;有的干脆全部是资料汇编、论文汇集。卷号标注上,还有的年鉴直接按记述内容年鉴年份标注,例如记述2017年内容的标为2017卷。年鉴名称英文翻译也尚未统一。编辑说明不规范,要素不齐全,或随意添加内容,或写成了序言,说明之外还有感谢感言。个别年鉴则不设编辑说明,明显缺项。不少年鉴仍没有索引,有索引使用价值也不大,或没有提炼关键词,或直接重复一遍条目名称。图片注释也是缺项漏项,图片说明不够完备清晰。

5.条目编写问题。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出现大量的“无题述”,对难以归类的信息干脆不列条,直接摆出一段文字了事。“综述”的设置不统一,或作为分目,或作为条目。条目大小也是两极分化,既有几十个字的袖珍条目,也有三四千字的超大条目。资料选取中一、二、三次文献比例失调问题也时有存在,对原始资料的加工不够,个别年鉴文献资料收录比例竟达到50%之多。条目内容报告化、工作总结化问题也比较严重,由于直接拿工作总结往上粘贴,各类穿靴戴帽问题自然就少不了,显然是后期编辑加工下的工夫不到位。在各类工具书中,年鉴出版周期短,资料新颖,反映及时,年年更新,是与现实联系最为紧密的工具书。年鉴的现实性特征体现在它的年度性、及时性和时效性。而年鉴逐年编纂出版,它的连续性和积累性,又加强了它的史册性,就是年鉴具有历史价值。年鉴在强调工具性、资料性、权威性、史册性的同时,更要突出实用性。只有“有用”“有人用”的年鉴才有价值,如果利用价值不大,实用性不强,不符合读者要求,自然不能被社会和读者接受。数字是量的基本表证,所有工作都离不开数据。数据在年鉴中占有重要位置,年鉴不仅要用大量的数据来表示质与量、增加与减少、变化趋势和发展规律,而且年鉴的真实性、系统性、实用性和权威性,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数据来体现的。条目中要多用数据。一部年鉴中数据不多,这部年鉴的资料性就将大为逊色,其使用价值就自然要大打折扣。同样,一个条目如果都是文字表述,很少用数据,对年鉴来讲,也不是好条目。所以,条目中要把本地区、本行业或本领域各方面的统计数据,尽量收集用上,便于读者查阅。

6.装帧设计问题。一些年鉴内容很好,装帧设计上则显然过于简单朴素,设计感不强。由于在内容编写上没有考虑图文表的合理搭配,也影响了设计环节的美观性。年鉴正文留白也是一大问题,不少年鉴排版存在不圆页现象,个别年鉴甚至出现七八页的白页,既浪费版面也不美观。在书眉设计上,不标注卷号不太妥当。彩页的选取上,过多地选用领导和重要会议活动照片,对反映地方、行业或企业大事要事的照片却很少,这实质也是内容选材影响了设计的美观。有的年鉴没有把功夫下在内容上,只注重装帧,采用精印精装,排版密度不大,每页只有1600-2000字,有大量留白,版面严重浪费。年鉴是工具书,从内容到形式,应该朴实无华,尽量扩大版心尺寸,尽可能减少白边,字体字号设计要有利于增大版面的有效信息容量,防止过大的字号和过多的留白。要删繁减雍去奢华。

7.缺乏检索功能。年鉴检索系统主要由目录和索引两个部分组成,这两种检索方式从不同角度实现检索要求。目录是根据年鉴的全部内容按栏目和不同层次依次序编制的,是年鉴的主要检索手段。索引是根据一定的需求,把一定范围内文献中的有关款目(如人名、地名、书名、主题等)摘录出来,根据一定方法加以排列,以指引读者查找文献包含的知识单元和信息的检索工具。编制索引的作用:提供和目录的分类编排不同的检索途径,实现年鉴从主题出发的特性检索;揭示正文内容中的隐性主题和细小主题,提供比目录更细更多的信息;集中正文内容中的分散主题,系统提供同一主题散见于各处的信息单元。编制索引的目的,是为了完善检索系统,方便读者使用,并通过索引编制,检查和提高年鉴质量。目前的现状是有少数年鉴还没有索引,有的年鉴索引太简单,没有发挥索引的作用。

8.时效性欠缺。年鉴汇辑的是上一年度的文献信息,应该当年出版,一些年鉴拖延到下一年度出版,缺乏时效性。

二、打造精品年鉴的路径

为打造精品年鉴,在对港澳台问题、涉密问题、敏感信息问题、地图使用问题、国家领导人照片问题上严格把关的同时,还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1.规范与创新并举。(1)在规范框架设计方面:考虑年鉴整体设计门类要齐全,讲求概全性,科学性,层次性;在栏目与分目设计上,要注重项目归类科学,栏目与分目名称要规范准确;检索手段齐全,要编制索引;要具有地方、行业与部门特色,缺乏特色,则导致实用性不强;内容上要能代表并反映本地方本行业或本领域发展特征。(2)在规范条目编写方面:条目类型上做到齐全,安排适当,方便检索;条目要素上要以事实为主体,要件齐全,信息密度大,避免工作总结性写法、内容空泛肤浅;条目标题上主题突出鲜明;文字表达上语言通顺,用词规范,文字精炼。(3)在规范装帧设计方面:版式设计上各级标题区别明显,版面位置恰当,文字表格插图搭配适当,字体字号规范统一,方便查询与阅读,符合出版规定要求;封面设计上具有本鉴特点,庄重大方,美观新颖;彩图设计上主题突出,新颖大方,图片文字说明规范;并把好印刷装订质量关。对如何规范编辑说明、框架设计、条目、体例要加强研究规范;对年鉴资料的文献价值、变与不变、静态与动态、选材与资料价值、功能与作用、资料性与社会性、内容界定与归属、调整与创新、图片应用和语言记述等加强研究规范。

在规范的前提下,在内容创新方面不同的年鉴有不同的做法。(1)可以强化年度总结与发布功能。发布年度特点、年度趋势、年度大事、年度人物,增强社会影响力,发挥年鉴优势,强化年鉴的不可替代性。(2)可以设置专题。重大事件,设置新栏目集中记载,发挥出巨大的影响力。(3)可以数据挖掘。统计数据的整合、细化;统计数据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增加逐年可比的数据;展现发展趋势。并就拓展年鉴信息来源、突出地方、行业和时代特色、年鉴可读性、年鉴为现实服务、年鉴版式设计艺术化、年鉴专门栏目设置、年鉴时效性与特色化、年鉴编纂出版多样化(如简本年鉴、英文版年鉴),加强研究创新[1]周慧.关于新时代年鉴编纂出版工作的思考.史志学刊,2019,(6).。

2.突出实用性。将年鉴的使用者划分为不同的群体,使年鉴内容能分别满足不同读者群的需求,明确年鉴的服务目标,准确定位,针对目标撰写各部分内容。内容的实用性和形式的实用性,内容是根本,形式是表现。内容的实用性,就是年鉴必须提供有效信息;形式的实用性,就是提供便捷的检索方式。突出实用性,(1)有一个合理的整体结构体系,总体框架制定要科学;(2)有一个符合逻辑要求和按分类惯例的编排,资料分类、栏目级别、标题顺序都清晰明确并保持相对稳定。形式的实用性还包括在版式设计、印刷、装帧、用纸等方面的美观实用,符合阅读习惯。从零散资料到一本有序的年鉴直至到读者手中成为有用的资料这一过程,是年鉴实用性的实现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实现年鉴的使用价值的过程。从原始信息→撰稿人→编者→年鉴,这是年鉴的形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各种信息由零散、粗糙、无序的状态,逐步变成密集、精练、准确、有序。这一过程的实施者是撰稿人和编辑人员。原始材料通过撰稿人的分析、归纳、综合、集中、概括、总结和提炼,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再经过编辑人员的加工和统筹安排,被系统化后形成一部编排合理、资料可靠的年鉴。这时的年鉴所含的信息就是实用信息。从年鉴→读者→有用信息,这是年鉴的应用过程。对年鉴而言,其实用性大不大,撰稿人和编辑人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3.年鉴向数字化、网络化、建立数据库转型升级。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可建立中国年鉴网。作为年鉴数字化的主要平台。在这一平台上,既要有关于年鉴的基本知识、发展演变等知识性内容,又要有整合纸质年鉴形成的年鉴数据库,还可反映年鉴编撰出版、研究利用等动态信息。到2013年,清华同方年鉴数据库己收录1600种年鉴,近1万卷,基本涵盖了我国各领域、各地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发展的资料。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开发了“年鉴CNKI数字图书馆”,到2013年7月底,该数字图书馆收集了2572种年鉴,共20593卷,成为另一版本的年鉴数据库。一部年鉴自己建立网络数据库。如中国科协年鉴建立网络数据库平台,研制中国科协年鉴全文检索数据库,不仅顺应了年鉴编纂出版发展趋势,也是科协年鉴本身的跨越发展,对我国年鉴的发展及数据库开发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目前有一些年鉴编纂单位正在搞网络年鉴试点工作,这项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2]刘鹏,孙启明,徐聪颖.高校年鉴编纂质量与效益提升的探索和实践.史志学刊,2020,(1).。但可以相信,网络年鉴将从根本上改变年鉴的编纂与出版。

4.高标准要求编辑人员及撰稿人。年鉴编辑人员既要懂年鉴知识、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组织协调能力。要认真研究探讨年鉴编纂工作的规律性,年鉴的框架设计、内容设置、编纂方法等要进一步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向国际精品年鉴编纂水平靠拢。要善于沟通,争取相关编撰单位的领导重视,使其充分认识年鉴工作的重要性,对年鉴的编纂工作给予足够的关心和重视;对撰稿人员的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为撰稿人收集资料,撰写稿件,提供良好条件。撰稿单位的领导重视不重视,领导得力不得力,是年鉴质量是否能够不断提高的关键。只有在对年鉴的性质和作用有更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才能把工作抓得更紧,做得更好。要选准选好撰稿人,让最适当的人写最适当的条目。在国外,年鉴是非常重要的期刊,地位很高,要想作为年鉴的撰稿人是很不容易的,许多人的文稿想登都登不进去。我们的年鉴也要逐步形成这样的优选机制。要进一步提高撰稿人的业务素质。年鉴的性质与特点,决定了从事年鉴稿件写作工作的撰稿人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要熟悉本地区、本行业或本领域的工作,要有相当的文字水平,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撰稿人必须对整个地方、行业或领域的工作现状有整体的把握和客观的分析;具备高度的分析概括能力,能够对年鉴文稿作出科学的安排、合理的取舍,分清主次,明确重点,要能够把每年的工作真实、准确地反映出来、记录下来。建立起一支素质较高、相对稳定的撰稿人队伍,是提高年鉴稿件质量的重要基础。

5.强化年鉴工作流程。每期年鉴都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编写大纲,从编纂宗旨、编纂方针、指导思想、编辑原则、字数规模、编写范围、工作进度、出版时间等作出安排。召开编委会、撰稿布置会,提出组稿、撰稿时间表,确定编、审、排、校时间表,确定印刷出版时间表,编制编辑出版工作流程表。建立健全编审制度。为保证年鉴质量,在编纂过程中坚持“四审”制度,撰稿单位负责人(初审):审核稿件的内容是否全面、真实、客观、重点突出。责任编辑(一审):通过对稿件的内容、质量、体例、语言文字等的审阅,决定稿件的取舍,对稿件进行加工整理后送二审,并对三审后的稿件电子版进行清稿。编辑部主任(二审):审查稿件的质量和责任编辑加工整理的情况;解决一审提出需要研究的问题;修改补充一审不足之处。总编(三审):从方针政策的原则性角度,对稿件的内容和质量进行审核;审查一审二审的工作质量;对有分歧的问题明确处理意见。建立健全校对制度。校对是年鉴出版工作中的必要工序之一,是年鉴编纂出版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保证不发生政治性、原则性错误;内容不发生重大误解的错误;保证版面美观和规范;防止格式和字体的错误。年鉴稿件一般应为三校加通校。编辑部做出详细校对要求。三校后通校,对整部年鉴的内容,主要是版式、字体字号、书眉、页码进行核对。建立岗位责任制。年鉴时效性很强、涉及面很广,必须实行目标管理。在年鉴社或编辑部内部要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共同完成总的出版任务。做好编辑队伍和撰稿人队伍培训。可采取多种形式对年鉴撰稿人进行培训,每年针对上一卷年鉴编撰中存在的问题举办学习班;为年鉴撰稿负责人提供有关年鉴撰写的参考资料及样本;定期召开有各单位年鉴负责人和撰稿人参加的年鉴编纂工作研讨会。编辑队伍培训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派责任编辑参加各类年鉴培训班、学术研讨会;请有关专家到编辑部讲课;与其他单位年鉴同行进行探讨和交流;注意学习出版和印刷知识。

6.规范撰稿要求。年鉴的编写工作与其他书刊的编写工作是不同的。一般书刊的编写工作以作者为主体,编辑要充分尊重作者的创作意图和风格,不应随意规定作者如何撰写,甚至修改都要事先与作者商量。而年鉴编写则要求所有的撰稿人必须按照编写大纲的要求,按编者统一的规范标准去撰写条目,这就必须确立以编者为主的编写体例。这样才能使年鉴有统一的规范,保证整部年鉴的质量。年鉴必须以统一大纲、统一规范标准编写,撰稿人在内容的选择上要把握好三条:(1)抓住重点,围绕大事、要事、新事写。要从上一年度本地区、本行业或本领域发生的诸多事情中,选择具有指导价值、现实价值和存史价值的内容加以记载。(2)务必事实准确,真实可信。年鉴既是工具书,也是编年信史,真实性是年鉴的生命力所在。年鉴的条目要选择能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信息加以记载,虚假的、错误的信息不仅失去了信息价值,还会使读者误入歧途,产生负面效应。(3)写出新颖特色。新颖就是选择的角度新,表达的结果有新意;特色就是有本领域特色、有地区特色、有年度特色。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鉴不同[1]王钦双.关于城市区级综合年鉴条目编写规范化问题的思考与探索.史志学刊,2019,(4).。

规范条目要点。第一,重点突出,陈述清晰,文字精炼。避免一般化的堆砌过程,记流水账。尽量去掉那些无实际内容的前言后语,或铺垫过渡和起承转合一类的词语。开门见山,直陈其事。用平易朴实的语言,把事情讲清楚,无须按照一般写文章的格式去套。第二,精心提炼条目。以上一年度发生的主要事实为基础,内涵适度,即宜窄不宜宽,宜专不宜杂;简明醒目即宜简不宜繁,宜短不宜长;语言不宜太抽象。不要用工作号召或工作部置的用语或不确切的形容词作条目。第三,增强可读性。质量高的条目,主要具备这样的特点:主题鲜明,资料充实,结构严谨,注重遣词造句。注重数据问题。条目中除了要多用数据外,还要用好数据。撰稿人要有统计学的基本知识,要熟悉常用的、重要的统计指标的含义和使用要求。年鉴文稿不同于工作总结或工作报告。工作总结或汇报是写给上级领导和本单位干部看的,主要是总结成绩、经验、教训,找出差距和存在的问题,确定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打算,它比较局限于本部门的业务范围和视野。年鉴要面向广大读者、面向社会,它需要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资料和信息,要写一些让广大读者关心或想了解的内容,二者的写作角度是不同的。作为年鉴条目,要用事实说话。年鉴的本源是事实,评论靠的是论理,而年鉴靠的是事实。要用实录方法,年鉴记述的资料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能掺假。要把最主要、最基本的事实和现状,展现给读者。挤干水分,把好语言文字关,包括观点正确,事实准确,慎用模糊语言,遵循“精于实用”的原则,力求做到叙事要简,突出重点,遣字造句,文字要简。切忌用宣传说教语言和文学语言,不能有溢美之辞,不要说得太绝对化,不要说过头话。年鉴文稿的写作需要“冷眼观天下”,即要用冷静的、历史的眼光看待所记的事件,实事求是,不随意褒贬。因为有些事件在发生时虽具有“轰动效应”,但放到历史长河中则无声无息;而有些事件虽一时不被人重视,但存之愈久愈加珍贵。

7.年鉴的开发利用问题。就年鉴编纂信息化、品牌化、互联网十模式、数字出版、融合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编以致用等问题展开研究。如何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加快年鉴信息化建设,拓宽服务渠道,增强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手段,更好地贴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贴近广大读者需求,是我们每一个年鉴人值得认真思考并迅速付诸实践的重要课题。尽管有的年鉴已经建设了年鉴网站、数据库、链接小程序,实现了在线编纂,新增了网络版年鉴、手机版年鉴品种和扫描二维码功能,开设微信公众号等,收到很好的效果,但是仅限于少数年鉴,而且尚处于起步阶段。年鉴工作必须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以应用需求为导向,以融合创新为动力,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大力推动年鉴信息化建设。

总之,要办成精品年鉴,必须从提高年鉴的编纂质量入手,在年鉴的价值与功用、年鉴的编纂内容、年鉴的表达方式、年鉴的开发利用等方面加强研究,从中找出具体的措施和方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