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问题链的高中英语沉浸式阅读教学探究

2020-02-23王平平

英语教师 2020年10期
关键词:第二语言高中英语文本

王平平

沉浸式教学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加拿大,是当时一种崭新、有效的第二语言教学模式,主要指不使用学习者的母语语言作为直接教学语言,而将目标语言(第二语言)直接作为教学语言的方式。意在将学生“浸泡”在目标语言中,让其通过参与课堂任务,使其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其基本原理是让学生在人为构建的完全第二语言环境中学习,利用暗示手段,激发他们第二语言思维的潜意识,使他们在学科知识的显性学习中自然而然、有意无意地接收目标语言及其相关知识技能(杨红 2016)。

近几年国内外语言教学蓬勃发展,在第二语言学习中采用沉浸式教学法,让学生在由教师营造的目标语言环境中学习听、说、读、写等技能,训练第二语言思维是国内许多外语特色学校、重点高中、国际学校的首选。全程使用第二语言授课作为沉浸式教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已经成为一种普遍模式。然而,由于授课教师的设计差异、授课对象的学习程度差异、授课地区的教学条件差异等,沉浸式教学模式在教师实际阅读课堂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其教学效果也都不尽如人意。将问题链应用于高中英语沉浸式阅读教学有助于改善以上问题。

一、高中英语沉浸式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阅读导入部分的引导

语言差异造成中、英文信息之间存在信息沟,加之部分教师没有选择学生感兴趣、比较了解的话题让他们展开讨论,或者没有针对缺失的背景知识及时补充材料,而直接进入文本阅读。这造成学生一开始就对阅读话题感到陌生和困惑,无法顺利进入正常阅读环节,影响了学习效率。

(二)缺乏对必要语言点的处理

部分教师在讲解对学生来说生词量较大、语言比较艰涩的文本时,不能合理处理新单词、短语、长难句,而是选择直接跳过,或课后集中讲解。这造成学生由于语言障碍无法顺利阅读原本感兴趣的内容,不能感受英语的语言美。

(三)缺乏使学生迅速“浸入”文本的引导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需要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带领下“浸入”文本,理解语言的字面及内在含义,感受文字的张力和魅力,从而产出地道、精准的二语习作。特别是对于文体结构不合常规(如插叙、倒叙等)的文本,教师如果没有在学生的阅读初期对其进行引导,更易造成他们很难沉浸到文本中。即使该文本是符合学生阅读认知水平的文章,他们也会陷入读了很久却无法抓住文本重点的窘境。这里的重点可能是议论文或者说明文的成文线索,也可能是记叙文或者散文中的六要素。

以上存在的三个问题可能单独出现在一堂课中,也可能同时出现在一堂课中,不管何种情况,都会导致学生缺少必要的语言支架。

二、高中英语沉浸式阅读教学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教学设计不注重由浅入深、逐步引导

在高中英语沉浸式阅读课堂上,学生没有母语作为语言支持,只能依靠教师设计的教学环节一步步完成教学目标。尤其对于语言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来说,教学设计显得至关重要。教师如果缺乏对学情的掌握,忽视学生的层次性,就可能设计出脱离他们学习能力的教学活动,最终无法达成教学目标。

(二)课时不足,无法充分展开浸入式教学活动

以浙江省为例,高中教育阶段高一学生的英语周课时量为4—5节。在新高考要求下,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为例,教师应至多在8课时内处理完整个单元,包括听、说、读、写及词汇、语法练习的全部内容,课时少,教学任务重。这直接造成教师无法在阅读课堂上充分引入浸入式教学。教师往往为追求进度和更多的输入而选择用中文授课或直接给出文章的线索、脉络,让阅读课流于形式,而将更多时间放在练习或语言点的讲解上。

三、问题链的定义及作用

芭芭拉和约翰逊(Barbara&Johnson 1992)认为:问题链是一连串用来讨论叙述文及说明文文本的问题,它能促使学生学习、发展,以及应用基于文本的概念。其中,引入性问题链——用于教师热身导入文本或者启发阅读,差异性问题链——用于分析出不同人物、事件或概念之间的异同,诊断性问题链——用于诊断学生阅读及其效果,探究性问题链——用于层层深入剖析一个事件或问题等,这些问题链的使用可以解决学生在阅读时遇到的导入话题、难点讲解、层层深入文本等问题,同时可以保证教师英语授课,实现沉浸式教学。问题链的引入,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用英语思考的能力,并促使他们对于文本的理解遵循英文写作的思路和条理性,从而为英文写作打下基础。

四、问题链在高中英语沉浸式阅读教学的应用

(一)运用问题链进行阅读导入部分的引导

“阅读是一种心理猜测游戏”,学生在学习语言时不应该被动地接收信息,而应该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梁美珍 2014)。因此,在开始阅读之前设计和文本主题丝丝入扣的问题链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快速进入阅读。在导入部分设计问题链,教师应遵循以下原则:符合学生认知和兴趣水平;牢牢抓住话题中心;问题和问题之间连贯、层层递进,并能很好地和后面阅读中的问题链相结合。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2 Unit 2 The Olympic Games Reading部分的文本An Interview时,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熟悉的体育人物引入话题,进一步设计以下问题链:(1)Which country is the host country of the 2008 Olympic Games?What city is it in?(2)Which country and which city will host the 2020 Olympic Games?What is the mascot(吉祥物) of it?(3)How often do the Olympics take place?What are the regular programs?(4)What Olympic sport are you most interested in?这些符合学生认知、与文本话题相关的问题链能为他们下一步的文本阅读作好铺垫。

又如,在讲授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3 Unit 5 Canada—“The True North”Reading部分的文本 A trip on“The True North”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链:(1)What is“The True North”of China?(2)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there?(3)Have you been to“The True North”places in the world?If yes,can you talk about your special experience?If not,can you imagine what the feeling will be like there and what can you see at those places?教师要特别注意根据学情灵活设计问题,比如对于偏远地区的学生来说,“你是否去过加拿大?那里有什么风土人情?”这样的问题显然不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

在问题链的最后,教师可以设计一至两个能使学生衔接文本阅读环节的问题。比如在讲授A trip on“The True North”时,教师可以提问:“So do you know what‘The True North’really is in Canada?”然后引导学生进入文本阅读,寻找答案。

(二)运用问题链作必要语言点的处理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对于词汇的处理通常有如下两种方法:

第一,事先预习单词。优点在于当新单词数量较多时可以不占用课堂时间,但缺点也很明显,学生如果在阅读课前阅读文本,那么就失去了部分教授阅读方法的意义;如果隔离阅读文本单独预习单词,那么对单词的掌握就无法真正落实到语境中。

第二,课前给出mini dictionary。优点在于简便、易操作,缺点在于学生对于难理解的词无法通过简单的中文释义理解。

其实,无论采用以上哪种方法,都需要中文辅助,而这会打断学生的英语思维,也违背了沉浸式教学的初衷。对此,教师可以在阅读时通过设计问题链来帮助学生理解词汇。比如一篇名为Ten years without books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I scoured the library for completely unread books.Then I found one which became my favorite book for the whole of 1982.It had a title made up of eleven long words and an author whose name I didn’t know how to pronounce.It was really thick and looked dead serious.Even better,it put forward a whole world-view that would take days to explain.Perfect.I took it out of the library three times,proud to see the date-stamps lined up on the empty library insert.

由于缺乏想象力,加上中西方时代背景不同,高一学生对于date stamps,empty library insert等短语理解困难,也就无法理解它们所在句子的含义。对此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链:

1.What did the writer take out of the library three times?

2.Why did he do that?

3.What does the word“stamp”mean?So can you relate it to the meaning of a date-stamp?

4.What is the use of a date-stamp in a library in old days?

5.What does the word“insert”mean?Why was it empty?

6.Can you try to imagine the insert with the date-stamps lined up on.

学生通过回答以上一连串问题,基本能理解这些单词、短语及其所在句子的表层和深层含义。

当然,教师也可以利用课件、图片辅助教学,但要尽量保持学生全英文的浸入式阅读环境。教师在处理文本难点时,也不要轻易作出改写文本的决定,而应耐心引导学生体会难词和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促进他们训练思维,这往往比直接给出中文解释要有效得多。问题链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联想和猜测能力。

(三)运用问题链引导学生迅速“浸入”文本

学生在阅读记叙文、小说、散文等具有大段情节和描写性文字的文本时,应当具有迅速“读进去”的能力,能全身心地沉浸到文本的情节中,但实际上这往往是他们最大的障碍。此类文学性文本时常使用倒叙、插叙等写作手法,给人造成一种“错乱”感,干扰了学生正常的阅读思路。由于本身对非母语语言运用的不熟练,以及固化的中文思维及强大的中文环境干扰,学生虽然在阅读文本开头花费了很长时间,但仍无法体会其含义,这对他们的阅读素养和写作素养的形成及英语学习信心的建立都是极大的阻碍。为此,教师可以运用问题链引导学生迅速“浸入”文本。

下面是一篇名为Don’t forget的记叙文的开头:

As I stare through the window into complete darkness,I wrap a blanket around my shoulders for warmth.It’s my first night in my dorm room and everything gives me chills — the unusual creaks,the frightening shadows,and the new voices in the wind.I know this is the time to get educated and serious about the future that is within arm’s reach.But do I want to grasp it?Do I want to leave the world I know behind for another that is completely foreign?I haven’t had a sense of insecurity until now.

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完后设计以下问题链:

1.What does“I”do in the text?From which sentence can you have the guessing?

2.Where is the writer at that moment?Which word showed that?

3.How was his/her feeling at that moment?

4.Can you guess why he/she is in such a cold dorm at night and feeling frightened?What situation may have he/she gone through?And why?Which sentences give you the idea?

教师针对记叙文的几大要素进行提问,让学生抓住段落中的关键点,同时传授他们阅读的技巧。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能够逐渐掌握阅读的规律,找出文本中能够引出故事发展线索的关键词和关键点,并作出合理推断。在后续阅读中,他们也能够通过继续阅读证实自己的推断,从而掌握全部的故事情节。

结束语

运用问题链进行高中英语沉浸式阅读教学,是一个有益尝试,它能够使学生在全英文环境下获得教师的辅助和支撑。从热身活动中问题链的导入到运用问题链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的难点词汇、句子,帮助他们抓住文本线索,深入文本,再到用问题链来帮助他们理清文本的段落线索,以及设计课后产出活动。各个环节的问题链应该如何互相协作,形成一个更为统一的问题链;如何使用问题链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阅读意识,是教师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应探索的方向。

猜你喜欢

第二语言高中英语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高中英语集体备课的探索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第二语言语音习得中的误读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Critically assess the use of Contrastive Analysis as an aid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