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2020-02-23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系统化新教材整本书

赵 璐

按照教育部的统一部署,从2019 年秋季新学期起,北京等6 省市高一年级开始使用高中语文新教材。新教材根据2017 年版课程标准编写,以人文主题贯穿单元,选材更多元化,系统化,结构上具有更强逻辑性,学习任务上指向深度阅读和深度写作,这些改变在落实任务群教学方面给予了课堂更多的可能性,在获得广大学生和教师喜爱的同时,也在课堂教学层面上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不仅要主动适应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趋势,更要积极思考,强化课堂教学,着力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新教材在编写理念和结构体例,以及课文选取和内容设计上讲求“守正创新”,以“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两条线索组织单元,在内容篇目编排上注重课文之间、单元之间的创新组合,在学习任务设置上注重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的整合,从多方面引导和培养学生运用中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普遍认为,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 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以学生发展为主旨,以教材为媒介,综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最终实现教与学的统一。新教材强化了课程有效实施的制度建设,明确了高中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几个方面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由此可见,提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符合素质教育理念,也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趋势。

一、人文线索为单元主题,引导课前预习的高效

新教材组织编排形式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作品选用更丰富多样,组合上更自由,趋于系统化。比如第一单元以青春激扬为主题,选择的文本有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闻一多的《红烛》,昌耀的《峨日朵雪峰之侧》以及外国文学中雪莱的《致云雀》,甚至还选入了两篇小说《百合花》《哦,香雪》。文本形式上有词,现代诗歌,外国诗歌,还有当代小说,打破文体的束缚,注重教学资源多样化整合。学生在单元预习时通过单元主题,了解到这一单元的文本整体聚焦的话题,同时,选材上的多样化,使得学生更有可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篇目,在兴趣的引导下积极阅读,预习更趋于深入高效。学生选自己熟悉的或者感兴趣的篇目阅读,预习之后反馈回来,形成自己初步的对文本的理解。

这个环节可以用多种形式让预习效果反馈回来,比如可以写在周记里面,或者画出初步的导图,老师就很快能掌握学生的学情,还可以就此跟学生进行一些沟通和交流。这个反馈可以显示学生对文体类型的喜好,对诗歌语言的理解力,对小说细节的关注,对小说主题的领悟力,这些信息共同形成一个庞大的话语体系,跟学生日常阅读联结起来,建构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为课堂的学习提供深度的准备。

二、整本书阅读观照课堂研读的深入,导向高质量有深度的阅读

新教材中,“整本书阅读”成为一个独立的单元,这也是在高中统编语文教材中属首次。新教材必修上下两册,分别出现了两个整本书阅读单元,要求系统化阅读《乡土中国》和《红楼梦》。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副主任朱于国透露,设置此单元是为了强化经典阅读,通过让学生阅读整本书,起到“厚底子”“磨性子”的作用。整本书的阅读突出方法和策略的培养,要根据不同类型的书制定不同的阅读策略,希望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一本,掌握这一类整本书阅读的方法。信息技术的发达,使得碎片化阅读成为常态,而新教材里整本书阅读的设定适时提供了一条系统化学习路径。这个时代我们总是希冀通过零碎时间的碎片化阅读,来节约时间,掌握更多信息,但是浮于表面的认识,不经了解全貌的片段化阅读,似乎离深入感知体悟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而整体性系统化阅读为深入理解、研讨、体悟、发现提供了可能。

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协调、控制课堂中各种教学因素及其关系,使之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学生课前做了深入的预习,带着自己对文本的初步理解进入课堂,并希望在课堂上得到印证。如果没有这一初步的对阅读信息的了解和掌握,就无法完成课堂上和同学们的对话,沟通和交流。所以这种整本书阅读的形式,最大化的保障了阅读的高质量,保障了学生阅读的有效性。学生不但进行了完整的阅读,而且还得能提取信息,在学习不断深入的进程中,能了解文本的逻辑结构,能和别人基于书中难以理解的部分进行交流,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信息的提取能力,情节的概括能力,以及对文本的观点的整合的能力。这样就和平时片段的、碎片的阅读区分开来,这个阅读是高质量的有深度的。

三、比较阅读的形式观照小组讨论分析的课堂环节,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新教材以单元主题组织教学,课堂上任务群设计倾向于知识横向纵向的勾连,提倡用比较阅读的方式,深入理解文本。新教材第三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生命的诗意,选取了曹操,陶渊明等几位诗人的诗歌,其中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横向来讲,在面对人生困境时候,作者的心路历程会有相似,但不尽相同。他们的对生命的态度,表达探索,都是独一无二的,用比较阅读的方式,学生可以从这两篇诗歌,体会两位豪放派诗人,不同的言说方式,体验他们不同的情感风貌。而纵向来看,在每一个诗人的人生历程中,似乎都有这样的时刻,难以释怀,难以跨越,最终却转化成了经典的文字,这就提供给学生一个思考的契机,遭遇这些人生苦难时,古人是如何面对的,又是转化成了人生中的哪些情绪,思考和人生智慧?单元的人文主题,这条思考的主线,恰好就是生命的诗意这个焦点,这样的设计可以称得上是巧妙而有匠心。学生在这样一个青春的时刻,去深入思考生命的诗意,可以是学生成长非常好的契机。

比较阅读相对而言,思维层面要求较高,对于一些学生来讲,个人学习无法完成,或者无法深入体察,这时可以提倡以小组沟通交流的方式来进行。之前的预习和阅读思考,在这个阶段呈现出来,经由小组之间的讨论会更深入,更高效,让阅读认知全面化系统化。在这样不断深入的研读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望走向更高质量的心灵阅读,心灵沟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对深度学习的达成。

比较阅读形式有助于提高课堂注意力。学生对自己付出心力的东西总是更感兴趣。有了投入,有了兴趣,才能够激发学生表达的积极性。知识链条的系统性,使得每一节课环环相扣,课堂上对上一节课学习到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比较,形成像数理化知识一样逻辑上的循序渐进。但是如果学生一开始投入不够,注意力不集中,那么在之后学习中,会因为相关内容思考不到位不深入,在小组讨论环节,不能发表自己看法,变成完全被动的状态,甚至可能放弃讨论,放弃这个环节的学习。这个时候可以建议讨论小组的组长对相关内容进行复习,不管是新知识还是旧知识,不管是回顾还是强化,对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都是尤为重要的。而且班内的学生越多,学生间的个别差异就越大,认识不同就很容易形成争论,教师可在课堂上这个环节做有效的指导。没有积极性的同学,鼓励参与进来,假如有些同学出现不良学生情绪,可以适当通过主题的延伸,引导学生有效利用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所以在新教材推进的过程中,这种文本资源整合的形式,富有逻辑联系的人文主题组织结构,指向共同活动的学习任务,有助于推进课前预习的高效,课堂研读的深入,课堂讨论的深化,良好课堂氛围的形成,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具有积极的价值。而语文课程本就是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而新教材的实施在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理解文化多样性层面,做出了更多的探索,更好的指引。

猜你喜欢

系统化新教材整本书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坚持系统化思维 构建大安全格局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2020年思辨式整本书主题阅读1+2书单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