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2.0运动”的历史记忆
——评《图林深处——广州阿华田和他的图书馆学故事》

2020-02-23张书美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研习博文图书馆学

张书美

(江西师范大学图书馆,江西南昌 330022)

郑永田博士(网名为广州阿华田、Kwangchow Ovaltine)的新作《图林深处——广州阿华田和他的图书馆学故事》(以下简称《图林深处》),于2018年8月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是郑永田博士十年来博文的结集,是“图书馆2.0运动”的历史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尽管它属于学术外传、图苑旁道,然而由于其记载了图书馆学界诸多鲜为人知的人和事,因此学术价值颇为显著。

1 深度丰富了图书馆学的研究内容

1.1 新型表达——图书馆学博文的出现

图书馆学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有论文、回忆录、随笔等。有的表现形式,如论文——形式老套、面目可憎、令人望而生畏、敬而远之,然而却经得起时间考验,经久不衰。有的表现形式,如回忆录等——娓娓道来、妙趣横生,展现了图书馆学的随和与亲民,不过,其准确性有待考辩。图书馆学博客文章大概出现于2000年,是现代图书馆学的表现形式之一,它以互联网为载体,充分表达作者个人在学术论文中所无法传递的思想,因此具有鲜明的个性标签和行文特点,受到了图书馆业界和学界的普遍欢迎。

问题在于,博文这样一种率性的文体是否能成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博文可视为一种灰色文献,是公开出版物的有机补充。以竹帛斋主的博文为例。其最近五条博文分别为《程焕文教授当选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管理委员会委员》(2017年6月16日)《粤港澳高校图书馆联盟合作协议隆重签署》(2017年6月6日)《公共文化服务的新纪元》(2017年5月30日)《阅读无止境 推广无极限》(2017年4月19日)《中山大学迁徙澄江坪石历史建筑油画展》(2016年11月10日)。这五条为图书馆界的新闻,是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进程的大事,展现了博文作者的图书馆关怀,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其他,诸如蒋心独运的博文等,也大都如此。

1.2 出版发行——图书馆学博文的归处

博文是网络时代的产物,随着新型网络交流方式的出现,博文有日薄西山之势,不少作者疏于打理,文章停止更新,使访问者寥寥无几,博客几近荒芜。2008年,著名博主老槐表示:他的博客,和图书馆界其他朋友的博客一样,“见证了中国图书馆学理论观念与学术思潮在新世纪的发展与变革,见证了新一代图书馆人在中国图书馆这个舞台上的激情表演。”随即宣称:“是说告别的时候了,本博不再更新。”[1]时间定格在2008年10月24日。和老槐一样的作者,不在少数。

博文记录了作者的心路历程,是现代图书馆学的重要内容,尤其著名学者的学术博文,是研究学者学术思想的重要参考资料。如果不及时存留,或许不久将烟消云散。再进一步,如果博文的服务商,停止提供服务,那些博文将何去何从?博文存留的方式,要么自己存留,要么他人或机关存留,但最好的存留方式,莫过于奔现,回归传统的存留方式,出版发行,由网络存留变为由纸质存留,以期能够久远保存。郑永田博士的大作《图林深处》的出版,在图书馆学博客文章的去留问题上,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1.3 《图林深处》——精彩在文字之外

《图林深处》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为“图情札记”——包括“国外图书馆学推荐书目”等22篇;中篇为“图林人物”——有“图林五散人”等49篇;下篇为“期刊评论”——有“新月刊,新希望”共11篇。附录有四个,包括被编辑部删节的《国内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点评》《“图林五散人”成员谈广州阿华田》、读《图林五散人》有感和《寻“图林五散人”记》。时间从2008年开始,一直到2018年,跨越十年时空。

在图书馆学界,博文的出版发行,《图林深处》并非首创。北京大学图书馆王波的《快乐的软图书馆学》《可爱的图书馆学》《图书馆学及其左邻右舍》等书,已于2014年开始陆续出版。尽管王波和广州阿华田都是图苑的精英人物,不过,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思维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怀、追求和反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轨迹,在图书馆学之林,各自精彩,各自风流。从这个意义上说,《图林深处》的出版,丰富了图书馆学的研究内容,对研究博文时代的图书馆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 保留了名家学者珍贵的时代记录

2.1 博文署名——背后真相更多

与论文、回忆录等表现形式相比,博文有自己的明显特点,其中最显著者,莫过于文章署名。署名是现代出版物的要求之一,既表明是出版物的权益所有者,也是出版物内容的责任者。署名的方式很多,有本名、假名、笔名等。多产作者往往有很多署名,弄清楚文章作者署名,是研究图苑人物的难点内容。如果能把一个作者的各种署名一一列举,对促进该学者研究将会大有裨益。相反,如果存在遗漏,则可能影响对该作者研究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署名问题跨越时代。抗日战争时期,署名为“莲只”的作者,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如《怀国立北平图书馆》[2]《公藏损失多由人谋不臧》[3]《从后方参考书慌谈起》[4]等。这些文章记载了战时我国图书馆事业之损失,初步探讨了造成损失的原因,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之心和文化关怀。那么,作者“莲只”是谁呢?为什么对图书馆界了如指掌?原来,“莲只”的本名是汪应文,他是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1935年的毕业生,发表了《中文书登录应以书名为主》[5]《书架目录论》[6]等一系列有分量的学术论文。如果不知道“莲只”和汪应文为同一人,那么汪应文研究必然会是片面之作。

博文的署名问题更加突出,几乎没有博文作者使用本名。学术博文是图书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而博文又没有本名,这就为图书馆学研究带来了很大困扰。郑永田博士在《图林深处》中留下了很多学者本名与博文名字的对照,诸如竹帛斋主程焕文、一蓑烟雨陈清慧、老槐范并思、柯大师柯平、蒋心独运蒋永福等。据统计,书中提及的学者网名约有43个,图书馆史学界的重要人物几乎包罗无遗。

2.2 名家素描——助力了解学者生活的B面

不仅如此,郑永田博士在《图林深处》中对很多学者,尤其重量级学者还进行了素描。如《国家图书馆学刊》主编一蓑烟雨陈清慧,他的评价是:“烟雨老师是一位很铁面无私甚至不讲人情的人,特别是对那些想走后门发文章的人,她就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毫不留情”[7]228。不知道他的看法由何而来?不过,陈清慧老师确实是一位非常有个性有见解的主编。她的最新一篇博文题目为《换车的冲动》(2018年9月6日),内中说:“车既是个工具,用来出行,也是个道具,用来长脸”,但,“一个人的面子,难道不能靠专业的追求、素养的提高、人品的高尚来赢得吗?”“虽然自己的收入不低,一个月的收入能买几十辆自己家的这车,但是,为什么要活在别人的眼底呢?为什么不可以,在大庭广众之下,打开车锁,左脚一踩踏板,右腿一抬,稳稳地坐在皮座椅上,然后,哗啦哗啦的在链子和链子盒的摩擦声中,骑着自己的28大水管自行车上街呢”[8]?笑声中流下眼泪。不必感慨知识分子的自嘲,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个性,在喧嚣的社会中保持沉静,在浮躁的时代里踏实前行。这样的学者才是社会真正的脊梁。

陈清慧这样的学者在《图林深处》中还有不少。如程焕文教授于2008年汶川地震后不久,发出了《抗震救灾重建图书馆家园倡议书》,制订了《图书馆家园:援助图书馆人计划》,在短短的23天的时间里,募集了100多万元,并亲自送往灾区援助那里的图书馆同人。郑永田博士的评价是:“程焕文先生以其崇高的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职业精神,感染着每一位中国人,他已经成为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人的楷模,他的名字已经深深地印记在了中国人民的心灵深处。”[7]107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图林深处》关于学者网络姓名的记载,特别对学者的素描,是学者生活的B面,保留了珍贵的历史记录,为图书馆学研究打开了另一扇精彩的大门,对全面研究学者和学界情况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3 为研习者铺设了通往图书馆学术殿堂的阶梯

3.1 期刊点评——研习者投稿的参谋

《图林深处》的博文,多发表在郑永田博士攻读学位和评定职称期间。一般高校都会规定研究生毕业,必须发表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学术论文。单位评定职称时,也有发表论文的相关要求。功成名就后,这些要求自然降低。因此,论文写作和发表,往往是学者在一定阶段密切关注的问题。《图林深处》的博文,也体现了郑永田博士论文写作和发表时的思考,尤其体现了他从学术研究的低端向高端演进的过程。这些博文,对学术论文的研习者来说,非常具有借鉴价值。

郑永田博士于2007年发表了博文《国内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点评》,涉及国内各大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27种,名噪一时。这些点评,形象地揭示了期刊各自特色,较为客观地反映了期刊的业界认同。有些点评,即便现在看来,依然是犀利无限与入木三分。如,《图书情报知识》被放在核心期刊第十六位,即倒数第二位,理由是“和其自身的许多缺陷有关。与其说这是国内一种图书馆学、情报学两栖核心期刊,倒不如说她是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内部刊物,这是业界的共识。”[7]237郑永田博士的点评,值得研习者参考,可作为投稿时的指南针。

3.2 三方视角——如何写出好论文

作者视角。根据自身写作经验,郑永田博士提出,判断一篇文章的好坏,主要有选题是否新颖、结构是否合理、论述是否清楚、论据是否充分、论证是否有力、是否有学术价值等,并条分缕析地展开了论述[7]56-58。尽管没有联系实例,但这些看法对研习者来说,还是有相当的参考价值。特别是他的这些经验,都是从如何提高论文质量的角度谈论文,而不是歪门邪道,从学术之外谈学术,这点是极为可贵的。打铁还须自身硬,这是论文写作的真谛。

编辑视角。郑永田博士对论文写作颇有研究,除了推荐其硕士生导师乔好勤教授于2007年出版的《信息管理学研究方法导论》外,他还单独列举了三篇论文,以期对研习者论文写作有所帮助。它们分别是《中国图书馆学报》编辑徐苇的《关于提高图书馆学论文质量的探讨》,《图书与情报》常务副主编王景发的《图书馆学论文常见问题举要及其成因辨析》,《大学图书馆学报》副主编王波的《图书馆学论文写作与投稿全攻略》。这三篇论文的作者均为名刊编辑,阅文无数,经验丰富。他们的学术写作建议,对研习者提高图书馆学的论文质量,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审稿专家视角。在数年间,郑永田博士在学术和事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研究生到副馆长,从投稿者到审稿者。位置的变化,角度和看法也随之而变。作为《中国图书馆学报》《大学图书馆学报》《图书馆论坛》的外审专家,他对稿件的审阅和经验,可资研习借鉴和参考。如他评审的第一篇论文,通过阅读摘要,即感觉这篇文章很武断,有效支撑论点的材料少之又少。对研习者来说,论文是整体论述,任何部分出现问题,都有可能被拒绝。所以任何论文都必须认真对待,切不可马虎从事。

3.3 学术群体——研习路上的同道人

民国时期,文华大学图书科第一届学生——裘开明、查修、桂质柏、许达聪、陈宗登、黄传楞曾自称“快乐六君子”(Happy Six)。虽然,在当代图林,只有前三者还能为大家耳熟能详,但“快乐六君子”这个称谓,已成为近代中国图书馆学繁荣与发展的闪亮符号。值得注意的是,在当今的图书馆学界也出现了一个知名的学术群体——“图林五散人”。[11]该群体是一个只有五个人的图书馆学专业群,由郑永田博士和肖鹏博士、谢欢博士、黄体杨博士和刘方方才俊组成。他们不分年龄、地域,只因共同的志趣和爱好,而结成令图书馆后学惊羡不已的学术天团。“图林五散人”在学术上取得的骄人成绩,与成员之间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密切相关。他们互相审阅论文,并提出中肯而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优良的团体是成功的基础,“图林五散人”进步和成功的经验,值得图书馆青年学者效仿和学习。

当然,《图林深处》还有很多地方值得研习者体会,这里不再一一列举。郑永田博士的经验,为图书馆学研习者通往学术之路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4 结语

王波博士解释《快乐的软图书馆学》出版原因时,认为现在的图书馆学论著越来越模板化:“无论什么文章都穿靴戴帽,披挂上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学术形式主义的铠甲,大家也好像从来不想一想图书馆学是否还有别的表现形式”[9]。他尝试着改变,出版了颇具娱乐色彩的文集,为图书馆学界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气。郑永田博士没有说明他出版《图林深处》的原因。不过,本书序言的作者之一、加州大学的林海青似乎道出了缘由,郑永田是十多年前“图书馆2.0运动”的重要参与者,“现在去总结评价这场运动可能还是为时过早,但却到了留步回顾一下的时候了,我想这也是广州阿华田整理出版这本博客文集的缘由吧”[10]。近代中国各种图书馆运动此起彼伏,《图林深处》为“图书馆2.0运动”记录了鲜明的时代印记,在中国图书馆学术史上留下了精彩而令人回味的篇章。

猜你喜欢

研习博文图书馆学
师生共生研习 点燃课堂活力
第一次挣钱
导读课重在框架搭建——任玲老师《堂吉诃德》整本书导读课研习
研习新媒体:从被动适应到主动拥抱
谁和谁好
吴家麟先生是我研习宪法学遵从的楷模
Review on Tang Wenzhi’s The Gist of Chinese Writing Gamut
寂寞与喧嚣:当代图书馆学研究现状剖析
中国图书馆学之当下:反思与瞻望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3年年会暨第31次科学讨论会在贵港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