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经济管理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2020-02-23郭玉婷
郭玉婷
(太原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32)
在当前的普通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要结合办学理念与学生特点,在对专业继续深入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结合当前教学改革新形势,深入分析具体问题,推动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体系的完善,通过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在理论与实验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课程体系,从而提升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除此之外,可以进一步加强对独立学院的探究,培养专业性的应用人才,促进高等教育实践的不断发展与改革。
一、相关概念
(一)经济管理类学科
经济管理类学科属于应用型学科,在进行专业培养的过程中,更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推动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长期以来,国内经济管理类学科在高等教育实践过程中,一直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实情况。实践环节设计不到位,致使学生难以对经济规律进行自我探索,缺乏对经管类学科的学习及探索兴趣。因此,在当前的经管类学科专业教学的过程中,要形成完善的体系,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特征,对实验实践环节进行有效设计,加强对环节的优化,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从而为用人单位提供更多实用性人才。
(二)独立学院
在当前的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要结合社会力量共同形成相对高等的教育机构,创办独立学院。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对专业教学体系进行完善。独立学院更注重学生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实践与理论环节提出具体的要求。特别在当前的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体系完善的过程中,要设计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对独立学院所招收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对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要进行考虑,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对学生进行课程的有效改革。
二、目前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
在当前的普通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往往更多关注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环节设计的重视不够,对于整体的教学体系构建存在着一定的阻碍因素。
(一)实践教学环节设计的合理性有待提升
在当前的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实践与实验教学环节的合理设计,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部分学院所设置的实践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较少。缺乏对专业实践意识的增强,学生在进行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是进行简单的理论知识探索,开展较为简单的上机实验,忽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而且,实践教学体系设置不合理性,没有体现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特色。在当前的高校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其经管专业开设的专业主干课相对较少,缺乏实践环节。
(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设效果低下
在当前的经济管理类专业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建立实验室,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同时,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对实验效果进行提升,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然而调查过程中,部分独立学院在进行经济管理类专业体系构建时,缺乏实验室的投入,没有专职的实验室,教师缺乏对软硬件的维护和开发,对实验室缺乏长远的规划,导致一系列问题的产生。首先,硬件设施难以支持模拟教学软件的有效运行。比如部分实验室的电脑配置较低,电脑出现老化的现象,使得实验软件不能够顺利运行;其次,软件滞后于实际应用,在进行模拟系统应用的过程中,往往缺乏专业的教学软件,不能进行模拟实训,使得实用性不强,与培养目标脱节,不能达到实验的目的。
(三)教学体系评价体制不健全
在当前的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加强试点评估工作的开展。在理论教学方面,要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对于实践实训环节要进行质量监控,形成完善统一的标准。然而,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部分独立学院在进行体系构建的过程中,没有形成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缺乏统一的标准,使得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水平难以得到有效评价,不能对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得教师的教学质量受到较大的影响。
三、构建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体系的探索及其建议
在当前的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实验实践环节的探索,加强对指导思想的优化,意识到实践与理论结合的重要性,对课程体系进行有效的改革,推动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不断发展。
(一)明确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
1.在对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将理论进行有效的应用,体现学院的办学特色与亮点。对于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进行解决,推动教学的有效改革。
2.课程体系进行改革设计,对于传统教学模式下过于重视理论教学的问题要进行解决,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合理设计,要建立全程实践的观念;在对各专业进行课程体系改革的过程中,突出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对学分比例进行适当调整,要不低于总学分的30%,才能更好的对教学体系进行完善。
3.对基本思路进行梳理,开展全程教学计划,形成系统的专业教学体系,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经济管理专业要具备公共基础实践平台和专业基础实践平台,使学生根据自己所选择的专业方向开展专业实践。比如,在大一大二更注重对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如会计账务处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统计知识等;在大三大四阶段,要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涉及到主干课程的设计、实训教学、毕业设计,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要考虑学生的素质培养和技能提升方面。
(二)推进实践教学体系的合理构建
在当前的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重点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构建,形成对各环节的具体要求,采取不同的步骤进行有效实施。
1.基本实验模块设计:教师对课程教学要求进行明确,使学生在对实验室进行利用的过程中开展综合性的实验,要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对于基本实验模块要涉及到公共基础实验和专业基础实验,如会计账务处理、实习财务管理设计专业、统计软件应用等,经济管理类专业要对两种实验进行基础练习。
2.实训模块设计:根据学科专业方向,引导学生在实验室完成课程设计,开展专业实训进行仿真模拟。将各课程的实践要求进行编排,开展综合实践项目,将其安排到各个学期的课程体系中,对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进行提升。
3.实习模块设计:针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进行教学体系完善,要推动学生开展实习实践活动,对于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不同的模块进行设计。首先,认知实习要对学识进行合理安排,在学生完成部分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对于企业的结构、运作原理、管理方式进行探索,使学生对本专业形成正确的认知,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对基础课和专业课进行深化的知识探索。其次,专业实习一般安排在寒暑假对学时进行设置,更注重学生对企业重要环节的认知,使学生在进行调查研究的过程中,提升综合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最后,针对于毕业实习,这是教学计划中非常关键的部分,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测验,使学生能够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开展全面的锻炼。
4.综合实践活动模块设计:在对应用型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要引导经济管理类专业人员具备综合素质,对知识进行学习,加强对理论与实践内容的掌握。首先,要明确综合素质拓展的内涵,掌握专业技能,锻炼学生的身心品质,使学生在综合能力实践活动中对专业能力进行拓展,加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融合,使学生能够将课外知识与课内知识进行结合。其次,建立多元化的素质拓展训练活动,要引导学生参与各类的科技文化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综合竞赛,提高对专业知识的应用,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技能。同时,积极开展专业证书的培训,鼓励学生考取各种资格证,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转化,与科研工作进行结合,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实践能力。
(三)促进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
根据学科建设的需要,对教师队伍进行结构优化。要加强对政策的引导,使高素质教师能够对自身结构进行完善,形成优化的队伍,鼓励教师参与实验室建设,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通过对人员进行合理调整,确保实践与理论教学队伍的稳定性。同时,要引导实践人员定期参与各类培训,去同类高校进行考察交流。通过这些举措才能更好地调动教学的科研能力,丰富实践经验,形成完善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