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掷运动内容选择与生成的有效策略*
2020-02-24福建省建瓯市实验幼儿园樊丽青
福建省建瓯市实验幼儿园 樊丽青
开展丰富多样、适合于幼儿的体育活动,是增强幼儿体质、保证幼儿健康的积极手段和重要途径。我们发现一些教师组织的体育活动看似“热闹”,却缺乏针对性。有的教师没有遵循幼儿动作的发展规律,开展的活动显得比较盲目、随意。在体育活动中,适宜的运动内容是有效提高幼儿基本运动技能、提高幼儿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关键。因此,在促进幼儿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发展中,运动内容的选择很关键。
现笔者就体育活动中的投掷运动的内容选择与生成策略略述一二。
一、把握幼儿动作发展水平,选择适合的运动内容
幼儿投掷动作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一般来说,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投掷动作发展呈现不同水平。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投掷动作发展特点及动作发展水平,选择其最近发展区的运动内容,引导幼儿通过与环境、材料积极互动,有效促进幼儿动作的发展。
第一阶段的投掷动作主要表现是没有脚步动作,手臂不会后引、不会挥臂,也没有躯干的转体动作。根据这一动作特点,教师可以提供多种用手操控的器械,鼓励幼儿用手自主操控,引导他们创造性地玩出一些能锻炼甩腕、挥臂等动作的游戏内容,促进幼儿动作的发展。如“滚地雷”游戏,在场地上围出一个大圈,一部分幼儿在圈内,一部分幼儿在圈外。圈外的幼儿把手球当成“地雷”滚进圈内,圈内幼儿要躲避“地雷”,如被“地雷”碰到就要到圈外。这一游戏还可以在斜坡的场地上开展,滚“地雷”的幼儿将球滚上斜坡,躲避“地雷”的幼儿在斜坡上自由移动。在斜坡上滚“地雷”,幼儿不仅要甩动手腕,更要挥动手臂用力将球往上拨。又如“投弹”游戏,幼儿用一根绳子划分出两块“阵地”,分别站在绳子两边,将球视为“炸弹”,进行“投弹”游戏,投到对方阵地上的“炸弹”多的队就算赢。游戏中,幼儿为了能投进对方的阵地,手臂自然向后引,球出手时就会自然地做出挥臂动作。这些游戏基于幼儿的现有发展水平,又具一定难度和挑战。幼儿在玩得开心的同时,也锻炼了手腕关节及甩腕动作,促进了投掷动作的发展。
第二阶段的投掷动作主要表现是投掷时手臂有意识地上举,呈现投掷动作;脚步动作以同侧步为主;下肢和躯干动作配合不协调。针对这一特点,教师要注重引导幼儿有意识地将脚步动作由同侧向异侧转变。教师可以通过环境干预、言语干预等方式,指导、支持幼儿改变动作,促进幼儿动作发展。如自主游戏“打倒灰太狼”,幼儿用投掷物瞄准远处移动的“灰太狼”。教师观察到大部分幼儿投掷时手与脚同侧,于是在场地上投放一些绳子当“电线”,在绳子前面的地上画上左脚印,并将投掷物放在幼儿的右手边。幼儿为了不被“电线”碰到,自然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前后开立站在“电线”前后,用右手投掷;教师也可以在活动场地上放置一些轮胎作为装“子弹”的筐,支持幼儿前后开立站在轮胎边投“弹”。可见,通过场地的干预,能改善幼儿的投掷动作。又如教师参与幼儿游戏,与幼儿玩 “剪刀石头布”(“剪刀”即前后开立,“石头”即手握投掷物,“布”即投掷),将投掷中的上步、挥臂动作要领整合到游戏中,使幼儿在游戏中自然习得上步、挥臂的动作要领。
第三阶段的投掷动作主要表现是投掷动作基本能达到异侧步,短步伐,手臂呈弧形向后上引,上体和整个躯干“组块”(髋关节、腰部、背部、肩部形成板块)转体,投掷过程中,手臂后置。为了让处在这一阶段水平的幼儿能将投掷动作要领内化,动作更加连贯,教师应重点引导幼儿转体、身体重心转移及全身协调发力等。教师可以鼓励、支持这一发展水平的幼儿利用投掷物玩一些有关掷远比赛的游戏,如引导幼儿自创“弹弹球”游戏,将手球投向球场周围护栏,比一比谁投得远,谁的球能投到护栏并弹回来。由于要投远,幼儿在游戏中自然会尝试全身协调发力投掷。
第四阶段的投掷动作主要表现是异侧上步,躯干小幅度扭转,手臂后引高挥并能与躯干联动,上臂前挥至水平方向时将投掷物抛出,后续动作表现为手臂跨越身体。这是投掷动作发展的熟练阶段。处于这一阶段水平的幼儿已经能将投掷动作的要领内化。教师应鼓励幼儿利用投掷物创意地玩出不同的花样,如两名幼儿相距8米以上,利用手球玩击地接球的游戏等,让幼儿在自主游戏中巩固投掷动作。
教师需要掌握幼儿的动作发展特点,在幼儿运动现场仔细观察幼儿的动作,分析、判断幼儿动作的发展水平,选择能促进幼儿动作发展的运动内容,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动作发展。
二、关注幼儿学习方式和特点,引导幼儿在游戏中生成运动内容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幼儿是在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并不断地积累经验,逐渐地建构自己的理解与认识的。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关注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创设情境,激发、保持并发展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动力,让幼儿玩得有趣、玩得有效。为了让幼儿充分体验投掷运动的快乐,教师要特别关注投掷运动的游戏性,以自主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开展能激发幼儿运动愿望、发展幼儿运动能力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锻炼运动技能和体能、提高身体素质。
(一)根据动作发展水平创设环境,引发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生成运动内容
在投掷活动中,常常伴随着腰、腹、背、腿等大肌肉群的运动,同时还有手腕、手指等小肌肉群以及视觉运动能力的综合运用。投掷是一项技巧性比较高的运动。有些教师常常设置高结构的游戏让幼儿多次重复练习,幼儿很快就不感兴趣了。教师可创设宽松愉悦、丰富多元、隐含教育目标的环境,引发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生成适宜幼儿发展水平的运动内容。例如,处在第一阶段水平的幼儿由于手腕关节还不够灵活,教师提供各种不同的球,幼儿自主玩抛、接、滚、拨等游戏。在幼儿的滚球游戏中,教师启发幼儿用多种方式滚球。有的幼儿一边滚球,一边与球比赛谁跑得快;有的两个幼儿一起把手球用力往中间滚,玩“碰碰车”……这些游戏是幼儿基于自己的经验自己探索出来的,富有童趣。幼儿在游戏中不断尝试与体验滚球,发展了手腕关节的灵活性。
(二)捕捉幼儿的兴趣变化,及时调整游戏玩法,生成运动内容
幼儿的游戏随着幼儿的发展呈动态变化。因此,幼儿的游戏不是一成不变的。即使是教师预设的游戏,也要随着幼儿的兴趣与发展做出相应变化。如在玩“弹弹球”游戏时,幼儿提出可以在篮球场的围网上挂一些目标,玩瞄准打中目标的游戏,于是“打怪兽”的游戏诞生了。师幼一起准备大小不等的怪兽卡片,夹在围网上。幼儿瞄准目标,打中目标后将怪兽卡片取下,最后比比谁打中的怪兽卡片多。一段时间后,怪兽卡片很容易就被幼儿打中,他们觉得这个游戏没有意思,失去了挑战性,不想玩了,于是教师介入,与幼儿聊可以怎样增加难度。幼儿提出在怪兽卡片前增设一些保护的人,保护的人可以张开双手并移动身体拦住投过来的球,或者由同伴头戴头盔手举怪兽卡片当怪兽。游戏玩法变了,运动内容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幼儿又积极地投入游戏中。
由此可见,教师应细心观察,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变化,与幼儿一起不断地建构适宜幼儿发展水平的运动内容,让运动内容动态变化。
三、重视幼儿动作发展的整体性,将投掷运动与其他基本动作有机整合
在走、跑、跳、爬、投、攀登等大肌肉动作发展的运动中,各动作的发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促进的。因此,教师要关注幼儿动作和谐发展,将投掷与走、跑、跳、爬等动作融合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运动能力,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
(一)多种动作整合,提高运动强度
投掷运动主要是上肢力量的运动,运动强度较低。因此,教师应考虑把投掷运动与走、跑、跳等大肌肉动作进行组合,以增加游戏的运动量。如“投圈”游戏,原来是幼儿将手球投进圈圈,这只是单一的上肢运动。于是,教师鼓励幼儿思考能不能跑动起来玩这个游戏。幼儿将原本固定的圈,变成可移动的圈。为了能投中圈,幼儿就必须通过跑动、侧滑移动身体,投、跑等动作自然融合在游戏中。又如“小猎人”游戏中,幼儿为了能投中目标,不仅要跑动,有时还要不断地跳起拦截投过来的球。投、跳、跑等动作自然融合,这样就提高了运动强度。
(二)多种运动能力整合,提高身体素质
投掷动作是控制性技能。投掷动作发展水平影响着器械操控能力。投掷动作的发展,需要基于身体的协调能力、平衡能力、上下肢力量及腰腹部力量等身体素质。教师在选择投掷游戏时,要关注幼儿的身体姿势控制能力和身体移动能力,让幼儿的多种运动能力得到和谐发展,促进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教师可以鼓励和指导幼儿站在木墩、荡桥上玩抛接手球的游戏,这样的游戏不仅可以锻炼幼儿抛接球的能力,还可以发展幼儿身体姿势的控制能力。教师也可以引导幼儿在跑动中投掷手球,发展幼儿的身体移动能力。
在进行投掷活动的同时,教师可以将走、跑、跳、爬、攀登等基本动作有机整合,在发展身体姿势控制能力、身体移动能力和操控能力的同时,锻炼幼儿的上下肢力量及身体的协调性、灵敏性和平衡能力。
总之,教师要在对幼儿的动作发展水平以及学习方式和特点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选择、生成适合幼儿投掷动作发展的运动内容,才能有助于促进幼儿基本动作发展,提高幼儿身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