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寓教于剧提升科学教育的效果

2020-02-23湛江市第二十七小学

师道(教研) 2020年3期
关键词:铁罐陶罐科学知识

文/湛江市第二十七小学

在学校科学教育资源有限的困难下,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促进科学课堂的有效性,我们结合《科普剧融入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应用》课题研究,进行了探索,恰当融入科普剧,通过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将科学化与生活化的科学知识传递开,使得学生能够结合实际生活经验理解并掌握理论的科学知识。然而,科普剧创作,充满了挑战。

一、成立科普剧创作组,确保骨干教师先行

科普剧目的是将科普知识、科学实验等以表演剧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孩子们在观看表演、跟随人物情节发展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科学知识,感受科学精神,参与科学实验,以此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科普剧创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既要结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又要体现科学性、严谨性,也要融入戏剧艺术。因此,要让科普剧真正在校园落地,需要有一支编写和演绎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二、挖掘教材内涵,将文本故事戏剧化

科普文在小学课文中约占总量的10%,这是引导学生进行科普剧改写的沃土。将一成不变的课文改编成生动活泼的剧本,让学生既掌握了课文中的科普知识,又进行了读写结合的训练。六年级《陶罐与铁罐》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将课文改编成科普剧,不仅让学生懂得了课文蕴含的故事道理,还收获了许多科学知识,从中了解到铁的化学性质是很活泼的,能同氧化合生成氧化铁。铁罐遇到空气中的氧和水中的氧会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水合氧化物。年代久远,铁罐层层氧化直到完全氧化,变成了粉末。长期埋在土里的铁罐就会消失了。《陶罐与铁罐》是一篇科普阅读文,编写为科普剧改变了以往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欲望,让他们尝试从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角度接触科学,领略快乐科学的真谛,促成多元智能的发展。

三、抓住热点话题,进行主题创作

结合学生的认知世界,科普剧题材源于身边生活、学习、社会热点话题。结合我校是广东省垃圾分类示范教育基地,我们开展了垃圾分类知识研究,并围绕“环保、垃圾分类和健康等,在五、六年级开展相应主题科普剧征文,然后组织演绎教育。舞台上,孩子们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肢体动作,通过科学表演秀、相声、小品等表现形式,对环境保护、健康知识、垃圾分类等问题进行了生动演绎。“撕的是纸,伤的是树(我)。”五年级带来情景剧《环保小精灵之变形记》通过梦境中的切身体验,让孩子们明白随地扔垃圾以及浪费纸张等两个行为的“危害性”。

四、开辟课外阵地,让学生学会创作

将科普剧社引向广阔的社会课堂,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大量浏览、搜集时下热门的科学话题,创编有意义的科普剧。我校一些学生是来自南海舰队官兵的孩子,学校组织他们向爸爸妈妈进行“军舰”等海洋科学知识小调查,结合童谣《我是军娃》的演出经验,开展“蓝色海洋我们的家”的科普剧亲子创作活动。孩子们展示了小军娃在雄赳赳,气昂昂的精气神,展示了对海洋的好奇和探索精神。

五、每周社团课程,培养学生创作力

1.每周五,由经验丰富的学生担任科普剧社团课程的老师,组织学生在学习、模仿基础上,开始自编自导形式多样的科普剧,如快板类、话剧类等。

2.聘请校外专业教师牛紫金为科普剧演出的指导老师,以年级为单位,成立剧组,排练科普剧。

六、充分展示,激发师生创作欲望

将科普剧和周才艺展示结合起来,将科技节作品展与科普剧融合起来,为孩子们给予充分展示的机会。舞台上,《我爱我家》《未来的湛江》《三十年后的我》《小萝卜的愿望》《食物变质后》等,一个个小小科普剧,装载着孩子们科学的梦想。小演员们用自己精湛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掌声,在表演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舞台表现力,更能寓科普知识于剧目表演之中,启迪心灵,普及科学,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

科普剧是小学科学教育中一个较为有效的手段,能让孩子们在快乐、兴趣中学习,教师应该合理利用这种形式,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为湛江市中小学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 《2017ZJYB058》】

猜你喜欢

铁罐陶罐科学知识
陶罐会呀会跳舞
河南三门峡西周墓出土器物
蜗牛看牙医
写好人物神态,彰显人物性格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故乡是你心中的那只陶罐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2000-2017国外关系从句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对话显“品格”
社会化知识及其客观性探析——兼议朗基诺的科学知识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