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白茶非遗文化系统构建及旅游优化升级研究
2020-02-24陈婕
陈 婕
(宁德师范学院,福建 宁德 352100)
白茶文化旅游是以白茶为载体,将白茶文化与旅游开发融为一体,从而达到茶叶物质享受与茶文化精神享受的一种文化旅游方式。福鼎白茶文化作为一种茶文化旅游资源,符合当今茶消费市场需求变化的潮流,因此白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具有现实意义。目前茶文化旅游研究在我国取得初步发展,其中红茶、乌龙茶、普洱茶等旅游开发尤为兴盛,而关于福鼎白茶文化旅游研究成果较少。本文以“福鼎白茶”作为研究主题,阐述白茶非遗文化系统的构建,分析福鼎白茶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和有利条件,提出旅游优化升级的措施与对策。
一、福鼎白茶非遗文化研究价值
2011 年5 月23 日,福鼎白茶制作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三批传统技艺项目名录[1],为福鼎白茶制作工艺的传承、保护、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后盾,福鼎白茶的品牌力量与内涵一直在延续,现今福鼎白茶成为研究热点。
(一)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福鼎白茶研究的文献较多,关于福鼎白茶的研究更多集中在福鼎白茶产业种植加工生产等方面,对于文化系统和旅游的研究甚少,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福鼎白茶产业方面的研究:杨双旭等(2011)[2]对福鼎白茶产业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李筠等(2011)[3]对福鼎市白茶市场建设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对策;池玉洲(2007)[4]分析了福鼎自茶的产业优势并提出发展对策。
2.福鼎白茶加工和种植方面的研究:阙玉林和林代兴(2008)[5]对福鼎白茶种类及加工技术进行了研究;陈勇(2013)[6]对福鼎大白茶种植技术进行了研究;蔡清平(2014)[7]主要分析了福鼎白茶初加工的关键技术;段红星和孙围围(2016)[8]对福鼎白茶与景谷白茶内含成分与感官品质提出见解。
3.白茶功效的研究:司徒咏英和陈瑞芳(2010)[9]从中医药角度阐述了中国福鼎白茶的保健功效;崔宏春等(2011)[10]对白茶主要生化成分比较及药理功效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夏林涛和林乃设(2011)[11]在茶叶功效与公益研讨会,福鼎白茶“防辐射”健康功效受到专家肯定;Wan-Mohaiza Dashwood(2002)[12]等研究认为白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衰老、抑制皮肤癌的作用;Gilberto Santana-Rios(2004)[13]等研究结果表明白茶杀菌效果比绿茶好,白茶提取物能对沙门氏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4.茶文化系统研究:以关键词收索中国知网关于茶文化系统的相关文章大约十余篇,主要是关于黑茶和花茶方面的研究:“羊楼洞砖茶文化系统”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研究(李红吉和谭庆华,2015)[14];地方认同视角下居民对农业文化遗产认知及保护态度——以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为例(任洪昌等,2015)[15];勐库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思考(杨庆春,2017)[16];茶文化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构建措施(王新平,2017)[17]。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目前关于白茶尤其是福鼎白茶文化研究资料少,而且缺乏系统性,关于福鼎白茶的研究更多集中在白茶生化加工种植等方面;其次茶文化系统研究较少,而关于白茶文化系统的构建和研究属于空白项。
(二)研究意义
在福鼎白茶产业发展过程中,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旅游优化升级较为缓慢。通过对福鼎白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系统的构建分析,丰富和完善福鼎白茶文化体系,有利于深化地理标志产品的深度,拓展福鼎白茶农业文化遗产的内涵;同时通过对现有福鼎白茶旅游产业的分析,结合非遗文化、产业要素、结构形态等方面,优化升级福鼎白茶文化旅游产业结构和产品,形成良好的白茶旅游产业效应。
二、福鼎白茶非遗文化系统构建
文化是社会现象和内在精神的总和,包括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物态文化、制度文化。本文从四个层面对福鼎白茶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系统进行构建。
(一)以“古法工艺”为核心的行为文化层
行为文化层是人类在生活劳作中的经验和创造性活动,是一种价值取向,受到制度文化的制约,可通过企业家、模范人物等人员传播体现。
保护传统福鼎白茶工艺,以手工制作为主,凸显自然。毛茶工艺流程为:鲜叶-萎凋-堆积-干燥-拣剔;精制白茶工艺流程为:毛茶-手拣-正茶-匀堆-烘焙。在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福鼎白茶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改良,应用流水线式的加工形式,促进福鼎白茶制作工艺的自然和简捷,其中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最为关键。
福鼎白茶因茶树品种、原料和制作加工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及新工艺白茶五种。白毫银针色泽白如银、因密披白毫、像针似的外形,因此又称白毫,其口味清新清淡,汤色黄亮,是白茶所有品种中的佼佼者,素有茶中“美女”“茶王”之美誉;白牡丹因其外形带银白色毫心,冲泡后的形状犹如盛开的花朵,因此得名白牡丹;贡眉主要是以菜茶茶树的芽叶制成,这也是为了更好地与福鼎大白茶、政和大白茶做区分;寿眉采摘于短小芽片,并与大白茶片叶合制而成,约占白茶总量50%以上,其叶片肥壮,形如眉毛,而称为“寿眉”;新工艺白茶生产于福鼎、政和、松溪、建阳等地区,简称新白茶,是按白茶工艺萎凋后轻揉制成,其叶张半卷、条形缩摺、颜色褐绿、香气醇甘。
(二)以“太姥信仰”为谱系的精神文化层
精神文化是在物质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意识形态,是对真善美的一种认知,福鼎白茶的精神文化层应着重于太姥信仰,是儒释道的最美诠释。
体现道教乐生理念。据中国茶叶史记载,六大茶类中最早出现的是白茶。《中国名茶志》论述中提到福鼎大白茶良种可上溯至唐咸丰年间。明朝期间,太姥山上的古白茶被称为“绿雪芽”,流传着太姥娘娘用白茶治疗麻疹的传说,并很快在名茶中占据一席,至清朝期间,白茶始被众人所认知。而太姥山的绿雪芽古茶树在邱古园的《太姥山指掌》和周亮工的《闽小记》中都曾有记载。白茶始祖绿雪芽为南极仙翁恩赐,太姥娘娘亲自种植而成,用以治病救人,太姥娘娘于农历七月初七得道羽化成仙。太姥山历来为道家的洞天福地,黄帝时期的容成子、汉代丹丘子、唐代司马承祯等曾与太姥山炼丹修仙,白茶也成为丹药的药引之一。
体现佛教禅茶风尚。太姥山从南北朝时期开始便有寺庙,至今56 座,僧人自古种茶、采茶、制茶、品茶、卖茶,以茶坐禅破眠,以茶轻神气,以茶抑性欲,茶的功效与佛教生活方式和道德理念相吻合,农禅作风代代传承。
体现儒家仁孝礼教思想。福鼎白茶从起源到发展,流传着诸多传说故事,其中多以治病救人和父母孝道相关。如陈焕说:孝子陈焕为了能解决双亲温饱,持斋三日上山祈求太姥娘娘托梦指点度日方法,于鸿雪洞中寻得一丛茶树。如蓝姑说:太姥娘娘为了治疗小儿麻疹,梦中得南极仙翁恩赐,得鸿雪洞顶一株小树。如白毫银针传说:福鼎久旱不雨,瘟疫横行,一户人家兄妹三人为了解救当地百姓苦难,前仆后继,射杀恶龙,取得仙草。如白牡丹传说:西汉时期太守毛义,清正廉洁,为救年迈患病老母,得仙翁托梦,寻得十八颗仙茶。
(三)以“药用煮饮”为习俗的物态文化层
物态文化是生产生活方式和生活资料的文化事物,是物质实体的外在表现,如饮食习惯、医药养生、衣物服饰、建筑、物品用具等。
白茶饮用成为饮食习俗。福鼎自古有茶哥米弟的说法,福鼎百姓认为茶虽为饮料,但有精神有文化,应为五谷之一,当地老百姓为了表示对茶的尊重,把茶渣和洗锅洗碗水倒在一起,从不轻易弃之。福鼎百姓从出生到死去都和茶关系密切,从出生“用茶破嘴”,到死后“把茶”,代代相传。
白茶养身药用价值较高。具有清热解毒、解酒醒酒、缓减疲劳、降压减脂等功效。特别是针对于烟酒过度、肝火过旺所引起的身体不良反应,具有促进血液循环、保护肝脏的神奇作用。至于药用方面,白茶治麻疹、防癌、抗癌、防暑、解毒、治牙痛,尤其是陈年的白茶可用作患麻疹的幼儿的退烧药,其退烧效果比抗生素更好[18]。
物品用具冠以茶字。福鼎方言中,对生活物品用具的称谓多带茶字,如泡茶用的陶瓷大壶大缸或者某些不用来泡茶的器皿都叫茶古;用来储存茶叶的包装物或者不用来储存的包装物都叫茶罐;舀水或盛茶的用具叫做茶卷;开水瓶又叫茶瓶;开水加白糖又叫糖茶,茶已经融入到福鼎百姓生活点滴中。
地名以茶取义。根据1984 年版的《福鼎县地名录》记载,福鼎有十几个与茶有关的地名,如茶塘村、茶古坑村、茗洋村、茶阳村等等,这从侧面反映了福鼎的物产为茶[19]。
(四)以“传承保护”为理念的制度文化层
制度文化是人类为了生存发展,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缔结出的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反映了文化的价值、理念和精神状态。福鼎白茶在建立制度文化层时需要以“传承保护”为核心,应强调自然和谐、道德约束、行为规范、理念革新,把传统的行为文化上升至制度文化,以维持福鼎白茶产业的可持续运转。
福鼎白茶的品牌力量与内涵一直在延续,得到良好的保护与传承。福鼎白茶在2004 年获得中国驰名商标;2006 年获得奥运五环茶;2007 年获得中国申奥第一茶和中国名牌农产品;2008 年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特供用茶等荣誉称号;2009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4 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1 年福鼎白茶的制作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白茶产业得到大力发展,为福鼎白茶文化旅游奠定了基础。
三、非遗下福鼎白茶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有利条件
目前福鼎白茶旅游开发商主要是福鼎的茶企业,大多数开发商认为旅游开发项目的成本高、投入大、成年回收期长,相对于茶叶销售,旅游接待的利润低,同时福鼎的全域旅游规划主要围绕山海生态文化进行,政府更多进行白茶种植、加工、销售的投入支持。福鼎白茶文化旅游开发居于初步阶段,旅游产品形式单一,类型单一,但也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政府政策扶持,凝聚发展合力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福建农民创业园建设的实施意见》(闽政〔2012〕67 号)文件中提到,借助太姥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品牌影响力,大力发展茶文化旅游,进一步提高白茶的品牌影响力。2017 年福鼎市政府为了让白茶产业科学发展,进而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动茶产业持续发展的意见》,在福鼎市的白茶产业现有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文件精神,从政策措施方面给予支持,如加大资金投入、扶持基础建设、实施土地优惠、实施税费优惠、鼓励科技创新、鼓励品牌创建、强化融资服务、实行电价减收等,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推动了白茶产业发展。
(二)茶文化活动取得成效
福鼎市政府为了福鼎茶文化和茶品牌的宣传,已经连续举办了八届福鼎白茶开茶节,取得良好效果,同时其他茶文化活动也有条不紊。2015 年在绿雪芽基地成功举办福鼎茶文化摄影创作活动,2016年福鼎禅茶文化交流大会在资国寺成功举办,2017福鼎白茶参加首届中国国家茶业博览会,2018 年福鼎市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不仅参加了,还获得茶文化建设贡献奖。发展福鼎白茶产业,提高白茶品牌文化,有利于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三)茶旅结合初步发展
福鼎白茶因其独特的加工方式以及白茶品种众多、品质优良、具有极强的保健功效,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消费者的追捧。白茶企业如郑源茶庄、天湖茶庄、天豪茶庄等加入旅游行列,以白茶旅游带动茶叶销售的经营理念悄然兴起,带动广大茶农的增产增收。福鼎白茶先后荣获“奥运五环茶”、“中国世博十大名茶”、中华文化名茶、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特供茶等荣誉称号,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来品尝,从而带动了白茶旅游业的发展。而“福鼎白茶号”动车组运行,成功推进茶旅游结合,进而有效促进福鼎白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四、非遗下福鼎白茶旅游产业优化升级
针对福鼎白茶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和有利条件,福鼎白茶旅游业的发展亟待优化升级,通过对产品组合一体化发展、产业结构融合、可持续保护措施等方面入手,强化福鼎白茶品牌效应,优化升级福鼎白茶文化旅游产业。
(一)以“一体化发展”优化产品组合
针对福鼎白茶旅游一体化建设,促进白茶旅游产业优化升级,应从旅游资源整合、旅游政策的协调、旅游服务标准统一、旅游执法监督运作等方面入手,发挥福鼎白茶的品牌效应。
政策一体化。以市为平台,强化文旅局、茶叶局等政府机构协同推进功能。
市场一体化。横向层面,旅游资源以区域合作联盟为纽带,以福鼎市甚至宁德地区为基地,形成旅游景点之间的常态化合作营销机制,同时以不同业态之间的联动项目为契机,构建福鼎市各行业间的共建共享的有效载体;纵向层面,以白茶传说、故事、功效为素材,通过文学、戏剧、影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对福鼎白茶文化进行全面宣传推广,提升白茶文化的吸引力,增强游客感知形成。
要素一体化。立足“福鼎白茶”,推动福鼎白茶旅游产品供给侧改革,促进供给要素之间的有效沟融,如人才、资金、信息、技术等,在福鼎区域内形成互补。
文化一体化。通过听茶故事、茶历史、观茶园、茶遗迹、茶农具等,让旅游者融入其中,体验采茶制茶的乐趣;将白茶与民俗文化相结合,结合畲族、婚俗、节日等地方民俗文化,丰富白茶文化的载体;将白茶与道教、佛教文化相结合,利用太姥娘娘的传说故事和僧侣种茶采茶买茶的历史,开发禅茶产品。
(二)以“产业链融合”升级产业结构
优化福鼎白茶旅游产业要在产业融合上做文章,大力提升产业附加值。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首先,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动员茶农的积极参与,多维度协同推进,以福鼎白茶旅游打造休闲农业的升级版,把福鼎白茶文化与地域饮食文化、生态文化、养生文化、娱乐文化、民俗文化等相结合,走融合的道路;其次,以乡村振兴、乡村扶贫等政策引导,补齐茶村的道路、停车场、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短板,制定福鼎白茶旅游的行业标准,以确保福鼎白茶旅游的规模化和产业化。
农商文体旅融合发展。以福鼎白茶为载体,从商业逻辑入手,多行业多领域融合,浓缩新生活理念于福鼎白茶旅游当中,顺应新型旅游消费方式,集成农耕体验、科普教育、亲子互动、康体养生、特色集市等元素,推进现代福鼎白茶旅游产业的横向拓展,实现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
(三)以“多重保护体系”支撑可持续发展
构建多重保护体系,促进福鼎白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树种。以生态学原理保护福鼎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的生物树种,鼓励茶村建立生态茶园或者有机茶园,以充分发挥茶叶的生态功能。
规范地理产品。用行政干预方式规范福鼎白茶地理标志产品,严格把控福鼎白茶地理标志产区的生产区域范围,对其他茶树品种或者其他地区茶叶的市场流通进行严格监控。
引导管理开发商。首先,政府应按照“扶大、扶优、做大、做强”的原则,通过市场代运作如联合、兼并等方式,壮大开发商经营规模;其次,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自愿的原则组建白茶旅游协会,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再者,鼓励、支持开发商以科技为主导,注重开发新品种,改善产品包装及茶叶的精加工,严格把关白茶的质量,由此提高产品附加值。
传承非遗。以茶文化理念保护福鼎白茶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福鼎白茶的制作工艺、饮用方式、民俗风情等方面加以传承。
政策扶持。市文旅局应从文化和旅游的角度,保护福鼎白茶非遗文化,对福鼎白茶旅游给予政策扶持,如在土地审批、人才培养、政策引导、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与支持。
五、结论
本文着力于分析福鼎白茶非遗文化内涵,并将福鼎白茶非遗文化内涵进行深化,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构建福鼎白茶非遗文化系统,这对完善和挖掘福鼎白茶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结合非遗文化、产业要素等方面,优化升级福鼎白茶文化旅游产业和产品;通过田野调查和深入访谈等方法,对福鼎白茶文化进行追溯性调查,由此获取的具有代表性的资料,并更为深入细致地揭示福鼎白茶产业的后续力。随着白茶产业链的拓展和福鼎旅游业的开发,白茶旅游成为一种独特旅游景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和乡村振兴的背景下,福鼎白茶文化旅游的开发研究对促进白茶文化的弘扬,对加强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