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提问设计的思考
2020-02-23毛雪琴
毛雪琴
教学是师生共同的活动,教在于教师,学在于学生,将两者紧密联系起来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而在一堂课的过程中,提问是能够将教师和学生密切联系起来的纽带。教师问,学生答自古以来就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模式,孔子的启发式教学、苏格拉底的“产婆术”等,就是通过提问,一步步设疑来激发学生,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尤其是阅读教学,学生在阅读过程由于经验不足,知识储备缺乏等因素的影响,想要准确有效的完成阅读目标,对各个阶段的学生来说都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需要教师的引导,引导学生分析文章获得相应的语文能力,完成阅读教学任务,课堂提问还有多方面的作用。为了诸多目标,不让课堂提问流于形式,如何利用好课堂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效率会引来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课堂教学提问的作用
(一)了解学生情况培养能力
人的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教学要想取得好的效果,首先要了解学生。课堂提问是教师了解学生一个重要途径。学生的应答内容、反映时间、应对态度都能够为教师了解学生提供依据。通过观察应答内容和反映时间与教师预设的问题答案是否有太大偏差,如偏差严重,除了分析是否是学生能力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要考虑是否是教师提问的语言模糊不清,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教师的意图从而偏离对问题的思考方向。基于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来设置问题。在回答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只有师生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二)维持课堂纪律活跃氛围
从学生方面看,每位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不同,自律的学生,在课堂中能够跟随老师的教学路线,维持学习注意力;相反,自控力不足的学生可能长时间不能进入课堂。通过提问,吸引学生注意力。从教师方面,一堂课接近一小时,如果教师整个过程采用灌输式教学,滔滔不绝的讲述,双方没有互动,没有反馈,教师不关注学生,学生有疑问也不提出,久而久之学生失去听课兴趣,必然影响教学效率。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营造课堂教师与学生学习互动的氛围,避免注意力分散。
(三)引起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教育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占主导作用,真正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是学生的内在动力,即内在学习动机,兴趣是最好的促进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形成的方法。高中阶段的学生对外来事物充满好奇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巧妙设置,制造问题悬念来展现语文课堂的魅力,语文课堂中好的提问,一要不脱离文本,密切接近学生发展情况,二要能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想要跟随老师去学习去探索的欲望,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寻找答案。学生对语文课堂有了兴趣,才能对语文本身产生兴趣,这样的方法比单方面的灌输更具效率,更有利于教学的展开,不待老师教学生能主动学,这也就是叶圣陶老先生强调的“教是为了达到不教”。
(四)推动教学进程有效完成
课程活动有一系列的环节,每个环节都是为了促进学校教学活动的顺利完成。在这一活动进程中需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达到预期目标,教师是这一进程中的主要实施者,学生是参与者。课堂教学是为了解决问题,解决已存在问题或者生成性的问题,提问是解决问题中实施者通过手段和方法使参与者积极作为,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通过提问,将外在的文本信息与学生的内在思维发展结合起来,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建立联系,一个个问题的呈现,层层递进并持续,更深入且建立熟悉的联系,一堂堂这样课的积累,在一系列环节中的问题解决完之后也就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完成。要达到有效,就需要教师合理设计问题,能够给学生提供指引,在学生一知半解,面对问题不知道从什么角度去思考,茫然的时候,教师抛出问题给出方向,达到有序,没有提问的引导,学生思路混乱,影响教学进程。提供方向性作用还体现在提问的范围性方面,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的提问可以侧面提示学生哪些可以不用去思考,面对与这堂课相似的文本内容应怎样去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从哪个角度去寻找方法来解决问题。比如对人物特征的分析,可以提问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再从具体方法方面来分析人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类似的学习内容就会从之前教师提供的问题来分析文章。
二、高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依据
(一)依据文本内容
语文教材选取的文章是多种类型的,分为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诗歌等,不同的类型有相对应的着重点,学习不同文体需要学生去掌握什么,如何去分析才能学到知识。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之前自己要先理解课文,设置不同的提问类型。比如说明文,要引导学生体会说明文的哲理性、说明文的三个要素、三要素在文中是怎么体现的,还有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说明方法,都需要结合文本内容逐一分析。而有的文体并不适合提问,如诗歌,诗歌需要学生通过朗读来赏析其中情感,注重学生自我体会。如果频繁提问会打乱学生的情感体验,这种类型就不宜多问。所以面对不同的文体,教师要能准确把握,根据各个文体的特征来设置问题,而不是千篇一律,用是不是,好不好等来苍白的提问方式来草草了事。
语文教材设置了不同单元和学习模块,编者对每个单元甚至每篇课文学生所要达到的程度也各有不同,比如精读和略读。对于两种要求不同的课文,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侧重点也需有所不同,有的不需要设置很多问题,逐一分析,教师把握重点和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
(二)依据学生水平
提问是为了解疑,在问答过程中增长学生的知识,而学生的回答是基于自己的经验去解决问题。如果学生了解教师的问题,就会根据经验去解决。相反如果问题超出学生认识水平,学生将无从下手,甚至都不清楚老师的问题,茫然无措。时间久了学生会害怕被提问,打击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的信心,怀疑自我能力影响学习积极性,不利于身心发展。另一方面,问题也不应只涉及浅层次内容,学生不用思考就会作答的问题,也是无效问题,只流于形式。教师要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即了解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又能设置问题带领学生思考高一个层次的问题,提升补充学生现有知识,提高学生能力,一步步达到更高一层的发展水平。所以教师要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能力来设置问题,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而不是脱离学生,使课堂出现学生说不出话的局面。
三、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
课堂提问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但如果只是延用传统的方式,跟不上发展规律,这种方式就发挥不了它的作用,无益于学生学习发展。所以教师要有观察探索力,结合时代要求,创新提问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一)问题难度等级多样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每位学生在同一阶段所达到的水平可能也有所不同,有的学生心智发展快速,能够灵活解决面对的问题。相反,有的同学面对同一问题,应变能力差,面对同一个班级几十名同学,如果问题难度适合于少数人,或者只有少数人不会,那这个提问也是不成功的。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设计难度,尽可能关注每位同学的能力和特点,因材施教。
(二)把握课堂提问时机
课堂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每个时间段教师都可以选择是否设置问题。但问题要层层递进,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不要满堂问、处处问,这样学生会思路混乱,老师一直问,学生自身整体体会感知得不到发展,没有整合思维与情感的时间。待学生有疑惑时教师再抛出问题,先由简单的引入,给出思考方向,引导学生探索。同时,教师也要根据学生课堂反应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能够主动说出不清楚的点,有的学生有问题但主动提问的积极性不高,只是听老师提问或者等着老师来主动问是否有疑惑,所以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反应激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
(三)回答语言力求真切
提问是教师问,学生答的互动过程,问题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一座桥梁,即可以教师从这头走向学生,学生也可以从那头走向教师,在同一座桥梁上,教师和学生的交际点就是学生的回答和教师的理答,信息是互通的,有来有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出相应的评价,面对学生的回答都给出“回答的很好”“你说的很棒”这种没有特点理答,会让同学也不清楚自己为什么回答的好,哪些点回答的好,对学生也是种无效反馈。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思路和具体内容,反馈给学生他思考的点好在哪里,从什么方面回答了这个问题,这样回的合理性,语言要贴近事实,有理有据,才能让学生看到教师是真的在回应自己的回答,拉进学生和教师的距离,真正体现人文关怀。
(四)合理预留思考时间
思考需要时间,发展思维逻辑和组织语言逻辑也需要时间。不同问题,留给学生的反应时间也应该不同。指示性明确的问题教师停顿的时间可以短一点,发散性问题可以留给学生长一点时间,学生能够搜索不同的知识面来看是否可以回答这类问题,让学生深入思考,多角度思考,并有时间去组织语言,这样的回答内容更多样、更深刻、更有逻辑、更具有意义。
提问在课堂中起到联系教师和学生的作用,对于教师来说,是自己教学能力的体现,对于学生,可以培养自己勇敢去解决问题的意识,有能力用自己所学去面对问题,激发学习兴趣。教师提问艺术有魅力,能够更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