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数字谚语的汉朝翻译策略探讨

2020-02-23朴美慧

民族翻译 2020年6期
关键词:朝鲜语谚语译者

⊙ 朴美慧

(延边大学朝汉文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

数字谚语在汉语谚语中的占比较大,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也较高,带有强烈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特征。数字谚语中的数字除了字面上的数值概念,还有丰富的引申意义和文化意义。数字的引申意义和文化意义不仅受其基本意义的影响,还受文化背景、具体语境等因素的影响。这些语言特点给数字谚语的翻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收集了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些数字谚语,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探讨数字谚语的汉朝翻译策略与方法,以期为数字谚语的汉朝翻译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功能对等理论简介

功能对等理论由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及翻译学家尤金·奈达提出,他于1969年出版的《翻译科学探索》一书中总结了在翻译过程中存在的两种基本类型——“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所谓形式对等,关注的重点在于信息本身,包括形式上的对等和内容上的对等;而“动态对等”概念是指从语义到语体,在接受语中用最切近的自然对等语再现源发语的信息。[1]在翻译实践中,译者要着眼于原文的意义和精神,而不拘泥于原文的语言结构,即不拘泥于形式对应。[2]后来,为了避免动态对等概念被误解为只注重翻译内容而不顾及语言形式的译法,奈达在1986年出版的《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中将“动态对等”改为“功能对等”。纵观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其核心是译文措辞通顺自然,内容达意传神,读者反应相似。[3]翻译的主要目标就是实现原文和译文的等效和等价。“功能对等”除了突出文本内容信息的对等,还要尽可能追求形式上的对等。因此,译者翻译出来的译文与原文要达到最大限度的对等。

二、国内数字谚语翻译研究现状

笔者在中国知网以“数字谚语”为关键词共搜索到24篇相关研究,其中研究对象涉及“数字谚语翻译”的论文有6篇,分别是租力米热木古力·达吾提的《维吾尔语中的数字谚语及其汉译表达》、马娜的《汉维数字文化对比及其翻译》、郭莉的《中日谚语数字翻译中的格式塔美学》、王莹的《谚语中数字模糊语义翻译的信度与效度》、黄莉萍的《汉英数字谚语翻译比较研究》、于亚萍的《韩中数字谚语的语义对比研究》等。[4-9]其中,于亚萍的《韩中数字谚语的语义对比研究》与本论文的相关度最高,文章结合中韩两国的数字文化,探究了数字1-10在韩中两国谚语中所表现的象征意义和数量等方面的异同,并对比分析了其产生原因[9],可惜的是并没有涉及具体翻译策略或方法。

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在保证忠实原文的基础上使读者最大限度地看懂并理解原文的内容与风格,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在这方面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思路。本文尝试以功能对等理论为理论基础,探讨数字谚语的汉朝翻译问题。本文首先对数字谚语限定范围并分类。笔者收集了温端政的《中国谚语大辞典》和《新华谚语词典》中的数字谚语,筛选出日常生活里常用谚语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10-11],然后从张尹炫的《中韩成语词典》[12]和韩国NAVER网站的韩中词典中寻找相应的译文,基于功能对等理论解析选择什么样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才能使译文读者最大限度地看懂并理解原文的内容与风格。

三、数字谚语的汉朝翻译策略与方法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将谚语解释为:民间广泛流传的固定语句,它用简短通俗的语言说出深刻的道理,是群众生活经验的结晶。如“上梁不正,下梁歪”等。[13]而《现代汉语词典》中谚语的定义是:在民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14]朝鲜语谚语在语源、结构及表达方式上和汉语谚语有很多共同点,但因为语言习惯和文化习俗的不同,朝鲜语谚语和汉语谚语又有很多不同。笔者认为在翻译中译者在实现文本内容信息对等的同时,尽可能要实现形式上的对等。数字谚语的汉朝翻译可以运用套译法、直译法和意译法等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方法,这几种方法适用性较高,可以应用于大部分谚语的汉朝翻译,具体如下。

(一)套译法

套译法,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如果朝鲜语里存在与汉语谚语在内容和形式上相似或相近的谚语,就可以直接套用这些谚语。这种译法能使其原文和译文的信息内容达到最大程度的对等,符合功能对等理论的核心要求。

例1:百闻不如一见,这个歌星确实长得很帅。[12]24

例2:一群流氓在街头混战,一听到警笛,都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不到一分钟全溜光了。[12]776

例3:小偷指责强盗,真是五十步笑百步。[12]997

例4:做任何事情都要打稳根基,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绝无侥幸。[12]689

例5:你如果谈恋爱,应该一心一意,不能脚踏两只船。否则,可能鸡飞蛋打一场空。[12]444

例6:你想做什么,要快下定决心,别脚踏两只船而一事无成。[12]444

(二)直译法

在使用直译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朝鲜语的构词方法、句子结构及语言表达习惯,使译文读者易于理解。

例7:他们一计不成,又生一计。①

例8:一人做事一人当,出了问题我顶着!

例9: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例10:做学问,最怕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例11:一山不容二虎,反正不是他走就是我走。

例1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要下大力气来培养人才。[12]826

用最切近、最自然的方式在目的语中再现原文的信息,是功能对等理论的核心,像例7-12,在朝鲜语里没有相应的谚语时,使用直译法,其译文与原文的语言结构相同,并且保留了原文的意象和修辞,实现形式上的对等。

(三)意译法

在朝鲜语中没有相应的谚语,使用直译法后译文不通顺自然,不能达意传神,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反应不相似时,可以使用意译法。由于文化传统、思维方式的差异,很多数字谚语不能按字面意思直接翻译成朝鲜语。这种情况下,要根据朝鲜语的表达习惯运用意译法进行翻译。在使用意译法的时候,译者需要理解谚语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选择更好地表达方式来翻译。

例13:今天这顿晚餐,咱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每人做道拿手菜,怎么样?[12]14

例13里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指的是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的意思,因为原文中看上下文可以知道是“相互比赛每人做道拿手菜”的意思,译文自然通顺地表达出原文含义,符合功能对等理论的核心要求。

例14:这个人看问题总能看个八九不离十。[12]13

例15:这件事你猜得八九不离十。[12]14

可以看出,例14中“八九不离十”指的是“看问题看得很准”,例15指的是“几乎接近实际情况”译文也生动准确地表达出其含义。因此虽是同一个谚语,根据上下文会有不同的含义和色彩,译者要时刻注意正确理解原文才能避免误译。

例16:久闻先生大名,今日相逢真是百闻不如一见。[12]24

例17:虽然他已离休,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件事还是能够办成的。[12]26

例18:那个黑社会团体虽然已经被公安机关依法取缔了,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我们不能掉以轻心。[12]26

例19: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12]171

例20:他非常热爱自己的专业,三句话不离本行。[12]775

例20中的“三”是指其引申意义——“所有”,表示“所说的事情都与自己的职业相关”,译文很好地表达出他对自己专业的热爱。

例21:父母逼婚,没有办法,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她只好离家出走。[12]776

例21中虽然“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在朝鲜语中有对应的谚语,但根据上下文可知原文要表达的是她不堪重负想要离家出走,而译文用意译很好地体现出原文中女人的心理。

例22:他干任何事情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12]777

例23:像你这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学习态度,一辈子也学不好。[12]777

例22中译文用朝鲜语中常用的词语简单自然地体现出“对工作没有恒心”的意思。例23中看语境可以看出对学习没有恒心,译文自然通顺地表达出其意义,符合功能对等理论的核心要求。

例24: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汽车从沟里拖出来。[12]477

例24的译文中选择了朝鲜语固有的成语,让译文自然流畅,使读者倍感亲切。

例25: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例25的“三”并不是数字本身意义的“三”,而是其衍生出来的意思“多”,这样的情况会给译者带来许多困难和问题。“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是指知识分子不满现状,有所抗争,但又软弱胆小,摇摆不定,做不成大事的意思,译文1没有好好理解“三年”指的是“多年”,只顾直译,不能很好地体现原文的意思,给读者造成一定的困扰。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强调译者要重视读者的感受,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不能拘泥于原文逐词死译,译者要在充分理解原文中的谚语所要表达的内容的基础上再慎重选择相应的翻译方法,使读者便于理解。相比之下,译文2运用意译法之后更加符合朝鲜语的表达习惯,效果更好。

例26:他演讲的许多内容都是有一搭没一搭的,我没怎么听。

例27:老师刚走,他们便有一搭没一搭地乱说起来了。

例26-27中的“有一搭没一搭”有两种意义,一个表示可有可无、无足轻重,另一个表示没话找话说。例26、27的译文中都正确地体现出原文要表达的的意思。如果译者不知道谚语的所有意义,只是不假思索地靠自己片面的理解,就会造成误译。因此在翻译谚语时一定要理解原文中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才能正确表达。

结语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谚语本身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文化性,数字除了字面上的数值概念,还有引申意义和文化意义,而且汉、朝两民族的民族传统、文化和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这些因素都给译者的数字谚语翻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译文读者习惯按照社会约定俗成的规范来接受语言的文化信息和表达方式,这就要求译文表达的信息和从母语所获得的感受要一样。因此,笔者认为数字谚语汉朝翻译的关键在于翻译出最接近原文意义的译文,并让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相同的感受,这就需要译者需要充分了解数字谚语中所蕴含的数字的引申意义和文化意义。此外,译者还应对两个民族的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有较深的理解,主动学习国内外前沿的理论知识,以此提高自己的翻译技巧,同时通过大量的实践来提高翻译能力,灵活处理谚语的翻译。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能让朝鲜语读者领略到汉语谚语独特的文化魅力,从而达到民族间文化交流、融合的目的。

注 释:

①本论文中的例7—11、例25—27均引自韩国naver网站里的韩中词典。

猜你喜欢

朝鲜语谚语译者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第二外语朝鲜语“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初探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朝鲜语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古今释林》朝鲜语汉字词征引文献勘误
中国朝鲜语外来词词汇结构和使用考察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说说谚语
谚语趣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