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策略浅析
——以大气压强实验为例
2020-02-24吉兴邦
吉兴邦
(江苏省苏州市平江中学校 215000)
学生在不断探索的过程当中所获得的真理与知识框架被称为学习,教师强行向学生灌输生硬的知识点是毫无意义的.物理学科虽具备较强的严谨性,但其要求学生在实验当中探索物理知识,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这也正好印证了学者对于学习的定义.在初中物理教材的每一章节内容当中都有编者精挑细选的实验,而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应该有效利用这些实验,充分开发学生潜能.但在实验的过程当中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接受能力由学校现有的实验设备和器材等因素来决定实验的难易程度.而本章节内容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有关大气压强的概念、公式等多方面内容,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实验.大气压强看似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是大部分学生都未切身实地地感受过大气压强,因此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它仍然是一个抽象的名词,这就要求学生具备更高的理解能力与能力.在下文当中我将简要介绍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的一些心得.
一、测量大气压强实验的准备工作
准备实验器材是实验进行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在带领学生进入实验之后首先应为学生讲解本次实验的目的以及物理原理,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最适宜本次实验的器材.在选择器材之后让学生自由结组讨论,自主设计实验步骤.
实验器材如下:铁架台、弹簧测力计、橡皮筋、玻璃片、大小注射器、吸盘、小桶、刻度尺等等.
在正式实验之前教师应确保学生了解有关大气压强的基本知识点,能够理解P=F/S这一公式.随后教师可以诱导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以及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自由讨论应设哪一个量为自主变量.然后教师总结,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
二、教学策略
1.引导学生感受大气压强
虽然大气压强看似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是绝大多数初中生都未切身体验过大气压强,或者不知道哪些现象是由大气压强造成的.此时教师可以以课本当中大气压强的概念为基础,带领学生一起分析我们生活当中的哪些现象属于大气压强.比如说我们收纳棉被的真空袋便是利用的大气压强的原理.教师还可以借助实验室当中现有的实验器材向学生展示如何测试大气压强的值.
2.分组讨论,设置疑问
学生的思想天马行空,其想到的实验方法以及使用的实验器具均不相同.在本文中选用吸盘来测量大气压强值.部分学生在试验时会发现借助测力计无法将吸盘顺利拉下.而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不可直接干预,而是引导学生如何解决在实验当中遇到的这一问题.有的小组选择了换型号更小的吸盘,而有的组则认为是弹簧测力计的问题.在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可就学生在讨论当中遇到的问题设置疑问,如何用物理知识解释这一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一情况?
3.拓展思路、注重能力的全面提升
物理课程其本身并不是仅仅只为了学习单一的知识点,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其思维,帮助学生培养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的能力.课本当中在测试大气压强时使用的辅助工具是注射器,教师可先就这一实验为学生进行简单的演示.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会发现,使用测力计无法顺利拉动注射器的活塞,甚至在拉动活塞时弹簧测力计已经超出了最高值.在发现了问题之后老师应做的并不是直接公布答案,而是带领学生共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到底是弹簧测力计的计量程与我们的实验不相符,还是因为我们选择的注射器容积与此次实验不相符呢?再找出了可能导致实验失败的问题之后再进行二次实验.
4.自主分析实验数据
在教材当中已经给出了大气压强的数值,在上课之前大多数学生都预习过相关内容,因此会出现为了实验而实验的现象,部分学生在做实验时不重视实验过程而是直接将实验结果往正确结果上靠.但实际上,由于地域的差异大气压强或多或少会存在着一些差异.因而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不要过于重视实验结果,而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最终结果予以分析.
在完成实验之后,教师可统计实验结果.由于实验方式的不同加之实验会存在着一些误差,因而每一组实验的最终结果都不同,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并找到结果不同的原因.在分析之后我们会得到在使用辅助工具时未排尽空气的结论,以及注射器的筒壁和活塞之间会产生摩擦.在该环节当中最忌讳的便是当学生遇到问题之后教师直接给予答案.只有在深入思考了之后才能真正培养学生是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有关大气压强的知识点.
5.引导学生对教材实验进行改进
在完成实验并分析误差之后实验还没有结束,还有一个任务便是带领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减小大气压强实验当中的误差,并进行二次实验.二次实验的器材有弹簧测力计、铁架台、注射器以及小筒等等.在给出了实验器材之后让学生自由讨论减少误差的方法.有同学认为应该竖直放置注射器,此时我们虽然无法降低筒壁与活塞直接的摩擦力,但是由于活塞是竖直放置的,我们可以进一步减小活塞向下的重力,进而有效减小误差.此时还有一个问题,我们怎么样才能在静止的状态之下有效测量大气对活塞的压力呢?在我们准备的实验器材当中有小筒,此时会有学生想到可以将小筒悬挂在活塞下方,借助小筒向下的重力来拉动活塞.然后请同学上台演示.在演示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发现由于小筒本身的质量较轻,因而它是无法直接拉动活塞的,需要在小筒当中放置一些重物,比如说沙子.这样就可以解决我们在上文当中提到的问题——如何在静止条件下有效减少实验误差.在完成上述实验之后可以发现最终的实验结果比第一次实验更接近大气压强的真实值.
在完成了所有实验项目之后可以让学生对这堂课上所做的实验进行总结.首先,要减小实验的误差首先要考虑到筒壁与活塞之间的摩擦力.其次若是活塞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我们所得到的实验数据更加准确.我们可以发现在整个实验过程当中是以学生动手、学生解决问题为主.在这样的课堂之上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进一步培养其物理兴趣.
虽然说在物理学科当中最重要的便是实验环节,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其中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作为物理教师其本职工作并不是强行向学生灌输课本上的知识点,而是带领学生主动去探索、通过自己的推理与之间得出某一物理现象,并在实验的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逻辑能力,帮助其提高学习积极性与参与物理学习的信心.
其实在物理实验当中最重要的并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如何去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分析实验结果.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物理学习的趣味性,还能让学生在物理实验过程当中收获信息、自主思考,领略到物理学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