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文化和思维的角度分析“中式英语”的成因

2020-02-23杨冰洁

英语教师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中式英语中式语言

杨冰洁

引言

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有超过20亿人以英语为母语。英语在超过75个国家/地区享有很高的声誉。根据戴维·克里斯特尔(David Crystal)的统计数据,在57个国家有4.5亿人的母语是英语。在67个国家有3.5亿人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尤其是在中国、日本、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约有1 200—1 500万人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英语是我国学生的第二外语,学习英语对我国学生至关重要。尽管我国学生有丰富的词汇和系统的语法知识,且长时间学习英语,已经具备基本的英语知识,可是他们依然不会用英语流畅地交流。英语是沟通的工具,如果不能用以交流,则学之无用。我国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的最大阻力是“中式英语”。

萨丕尔—沃尔夫假设认为:“我们的语言帮助塑造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因此,不同的语言可能表达了说话者独特的理解世界的方式。”胡壮麟(2013:49)指出:“根据这一假设,可以得出两个重要的观点:一方面,语言可以决定我们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语言之间的相似性是相对的。对于两个不同的语音社区,结构差异越大,对世界的概念就越多样化。因此,该假设也被称为语言决定论或语言相对论。”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人们就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件事。实际上,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是思维方式的外在形式。因此,“中式英语”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异。

一、文献回顾

(一)“中式英语”的概念

琼·平克姆(Joan Pinkham 2001)认为“中式英语”是畸形的混合语言,既不是英语又不是汉语,但可以描述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何明珠(2000)认为“中式英语”是一个尴尬的混合体,其中用英语在汉语中构想的观念不合语法或不符合习惯用法的表达。邓炎昌、刘润清(1989)认为“中式英语”是汉语思维影响在说和写方面的体现。有些句子可能只是对汉语进行逐词翻译。尽管它在语法上可能是正确的,可是单词或短语的选择和表达方式与标准英语用法不符。尽管理解可能不是问题,可是“中式英语”是无法接受的。贾德霖(1990)认为“中式英语”很尴尬,有些人还没有掌握惯用英语。《百科全书》认为“中式英语”是受母语影响产生的低水平英语,通常以书面形式成立。

综上所述,英语学习者受母语的影响产生“中式英语”。虽然“中式英语”与标准英语是相似的,但它是错误的。它结合了英语语法和汉语思维方式。换句话说,“中式英语”句子在语法上是正确的,而在思维方式上是错误的。例如,将“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译为“Living standards for the people continued to rise.”,虽然所有词汇和语法都是正确的,但翻译错误,“为了人民”这个词是不必要的。又如,将“好久不见”译为“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是中国人见面常用的寒暄语,即当朋友分开很长时间,再见面时会用它来打招呼,但这种逐词翻译后的句子是错误的。如今,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接受“中式英语”,他们认为这很有趣,并开始使用。

(二)中国英语的概念

(三)“中式英语”与中国英语的区别

许多学者认为规范英语是中国英语的核心,这是一种表达中国特色的英语品种,它结合了标准英语和中国文化。中国英语具有自己的特点:(1)词汇丰富,如儒家思想、五经、纸老虎、中草药等;(2)翻译的方式多种多样。中国英语是规范英语的变体,同时,它也发展了标准英语。

“中式英语”不同于中国英语。“中式英语”是语法正确,但不符合西方的思维方式、标准英语规则和搭配,容易引起交流双方的误解和迷惑的句子。

二、语言与文化差异及思维方式的关系

杨歆(2002)发掘出“中式英语”的一些隐藏原因:文化和语言习惯的差异。叶莉(2008)强调语言和思想是密切相关的,并且是相互影响的。汉、英语言差异的可能原因之一是思维方式的差异。王俊英(2008)说:“‘中式英语’是母语和二语心理词典组织之间的差异,尤其是二语心理词典中贫乏或缺乏语义联系的缘故,‘中式英语’是直接文字翻译或语内类比产生的。”凭借自身的力量,学习语言很容易受到不同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影响。下面,将讨论语言与文化及语言与思维方式之间的关系,并给出具体示例。

(一)语言与文化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密不可分。学习语言实际上是在学习语言的文化。想学好外语,必须了解其依存的文化。

1.词汇方面

在“中式英语”中,“温室”被翻译为“warm house”。但是,规范性英语是“greenhouse”。在中国文化中,“温室”强调该建筑物的温度高于其他建筑物,所以在翻译时会选择与“温暖”对应的英语单词,强调温度。而西方人更加重视“温室”能保持植物的绿色这一功能。这两个不同的版本侧重点是不同的。

“红茶”的“中式英语”是“redtea”,因为煮红茶时茶汤颜色会变红。而西方人则突出茶的原始颜色,因为红茶的原始颜色是黑色,所以译为“blacktea”。

如果不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很容易造成“中式英语”。总之,不同的文化使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有不同的翻译。但归根结底,应该与目标语言保持一致。

2.习语方面

“爱屋及乌”是一个成语,其含义是“一旦你爱一个人,与他相关的人或事你都会爱护”。从更深层次上讲,这种偏爱是没有道理的。中国社会传统重视家庭纽带,房屋代表“家庭”。因此,“中式英语”是“Love my house,love the crow in it.”(如果有人喜欢他的房子,那么他会喜欢屋顶上的乌鸦)。但是,在西方文化中,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他们对血缘关系的评价不高。他们爱动物,狗是他们的宠物。一个人爱我,也爱我的狗,这表明他非常爱我。因此西方版本是“Love me,love my dog.”。

“体壮如牛”指人强壮、健康。“中式英语”是“as strong as a bull”。公牛在中国文化中代表具有很强的体力,它可以帮助人们耕种。同时,公牛代表着忠诚和诚实。但是在西方人的认知中,公牛是一种肉,其形象与中国文化中的猪相同。英文版“体壮如牛”是“as strong as a horse”。在西方认知中,马是宠物之一。大多数马都用来参加赛马。西方赛马历史悠久,比赛规模很大,加之人们普遍比较爱马,因此许多习语使用马来表达。例如,“play the horses”(赌赛马),“talk horse”(吹牛,说大话),“eat like a horse”(狼吞虎咽)等。

习语是文化的浓缩,我们可以从习语中了解历史、价值观和人们对事物的认知。通过习语能够充分理解文化的差异。习语是语言的主要特征,学习习语有助于更好地掌握文化。

3.通用语言方面

社会是一个大家庭。人与人之间或多或少存在联系和合作。人们的关系建立在与他人的互动上。如果想与他人保持良好的关系,必须知道如何与他人融洽相处。

(1)问候语。

在我国,当人们见面打招呼时,通常会问“吃了没?”。这是一种寒暄语,没有实质内容,就像日常所说的“你好!”“你好吗?”。如果问外国朋友“吃了没?”,他会认为你想邀请他吃饭,可能会说:“不,我没有。我们去吃饭吧。”西方人认为年龄和工资是隐私,他们避免谈论这些问题,而喜欢谈论天气。但是在我国,这些问题是正常的,是一个表达对他人关注的话题。

(2)称呼。

在西方,无论年龄或职位如何,人们都可以称呼某人的名字,如Cindy,Anna和Mike先生或Cindy太太。但是在我国,这对别人来说是不礼貌的。一般会在对方的姓氏后面加上职位,如“张总”“李总”,或者直接称呼其职位,如“总经理”“总裁”等。

(二)语言与思维方式

思想是用语言表达的,没有语言,就无法理解他人的想法。语言表达思想,同时受思想的限制。思想是大脑的产物,它可以没有语言而存在,反之则不行。语言是思想的形式,思想是语言的内容,语言与思想息息相关。

美国修辞学家卡普兰(Kaplan)揭示了来自不同国家的作品表现出不同的思维方式,并提出五种特定于文化的思维方式,包括汉语和英语。在《中国思维取向》中,张岱年将差异分为三个方面:(1)单纯性和辅助性;(2)整合、有机和具体、机械;(3)曲线和线性。他认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具有内敛、认同、曲线、稳定、感性和醒目的特征。钟冠明在《英汉语言间翻译思维导论》中提出了四类:(1)对语言的不同态度;(2)直觉和理性的思维;(3)整合和分析性思维;(4)统一和相反的思维。连书能在《论中西思维模式》一文中区分了10对差异。接下来,将给出一些实例来介绍一些模式。

1.单词顺序

不同的环境孕育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特征。中西方文化都强调统一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但是,中国文化强调“团结”,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前者应让位给后者,即认为团队成功比个人成功重要。当讨论句子中时间和位置的用法时,汉语是从一般到具体,而英语则是从具体到一般。西方人崇尚个人主义,认为人们应该一直保持自己的风格,个人应抗议团结的力量。

例如:

她住在河南省新乡市春湖路230号。

She lives at 230 Chun hu Road,XinXiang,Henan.

她明天早上7点钟离开。

She is leaving at seven tomorrow morning.

英语是合成语言,汉语是分析性语言。因此,中国人通常会先讲描述性语言,再提出他们的主题。西方人则很直接,往往先提出自己的观点。英语特别注重句子的形式,尤其是主题。英语有六个基本的句子模式:SVC,SV,SVO,SVOC,SVOA,SVA。从这些模式中可知主题很重要。换句话说,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曲线思维,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直线思维。

例如:

他拿着报告离开了实验室。

A:He took the report and left the laboratory room.

B:He left the laboratory room with the report in his hands.

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来看,主题是“他离开了实验室”,“取得报告”是一种状态。从句子A可知他做了两个动作:拿了报告,然后离开了实验室。这句话改变了句子的本义,很容易引起歧义。句子B是正确的,与线性思维方式保持一致,主要结构是他离开了实验室,副词“随手附带报告”。

2.被动语态

汉语句子的主体通常是一个人。汉语思维模式是主观思维。中国文化强调对世界的看法,主观性很强,喜欢用自己的力量控制世界。因此,许多汉语句子通常使用动词。在中国人看来,被动语态是负面的。西方思维方式是客观思维,相信只有存在物体,人们才能认出它们。人们在尊重对象规则的基础上认识并改变对象。英语句子的主题通常是非人格的。

例如:

大家认为这样做是不妥当的。

A:People think it is not advisable to act that way.

B:I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not advisable to act that way.

虽然句子A在语法上是正确的,但它是“中式英语”。学生受中国文化的影响,选择“人”作为主题。如果西方人看到句子A,他们将会理解主题为“人们认为”。句子B是标准英语。“It”是句子中的一种占位符,它并不起作用,真正的主题是“以这种方式行事”。句子B是被动语态。西方学生可以理解其原始含义。

语言与文化差异及思维方式紧密相连、相互影响并相互制约。结合词汇、习语、通用语言、单词顺序和被动语态的使用实例可知,忽略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异容易造成“中式英语”。因此,应该加深对西方文化的理解。

三、纠正“中式英语”的一些建议

学习英语意味着学习西方文化及其思维方式。因此,学生应尽可能地了解西方文化。许多语言学家认为,学生要想学好英语,应该尽可能地融入英语环境,如和外国人交朋友,多用英语交流。下面,将讨论一些克服“中式英语”的建议。

(一)学生方面

由于缺乏必要的目标语言资源而使学习者在交流思想时遇到困难时,他们将诉诸语言优先来弥补不足(Cohen 2000)。当学生对目标语言不了解时,便会产生“中式英语”。

1.学习语言知识

在我国,英语是第二语言。我国学生从小学开始学习英语,可以说只是学习背诵单词和语法,因此,无法综合掌握英语基本知识。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如果学生不理解外国人说什么或不知道怎么说,学习英语是没有用的。阅读是获得语言知识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而阅读能力是衡量学习者综合语言能力的重要标志。学习语言不仅能获取知识,而且能学习技能。如果学生想深入了解,他们可以学习学术语言知识,了解语言的起源和发展。总之,获得基本的语言知识是学习英语的第一步。

2.接触和体验文化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学习英语提供了便利。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收听英语广播、观看英文原版电影并阅读英文资料。日积月累,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就将会产生微妙的变化。通过这些方式,学生可以间接了解文化。如果学生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可以出国求学,亲身体验文化差异。学生在外国环境中有助于提高语言能力。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学生都应尽可能多地接触目标语文化,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很好地了解文化差异。

3.参加英语活动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英语。在我国,有很多英语社区,学生可以积极参与,接触英语爱好者并与他们交流。当学生与外国人交流时,因文化差异和思维方式的不同,难免会产生一些误会,这是纠正“中式英语”的好机会,从而让他们很好地理解文化冲突,在英语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二)教师方面

在我国,大多数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学习英语,因此课堂教学十分重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成功教学的重要条件。首先,树立教师形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师生之间培养良好的情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学校开展各种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可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乐趣。

2.丰富英语知识

教师应教给学生基本的语言知识,如单词、语法、短语、句子和语篇。就单词而言,教师应教给学生其字面意思、比喻意义、搭配、语境中的用法等。学习语言不仅能获取知识,还能学习技能。听和读是输入技能,说和写是输出技能。输入技能是输出技能的前提。听、说和写是学生的薄弱技能。就二语习得而言,“学习第二语言就是培养新的习惯,二语的习惯不同于母语的习惯。为了养成新的习惯,学习者必须克服以前的习惯”(Ellis&Sinclair 1989:22)。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基本语言知识的同时,教给他们一些学习英语的方法。

3.组织教学活动

在西方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分组学习、讨论并共同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培养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在我国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将学生分为几组,然后按组给他们布置作业。每个学生都是小组的成员,都要为小组负责,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记录和总结,通过完成任务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此外,教师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在课堂上,还可以指导学生与当地的英语社区进行交流互动。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家纷纷开始学习英语。在学习英语的热潮中,一种很奇怪的语言现象——“中式英语”出现了。许多英语爱好者学习多年仍无法掌握标准英语。通过列举一些学者的观点可知,产生“中式英语”的原因是受本土文化的干扰。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中式英语”,提供一些实例进行识别。从思维角度解释“中式英语”的原因,并举例补充。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提出了改善“中式英语”的解决方案,希望对英语教学有所启迪。

猜你喜欢

中式英语中式语言
新年最美中式穿搭
语言是刀
新·中式生活美学Chinese NewAge
最美中式酒店,你去过几个?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汉译英中“Chinglish”面面观
目的论视角下公示语翻译中中式英语的翻译研究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中式烹饪营养与健康
汉英翻译中中式英语产生的主要原因及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