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红四物汤对胫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及疼痛介质的影响
2020-02-23崔德永
崔德永
天台县人民医院 浙江 天台317200
为探讨桃红四物汤对于胫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效果以及对于术后疼痛的缓解效果,笔者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胫骨骨折患者于髓内钉内固定术后加用桃红四物汤辅助治疗,并对患者下肢DVT 的发生情况以及体内疼痛介质表达情况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4月~2018年10月于我院骨科择期行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104 例胫骨骨折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 例。其中观察组男40 例,女12 例;年龄18~68 岁,平均45.2±8.3 岁;开放性骨折11 例,闭合性骨折41例;骨折AO 分型:A 型31 例,B 型13 例,C 型8 例。对照组男37例,女15例;年龄19~66岁,平均44.7±7.9岁;开放性骨折8 例,闭合性骨折44 例;骨折AO 分型:A 型33例,B 型10 例,C 型9 例。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关于胫骨骨折的诊断标准[1],明确外伤史,成角畸形或骨摩擦征及异常活动,根据临床表现及X线片检查可确诊。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证[2],症见患肢肿胀,固定刺痛,舌黯淡、苔薄白或有瘀斑,脉弦涩。
1.3 纳入标准:①经X线片确诊为胫骨骨折,且为首次骨折;②术前经彩超检查无下肢DVT 形成;③术前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检查无明显异常;④年龄18~70 岁,性别不限;⑤对该研究知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①骨肿瘤、骨髓炎等病理性骨折;②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③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④合并严重脑血管疾病、严重高血压病;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5 治疗方法:两组均行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行硬膜外麻醉,对闭合性骨折无需显露出骨折端,骨折闭合复位,于髌韧带正中做一长约3~5cm的切口,自胫骨平台下方约1.0cm处进针,逐级扩髓至比所选髓内钉直径粗1mm。C 臂机透视下,将髓内钉置入髓腔内。对开放性骨折,可显露出骨折位置,直视下复位、置钉。确认无误,逐层关闭伤口。术后12h 开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4000U,1次/d,连续治疗7d。术后抬高患肢,并常规进行康复锻炼。观察组术后12h 开始服用桃红四物汤,方药组成:当归、白芍各10g,熟地12g,桃仁9g,川芎8g,红花6g。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2次温服,连续服用7d。
1.6 观察指标:下肢DVT 发生情况:统计两组术后1 个月内下肢DVT发生情况。DVT诊断标准:下肢突发肿胀疼痛;肌张力增加明显;腓肠肌局部有压痛,Luke’s 征、Homan 征、Neuhof 征阳性;彩超提示有下肢DVT 征象。血清内皮素水平测定: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7d 时各抽取患者的空腹静脉血3ml,3500r/min 速度离心15min,于-70℃冰箱内保存待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内皮素水平。疼痛介质检测:治疗前后采取酶联免疫法(ELISA 法)分析血清一氧化氮(NO)、5-羟色胺(5-HT)和前列腺素E2(PGE2)水平。骨代谢指标测定:治疗前后利用ELISA 法检测骨钙素(BGP)水平,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析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ⅠNP)水平。
1.7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 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取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1个月内下肢DVT发生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1个月内DVT发生情况比较
2.2 两组血清内皮素水平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内皮素水平比较(±s,pg/ml)
表2 两组血清内皮素水平比较(±s,pg/ml)
注:与术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52 52术前33.24±4.94 31.97±5.80术后1d 78.21±6.45#77.27±7.26#术后7d 40.58±5.82#*54.72±6.29#
2.3 两组疼痛介质水平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疼痛介质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疼痛介质水平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52 52 NO(µmol/L)治疗前27.42±3.85 27.15±3.02治疗后10.85±1.74#*15.47±2.13#5-HT(µmol/L)治疗前0.89±0.10 0.91±0.12治疗后0.27±0.06#*0.40±0.08#PGE2(µg/L)治疗前39.45±4.56 38.60±3.79治疗后11.38±2.04#*19.23±3.25#
2.4 两组骨代谢指标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骨代谢指标比较(±s)
表4 两组骨代谢指标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52 52 BGP(µg/L)治疗前2.03±0.72 2.06±0.68治疗后5.34±0.85#*4.12±0.72#β-CTX(ng/ml)治疗前0.60±0.16 0.58±0.12治疗后0.28±0.11#*0.44±0.08#PINP(ng/ml)治疗前65.29±12.05 64.30±15.17治疗后37.24± 8.13#*50.16±12.10#
3 讨论
DVT 的发生主要与三方面因素有关,即静脉壁损伤、血液高凝状态、静脉血流减缓。胫骨骨折断端静脉直接受损,术中机械性操作也可损伤静脉壁,术后过度牵拉肢体、长时间卧床可损伤周围血管,上述因素可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引发血栓。骨折创伤及手术引起的血液流失可使机体凝血功能被激活,且骨折创伤与手术可引起血小板形态改变,导致血液呈高凝状态,从而易引发血栓。麻醉后肌肉麻痹、静脉扩张加之术后长时间制动可引起静脉血流减缓。上述因素的共同影响可使胫骨骨折术后易并发下肢DVT,DVT发生后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难度,故积极给予相应的预防措施具有重要价值。
根据DVT 的症状表现,可将其归于中医学“瘀血流注”“脉痹”“股肿”等范畴,瘀血停滞,瘀阻脉络,可致肿痛,表现为浅表静脉曲张,肢体肿胀等。中医理论认为,“痛则不通”,胫骨骨折术后疼痛剧烈则应考虑是发生DVT 的潜在标志,采取具有活血行气、通络止痛的中药材治疗可防止血液瘀滞,避免血栓形成。此外,骨折早期脉络受损,血液溢出脉外亦可引发瘀血,瘀血阻滞脉络又可加重气机不畅。气滞血瘀,瘀不去,新血不得生,骨骼长期失于濡养,可致骨痿及骨不连的发生,因而予以活血化瘀法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桃红四物汤方药组成有当归、白芍、熟地、桃仁、川芎、红花,方中桃仁、红花活血祛瘀,通络止痛;当归滋阴补血;白芍、熟地柔肝养血;川芎行气止痛,化瘀行滞。诸药合用可奏活血化瘀、祛瘀生新、行气止痛之功,可达到祛瘀、生新、合骨的作用。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血清骨代谢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桃红四物汤能有效改善胫骨骨折手术患者的骨代谢状态,促进术后骨愈合。
本研究结果表明,桃红四物汤能有效预防胫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患者下肢DVT的发生,抑制血清中疼痛介质表达,减轻疼痛程度,并能有效改善骨代谢状态,进而有利于促进术后骨折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