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药学教育模式 培养人才创新能力
2020-02-23张勇赵舒扬胡莹莹谢良军
张勇,赵舒扬,胡莹莹,谢良军
哈尔滨医科大学药学院 (哈尔滨 150081);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 (哈尔滨 15000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在尊重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前提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研究探索并实践多种人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然而目前,我国传统药学培养模式下的专业人才,却逐渐显露出实际操作能力偏弱,适应性比较差且缺乏创新精神等众多问题。随着新学科、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发展,医药产业对新药研发、生产、临床、管理和流通等多行业、多层次人才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为了满足社会对药学人才的高标准需求,培养具有“科学基础全面,专业技术扎实,敢于创新,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大,能适应现代医学快速发展”等优点的复合型创新药学人才,已成为当前药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3]。
“转化医学”是近年来迅速兴起和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医学概念。转化医学概念的正式提出再次重申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原则,旨在打破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之间的内在障碍。药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教师在药学本科生培养中引入“转化药学(Translational Pharmacy)”教育概念,教导学生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包括创新药物的基础研究和开发,临床试验和生产批准等步骤,为新药研发开辟革新途径,这无疑是改善现状的有效途径之一[4]。本文基于“转化药学”背景,探讨推进药学教育模式改革,提升药学人才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 传统高等教育药学生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对于药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一直薄弱。主要因为教育观念过时,高校教师自身的创新思想和教育观念没有得到改善,难以达到培养药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另外,高校的教育模式过于简单化,无法深入挖掘学生自身特点,对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够重视,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做不到因材施教。除了过时的教学方法外,“填鸭式”教学方法只强调对前人文化成就的继承,只是灌输、复制,对启发、自学、创新的重视不够;这些都不利于药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形成。而美国的药学专业教育模式要求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自主学习能力。课程的特点主要是化学课程少,侧重生物学、医药学等内容,因此更强调的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尤其是重视实践学习[5]。
2 药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当代药学是一门将生产、学习和研究相融合的学科,具有应用性和实践性等特点。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动手能力等特点的服务于社会的药学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哈尔滨医科大学倡导以本科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改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思维意识。这一教学模式的改革,符合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药物研发能力的政策指导方针,是医药院校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和主要方向,这也是提高医药教育质量的重要突破点。
要推进“转化药学”创新教育,首先要树立教育创新的理念,建立明确的培养目标。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健全的人格,掌握药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药学人才。高素质的药学专业人员,要具有创新精神、企业家意识和实践能力,可以从事药物研发、生产、流通、管理、质量控制和制药服务。本校将创新教育作为教育的宗旨,秉承“以人为本”的精神,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全面、个性化的教育。树立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育理念,一切从现实出发,勇于探索,敢于开拓,寻求与创新药学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方法,更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为学生提供创新环境,并鼓励他们加入创新实践项目中,不断培养他们的创新热情。根据现代社会制药业的需求和药学学科的整合特点,本校建立了多学科融合、复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将创新教育理念渗透到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高素质的药学人才,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药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3 转变药学教育模式,培养药学人才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药学专业人才,是目前大多数医药高等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6]。而创新主要取决于创新思维(Thinking)、创新方法(Method)和创新实践(Practice)这3个主要因素,以培养学生创新应用能力为核心,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和创新实践,深化教学改革,强化项目驱动,拓展实践平台,坚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使其渗透于教学各个方面,从而提高药学人才创新能力的理念。
3.1 建立全新的药学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药学专业而言,高校在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同时,也须巩固学生相关专业知识。即,专业培养和多元文化培养相结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创造的能力。以培养社会所需的宽口径、厚基础、专业特色明显的复合型药学人才为目标,药学院校逐步实施跨学科知识的相互融合,形成课程群体的教学模式、减少课程重复、增强跨学科知识间的融合,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倡导翻转课堂、学讨式和角色互换等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以问题为导向的思维以及创新意识,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大局概念,提高思考,沟通和组织的能力。
3.2 优化课程体系,整合和拓展教学内容
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整合药学和相关专业的知识,即多学科整合,实现博学和精通,同时注重培养创新能力、科研精神和人文素养。在复合型、创新型药学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相关教师应调整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以培养掌握扎实药学和医药相关专业知识,掌握药学及相关专业技能,具有扎实的实践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复合型创新药学人才[7]。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是保证和提高专业教育质量的关键。近年来,哈尔滨医科大学药学院药学专业按照“化学-医学-生物-人文-药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修订教学计划,对课程结构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将课程划分为公共基础、人文社会及职业素养、医学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五个模块的教学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人文素质及科学素养的提高,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增加必修课程,如临床医学概论、微生物学和基因组学药学、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药物生物信息学和药物经济学。增加临床药理学学时数,增设人文与医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导论、医学文献检索、药学生求学与择业、医学心理学、研究论文写作、药物营销、临床药物治疗等选修课程。上述措施旨在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和创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建立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
3.3 依托优质科研资源,实现科研与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
哈尔滨医科大学药学院拥有国家科技创新群体,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心血管药物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国家发改委寒地药物研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新药临床试验中心,国家寒地重大心血管疾病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哈尔滨利民生物医药产业园生物医药院士工作站。在完成正常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前提下,药学院的实验室和实验教学中心利用现有的教师、设备、环境条件和其他资源向本科生开放。通过学术氛围的影响,教师的创新精神和思想引导学生和教育学生,并指导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依托优质科研资源,以创新研究实验为手段,本校构建具有药学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科研工作与实践教学更深层次整合。
同时,学院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鼓励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科研成果,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在研课题,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开展阶段性科研训练,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和毕业论文质量。药理学学科教师建立“教学-科研一体化模式”,指导学生将学习与科研有机结合,为推进研究性教学积累经验。相关教师将科研成果编入教材,如将“离子通道最佳靶点学说”写入国家高等医学院校的规划教材,并于2004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哈医大药学院始终践行科研反哺教学,坚持科研与教学并重,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提高。
3.4 依托临床医疗资源,培养药学创新人才
哈尔滨医科大学有5所附属医院,这些医院都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药学专业在课程中增加了临床医学课程,所有教师都是来自相关临床科室的一线医生,在疾病诊断、药物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方面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这使药学生在掌握相关临床知识的同时,也增加了对相关药物的了解,从而进一步了解临床药物的需求和需要改进的方向,为新药开发提供指导。依托优质医疗资源培育药学创新人才,紧密结合药学与临床实践,提高地方社会服务型药学专业人才的创新素质。
3.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团队素质
高等教育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整体水平和整体素质。因此,师资队伍建设是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药学创新人才素质的关键[8]。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宜采取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国内培训和国外访问相结合的方式。高校应加强师资培训,完善考核管理,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和知识结构,完善教师培训体系。目标在提高教学人员的素质和水平,构建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梯队。哈尔滨医科大学药学院人才济济,有许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者。其中包括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百篇优博、黑龙江省新长征突击手各1人,青年长江学者、龙江学者、国家优秀教学团队、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等。学院积极鼓励名师走上讲台,教授和副教授积极参与本科教学活动,为本科生授课。
3.6 深化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培养机制
美国学者理查德·莱特认为“所有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事件,有4/5发生在课堂外”[9]。实践教学是培养药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形式。大学与医药企业加强合作、拓展多维药学实践平台,从培养药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入手,以多层次的渐进式培训,实现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目标。学院通过积极拓展校外学生实习基地,先后在哈尔滨医大药业有限公司、黑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所、哈尔滨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协和医药厂、北京301医院、解放军第二一一医院等多地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学校在学生第7- 8学期安排毕业实习20周,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每名学生对应一名导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一项科研课题。通过立题、开题、实施课题,撰写论文和答辩的过程,学生完整的科研思路和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
学院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实施实验室开放制度、加强实验教学中心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开展创新创业竞赛、加强创新创业协会建设等措施,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3.7 建立药学创新人才实践教学考核监控和激励
为了保证创新型药学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和良好发展,学校还建立切实可行且适合课程体系的考核监控体系,在实践教学的准备、实施、总结过程中进行质量监控,确保创新型药学人才培养实践教学质量。课程间实习教师应要求学生完成独立完整的实践报告,根据报告内容给出相应的分数。在“转化药学”创新人才的毕业实习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实际参与情况给予相应的分数。毕业论文的写作和现场答辩过程由学院组织相关专家评审。通过不同实践阶段的不同考核方法,建立人才培养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实现创新型药学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科学化与规范化[10]。
3.8 其他
3.8.1 图书馆配套建设
哈尔滨医科大学图书馆面积26100平方米,藏书162.8万册,电子图书12.86万册,现为国家卫健委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查新咨询单位,有较为完善的现代化机检服务体系,数据库资源丰富。通过文献资源保障传递系统平台,全校读者可以获取中科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上海交大等各个联盟馆的文献资料。
3.8.2 精品开放课程
学院有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人卫慕课1门。多年来多元化的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发挥了学术教育的优势,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在培养药学创新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8.3 丰富课余生活
学院通过开设自然科学、科研能力培养等课程和大学生科技活动月、挑战杯、各类科技竞赛,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基本的科学素质、良好的科学思维和进行初步科学研究的能力。通过学院微信公众号,报道学院新闻,拓展学生国内外视野。同时,学校设有学生社团联合会,通过学生自治性组织,促进社团的发展和繁荣校园文化。学校现有校级社团37个,涉及民族文化、多种语言、体育竞技、动漫周边、棋牌书画、美食文化、心理研究等多个领域,在社团活动周中,每周平均举办30余次活动,使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