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教学创新方法及借鉴

2020-02-23李祥子

医学教育管理 2020年3期
关键词:马里兰大学医学教育医学

李祥子 章 尧

(1.皖南医学院药学院,芜湖 241002;2.皖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芜湖 241002)

2018 年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就是要改革评价导向,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更多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各类人才[1]。马里兰大学始建于1856 年,是一所位于美国马里兰州的世界一流顶尖综合性高等学府,也是美国最好的20 所公立大学之一,其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和高质量的社会服务赢得了众多国际美誉。笔者在学校的资助下,作为安徽省政府与马里兰大学的首批友好合作项目成员,对马里兰大学的医学教学进行了学习和考察,对马里兰大学的医学教学创新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结合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可能的改进思路,以期能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提供借鉴。

1 马里兰大学医学教学创新方法

1.1 基础医学教学创新方法

教学转型中心是马里兰大学的一个重要教学创新载体,其将教学作为“课题”研究,注重教学相长和教学的科学评估,更加强调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极力提倡教学平等的理念,认为教学不能只依赖于某些数据,而应有学生的积极参与,这样才能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针对不同背景的多元化学生,科学地进行课程设计,让每个学生拥有平等的机会,并以实际的成效指导教学决策。

马里兰大学教学通常根据现阶段取得的成效动态地设立下一步教学目标,通过制定各种多元化的教学项目,如确定教学方向、更新课程设计、开展研讨会以及一对一咨询或观察等,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尤其注重优良教学环境的创建,其教学环境包括4 个方面:①高期待值。旨在走向卓越教育。②强有力的监督。通过校长管理、学生上传计划等方式检查教学水平,确保教学符合学校制定的标准。③教学训练和网络教学资源支持。以强大的网络资源为依托,注重课堂以外教学活动的开展。④奖励和认可。创建“感谢老师周”,学生可以写感谢信给特别有影响力的老师,获奖老师可受邀参加学校的典礼,通过学生认可的方式优化教学环境。

教学评估是马里兰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涉及到的评价指标包括教学环境系统性、教学内容相关性、教学行为有效性及评估体系合理性等。评估方式通常分3 类:①课堂直接评估。学生通过“回答→讨论→再回答”的方式评价教学,帮助教师改善教学方式。②同行反馈评估。同行去教室对同学进行调查,了解教学手段等,并用专门的反馈卡打分或回答问题,然后上传分数。③期末教学评估。学生利用便携式反馈器在课堂上评价教师,评价指标包括教学准备、教学效率、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等。此外,期末时还可在全校调查学生对其得分的满意度,这种学生反馈旨在帮助教师改善教学,而不是充当教学警察。评价结果由各系、中心进行运用,决定奖惩。

在美国,终身制教授每6 年需上传一份工作记录,由管理部门进行评估,并决定资质的延续。合同制教师则是几年一签,他们需提供教学记录,可从事科学研究。教师拥有教学自由,可直接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评估。特别是终身教授,可自主设定教学考核环节和方式。学生学业的过程性评价通常包括过程测试(课前测试12 ~13 次、课堂测试20 次,合计占成绩的23%)、写作任务6 次(占成绩的18%)、考试3 次(占成绩的43%)以及项目(占成绩的16%)。

1.2 临床医学教学创新方法

临床教学是医学教学的重要组织部分。马里兰大学注重临床、科研、教学的协同创新,临床科室在人员配备上包括管理人员、医生、护士、技术员、后勤人员、研究员、科研助理以及博士后等。临床医生一般是7 天一个夜班,无职称的等级之分。以一个月为周期,每个人每天的活动均需明细化,以便年终工作量的总结。例如,诊断放射学和核医学医生通常通过合同确定门诊或科研时间,他们每天需要诊断其他医院传送过来的20 ~30 份电子影像摄片,且读片质量要受到专门人员和其他医生的反馈和评估。

除了临床诊疗以外,各科室设有固定的教学环节,利用临床案例对实习生及住院医生进行课堂教学。每天上午7:30 ~8:00 由住院医生通过提问的方式做专题研讨,如PET、CT 在肝脏肿瘤转移的诊断缺陷等。中午12:30 ~13:30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做疑难病例分享及诊断经验交流等,或者以期刊论坛的形式研讨3 篇文献。

2 对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启示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国家发展的需要,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已从先前的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并逐步转向卓越教育。我国医学教育工作也面临了新形势,如招生人数增多与教学资源的相对不足、医学教育创新相对不够、医学教学评价方式不太健全等。如何做好卓越教育[2],培养出专业知识扎实、业务能力精干的高素质综合性医学人才是高等医学院校的首要任务。马里兰大学在医学教学创新方面的做法,对加快我国医学教育改革、提升医学教学管理水平均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2.1 突出医学教育创新的价值导向

教学创新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也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支撑。教育部“十二五”期间就开始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这为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创新理念和创新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美国之所以教学创新显著,离不开其创新性理念。在我国,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是加快我国高素质医学人才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提高我国医学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3]。在医学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可从多个角度突出教学创新的价值导向:①合理设置高期待,增强学生的获得感,鼓励学生思想创新,引导正确价值导向,追求卓越医学创新。②大力做好创新思想的宣教,通过宣传栏、校报、网络、微信、手机客户端等多种媒体平台积极营造教育创新环境,建立医学教育创新文化。③基于课程性质和学生需求,挖掘有价值的教学创新资源。科学整合教材知识,合理分配教学内容,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以教材为蓝本,紧密联系社会热点和科研前沿,突出创新的价值导向。④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利用新冠肺炎的科学防控和疫苗研发等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创新,培养学生潜心探究和攻坚克难的创新意识。

2.2 组建医学教育创新的师资队伍

思维创新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创新性医学人才的关键所在。在美国,医学人才的培养过程非常规范,伴随着终身的学习和严格的考核,这也归功于其优质的师资队伍。同样,我国医学教育也可从以下一些方面增强师资队伍:①大力发挥学校教师能力发展中心的功能。该中心可通过形式多样的能力提升项目培养高校教师的创新能力[4]。针对新进青年教师,设立教师资格认定项目、博士启动项目、导师教学指导项目、科研能力提升项目等进行多方位培养。同时积极开展师资的在职培训,通过在职进修、国内外访学、博士后研究等方式持续提高师资的创新水平和创新意识。②积极加强校地院所的协同创新。课程教师与专业工程师紧密合作,让拥有丰富学术和技术经验的讲师为学生团队提供建议,行业顾问参与课程设计[5]。通过互聘兼职、联合培养等方式引进企业高工、政府高管及研究所研发人员等创新性师资参与教学,提高师资队伍的多元化创新能力。③加大柔性引智战略,吸引国内外创新个人和团体,充实师资。在体制内师资有限的情况下,可加大与国外的合作办学力度,引入教学和科研方面的创新理念和技术。④充分利用校友资源,通过定期巡讲、实验室共建、师资联培、合作研究等方式,不断提升师资的创新水平,并可根据情况进行制度化和常态化。

2.3 优化医学教育创新的课程体系

专业培养方案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科学合理地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是高校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前提。针对当前“大健康”教育理念,培养方案的制定应加快“教师中心”向“教师主导学生中心”的转变,加大“课程思政”权重,持续推进实践教育、创新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其中,课程体系是专业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性的课程体系。为此,应根据社会需求和人才特点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①增设《医学生创新创业教程》等必修课程,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专门及系统地培训。②提高实践教学的比例,包括临床实习和药企见习等,注重学生的教学参与度和专业能力的提高。③适当整合相关基础理论性课程,鼓励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并通过课前测试等方式进行效果评价。教师更侧重于专业知识的应用、案例的探讨和方法的传授。

2.4 实施医学教育创新的有效方法

美国医学教学创新涉及到各个方面,其运行机制顺畅。知识的获取、共享以及学习环境等多途径互动均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6]。就我国当前的医学教学创新方法而言,以下一些方面值得思考:①积极发挥教师“身教”的影响力。“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不能只在教室或实验室,应积极带领学生参与产品研发、技术攻关、公司兼职、科技帮扶等创新创业活动,通过切身体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②积极推行体验式教学。利用暑假社会实践和专业见习等机会,允许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开展产学研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导医或医患沟通;或者参与药企的创业教育和创新项目,了解药企的创新管理方法。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紧密对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③教师可以利用毕业论文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对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研创新活动,通过参与科学研究、学习实验技能、学会仪器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④创建科研兴趣小组。教师可以招募本科生进行相关科学探究,培养学生查看文献、科学实验、数据分析、文献调研及论文撰写等技能,指导学生参与相关技能竞赛,增强其科研思维能力,反哺课堂教学。⑤大力提升直属医院的教学创新。医学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医院,高校直属医院在协同育人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直属医院应加快更新创新观念,强化教学意识,改革教学方法[7],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以人才培养为己任,以临床诊疗为案例,通过临床课程的教学、实习生的临床带教以及临床技能大赛等,多渠道培养学生创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2.5 建全医学教育创新的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是培养创新性医学人才的重要环节和质量保障。在美国的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宽进严出”、“多点培育”和“终身考核”是其典型的评价特征。基于此,我国可进一步建立健全医学教育的多元评价体系[8]。例如,完善“教学评价方式”,增强学生内生动力;坚持“以生为本”,强化学生的教学参与;突出“过程评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取消“毕业清考”,严控学生培养质量。特别在学生学业的过程性评价方面,笔者也做过多方面研究,并取得了良好效果:①积极引入智慧课堂。当前,教育部提出《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及“教育教学改革22 条[9]”,要求以智慧教学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一流课程”建设。因此,丰富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活力、激发学生兴趣对高校课堂教学越发重要。例如,逐步增设智慧课堂教室,在硬件上做好保障。积极引入“雨课堂”等线上教学方式[10],将复杂的信息技术手段融入PowerPoint 和微信,在课外自学与课堂教学之间建立桥梁,进行实时评价,让课堂互动永不下线、过程评价实时监控。②开展网络辅导教学。通过自建网络辅导教学网站,提供教学资源、辅助读物、科研前沿、生活知识、学习软件、在线答疑、网络留言等功能板块,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加强师生互动,通过访问记录、线上答疑及网络留言情况开展过程性评价[11]。③积极发挥精品课程的教学辅助功能。省级精品课程设有教学大纲、教学课件、难点动画、习题答案、模拟考试、教学反馈等资源[12],利用精品课程开展辅助教学,可协同做好过程性评价。④积极发挥慕课功能。慕课是当前的一种创新性教学手段,利用关键知识点微课、专题训练、在线讨论等开展第二课堂。通过设置分值或学分,将慕课成绩纳入学生学业的过程性评价。⑤开展在线测试。针对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的问题,可将课后作业、重要知识点等创建为题库,导入在线测试平台,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和规定地点实名登录,进行在线考试。这种方式针对性强,不仅可以督促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还可丰富过程性评价的方式。以上五种过程性评价方式均按照不同的比例纳入学生的学业评估。

3 结 语

国家发展,教育先行。新时代新形势,当前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是机遇和挑战共存。高素质卓越人才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突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培养更多创新人才的重要保障。教学创新需要开放办学,这既需要开放的教学资源、开放的教育手段,更需要宽广的国际视野。马里兰大学的医学教学创新方法折射出当前美国高等教育的先进理念,对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改革创新具有很好的借鉴和启示作用。其中众多较好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可将其吸纳到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加以改革创新,逐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以便全方位打造高素质实用型现代化医学人才。

猜你喜欢

马里兰大学医学教育医学
医学的进步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学术资本主义视域下的大学创新创业转型
IN THE MINDS OF THE MIGRANT WORKERS
IN THE MINDS OF MIGRANT WORKERS
医学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医学、生命科学类
明代医学教育纵横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