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散合桂枝茯苓丸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5例
2020-02-23毛春能宋秋云
毛春能 宋秋云
宁波市奉化区中医医院医共体 浙江 宁波315500
本文采用四逆散合桂枝茯苓丸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取得很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 年1 月~2018 年1 月我院收治的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5 例。对照组中男32 例,女13 例;年龄66.59±8.48 岁;病程4.75±1.30 个月;疼痛部位:头面部4 例,胸背部14例,腰腹部22例,四肢5例。研究组中男31例,女14 例;年龄66.27±8.36 岁;病程4.81±1.29 个月;疼痛部位:头面部6例,胸背部13例,腰腹部20例,四肢6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疼痛部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考《皮肤性病学》[1]制定。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辨证为气滞血瘀型,诊见:分散或局部皮肤疼痛,呈刺痛或胀痛,拒按,伴情志不舒,易怒,胸胁胀闷,纳差,夜寐欠佳,二便调,舌紫或有瘀斑、苔白,脉弦涩。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以上西医诊断标准,且符合气滞血瘀型者;②年龄50~80 岁;③疼痛中等程度以上,即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4 分;④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⑤受试前1周无抗病毒、镇痛治疗;⑥无急重造血系统、心血管、脑血管等疾病或全身衰竭,无严重糖尿病,严重肾病等。
1.4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②对本治疗药物过敏者;③患者长时间使用免疫抑制剂或皮质醇类药物者;④患者为哺乳期或妊娠期者;⑤神经、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治疗者。
1.5 治疗方法:分述如下。
1.5.1 对照组:予神经阻滞联合药物治疗。神经阻滞依据患者具体情况予椎旁或硬膜外神经阻滞,或臂丛神经和肋间神经阻滞麻醉,镇痛药物选择0.5%利多卡因(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43560,规格5ml)5ml、地塞米松(上海通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1021399,规格1ml:5mg)10mg、甲钴胺注射液(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5734,规格0.5mg)0.5mg,混合后进行神经阻滞,4 周内治疗1次。同时,应用普瑞巴林(重庆赛维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30073,规格75mg),每次75mg,每日1 次,口服。
1.5.2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四逆散合桂枝茯苓丸:柴胡、炒白芍各12g,枳实、茯苓、桃仁、牡丹皮、赤芍、桂枝各10g,炙甘草6g。肝气郁结明显,加陈皮6g,香附、郁金各10g;痛甚,加蜈蚣2 条,地龙、川楝子各10g,延胡索15g;疱疹发于下肢,加牛膝10g;发于胸胁,加鳖甲12g;发于头面部,加川芎12g。每日1 剂,取汁400ml,分早晚2 次服完。连续治疗4 周,4 周无效则更改其他方法。
1.6 观察指标:①疼痛程度评分:采用VAS评分法对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痛的程度进行评分。VAS 评分用一把标有0~10 刻度的尺子,0 分为无痛,10 分为最剧烈疼痛。②疼痛物质指标:非抗凝管空腹抽取静脉血5ml,3000r/min 离心10min,离心后在-80℃保存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神经肽Y(NPY)、P物质(SP)水平,检测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③免疫功能指标:空腹抽取静脉血4ml 加入0.2ml 肝素溶液抗凝管中检测,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8+、CD4+/CD8+含量变化情况。④临床疗效判定: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痊愈为疗效指数≥95%,显效为疗效指数75%~94%,有效为疗效指数30%~74%,无效为疗效指数<30%。疗效指数=(治疗后疼痛积分-治疗前疼痛积分)/治疗前疼痛积分×100%。
1.7 统计学处理: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本研究所有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用t检验进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89%(P<0.05)。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相关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NPY、SP水平以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NPY、SP 水平以及VAS 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且研究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相关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相关指标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研究组例数45 45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NPY(ng/L)298.36±36.70 237.04±28.73*306.91±41.52 185.24±26.37*△SP(ng/L)163.69±21.83 117.46±17.50*157.56±20.14 81.17±15.43*△VAS评分(分)7.43±1.87 4.63±1.46*7.19±1.55 3.27±1.14*△
2.3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CD4+/CD8+较治疗前显著升高、CD8+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研究组上述指标均较对照组变化更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研究组例数45 45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CD3+(%)51.27±5.04 56.40±5.71*50.86±4.62 63.28±5.83*△CD4+(%)40.81±4.23 43.62±4.60*41.58±4.46 48.65±4.91*△CD8+(%)30.25±4.53 27.67±4.07*30.42±4.36 23.85±3.56*△CD4+/CD8+1.34±0.28 1.52±0.32*1.32±0.27 1.97±0.34*△
3 讨论
带状疱疹可归属于中医学“蛇串疮”“蛇毒”“缠腰火丹”等范畴,易发生后遗神经痛。中医理论认为,本病多因肝气郁结,日久化火;或脾虚日久,水湿蕴结;或因正气不足,外感邪毒;肝火、湿热、邪毒相互搏结,郁于体表经络,泛滥肌肤,阻滞气血运行,致经络瘀阻、气血凝滞于肌表,不通则痛。因而,治疗当以疏肝解郁、化瘀止痛为原则。
本研究应用四逆散合桂枝茯苓丸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四逆散方中柴胡为君,透达阳气、疏肝解郁;以辛酸苦降的枳实为臣,利气散结,以利脾胃;两药相配,升降协调,开结解郁,疏达阳气,佐以白芍、甘草达柔肝缓急止痛之效。桂枝茯苓丸方中桂枝通阳利脉,丹皮消散瘀血,桃仁破血结并化瘀,赤芍活血化瘀,茯苓渗利下行且补心益脾。两方合用,具有疏肝理脾、活血止痛的功效。结果显示,四逆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后研究组V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四逆散合桂枝茯苓丸能够减轻患者疼痛,提高临床疗效。
NPY 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多种疼痛中发挥重要作用。SP 是一种较细神经纤维中的神经肽类物质,具有痛觉传递的功能,在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及炎性疼痛中均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血清NPY、SP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四逆散合桂枝茯苓丸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当机体受带状疱疹刺激时,CD8+活性受到抑制,导致体内CD3+和CD4+淋巴细胞大量减少,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CD4+/CD8+较治疗前显著升高、CD8+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研究组上述指标均较对照组变化更显著。说明四逆散合桂枝茯苓丸能够明显改善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
综上所述,四逆散合桂枝茯苓丸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确切,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