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的实践研究

2020-02-23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牵牛星牛郎织女古诗词

学习任务群视阈下的古诗词鉴赏课程,是真实语文生活情境中的深度学习。让诗词鉴赏发生在真实的生活之中。鉴赏课以社会情境中的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为主,合理安排阅读、调查、讨论、写作、口语交际等活动。这种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中心的教学过程,是典型的任务驱动的项目学习,不再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教学,也不再是听说读写的分项训练,而是问题、话题、项目引导的特定情境中的学习,思维与情感深度参与,是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有机结合的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以古诗词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多年来一直是高考语文考察的重点。在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1—5)教科书中,共选取了两个单元,12篇28首古典诗歌。语文高考试卷中,古诗词鉴赏题一般赋分11 分。无论是从教材而言,还是从高考分值而言,古诗词鉴赏都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谈高考改革方向时,明确指出未来的高考更加注重对传统文化的考察。姜钢认为“考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是简简单单地考查死记硬背的知识。”而是“考查学生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思考、体悟的能力。”以此为导向,在高中阶段,学生必须学会鉴别、赏析和评说古诗词的形象、语言、情感、表达技巧及精神内涵,着力提升鉴赏古诗词的能力,提高其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以任务为导向,提升高中生古诗词鉴赏素养,能有效改善高考中古诗词鉴赏题得分率较低这一现状。

古诗词鉴赏教学要有“任务”驱动意识,善于将学习内容变成学习任务。“学习任务群”,是在真实情境下,确定与语文核心素养生成、发展、提升相关的人文主题,组织学习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自主活动,自己去体验环境,完成任务,发展个性,增长思维能力,形成理解、应用系统。这种人文主题的任务群,是教师有组织、有计划、有反馈地引导完成的。

古诗词鉴赏课有多种课型,现着重讨论高中生的古诗词“拓展性阅读”课。拓展性阅读不同于泛读,后者仅仅强调阅读的多和广,无明确主题指向;而前者重在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拓展性阅读”,其教学目标主要在于通过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丰富认识和提高思维品质。大量开展以意义和思维发展为主要导向的拓展性阅读教学,可以拓宽教师对阅读教学的认识,探寻深度阅读教学的新思路,发展学生的鉴赏高阶思维,为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核心素养提供抓手。

教师在设计导学案和探究案时应注意,思维发展原则和主题关联原则。关联原则无疑是最能体现拓展性阅读教学本质属性的原则。拓展性阅读课,主要有三种设计思路,视野拓展型、视角变换型、知识应用型等三种关联方式。

视野拓展型,指拓展性阅读诗篇与主阅读诗篇在内容上处于平行关系,且在立意上不具对立性。第一种,教师指定拓展阅读篇目,对比精析,拓展视野。以《迢迢牵牛星》为例,可选取陆机的《拟迢迢牵牛星》为平行阅读的篇目。《迢迢牵牛星》塑造了一个勤劳、坚贞、贤淑的织女形象。而陆机的《拟迢迢牵牛星》一诗,以“河无梁”“年岁暮”“无良缘”“不得度”这些细节真切地表现了思妇感于物节与离思常守,着力渲染了织女作为思妇的哀伤与悲愁。两位织女的差异跃然纸上。

第二种,可以从不同时代对同样题材展开比较,拓展视野。在图书馆上自主阅读课时,我要求同学们自行选取一首七夕诗词,与《迢迢牵牛星》对比。他们发现在魏晋南北朝之前,七夕诗的创作注重刻画牛女思恋怨离的情绪,感叹时光飞逝、相会之艰、等待之苦。七夕诗歌,到了唐代又有了新的发展,除了牛女故事,有的以轻快的笔调再现七夕节活动场景,如权德舆的《七夕》;有的把天上人间对比,将牵牛织女传说与人间男女的命运联系起来,表达人神共有的情感。宋代理学兴盛,出现了一批道学家,文学创作也受到了道学思想的影响。有些诗人在七夕诗中对牛女爱情表示不屑,甚至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这些对比可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对七夕诗词的内容与情感有更深、更广、更详尽的了解。

视角变换型,指拓展性阅读诗篇从不同的(尤其是相反的)角度看待和讨论主阅读语篇中的主题。视角变换型诗篇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养成变换视角看待、理解和分析事物的习惯,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审辨式思维能力尤为重要。还是以《迢迢牵牛星》为例,我为同学们选取了杜甫的《牵牛织女》、梅尧臣的《七夕咏怀》作为对比阅读材料。这两首诗都是从反面对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进行批判。杜甫本着儒家道义观念,用君臣夫妇之道对牛郎织女传说与七夕乞巧进行了重新评价,指责牛郎织女传说的虚诞不经、七夕乞巧的愚昧可笑、牛郎织女不事农桑的懒惰。自此之后,这种思潮也成为七夕诗的一个重要审美趋向。尤其在宋代,这种论调得到大量支持,部分儒家学者否定牛郎织女传说、否定乞巧,进而否定“巧”本身,渴望建立一个求真、抱朴、守拙的道德王国与情感世界。典型的如梅尧臣《七夕咏怀》“织女无羞耻,年年嫁牵牛。牵牛苦娶妇,娶妇不解留。”从人间普通世俗生活模式来评价牛女,认为牛女年年七夕相会不符合当时的礼教道德的。肆无忌惮地抨击牛女真情,钳制思想自由。

通过这三首诗的对比,引导学生理性地看待社会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独立冷静地观察认识世界、智慧地应对世事变迁的意识与能力。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提升。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古典诗词,自觉分析探究文学现象,自然而然就能达到提升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独创性的目的。

知识应用型。所谓“知识应用型”,指主阅读诗词与拓展性阅读诗词在内容上呈现出知识介绍与知识应用的关系。这种拓展阅读,教师须将对主阅读诗词中相关知识的迁移和应用作为拓展性阅读教学的主线。还是以《迢迢牵牛星》为例,沿七夕文化顺流而下,可在宋词中选取数阕《雀桥仙》为拓展阅读篇目,作为七夕节序诗词知识的应用。《雀桥仙》此词牌乃专为七夕而创,得自七夕织女渡河与牵牛雀桥相会之事。《词调史研究》记载:“以神话故事名调,词云:‘雀迎桥路接天津’”。在宋词所有182首《鹊桥仙》词中,叙写牛郎织女故事的几乎占百分之六十,叙写与牛郎织女相关之事几乎又占百分之三十。此调为两宋及后世流行词调,流播深远。经由此课,凡见《鹊桥仙》,学生对词之内容便有所了解,知道以情感题材为多,声情以清新欢快为主。学而思之,有的放矢,学生的鉴赏能力自然随之而升。

学习任务群的设置可以摆脱“一课一篇”的模式,它不局限于某一首诗或某几首诗歌,而是涉及某类或某几类相关内容的深度探讨。从《迢迢牵牛星》这首诗生发开来,通过学习任务群的活动,同学们既系统地了解了七夕文化,又通过大部头《文学鉴赏辞典系列》学习到多种古诗词鉴赏方法,自觉地提高了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潜移默化地担负起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任。文化视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悄悄地在这群高中生心里生根发芽。

且读且思且悟,通过学习任务群,在高中诗歌教学中重拾古典元素内在美,引导学生在问题、话题、项目、活动的特定情境中深度学习,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达到“美”与“分”的完美统一,是需要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不断创新的。

猜你喜欢

牵牛星牛郎织女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七夕节
——坐看牛郎织女星
我爱古诗词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牛郎织女
迢迢牵牛星
“牵牛星”,俄最大无人机亮相
牛郎织女渡鹊桥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