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课异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020-02-23广州市南沙区沙尾一小学李玉嫦

师道(教研) 2020年7期
关键词:同课异构异构研讨

文 广州市南沙区沙尾一小学 李玉嫦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新课改的全面推行,以其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教师的教学经验都面临挑战。新课改是否能够顺利的实施取决于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因此,如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至关重要。“同课异构”作为一种教育教学比较研究方法,体现了“在课堂中、基于课堂、为了课堂”的教研理念,其目的就是为了帮助教师深化“教师即研究者、课堂即研究点”的教研理念,促进教师以自己或者他人的课堂教学为对象进行思考、观察、比较、研究和反思,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学习。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能够凸显以下几点:一是从教学的角度出发,“同课异构”可以促使教师深入研读教材、研究学生,设计最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发现平时教学中的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方式,以提炼出课堂中有效的教学行为,是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二是从教师的专业发展来看,起到了互补共振的作用。“同课异构”有利于形成个性教学,有利于教师博采众长,把个别教师的个人智慧提升为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三是“同课异构”促进教师教学反思行为,激起同伴的思维共振,促进教师间的信息共振,从而不断激发教师潜能,提高教学技能。

二、研究方法

1.“同课异构”的计划与准备。“同课异构”的计划与准备过程包括确定课题、研究教材、分析学情和资源、撰写教案或学习预案和组内研讨教案等过程

1.1确立课题(教学内容)

本次活动由本校思品科备课组组织,三位青年英语教师为实验对象,思品教研组全体教师以及区级思品科专家为评委,经备课组商讨,同时根据教学进度,确定教学内容为《做一名地球卫士》(北师大品德版六年级下册)一课。

教学内容确定后,要明确备课要求:评委组没有提供任何可供参考的辅导资料,所有教学材料或课堂练习的编写全由选手自己设计。各选手要以书面的形式对自己将要上课的环节和步骤写一份详细的教学设计,要重点突出“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三个方面。而所有的这些工作都要求在开课前完成,并上交材料。

1.2备课前的研讨

确定上课内容后,就进入了具体的备课过程。此时,青年教师与各自“传帮带”中的“师父”一起研读教学材料,根据各自对教学材料的理解和感悟,共同讨论、确定材料的重难点,交流自己对重难点的突破设想和疑问,共享可利用的资源。在研讨过程中,基本确定“同课异构”的“同”和“异”,这对青年教师把握和突破教学重难点非常重要。

除此之外,笔者与其“师父”的讨论还特别关注于怎么样的设计更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搭好台阶,使他们能够一步步跟上教师的思路和节拍?什么样的步骤更容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等等。经过细致认真的讨论与研究,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具体思路及本节课的大体结构,青年教师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这就为青年教师后面的个性化备课和施教奠定了可供近一步优化和提高的基础。

2.“同课异构”的实施

在对教材有了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后,授课教师开始结合自身的教学风格、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及英语基础等构想教学方案。这一过程即教师个体的独立备课。一个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该“立足于课堂”,其效果需要课堂的检验。因此,课堂观察在整个“同课异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自己上课的感受及各位评委老师的课堂观察,教师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是否对这节课感兴趣、是否愿意参与或能够参与;各种主要教学行为(如活动或情境创设、讲解、对话、指导和资源利用等)是否有效等方方面面。“同课异构”中的课堂观察应有明确的观察点,以更好地进行不同教学设计的对比。同时,观察点的确定,应该与每次活动的主题紧密相关,与活动的目的紧密联系。在这样的观察中,观察者与授课者的思维不停地碰撞,从而使得授课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得以显现,使其有所学、有所获。

3.课后研讨与反思

3.1 课后研讨

课后研讨是“同课异构”的关键环节,这个过程是授课者与听课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教学思想的碰撞与交流。目的在于发现新问题,从而促进行为改进并开始新一轮的研究。通常的操作方法是由授课教师先简述自己的教学思路和设计初衷,以及授课过程的效果反馈,如设计及处理过程的亮点、目标的达成度高低,学生的参与度如何、存在的不足等。评委老师则根据听课前确定的不同观察点对不同的课例展开比较、点评和讨论,最后形成比较统一的总结案例,为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才智相互结合提供多元途径,以此带动参与者的教学水平。

3.2 教学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为此,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一个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该公式体现了教师成长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由此可见反思性教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次活动中,课后反思对于三位参与授课的青年教师而言,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在此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后,三位青年教师对备课、上课等过程进行了或深或浅的反思,这些反思对其促进作用非常明显。以下为作为其中一位授课教师的笔者撰写的本次活动的案例材料。

案例:记一次完整的“师徒共建”式“同课异构”阅读教学研讨活动

第一部分:任务准备(确定课题,明确要求)

备课组商讨确定教学内容,青年教师与各自“传帮带”中的“师父”一起研读教学材料,根据各自对教学材料的理解和感悟,共同讨论、确定材料的重难点,最后授课教师写出教学设计详案。

第二部分:个体说课(“师徒课前研讨”)

授课教师与其“师父”交流事先准备好的阅读教学设计,并说明设计的理由及重难点的突破等。在这个过程中,“师父”时不时的做着笔记,不断地相互商讨、提出各种相关问题。这个过程不仅增加了授课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促进了授课教师对阅读课程的思考,也使接下来的听课更有目的性。

第三部分:课堂观察

带着听课任务,教研组全体教师以及专家对三位青年教师的课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课堂观察。

第四部分:课后研讨

课后,首先由三位授课教师说课,谈自己的备课思路、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设计。然后,评委教师围绕三节“同课异构”课交流各自看法,并提出意见。

第五部分:活动总结

教育专家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谈本次活动的收获以及今后教学中该做的借鉴。鼓励大家就本次“同课异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与她进行进一步交流。

第六部分:活动反思

本次“同课异构”活动对三位授课教师的影响却很大。1号老师利用优美的诗歌导入,令人耳目一新。学生也较有兴趣。但整个授课过程中指令表达不清,略读、细读技巧运用不够到位。2号老师利用图片描述以及相关知识问答的方式导出文章的主题,层层铺垫,为学生搭好了上楼的台阶。美中不足在于第四段的讲解显得没有主线,内容显得无任何的内在相关性。最后结尾以听课文的方式总结,未能起到预期的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效果。3号老师的课特别注重阅读教学中的阅读技巧训练与思维训练,整个授课过程比较流畅,但在整个过程中总是有部分学生无法参与到课堂中。同时,在细读中,某些细节性的信息处理的不够细致。

四、“同课异构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1.利于拓宽教学思路。“同课异构”通过教材的深度研读、教学设计的多元化、教学过程的多样化以及“师徒共建”式课堂观摩等途径,为教师提供了与他人的课堂教学相对比机会,有利于教师在比较的过程中分析自身的不足、发现他人的优点、拓宽教学思路。

2.利于提高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更多关注于怎样将知识教给学生,而忽视了对课堂的调控,可能会因为一些未曾预料到的原因而打乱教学节奏。“同课异构”以真实课堂教学为场所,致力于学生真实发展。这也要求教师要从多方面了解学生的性格、知识水平等,从而能够多角度考虑如何活跃课堂气氛、如何应对冷场、如何点拨学生思考、采用何种手段辅助教学等。如果教师采用的策略在如何管理课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如何把握课堂节奏等方面有成效,教师的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3.利于提升教师科研能力。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Learn by doing”的理念,指导教师应在参与做的过程中,学习教科研的方法;在参与听课、评课的过程中,学会怎样听课评课;在参与课堂观摩的过程中,学会课堂观察。“同课异构”主要是基于教研问题的研究。备课、上课、听课、研讨、反思本身就是一个研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不仅体验着“Learn by doing”的乐趣,也在此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教研能力。

猜你喜欢

同课异构异构研讨
试论同课异构之“同”与“异”
吴健:多元异构的数字敦煌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异构醇醚在超浓缩洗衣液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多元与开放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研究
LTE异构网技术与组网研究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
新形势下临床医学教育方法的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