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写对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2020-02-23

语文天地 2020年10期
关键词:贾宝玉林黛玉祥林嫂

读写对接是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提炼并感受写作方法,在写作的时候运用自己总结出来的写作技巧。《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促使学生获得较强的语文写作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读写对接的方法能改变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彼此独立的现状,更能促使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语文活动中,让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一、细节鲜活处,刻画人物形象

在组织学生展开读写对接的活动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关注作品中的人物,看看作者通过哪些细节展现人物形象。研读之后便让学生思考自己要怎样借鉴利用,这样就能写出更丰满的人物形象。

《祝福》生动地塑造了祥林嫂等人物形象,教师在教学时应鼓励学生积极展开赏读活动,看一下作者怎样描写祥林嫂。“作者几次描写了祥林嫂的外貌呢?你能对比一下,看看其外貌有什么变化吗?你能体会到作者隐藏的语意吗?”学生在深入阅读的过程中有所感悟,发现作者详细地展现了祥林嫂外貌的变化。通过认真研读,学生认为:“开始的时候,祥林嫂虽然也很瘦,精神却还好,但是到最后她变得瘦削不堪,黄中带黑,更可怕的是已经变得麻木,连悲哀的情感都没有了,眼神也变得十分木讷。就只是这样一个外貌描写,就能知道祥林嫂经历了人生重大的打击。”这时教师可以穿针引线继续提问:“那么,你在写作的时候要怎样描写人物的外貌细节呢?你能通过对比的方式写出人的变化吗?”如此就将读写结合在了一起,促使学生更好地展开语言实践活动。

在探究人物形象的时候,学生通过阅读发现可以正面描写人物,也可以采用烘托、第三者叙述、衬托等侧面方式来展现人物。同时,学生也在整合上下文阅读的时候认识到要合理选择不同的写作手法。此后则要让学生内化这些手法而展开写作活动,思考怎样将人物和事件叙述、景物描写等融合在一起,进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二、出其不意处,设计个性情节

不少学生因为不懂得怎样设置个性化的情节,在叙述事件的时候总让人觉得没有惊喜,读者早就知道事情会怎样发展,没有冲突和出人意料的感觉。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看看经典的作品怎样展现出人意料的情节,并思考自己在写作时怎样写出个性特点,这样也能让学生的读写能力有所提升。

《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发展看似十分平淡,但是其中却有一些情节的设计给人出其不意的感觉。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思考:“林黛玉和贾宝玉的见面是怎样的呢?林黛玉原本认为贾宝玉是怎样的人,是否期待和他的见面呢?而真正的见面又给了林黛玉怎样的感觉呢?”学生有所体会:“原来林黛玉觉得贾宝玉比较傻,但是在真正见到贾宝玉之后却觉得很亲切,甚至还有点喜欢贾宝玉。情节就这样发生了转变,原本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关系很难发展下去,现在他们就有可能进一步发展关系了。”再鼓励学生进行读写对接的思考:“那么,你在写作的时候是否也会安排一些突如其来的情节呢,是否能让读者意想不到呢?”学生就此展开自主创作的活动,有学生便写了有碰瓷老人骗钱,但是情节却突然变化,撞人的人却是个同行——“老司机”,这样就让情节变得意想不到,更具有趣味性。

不少学生的文章情节安排比较平淡,没有给人一波三折的感觉。阅读经典的小说,并探究其中的矛盾关系,思考情节的发展,能让学生对怎样写出波澜起伏的作品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展开读写对接的活动,学生就能围绕事件的中心环节展开叙述,写出事件的曲折经过,展现出情节的精巧构思,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三、精彩留白处,放飞不羁想象

想象力不够丰富,只能描写客观现实中看到过的事情,无法生动地描写自己想象中的世界,这是不少学生的问题所在。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组织学生展开读写对接的活动,先阅读文章中的精彩留白处,看看作者在其中隐藏了什么信息,然后展开补写的活动,鼓励学生围绕这些留白处展开想象,尝试将情节补充完整。这样能充分激发学生想象,进而提升其写作能力。

《鸿门宴》是《史记》的选段,为了体现历史的真实性,心理描写较少。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这些留白处展开想象,将自己想象成其中的人物,揣摩其内心的变化。“大家觉得当刘邦接到了邀请要赴鸿门宴的时候,他的内心世界会是怎样的?他是怎样下定决心去赴宴的呢?”“在宴会上,刘邦和项羽的内心活动分别是怎样的呢?你能想象他们内心的感受吗?”教师鼓励学生选择其中某一个留白处展开创作,尝试写下人物的内心独白。有学生便围绕刘邦进行创作:“我当然知道去鸿门宴是很危险的事情,但是若让我的臣子知道我是胆小怕事之人,我以后还如何服众?所以,这个宴会我还是一定要去的。”

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基于想象进行微写作训练,除了围绕留白处展开微写作以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展开其他有趣的写作活动。如鼓励学生揣摩诗歌中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将诗歌改写成小说。又如鼓励学生尝试揣摩故事的后续发展,续写自己的猜测。这些活动不仅有趣,而且还能让学生巧妙地填补阅读的空白,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其语文核心素养。

四、链接生活处,抒写自我感悟

由于不同的学生都是不同的阅读个体,所以在阅读作品的时候常常会有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展开读写对接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在阅读精彩的作品后以写作展现出自己澎湃的内心世界,体现出自己独特的阅读感想。

在学习《拿来主义》后,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写作,写一写自己的内心感悟:“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快速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信息,了解到各种不同的想法。那么,你对外来事物的看法是什么呢?在阅读了《拿来主义》后,你的想法是否发生了变化呢?能将你的感受写下来吗?”学生结合自己的想法和文章的主旨展开了创作,有学生认为:“并不是外来的事物都是好的,我们要抱着扬弃的态度,丢掉其中的糟粕,取其精华和本国的民族文化融合在一起,那就再好不过了。”

在组织学生抒写内心感悟的时候,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写出阅读该作品对自己的现实生活是否有启发作用。这样能更好地找到阅读和生活之间的链接点,让学生认识到读写活动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读写对接能让学生借助读写结合的活动更积极地思考,和文本进行深度对话,能深入领悟作家的思想和写作意图,能更好地借鉴语言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同时,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也能得以深入内化,学生的核心素养便能有所提高。

(本文系泰州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读写对接策略的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编号:tjkyblx2017/129)

猜你喜欢

贾宝玉林黛玉祥林嫂
基于祥林嫂称谓感知其人物形象
祥林嫂是怎么死的?
——《祝福》的文本细读与推理
贾宝玉三次劫难及其佛教隐喻——“三毒”与情
食味知人:贾宝玉的三个饮食场景
贾宝玉:暖男的爱仅仅如此
林黛玉该不该吃五香大头菜
柳妈的善良是把刀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林黛玉眼中的“大”和“小”——《林黛玉进贾府》建筑居室的探究
从林黛玉之死看刘心武的荒谬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