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教学理念下高中古诗文教学设计
——以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6 课为例

2020-02-23曹思哲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媒介古诗词资料

曹思哲

统编本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单元第6 课选择了《诗经》中的《芣苢》和苏辙的《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两篇作品。两篇作品是为人文主题“劳动”而选编的,这两篇作品在审美鉴赏上可挖掘的价值较之传统名篇要稍逊一筹,好多老师对两篇作品,尤其是《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很不熟悉,在教学中给老师们带来了不小的困难。笔者在备课时,通过多种媒介收集资料进行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先介绍作者和背景,然后题解、研读,最后进行艺术手法的鉴赏,但总觉得不尽如人意。故结合自己的备教经历,想进行一次大胆的尝试。使学生在理解这两首诗歌的同时初步体会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要求,为必修下册正式进入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把握诗歌大意,体会诗人情感,体会诗歌中表达出的劳动之美。2.初步认识跨媒介阅读获取信息的方法,能够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媒介信息进行筛选。3.尝试进行简单的跨媒介交流。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到了计算机房,当然不是要教大家计算机知识。而是运用计算机这个工具来获取信息,进行有关我们第六课两首古诗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任务一:媒介资料的获取

【设计意图】使学生初步认识多种媒介资料,学会简单的获取媒介资料的方法,并且能够根据阅读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资料,能够简单识别资料的质量,选择高质量的资料进行阅读。

1.认识跨媒介。同学们,我们对于跨媒介可能还比较陌生。要理解“跨媒介”首先要对一些基本的概念进行理解,首先我们要理解什么是“媒介”,媒介按出现的时间可以分为传统媒介和新媒介,传统媒介主要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新媒介包括计算机网络、手机及各类移动终端等,这些大众媒介是学生阅读和交流的重要载体,尤其是新媒介的飞速发展,为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和表达提供了条件。理解了“媒介”以后,我们还要理解“跨”的内涵,跨媒介不同于寻常学习中使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也不是对某种单一的媒介学习,“跨”意味着融合,是要同学们对跨媒介传播的语言文字进行辨析,根据自己的需要,获取需要的内容,然后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介进行表达与交流。

2.收集各种媒介资料。简单了解跨媒介的内涵,运用计算机搜集关于这节课的资料,鉴于时间关系,我们把全班同学分成两个组,一个组的同学查找《芣苢》的有关资料,另一个组查找《文氏外孙入村收麦》的有关资料。(要求:有关诗意解释的文字一段,有关诗歌的赏析文章一篇,诗歌讲解的视频一个时间为十分钟。途径:除百度等大型搜索引擎外,还可以考虑中国知网,万方的学术资源库检索。)

3.筛选跨媒介阅读资料。两个组的同学都搜集好了相关的资料,那么请两个组的同学将资料汇总起来,剔除相同的资料,将解析文字,赏析文章,视频资料这三种类型的资料中,每一类型选出一个你们认为较好的资料,并说出你们筛选的标准是什么?为什么要选择这三个材料?给大家二十分钟时间,结束后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你们筛选的资料并说明理由。(明确:首先,要注意信息的来源,是否为权威机构网站,官方网站,注意辨别信息的真伪;其次,如果是相同网站出现了不同作者发布的资料,或者自媒体中作者自己发布的资料,应该选取权威专家的论述,可以先对发布者进行简单的了解,再进行选择;最后,选择资料时,要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与自己阅读目的相关的资料。)

任务二:跨媒介的阅读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搜集到的多媒介资料,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同时学会从多种媒介中获取信息,辅助理解诗歌。

通过任务一的资料搜集和筛选,我们得到了关于两首诗歌的资料,对于文字的资料,我们通过班级群或者微机教学系统传送给每一位同学,要求学生自读诗歌和赏析文章,疏通诗意,对诗歌进行整体感知,接着在全班播放两个视频资料,通过名家的赏析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并通过合作探究明确以下几个问题:两首诗歌分别描摹了怎样的劳动场景?两首诗中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两首诗所体现出的对劳动的态度是怎样的?

此外,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掌握不同媒介作品的阅读方法,如何更好更快地获取有意义的信息,来辅助我们古诗词的阅读,比如在阅读视频资料时,由于视频资料具有线条性,靠声音和图像来传递信息,如果我们不对视频内容进行简要的记录,很可能看完视频之后,大脑中留下的有价值的东西就很少很少,对于视屏资料的阅读,我们一定要筛选视频中有价值的声音和图像信息记录下来,才能收到好的阅读效果。

任务三:跨媒介的交流

【设计意图】简要理解跨媒介交流的基本要求,熟悉媒介的特点,能够运用多种媒介交流自己的思想。通过跨媒介的阅读,大家对两首诗的含义已经有了深入的把握,请同学们任选一首诗歌,写一篇300 字的短评(为第三单元文学短评写作做铺垫),可以从情感、形象、思想内涵、艺术特点等方面入手,写好之后通过微信朋友圈,百度贴吧或QQ 空间等有评论功能的平台发出自己的短评,同学们在发完自己的短评后,要选择三个同学的短评,给出自己的评价。

【教学评价】本堂课的过程性评价主要集中在第一个活动,对学生的跨媒介信息的筛选进行评价和指导,引导学生提高理解、辨析、评判媒介传播内容的水平。终结性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跨媒介交流作品进行评价,这里不仅评价学生跨媒介交流能力,而且对学生的文学阅读与写作能力进行评价,指向学生对文本本身的理解。本节课以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为载体,在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基本方法的同时,使学生落实了古诗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把握了诗意,理解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并且能对作品进行简要的鉴赏,从多角度、多层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从“语言建构与运用”层面讲,本节课使学生积累了基本的文言字词,使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媒介表达自己的思想;从“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层面讲,本节课培养了学生的跨媒介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求选择合适的跨媒介阅读材料;从“审美的鉴赏与创造”层面上讲,本节课培养了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写文学短评的能力;从“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层面上讲,本节课目的在使学生能够理解我国传统的劳动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传统美德。教学本就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本节课的设计也存在很多的问题,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古诗词教学和跨媒介的关系问题,两者何者为教学的核心?各应该占多少比重?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应该达到什么程度?对跨媒介的认识可以达到什么层次?这些问题都有待教学中不断的实践来回答和检验。也敬请各位方家批评指正。

猜你喜欢

媒介古诗词资料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