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广西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浅析
2020-02-23钟岚
钟 岚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22)
广西县域包括14个地市的110个县(市、区),分北部湾经济区、桂西资源富集区、珠江—西江经济带三大区域经济板块,行政区域面积占全区的97%,广西县域所涵盖的GDP占全区经济总量的60%以上,财政收入占全区的4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占均全区总体60%左右,可以说县域经济占据了全区经济的半壁江山。
一、广西县域经济基本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我区县域经济发展,立足区情,制定出台系列有效政策措施,举全区之力推动我区县域经济发展取得较大成就,为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十四五”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成效:
(一)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地区生产总值过200亿元的县由2015年的29个增加到2019年的42个;县域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1.6%。财政收入超10亿元的县由2010年的4个增加到2019年的21个。县域经济占据全区经济的半壁江山。平果县、青秀区分别荣居2019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区)第82位、74位,全区有34个乡镇入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全国特色小镇广西共14个。
(二)县域经济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县域经济发展由分散、粗放向集中、集约、集群发展演进,县域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和改造提升加快,呈现项目、企业向园区集聚,产业向集群化发展的强劲态势,形成一批具有特色和优势的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农业结构不断趋向多元化,传统产业持续优化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
(三)县域基础设施加快完善
基本形成“北通、南达、东进、西联”的现代化路网格局,高铁总里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分别达1792公里、6026公里,县域路网密度达0.55公里/每平方公里,万人单位公路里程38.57公里,建制镇、乡人均道路面积分别增长至12.8、13.6平方米。水电、风电、太阳能等能源建设全面推进,农网改造、农田水利、土地整理等建设进展顺利,建制镇、乡生活垃圾处理率、绿化覆盖率逐年提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79.9%、生活垃圾治理实现基本覆盖。
(四)县域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构建
小学、初中文化程度人口占比不断下降,高中(含中职)和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比均不断提升。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数、床位数分别为0.74个/万人、16.40张/万人,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医疗参保率、失业保险参保率分别为11.96%、23.82%、3.1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较2015年分别提高至63.05%、28.60%。乡镇数字影院、广播电视及村屯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逐年改善。
(五)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提速
2019年全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1.09%,城镇居民住房保障覆盖面达28%,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的比例超过80%,社会保险关系转移实现接续无政策保障。柳州等9个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县(镇)、23个自治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县(百镇)工程建设持续推进。全区9个城市全面实现交通“一卡通”。县域一二三产融合逐步深化。
二、广西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严重
从全国来看,我区地处中国西部地区,因历史、地理和经济发展趋势等原因及我区属于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相对于其他东部等发达地区面临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尤为突出。比如,2018年全国GDP超千亿的县有24个,其中江苏省达到9个,山东省5个,浙江省4个,湖南省3个,福建、陕西、河北各一个,而广西县域GDP最高的青秀区仅为946.61亿元。
从全区来看,相对于北部湾经济区、珠江—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板块,桂西资源富集区尚未具备全面加快开发条件,或因生态环境制约不宜进行大规模开发,地区发展不平衡依然存在。如在自治区深度贫困人口当中,桂西资源富集区集聚了80%的农村贫困人口,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薄弱,建设标准不高,城乡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低等依然存在,极大制约着县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二)县域的产业发展依然存在困难和问题
在产业层次、产业特色等方面依然存在问题,制约了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在产业结构层次方面,第一产业比重高于全区水平,占比依然过大,县域农业小散弱问题依然突出,高端农业偏少,农产品加工规模小、加工技术水平偏低,产业链短,难以形成产业集群效应。第二产业占比仍然偏低,且县域工业主导产业以资源型、农产品加工型为主,站在产业前沿、价值链高端的产品少。第三产业比重低于全区水平,以传统的生活型服务业为主,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依然压力较大。在产业特色上,部分县域产业结构趋同,缺乏因地制宜的产业发展规划、政策导向及适合高质量发展的产业链及高附加值产品。
(三)县域民营经济发展较为缓慢
从我区县域民营经济自身来看,存在数量少、规模小、档次低,产业分布不合理,多数集中在第三次产业中的餐饮服务业,以家庭式管理为主,管理上的非规范性和非科学性问题较为明显。自身发展潜力有限,大部分民营企业产品结构不合理,生产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产品档次低,市场前景不广阔。民营企业受限于自身发展规模和经营管理不规范,通过上市、债券融资渠道基本封闭,融资方式基本以银行信贷和民间借贷为主。
(四)营商环境欠佳制约县域经济发展
据2017年国务院审改办关于全国城市办理施工许可所花时间专项调查显示,广西办理施工许可所花时间约等于全国的2倍、深圳的4倍,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高出广东1个百分点、占社会物流总额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根据中山大学发布的《2018年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报告》显示,企业在广西办理登记注册所需交涉的窗口数量为2.4个,而全国平均只需1.4个,全国最佳只需1.1个,企业被相关部门上门检查的比例为78%,高于全国平均22个百分点。营商环境的“贵”“卡”“慢”成为广西县域经济发展的“难点、痛点、堵点”。
三、“十四五”广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注重的几个方面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历史交汇期,是我区开启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新征程的重要时期,谋划好、实施好县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要实现我区县域经济加快发展,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有效融合
脱贫攻坚是阶段性底线目标,乡村振兴是长期历史使命,二者在方向上高度一致、在任务上充分交叠,通过乡村振兴引领脱贫攻坚,既能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又能为脱贫之后进一步改变当地面貌奠定基础。我区是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区之一,当前贫困县首要任务是“摘帽”,因此,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目标,更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要加强解决相对贫困问题顶层设计,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安排,抓紧研究制定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的意见。同时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治理等方面要实现城乡融合。
(二)注重区域系统性、协同性
2019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推动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布局》,深刻分析了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新形势,从战略高度阐明了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科学思路、主要措施,为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和基本遵循。因此,一要认真学习领会重要论述精神,系统梳理县域内已制定出台的有关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加强相关政策研究,评价与扶贫政策、乡村振兴政策、民族政策、城镇化政策是否存在矛盾,及时制定出台符合发展实际的政策,努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二要顺应开放发展的要求,紧密对接国家“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自贸区等开放战略和我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战略部署,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外协同。
(三)注重内生动力和外生助力有机统一
当前,县域经济发展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县域经济发展既需要政府投资、政策、出口等外生助力,更需要民间投资、居民消费、技术、观念意识等内生动力,要实现内生动力和外生助力有机统一、双向发力。在外生助力方面,要稳定和扩大县域经济投资,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偏远地区交通(四好农村路)、通讯、水利、标准农田、民生基础设施、农村房屋改造、城镇棚户区改造、“厕所革命”等建设,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提升投资拉动效果。要以产业发展支撑小城镇建设,突出特色小镇建设,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城乡互动、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县域的城镇化水平。在内生动力方面,要积极推动传统农业升级发展,发展“公司+农户+基地”的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推进三产融合。要加强对县域工业园区的规划和管理,打造好园区的用地、用工、用电、融资“四大平台”建设,不断改造提升园区承载力,努力形成高水平的产业集群或产业链条;积极推进农产品落地加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僵尸企业”,积极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和创新型企业。要因地制宜引导发展第三产业。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培训,改变传统观念,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四)注重支持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一要进一步从思想上深刻地认识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意义,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的法治环境,完善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政策体系的精神,加快研究有关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落实好财政、税收、用地、信贷、劳动保障等方面的扶持措施。二要利用当前国民经济止落企稳趋好,发展信心恢复,民间投资回升的有利时机,让民营经济投资者和从业人员在社会上有地位,在政治上有荣誉,在经济上有实惠,在权益上有保障,为各种所有制经济竞相发展、平等竞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在县域范围内多创造投资项目和机会,吸引投资。三要积极鼓励在外创业者和外出务工者携带积累的资金、技术、经验等资源返乡创业创新,地方政府要充分挖掘回乡经济的潜力,畅通回乡渠道,解决实际问题,引导支持回乡经济发展,在回乡创新创业中形成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五)注重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一要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对标营商环境先进理念、领先标准和最佳实践,通过制度创新,推进权责清单标准化,实现行政职权精简,审批过程提速,持续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推行“一张网、一张表、一个厅、跑一次”和“网上办、就近办、马上办、一次、”的服务新模式,切实提高政务服务效率。二要健全“放管服”的督查考核机制,履行政府职责和责任,全力做好跟踪服务保障,通过明察暗访、实地体验等多种方式,及时掌握各部门各行业各系统优化营商环境中的堵点痛点难点,及时发现问题研究解决。三要针对企业税负重、融资难问题,坚定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措施,清理规范涉企收费,让企业轻装上阵,不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完善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的全链条,营造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四要抢抓“一带一路”、自贸区、粤港澳大湾区等重大发展机遇,更大范围拓展生产和投资空间,打造我区区域经济开放发展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