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记金华的双龙洞》为“引”的习作教学解析

2020-02-23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双龙洞园路写景

赵 慧

无论什么样的“文学创作”,在创作过程中都要讲究一个“序”,这个“序”可理解为一种写作技巧或“文学创作思路”。有了这个思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写人叙事的记叙文中,对事情的介绍常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在写景状物的散文中,常以空间的转换为序;在议论类文体中,最常用的内在逻辑思路为序。总之,一切高质量的文本创作皆有“序”可寻。

对于“写作思路”的重要性及其技巧运用,如何能让学生快速的学会,作为老师的我认为可分三个步骤。

第一步:以文为引,析题明意

即把《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文章作为“示范”,让学生感悟“序思维”的具体内涵以及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在课堂的开端,我会先给学生设置了一个问题:双龙洞的景物美不美,美在何处?这个问题的变式问法为:作者叶圣陶描写了双龙洞的哪些景物,都有什么样的特征?经过上节课的预习,学生能很快从文本中筛选出重要信息,文中主要描写了悦耳动听的溪流、美丽的映山红、发光发亮的油桐、细腻而又泛黄的沙土、宽敞的外洞、又窄又险的孔隙以及内洞的石钟乳、石笋等美好的景物。特别是内洞的石钟乳,有的形状像青龙土水,有的像龟蛇共生,有的像青蛙摘仙草等,各种形态的造型应有尽有。这个问题的设置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深刻体会到双龙的“美”,为下一个问题的提出做好铺垫。

接下来,我会再给学生设置一个问题:如此“多”美丽的景物,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是如何“驾驭”的呢?很显然,这是个考察写作手法的问题。文章中运用到的创作手法甚多,想让同学们从众多手法中,筛选出老师想要的那个答案还是有一点难度的。不过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只要组织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很快就能得出结论。记得那节课上有一个同学的答案是这样的:“文中写到景物有溪流、映山红、油桐等景物是作者路途中所见,后来的外洞、孔隙、后洞也是按照游览的顺序写的,所以作者是按照时空转换顺序来进行创作的,这就是作者能够同时驾驭如此多美景的原因。”

这一空间转换的写作技巧虽然不是文章能给读者带来审美感受的直接原因,但这种手法确是创造“美”的重要手段。同学们由此恍然大悟,原来“文章的线索”在文本中是如此的重要。

第二步:扩展延伸,加深理解

通过前文对《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文章的解析,同学们已能把“序”的内涵具体化,为了让同学们对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接下来对学生进行“序思维”的“巩固训练”。

巩固训练是对知识的二次学习,能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熟练程度。熟练了才能生巧,才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接下来我趁热打铁、因势利导,从理论上为同学们总结记叙文、写景散文、说明文等不同文体中的线索运用技巧,并给同学们布置了下一个学习任务:解析本单元剩下的同类写景篇目《海上日出》和《颐和园》的写作线索(限时10 分钟)。用意有二,一是摸清同学们的虚实,二是加深同学们对概念的理解。

从这个问题的难度系数上来看,我预估班里会有多半同学都能独立分析出《海上日出》和《颐和园》这两篇文章的创作思路,最终不出老师所料,预设时间不到,就有同学抢答,那位同学的答案展示如下:

(一)《海上日出》是以“太阳的自身变化”为线索来进行创作的,日出前,天空一片浅蓝;转眼间一道红霞,并且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渐渐地,水天相接处,太阳露出小半边脸;冲破云霞,完全跳出海面,红的可爱;一刹那间,夺目的亮光,刺痛人们的眼睛。

我对他答案的评价是:寥寥数语,直指要点,没有一点拖泥带水。

(二)《颐和园》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与《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样,都是以时空转换的顺序为线索来进行创作的。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移步换景: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与《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文章区别之处在于,《颐和园》文中虽然只介绍了三个景点,可是大景点中套着小景点,空间的转换更为严谨。

从《颐和园》这篇写景游记中,可以看出这位同学筛选信息的能力很强,他的答案很精准,后来我又抽查了部分同学的课堂作业,完成的都非常好。此时的我,在确定大多数同学对“序”思维的掌握已经到了一定的火候,那么同学们实战训练便有一定的开展基础。抓住教学契机,我立刻抛出了下一个学习任务。

第三步:学以致用,即兴写作

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的“实战演练,现场写作”是检测学生对某些知识点把握程度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也间接体现出了一个老师教育教学水平的高低。在课堂上解决学习任务,最直接的好处便是减少学生的课下负担。让学生使用“序思维”进行课堂“即兴写作”。

(一)实战演练,展示作品。

这一环节,不言而喻,是本文的高潮部分,让学生使用“序思维”在课堂上进行“即兴写作”。设置的问题:请选择一个自己喜欢或熟悉的地方,并能抓住这个地方的特征把它描绘出来(写作要求:体现你的写作思路,限时15 分钟)。

第一个起来展示自己作品的同学是班里才思敏捷的方同学,他描写的是《城北公园》:

我们家门口有一个边长约2000 米左右的正方形公园,公园的整体格局为“一台两路三区”。一台是指公园正中间约8 米之高的眺望台,二路是指围绕眺望台和公园四周的两条环形路,三区是指公园东面的天鹅湖、北面的训练场及西面的娱乐场。现在,我就带着大家从南大门入园。

公园南大门的标志是一条高3 米长8 米的门石,石上刻着奔放有力的四个大字——城北公园。进门后,直接右拐沿南环园路向东直走至尽头,有一个人气很旺的湖——《天鹅湖》,这是公园唯一有水的地方,湖面很大,这个湖至少占到整个公园面积的1/4。茶余饭后人们绕湖散步,一圈至少要10分钟,所以这个地方变成了人们喜见乐来的地方。至于这个湖为什么叫《天鹅湖》,不是因为湖里真的有鹅类动物,而是湖中心立着两排栩栩如生的天鹅石刻,尽管是假鹅,但却也能去除湖面的单调无趣之味,为湖面带来无尽的雅质之感。

公园的东环园路的长度与湖宽等长。东环园路的尽头左拐是北环园路,北环园路是中老年人最喜欢的路。因为北环园路的外侧(北面)是一个面积很大的长方形的健身场所,里面摆放了各种各样的体育器材,有单双杠、平衡木、仰卧板、平行梯、腹肌板、旋转轮、秋千等。无论是早晚,这里永远都充满了大妈大叔的欢声笑语。

沿着北还原路继续向西走尽头,左拐向南便是西环园路,西环路的内侧是儿童娱乐场,每天下午5 点开始,这里便开始热闹起来,42 米高的摩天轮、32 座的海盗船、30 座的豪华转马、环形的轨道火车以及能承载百人的蹦蹦床便开始营业了。直到晚上10 点过后,这里才会慢慢的回归宁静,这里永远是孩子的最爱。

这个园子最后一个值得人们游玩的景点要数“眺望台”,它地处园子的最中间,沿着南环园路直走,到了路的中间再向左拐就能到达。眺望台被很多很多游人视为“必经之地”,因为:其一、这个眺望台可以给你一种把控全局的优越感,想知道园子的每个地方都有什么美景和娱乐项目,直接登台眺望即可;第二、眺望台中间的椅子很多,其意义不言而喻;其三、眺望台被一条不规则的椭圆形环台路包围,路的内侧种满了各种奇花异树,它们把眺望台衬托的更加美丽。

(二)美文点评,探讨提升。

在方同学展读了它的文章之后,我又设置了另外一个问题:要求同学们对展示的文章写作思路做出点评。方同学的同桌举手发言:文本采取了“先总后分”的解说模式,在“分”解的过程中游览者的空间转换的依次为———在南环园路处介绍了公园大门,在东环园路介绍了天鹅湖,在北环园路描写健身训练场,在西环园路介绍了儿童娱乐场,最后回到南环园路登上眺望台。

随后,我又展示了部分同学的作品,有的同学写的是自己的家,有的介绍了自己的学校,还有的同学写的是购物商场……对于作品的解读模式都是“先”在全班展示作品,“后”让全班同学提炼写作思路,“最后”老师最后再点评。目的是从作品中找出作品中需要纠正的问题以及强化同学们的“序思维”意识。

跳出课堂,回归文本。本文虽是议论文,但在写作过程中也深刻的展现出了写作“序”的重要性,“析题明意,加深理解,实战演练”三个步骤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环环相扣。

不管是写景状物,还是叙事抒情作品,都因有“序”而事半功倍。

猜你喜欢

双龙洞园路写景
回忆,也是写景的利器
基于VISSIM的光侨路与圳园路交叉口改善分析
游金华双龙洞
我和叶圣陶先生游双龙洞
如何写好写景作文
写景的妙招
浅谈园路铺装的形式及其装饰作用
景美篇之行踪清晰
写景篇:写一种自然现象
园林绿地规划中的园路设计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