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律模唱中的音乐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0-02-24龙川县田家炳中学魏慧萍
文/龙川县田家炳中学 魏慧萍
敏捷的音乐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旋律模唱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必要条件。在格式塔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指导下,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和图式,营造愉悦的音乐学习氛围和建立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可以有效地提高音乐思维的能力。
一、理论指导
格式塔心理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认知方法,可以运用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来指导学生进行音乐思维的训练。在旋律模唱训练中,学生首先应该从旋律运动的整体表现中去感知和掌握旋律的特征,以此为基础再对旋律中的调性、音程关系、节奏形态进行具体的分析,找出它们各自在旋律中的功能;然后再从点到面去理解旋律的总体表现性,理性地把握旋律。这样的音乐思维能力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肯定了人的知觉不是简单的输入——输出系统(即刺激——反应),而是在一定的背景下对事件进行认识性解释的复杂过程。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从感性到理性,再发展到理性升化之后的感性,最终获得实践中整体鲜活的音乐,便于长期的音乐记忆与提取。
二、建立知识结构或图式
针对音乐高考的特点,从教学的一开始就应该注重音乐思维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理性的知识结构和图式,便于学生在学习中灵活运用和解决难点。在高中阶段的音乐学习中不宜讲太深的音乐理论,但有一些音乐旋律的发展手法,学生是必须掌握的。如旋律的基本特征:轮廓、音程大小、调性和节奏,旋律表达的是曲调中音高之间的关系,常表现为简单的上和下的形态,旋律的调性建立的是一种围绕主音的音与音之间的关系极其意义的期待等;音调的一般设计方法有平进、级进、跳进;旋律发展的一般手法:如重复、模仿、模进等;乐句之间的关系:如平行关系、对比关系。这里还需要注意到的是近年来音乐高考中旋律听记的曲调大部分都采用的是西方的调性旋律,而这些调性旋律依据旋律和节奏在一定的音乐文化背景下频繁出现的特点,形成固有的音乐图式。第一种是被称为填缺类的旋律,由两部分组成,第一种是跳进的音程,通过用一系列级进音程来填补空缺,这种跳进音程一般不会超过一个八度的范围;第二种常见的图式被称为变化音型,即其他的音符围绕着主音变化进行。上述的内容为我们提供的理论依据,教师应该从学生和考试的实际出发,认真的分析和讲解,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这些理论概念和图式加以灵活运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力度,才能推动学生积极的音乐思维的习惯的形成,从而建立起属于学生自我的知识结构和图式,提升旋律模唱的综合能力。
三、情感体验
音乐的教与学的过程应该建立的愉悦的氛围中来进行。旋律模唱中的音乐旋律都有自身的调性色彩和情绪特征。在教学过程中,主张多用律动感受音乐的方法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情绪体验,以便于把握旋律的整体框架,推动音乐思维的训练和实现旋律模唱的目标。
四、建立良好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表现自己从事活动能力的自信程度,本质上就是对自我能力的效能预期。音乐活动中的自我效能感就是个体对于自己有多少能力在何种层次上参与音乐活动的自信程度,它与个体的自我评价的效度和信度有直接关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遭遇挫折,在低落情绪下是很难接受知识的。这时教师除了耐心的言语劝说之外,还应该从学生的音乐特长中来肯定和鼓励学生。让他们发挥自己的强项,增强自信程度,再过渡到弱项的学习中去,以强项的心理优势来带动弱项的学习行为。这样强弱项都得到共同发展,音乐能力的可持续性发展才能得到保证,才能有足够的热情投入到音乐思维的培养中来。
五、加强教学管理
音乐学习的过程与其他学科一样,也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音乐思维能力的培养更需要长时间师生配合,在这一过程中要积极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对学生的督导和管理的力度,以保证学生学习行为持续发展。严格的管理制度和人性化的教学方法是不相矛盾的。要使学生在严格的管理制度下不降低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他们的信息加工能力及培养创新精神,无疑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
高中阶段音乐教学中注重音乐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旋律模唱的综合素质,为高等专业音乐学院输送合格的人才,也是学生以后能否顺利从事系列音乐活动的必要条件。所以,加强学生音乐思维能力的培养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