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教学同质化研究与实践
2020-02-23王晶晶赵丽莉线福华
王晶晶 赵丽莉 线福华
(1.首都医科大学国际学院,北京 100069;2.首都医科大学教务处,北京100069;3.首都医科大学,北京 100069)
医学教育其实践性的特点决定了每所高等医学院校都必须有足够的临床附属、教学医院,这是高等医学院校完成人才培养任务必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随着学校招生规模扩大,承担临床教学的医院也应该相应地增多。且不同临床医院之间的教学必须达到同样的质量。在不同的临床医院完成同样的教学任务,怎样才能保证临床医院之间教学质量的同质化和为什么要强调同质化等问题就成了高等医学院校共同面对的课题。
1 对医学教育同质化的认识
1.1 医学专业特点决定了医学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同质化
医学教育与其他专业教育不同,医学教育需要同质化。《中国本科医学教育(临床医学专业)标准》明确指出:医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医药卫生人力资源。世界上不少发达国家的医生可以自由执业,在不同级别医院里从医没有区别。比如德国在诊所执业的家庭医生水平和医院医生没有差别,不因执业地点的不同而不同。其基础就是全德的同质化医学教育[1]。医学院校毕业生未来的工作岗位,无论是在三级医院、二级医院、还是在一级医疗卫生单位——乡镇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他们的服务对象都是人,是为挽救人的生命和健康服务的行业工作者。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人的生命与健康。无论哪一级医院,患者都需要能正确诊断、精准治疗的优秀医生为他们服务。因此我们的医学人才培养必须高质量、同质化。
1.2 医学教育临床教学同质化的重要意义和内涵
实践性强是医学教育最突出的特点,而且这种实践必须是理论知识与临床应用紧密结合的实践,其紧密性既包括时间概念也包括空间的概念。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临床教学只有在临床附属和教学医院进行才可能实现时间和空间概念上的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把临床教学放到临床医院里进行由医学教育内在规律决定,医学教育永远不能脱离临床,亘古不变[2]。因此高等医学院校必须有以附属医院为主的、足够的、合格的临床教学基地,才能保证医学人才培养的顺利进行。尽管有些高等医学院校在校园里建立了很大规模的技能中心,但它不可能替代临床医院的作用。
医学教育过程有基础教学和临床教学两大阶段。基础教学阶段主要在校园里完成,教学过程是一体化实施,能较好地保证培养标准、培养过程以及考核的一致性。而临床教学阶段分别在各个不同的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进行。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临床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医学临床教学能否达到同质化,直接关系到医生的执业水平。因此不断追求临床教学的同质化,进行临床教学同质化的研究和实践,是医学教育和教育管理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目前我国很多医学院校由于招生规模扩大,不断扩大临床教学基地,但是由于各临床医院的人才队伍及资源状况等不同,承担临床教学的历史和经验水平不一,教育理念和管理水平亦存在差异。各教学基地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临床教学质量问题日益明显,因此,探讨临床教学的同质化以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具有重大意义[3]。
临床教学同质化的内涵。追求临床教学的同质化就是要使高等医学院校在不同临床学院的教学,通过制度、规则、方法手段及监控等措施,保证用同样的教学标准、同样的教学过程,达到同样的教学效果,缩小各临床学院之间因多种原因可能出现的差异,从而保证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同质性。
2 临床教学同质化的探索与实践
首都医科大学是北京市属重点高等医学院校,至今已走过近60 年的办学历史,建校之初就格外重视临床教学,在追求临床教学同质化方面,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与实践。通过建立临床教学基地体系、临床教学组织体系、临床教学管理体系等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学校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临床教学同质化的道路。
2.1 建立规范的三级临床教学基地体系
建立规范的三级临床教学基地体系是临床教学同质化的重要基础。长期以来学校非常重视临床教学基地建设。早在20 世纪90 年代,学校根据原教育部和原卫生部对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的相关要求就正式发布了《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基地建设基本要求》,对各级临床学院的教学软硬件条件、师资队伍、教学管理组织机构以及教学过程等作了明确的规定。同时按照相关标准,争取政府财力和政策支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临床教学基地持续进行系统化的建设。统一的临床教学基地建设标准,规范的管理制度,明确的各层基地的功能任务,层层建设,持续发展,多年的坚持和积累,逐步建成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或临床医学院(三级)、教学医院(二级)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级)完整的三级临床教学基地体系。临床医学院做领头,三级基地手牵手,功能明确,各司其职。各级临床教学基地处于良好的教学承载状态,为临床教学统筹安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整体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到某个实践训练项目的落实,均有相对应的临床教学基地的承载。实践证明,临床教学基地建设的规范化和高质量的临床教学基地是保证临床教学同质化的重要基础。
2.2 健全的教学组织体系
临床教学医院是学校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重要教学内容,因此必须有健全的教学组织体系,才可能使教学任务有效地组织、顺利地落实。
2.2.1 以课程设置为依据设立教研室
首都医科大学的各个临床医学院均按照人才培养计划中的课程设置建立有相应的教研室,教学建制统一。教研室主任、副主任、教学干事(教学秘书)岗位设置齐全,层级清楚,职责明确。教研室主任统领本学科教学和全面建设,副主任领导日常教学,教学干事负责日常教学的落实和实施。主干课程教研室教学干事均为脱产或半脱产。各临床医学院完整健全的教学组织体系,是临床教学规范进行的重要组织保证,使学校教学计划下达到临床医学院的教学任务能够顺利实施。
各门课程在不同的临床医学院均有相同的教研室,如何保证各教研室教学的理念、过程、质量水平的一致是首都医科大学在实践中探索的又一个问题。
2.2.2 联合教研室的建立及重要功能
在各临床医学院建有健全的教学组织体系基础上,为保证临床教学的统一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学校在20 世纪80 年代就开始探索建立“教研室主任联席会议制度”,这一制度不仅仅是约束,更重要的是它履行了横向的教学组织机构的任务。在这一“制度”下设立联合会议主席。在联合会议主席带领下,每学期进行集体教学研讨,统一进行教学检查,组织教学观摩,进行教学考核等,来统一临床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到本世纪初,逐步发展成“联合教研室”的形式。联合教研室是在全校范围内不同临床学院承担同一门课程的学科中建立,各医院该门课程教研室主任均在其中,集中了本学科的骨干力量,承载着课程建设、统一教学、质量保证等重要任务。联合教研室主任由全校本学科内最有影响力、医疗和教学经验均丰富的专家担任。由联合教研室主任牵头,定期开展教学活动。课程建设和改革、教学方法的研讨切磋、编写教材、课程建设项目的申请、教学环节的检查与观摩、临床技能的考核等均由联合教研室牵头实施。
联合教研室的另一项重要功能是完成横向教学任务。学校自2007 年开始招收留学生以来,临床教学任务始终是由联合教研室来承担。联合教研室集中了全校可使用英语教学的优势教师资源,保证了留学生教学的同质化。
首都医科大学从20 世纪80 年代的教研室主任联席会议制度形式到21 世纪初建立联合教研室,临床教学横向统一的组织形式已坚持了30 多年。实践证明,联合教研室是保证临床教学同质化的非常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
2.3 严格的教学标准和质量保证体系
2.3.1 统一的教学标准文件
临床教学标准的统一首先是教学文件的统一和执行,包括人才培养的目标、人才培养的过程和模式、人才培养的课程及内容等标准必须以文件的形式正式颁发。第一类文件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实习大纲。这些标准和内容在教学实施中具有法定作用,任何教学单位和个人没有权利进行改变。第二类文件是保证实施的制度文件,包括教学日历和各种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两类文件的内容均不能轻易变动,修订则须经过学校法定的程序。
2.3.2 统一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教学过程中严格执行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不仅仅包括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的教学内容标准,而且包括理论授课、课间见习、毕业实习等主要教学环节带教教师的资质要求及配备的原则、配备的程序;教师自行备课及集体备课的要求;教师讲课教案要求,课间见习教学过程要求及小组师生比例等。统一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实施,也是教学质量同质化的重要保证。
2.3.3 统一的考试考核和系统的教学评价体系
学校统一进行实习前临床理论综合考试、毕业前临床能力考试,临床技能考核以及严格的临床实习出科考核,已经坚持了几十年。主干课程进行学校统考。学校统考由教务处组织统一命题,统一监考,统一阅卷及分析,联合教研室参与实施。
学校建立了由教学评价方式、教学评价手段和教学评价组织构成教学评价体系。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有效持续运行,发挥了对专业教学过程和效果的系统评价作用,是临床教学同质化的重要手段。
2.3.4 统一的师资队伍培训与合格上岗
学校实行两层多次的师资队伍培训。初次培训是由学校统一组织拟进入教师队伍的培训,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和医学教育理念及临床教学技能的培训,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后方能进入教师队伍,保证了临床教师的持证上岗。第二层次的教师培训是进入教师队伍后,承担教学任务的岗前培训。这个层次的培训多种多样,其中最经典的是承担桥梁课程教师的岗前培训。学校教务处依托联合教研室,每年对当年承担外科学总论、检体诊断学等桥梁课程的脱产带教教师统一进行岗前培训,无论年资高低,凡第一次参加桥梁课程教学的均需参加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授课的方法、教学内容的切磋和实际操作的训练,通过考核才能上岗承担教学任务。优良的师资队伍是规范地进行临床教学的保证,也是临床教学同质化的重要保障。
2.4 健全的教学管理体系
教学管理体系的健全并实施有效的教学管理,是教育思想、教学计划和相关要求能否切实得到落实的关键所在。
2.4.1 学校与临床医学院紧密衔接的教学管理体系
几十年来,首都医科大学学校教务部门对临床教学实施垂直管理,各临床医学院均建有健全的教学管理机构,临床医学院教学管理体系与行政体系院院合一,设院长、教学院长和教育处。从20 世纪80 年代就成立临床教学处,专门负责学校的临床教学,开始了学校对临床教学实施垂直管理的历程。近年来虽然不再单独设置临床教学管理的处级职能部门,但是在教务处仍然设置临床教学办公室,负责临床教学运行与管理,继续实行临床教学由学校垂直管理的方式,学校教务处临床办公室直接联系临床医院教育处,临床医学院日常的教学运行管理,由教学院长负责,教育处实施。这一临床教学管理体系经过多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4.2 规范统一的教学过程管理
畅通的教学管理体系保证了临床教学的统一性规范性。教学任务书由学校教务处统一下达,各医院的临床教学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基本实现了教学管理过程的统一,教学进度统一。
学校教务处对临床医院教育处及基础各学院的教学办公室均实施垂直管理。每学期初的教学例会,教务处对基础各学院和临床各学院的教学工作任务和要求统一部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统一组织申报和评审;教学管理的培训统一组织进行。多年来不断的探索和完善,形成了统一高效的教学管理体系。
2.5 坚持临床教学同质化的效果
几十年的办学中始终坚持临床教学同质化教育,对培养学生的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在20 世纪80、90 年代学生在全国多所医学院校参加的联合统考中均取得比较优异的成绩。在本世纪进行的全国医学院校临床技能大赛中多次获得一等奖,留学生参加全国临床医学生技能大赛也取得优异的成绩。在迄今为止教育部进行的8 届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中,学校获得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10 项,其中特等奖1 项;获得省(北京市)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59 项,其中特等奖2 项;毕业生质量受到社会广泛好评,涌现出以王辰院士为代表的一批又一批优秀毕业生。
3 关于临床教学同质化的再思考
3.1 追求临床教学同质化是一个持续进行的系统工程
追求临床教学同质化是高等医学院校的共同课题,追求临床教学同质化更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方面,而且体现在临床教学基地的质量水平、教学组织体系、教学管理体系等多方面,对每一个方面均进行规范化的建设并持之以恒地按照医学教育标准进行实施,是一个持续进行的、系统的工程。
3.2 坚持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之必须
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中所阐述的基本标准为所有举办临床医学专业的院校都必须达到的标准,是用“必须”来表达的[4]。各个医学院校虽然情况各异,但都应按照这一标准进行人才培养,如果某些条件不够就必须努力创造条件,满足人才培养要求,而不能因条件不够而使标准缩水。这是一项必须坚持的原则。
3.3 追求同质化与具有特色的关系
有些临床医院具有各自的专科特色。但是“同质化”是临床医学本科的群体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保障;医院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学科特色上,两者不冲突,作为大学的附属或教学医院,无论学科特色多么鲜明,均要以教学的同质化为基本要求。追求临床教学同质化并不是为束缚医院优势的发挥,医院的特色优势可以在坚持必须达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安排特色实习、讲座等体现出来,把握好基本标准的统一、同质和体现特色的关系。当前,根据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临床教学中的现状,最重要的仍然是要加大同质化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