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应做到多维设计,有效拓展
2020-02-23
随着新课标改革,对于语文教学方面提出了“提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各学校就不得不重视问题并对语文素质教育深入的进行探讨,思考设计出更有效、更多维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针对目前高中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比如:语文教师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枯燥,学生学习情绪不高;教案缺乏多维度设计,一成不变的课文内容与教学模式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或者提出的拓展问题没有建立在现实生活与学生基础上引不起学生的思考;又或者是教师自身多维设计教案的时候没有抓住教材重点,讲着讲着主题就偏离了让学生产生知识点的混乱等。因此,针对高中语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思考能力,拓展学生知识面等问题,学校必须将教学的多维设计、有效拓展重视起来,深思出一个对学生更好的教学方式。
一、对比教学法
正如人一样有了对比才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通过对比才知道事情的多面性。语文教学如果能够将对比法运用起来,将教材中的文章诗词拓展到同类型的一些文章;或者是将同一个作者、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对比教学就能够对于教材知识点进行拓展,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1],提升了教学效率。首先拿诗歌教学来举个例子,将不同作者同一个风格主题的作品来进行对比拓展,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了解教材上的作者特点,将诗歌的精华吸收进去。例如,在上《归园田居》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将《登高》这一首诗设计进教案,并提问学生这两首是在风格和意境上有哪些异同之处。再比如在教授庄子的《逍遥游》之后,让学生针对庄子相关材料进行拓展阅读,并对其不同阶段的作品进行对比鉴赏,同时可以结合一些名家对于庄子的解读点评。通过多方的对比阅读,思考庄子在不同人生阶段的思想变化,从而能够更加深入地去了解庄子并能够深刻的理解教材上《逍遥游》这一内容了。这样的对比教学法能够帮组学生全面深入的理解课本内容,在课堂上教师的问题也能大大提升学生思考能力,打开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引导学生广阔的探索知识,如此的对比拓展教学方式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给予了学生探究空间,增加了学生阅读能力,对于语文素质教育来说有着重大的推动意义。
二、跨科教学法
跨科教学法对于教师来学也是一个挑战,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面,能够巧妙地将教材知识点联系到相关的科目当中,以高中语文课本为中心拓展到相关科目当中,实现拓展教学,增加学生关联知识点的能力,开阔知识面,从而引导学生建立一个健全的知识网络。新课标改革中也着重提出了这方面的提升问题,拓宽语文教学延伸,注重跨科学习[2]。因此教师应该在语文教材知识点的基础上向各学科拓展,向课外拓展,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各个学科内容,将各学科知识能够整合学习,在开阔视野的同时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例如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课中讲到“秦未尝有坚明约束者”这一句时引导学生关联历史背景,提出“蔺相如所说是否有历史依据呢?”的问题,将语文学科和历史相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自己所学的历史学科中寻找答案,让学生发现原来语文也可以这么有趣和具有挑战性。又例如在学习《庖丁解牛》一文中,文惠君所说的“养生之道”上进行深挖。让学生去探索“解牛之道与养生之间的深层联系?”引导学生深入的思考这其中的奥妙之处,作者庄子是如何把其中的哲学寓意融合到庖丁解牛的故事当中的。
由此看出语文学科是非常丰富的,它能够联系到各个学科上面,只要教师深究教材里面的知识点,多维的设计教案,把学科知识相互延伸渗透,协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整合,大大地开阔了学生知识世界,同时也要激发同学们积极思考,将课堂氛围搞活,将枯燥的语文课堂变得活跃有可取,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对各学科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培养人文精神法
语文课本来就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这两个特点,随着社会的变化,新课标的改革要求我们教师要将语文课堂向人文性渗透,将语文教学拓展一个深层次的层面上。所谓的人文精神教育是引导学生对自身价值的追求,包括学生的自尊培养、价值和自身命运的维护[3],是对各种精神文化的高度重视,更是一种发展全面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类之所以能够演变成食物链的顶端,是因为人类拥有自己的思想和独特的精神文化。现代教育则是培养人类人文精神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教育最基本的责任。一切忽视人文精神的教育是最不负责的教育,而高中语文学科对人文的拓展延伸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语文教学更多的是教师照本宣读,学生死记硬背,并未深刻的深入思考其中的奥妙之处,在这里我们应该改变方向,将文化的实用性提现出来结合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全面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及思想升华,从而慢慢提升学生的精神价值,才能让学生具有更崇高的思想,并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
回归到高中语文的课堂教育上来说,教师在讲解屈原的《离骚》时深化学生的阅读体验,并让学生深入了解屈原,从而针对屈原投河这个事情来展开讨论,问学生“对于屈原投河自尽有怎样的感想”?鼓励学生各自发表各自的真实想法。教师针对学生的阅读体验进行正确的引导,或许有些同学会认为屈原的死没有任何价值,毕竟有句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在这里教师就要做出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深入的了解屈原,通过对屈原的了解以及在其时代背景下,屈原的爱国精神已经超出了学生的想象,通过老师的拓展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屈原式的爱国,从另一方面来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精神。
每一位学生到了高中时期已经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更是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阅读鉴赏能力。教师在这个时候应该建立在学生个体的阅读体验中去拓展课本内容,帮助学生拥有正确的认识理解能力以及判断是非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得到情感、思想、价值观上的引导教育[4]。如《长恨歌》一文学习中教师可以就其中的作者情感和创作意图提出问题,给出空间让学生各自去探究其中的思想和情感。不管学生是存在质疑态度、还是肯定态度,教师都不应该去否认,让学生各抒己见,只要学生能够说的通的教师就应该去肯定学生的这种探究思考的态度。如此一来对于培养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思辨能力以及批判能力都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当然,针对现在的学生鼓励教学的作用非常大,但是在课堂拓展上教师还是以教材为本,要注意自身教案设计的准确性和适用度,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自身情况,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时候,教师还应该基于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引导,而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自我拓展与自我情感价值培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有正确的情感感悟、明辨是非,拥有正确的人文精神,从而有效的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拓展,并切实的让语文知识有切实的运用以及真正做到语文素质教育。
针对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延伸问题,校方应该遵从新课标的要求从而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去进行拓展。首先要培养教师的拓展延伸意识,丰富自身的知识层面从而在设计教案的时候将自身的知识世界融入到其中,采用对比教学、跨科教学、以及人文精神教学来进行有效的课程拓展。当然一切的基础还要基于教材知识点上,切勿脱离课本、无边无际拓展、让拓展的知识点喧宾夺主,从而让学生的思绪混乱分不清轻重。另一方面,课堂的有效延伸也要遵从以生为本,给予学生自我探究思考的空间,养成学生的自主能力,这里教师更重要的是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让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点有正确的认识,对于作者情感有正确的感悟,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进行课堂延伸,提高高中生对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从根本上解决了语文的素质教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