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联合电针对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02-23陈志珍
陈志珍 柴 晟 谢 蔚
衢州市中医医院 浙江 衢州324002
退行性膝关节炎(KOA),是指由膝关节软骨原发性或继发性退行性改变引起的以膝关节软骨变形和软骨面骨质增生为主要病理表现的慢性骨关节病变。对此,笔者采用温针灸联合电针治疗KOA患者45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 年2 月至2018 年6 月在我院收治的KOA 患者90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中男20例,女25例;年龄45~73 岁,平均59.5±3.6 岁;病程6 个月~7 年,平均2.2±0.4 年;病变关节:双膝关节病变者21 例,左膝关节病变者13 例,右膝关节病变者11 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26 例;年龄46~72 岁,平均59.3±3.5 岁;病程5个月~6年,平均2.1±0.5年;病变关节:双膝关节病变者22例,左膝关节病变者12例,右膝关节病变者11例。2 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①西医诊断参照《实用骨科学》[1]:近1月内出现膝关节反复疼痛≥14d;X 线提示关节间隙变狭窄、关节缘有骨赘形成;年龄40 岁或40 岁以上,关节在活动时有摩擦音;晨僵时间≤30min;膝关节有广泛压痛,伴有肿胀或绞锁。②中医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肾虚髓亏、瘀血阻滞、阳虚寒凝证型的规定。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①纳入标准:符合以上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证型诊断标准;年龄40~75 岁,性别不限;治疗前2周及治疗过程中均未采用激素类药物治疗;抗“O”、血沉检查无明显异常,白细胞计数(WBC)<2000个/ml;能够坚持完成针灸治疗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排除标准:伴有心脑血管、肝、肾、胃肠道等严重疾病者;妊娠期、哺乳期及患有精神病患者;X 线片提示关节间隙狭窄严重,或骨赘大量形成,或关节间形成骨桥连接并呈骨性强直者;伴有显著的膝内外翻畸形者;患肢有神经损伤或血管损伤病史;伴有出血倾向或正在采用抗凝治疗者;既往接受关节镜或手术治疗者;不能坚持完成本研究治疗方案致使无法判断疗效者,或临床资料不全影响疗效判断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给予电针联合特定电磁波谱(TDP)治疗。电针治疗方法:①主穴:血海、梁丘、内膝眼、外膝眼、阴陵泉、足三里为主穴。配穴:热邪偏盛者加合谷、曲池;风邪偏盛者加风门、风市;湿邪偏盛者加公孙、三阴交、丰隆;寒邪偏盛者加关元、肾俞。②患者取仰卧位,接受治疗的膝盖下方垫棉垫,膝盖弯曲成120°。穴位常规消毒,采用佳健牌0.25mm×40.00mm 毫针,内、外膝眼沿髌韧带外缘向关节腔内方向斜刺,余穴皆垂直刺入,刺入深度依据患者体重决定,采用平补平泻手法,提插捻转,得气后留针。主穴位上的针身上连接常州英迪电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英迪牌KWD-808Ⅰ型电针仪,内外膝眼穴为1组,血海穴和阴陵泉为1组,足三里和梁丘穴为1组,采用疏密波,频率设为75Hz,电流强度以受试者能忍受为度。电针治疗结束后,采用TDP 对患膝进行照射治疗。电针联合TDP疗法每日1次,以1周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d,共治疗3个疗程。
2.2 观察组:给予电针联合温针灸治疗。电针治疗方法同对照组,温针灸操作方法:在电针治疗的同时,取2cm长的艾柱套在各穴位的针柄上,与患者皮肤相距约2~3cm,下端点燃艾柱进行灸疗,每次每穴施灸2 壮,治疗过程约40min。每日1次,以1周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d,共治疗3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①使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自评量表(WOMAC)[3]对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②采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QOL-BREF)对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③取患者治疗前后空腹外周静脉血,经相应处理后,使用全自动血流变仪检测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相对黏度及聚集指数。
3.2 疗效标准:参照《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18 版)》制定的标准[4]。治愈:治疗后,关节屈伸自如,关节肿胀、疼痛等症完全消失,症状缓解程度90%以上;显效:治疗后,关节屈伸无明显障碍,日常活动不受影响,关节肿胀、疼痛等症得到明显缓解,症状改善程度70%~90%;有效:治疗后,关节活动得到一定缓解,日常活动仍受到一定影响,关节肿胀、疼痛得到一定缓解,症状改善程度30%~70%;无效:治疗后,关节屈伸度、疼痛、肿胀均未得到任何缓解,症状改善程度不足30%。
3.3 统计学方法:数据均以SPSS23.0 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分述如下。
3.4.1 2组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见表1。
3.4.2 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见表2。
表1 2组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s,分)
表1 2组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例数45 45疼痛治疗前16.16±2.73 15.93±2.66治疗后10.15±2.16*5.38±0.64*#僵直治疗前6.31±0.62 6.27±0.64治疗后2.28±0.33*1.41±0.25*#功能障碍治疗前25.36±3.43 25.45±3.51治疗后15.81±2.68*7.31±0.80*#WOMAC 总分治疗前49.63±6.07 50.16±6.15治疗后28.30±3.95*14.18±2.54*#
表2 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表2 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例数45 45全血黏度(mPa.s)治疗前6.83±0.75 6.78±0.78治疗后5.79±0.69*3.46±0.55*#血浆黏度(mPa.s)治疗前2.31±0.32 2.27±0.34治疗后1.92±0.28*1.31±0.24*#相对黏度治疗前2.46±0.33 2.52±0.36治疗后1.89±0.29*1.21±0.23*#聚集指数治疗前7.23±0.83 7.15±0.81治疗后6.76±0.78*5.03±0.70*#
3.4.3 2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QOL-BREF积分比较(±s,分)
表3 2组治疗前后QOL-BREF积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例数45 45治疗前41.87±5.25 42.19±5.31治疗后56.91±6.73*69.76±7.81*#
3.4.4 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见表4。
表4 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4 体会
KOA 的临床症状表现与中医学中的“骨痹”“痹证”等相似,其发病机理可大致概括为患者正气虚弱,复感外邪,留滞关节而成痹,病性总属本虚标实。膝为筋之府,肾主骨,肝主筋,肝肾亏虚,筋骨失于濡养和荣润,加之外邪侵袭,阻于经络关节之间,气血运行不流畅,不通则痛。笔者所选针灸处方以局部取穴为主,起到近治作用,达到疏经通络止痛的治疗目的,并在诸穴上加入电针和艾灸,能够激发经气、温经散寒。主穴处方中血海穴为足太阴脾经腧穴,具有活络通经、祛瘀止痛之功,对骨关节疾病具有确切的治疗作用;梁丘穴为足阳明胃经腧穴,阳明经为多血多气之经,针刺阳明经腧穴能促进气血运行,从而改善机体组织营养;内、外膝眼为经外奇穴,是治疗膝肿痛的重要穴位。阴陵泉为脾经合穴,具有通络祛湿、散结消肿之功,且脾主四肢,故针刺阴陵泉还能治疗膝痛等四肢病变;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胃经为多血多气之经,其合穴为胃经气血聚集之所,针之可养血补气、通经活络,对膝肿、风痹、下肢麻木等经络痹阻类疾病具有确切的疗效。诸穴相互配伍,共奏活血行气、除湿散寒、活络通经、止痛消肿之功。电针是指针刺穴位得气后,在针体上连接电针仪,借助微量电流波刺激穴位,从而达到治病的作用。但对于本病,单用电针治疗在祛湿散寒、温补肾阳方面相对不足。而温针灸具有较强的活血除痹、温经通络及散结逐瘀的功能,两者联合使用,对缓解膝关节疼痛和恢复膝关节功能具有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