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人知己花袭人

2020-02-23

语文天地 2020年10期
关键词:王夫人晴雯贾府

《红楼梦》中宝玉身边袭人和晴雯的地位相当,但我们对其二人的评价却截然不同,我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二者的分别如此之大呢?其实,我们在阅读《红楼梦》时,受“晴有林风,袭乃钗副”的影响,习惯于将晴雯看做林黛玉叛逆精神的一个补充,而对同样是薛宝钗化身的袭人,我们似乎总带有一种偏见,认为她是封建礼教的卫道者。我们不否认花袭人身上那种温柔和顺、尽忠职守、隐忍稳重以及虚伪算计的性格特征,然而红楼女子之魅力正在于其立体化和多样性。在此,我通过探讨袭人另一方面的形象及其性格背后的成因,对袭人做一个多样化的评价。

一、自知之明

曹雪芹关于人物姓名的处理是颇具匠心而富有意趣的。曹公多次提及了袭人名字,比如:在第五回特意点出袭人名字由来,又在二十三回中由贾政之口再次引出,二十八回又借蒋玉菡行酒令再次提及花袭人的名字出处,如此反复点出袭人名字由来,似乎曹公也很担心我们会忽视这名字的别有深意,因此,解读袭人不可回避一句诗。花袭人的名字出处是一句诗:“花气袭人知昼暖。”大致意思是花气转浓,是因为懂得冷暖变化,从诗歌本身理解,花能知昼暖,那么引申至人,可否理解成袭人也是个知冷知热的人呢?其实由袭人对宝玉的种种关怀在意,知冷知热似不必多说,更进一步来看,这里的知冷知热似乎不能简单理解为生活上照顾周到。那么,由《红楼梦》中的种种细节,我们是否可以理解为袭人能够察言观色,懂得冷暖,在不同的环境里,知道如何自处呢?我们可以就袭人的身世,与上位者的关系稍作探讨。

在《红楼梦》第十九回中交代了袭人来到贾府的原因,这一回也被脂砚斋称为袭人的补传。袭人在与母兄的争执过程中说道:“当日原是你们没饭吃,就剩我还值几两银子,若不叫你们卖,没有个看着老子娘饿死的理。”并说道“若果然还艰难,把我赎出来,再多掏澄几个钱,也还罢了。”也正是由于这句脂砚斋评袭人乃是孝女义女,袭人进贾府的理由是家人没饭吃了,被卖到贾府,现在母兄想把袭人赎回去,袭人对此的反应是——把我赎出来再换几个钱,由袭人的这些话其实不难看出,袭人深刻地了解自己的价值所在——为家庭做牺牲。封建女子不论在社会还是家庭中的价值其实都是被物化的,即使是元春也不过是政治交易的牺牲品。正是因为袭人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在袭人家人来赎的时候,袭人拒绝了其母兄为其赎身的要求。我觉得这其中固然有袭人自己所说的原因——自己在贾府并不被薄待,应该还需考虑这样一点缘由:袭人知道自己即便被赎也难免又被“卖”的命运,不过是另外一次为家庭牺牲的开始,因此与其再被卖一次,不如抓住机会,至少在贾府,袭人与宝玉之间是有情愫在的,所以,袭人没有听从母兄的话。

除此之外,袭人的自知之明还体现在第六回宝玉初试云雨情中,宝玉强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云雨之事。袭人素知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的,今便如此,亦不为越礼,遂和宝玉偷试一番。由此也可知,袭人深知自己的身份——便是宝玉的“身边人”,故此待宝玉“痴”,但也由于这份“自知之明”,袭人始终越不过“主子奴才”的界限,即便得了王夫人青眼相待,也从不肖想能博得宝玉的钟情,只把自己看做“妾”,尽力做好一个“侍妾”应尽的责任。或者说晴雯没有这份自知,于是我们看见了一个妄图与主子们平等的特立之人——勇晴雯,而袭人或许正应了曹公所说的“贤袭人”吧,这份贤的背后其实是袭人对自己身份的清晰认知。

二、知人之慧

袭人十分了解宝玉,除却平日对宝玉的照顾周到不谈,就连宝玉最头疼的读书之谈,袭人也是十分懂得把握时机,向宝玉进谏。在《红楼梦》中,湘云与宝钗均劝诫宝玉读书,都得到了相同的回应:“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袭人道:“云姑娘快别说这话。上回也是宝姑娘也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的去过不去,他就咳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对于素日玩得好,地位也相当的这些姐妹们,宝玉竟是大为不爽,反倒对于袭人的劝解,宝玉还做了口头的应承,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宝玉为此妥协呢?通过对袭人宝玉二者的对话探究,我们不妨得出这样的结论:正是由于袭人时机把握得好,拿捏住了宝玉的“弱点”。

第十九回中,曹公原写道:“近来仗着祖母溺爱,宝玉更加放荡弛纵,袭人每欲劝时,料不能听,今日可巧有赎身之论,故先用骗词,以探其情,以压其气,然后好下箴规。”这一句旁白把袭人善知人、善利用时机的特点写得淋漓尽致。在上文与宝玉对话中,袭人已知宝玉内心十分不忍自己离开,于是便说“去定了”,以加深宝玉的不舍之情,为后文约法三章铺垫,后文再以柔情安抚宝玉,徐徐托出自己的想法,更说只是在老爷跟前或在别人跟前,做出个喜读书的样子来,也教老爷少生些气,在人前也好说嘴。袭人的劝诫,不是功利化,也不是客套。她是完全站在宝玉的角度,来说这些话的。而宝玉,也晓得她是真心为他好,她是值得信赖的,也合该宝玉听得进去。

除十九回之外,文本也多处涉及到袭人劝解宝玉的场景,宝玉也大部分都听了进去,不得不说袭人的“劝谏”水平是比较高明的,而这也来源于袭人深知宝玉习性,素日不肯读书,一味硬劝只会适得其反,不如顺着宝玉性子,徐徐图之。再加上以自己离开为要挟,宝玉更是无法拒绝袭人的要求了。袭人的善知人也就一目了然。

袭人最深受诟病的是宝玉挨打之后与王夫人的对话,我们也可借由这场对话来看袭人的性格特征。首先从谈话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条要点。

第一,宝玉该打。这是寻常丫鬟与姐妹不会想,不会说,不敢说的话,而袭人首先提出这条。究竟是“忠言逆耳”还是“胸有成竹”,我想通过袭人素日里的作为,我们不难推测,步步不肯踏错一步的贤袭人倘若是冒大不韪向王夫人进谏,难道不是令人费解吗?所以,我觉得这里袭人明显是投王夫人所好,先表自己深明大义之处,树立好感。

第二,借由男女之别,让宝玉搬出大观园,这里说了两点理由,一是为了宝玉的名声,二是为了太太与老爷的夫妻之情。这里面不论袭人是否有私心,就所提的两点理由来说,都是正中王夫人靶心的,王夫人就剩下宝玉一个独苗,倘若出了事,少不得被贾政冷落,这于一个封建女子来说,算得上“致命”,袭人紧抓王夫人的心理,没两句话便说动王夫人,不得不说,袭人察人的功夫实在了得。所以,我们可以认为袭人对人心人情的把握都是很到位的,不得不说袭人表面上看起来虽不如晴雯风流灵巧,但实际非常内慧,有知人之明。

然而袭人对上位者的种种隐忍讨好实际上仍旧基于对自己地位的认知,并且她对这份认知是怎么样的?——并不反抗,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知命是智,然则任命就化智为愚了,而这份对命运的不抗争,也就导致了她的命运:随波逐流,逆来顺受。

猜你喜欢

王夫人晴雯贾府
刘姥姥的知恩与贾雨村的不义
浅析焦大之骂
一切容忍都是为了和谐
大唐故王夫人墓出土墓志
试论薛宝钗、薛蟠、王夫人、王熙凤对薛姨妈形象的补充
试析《红楼梦》中王夫人的善与贤
Values Education of Children from Teachers and Parents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林黛玉眼中的“大”和“小”——《林黛玉进贾府》建筑居室的探究
晴雯之悔是在悔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