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监测与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的探析

2020-02-22王哲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54期
关键词:技术现状环境监测发展方向

王哲

【摘 要】针对环境监测问题,首先从水资源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监测三个维度分析了当前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其次,在新时代背景下,阐述了环境监测对业务、技术、管理体制的新要求。最终,结合实际从多个方面考虑对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方向给出了一些建议,通过论述证明了其科学性。

【关键词】环境监测;技术现状;发展方向

引言

随着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对环境保护的工作愈加重视。十八大以来,中央对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如何有效促进环境监测工作的展开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环境监测目标涵盖了水体污染物、大气排放物、土壤污染物、噪声污染、放射污染等诸多内容,在具体实施时具有复杂性、技术难度大的特点。同时,环境监测需要科学的标准体系作为支撑,因此构建完善的环境监督管理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基于此,本章将展开详细的讨论。

一、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

(一)水资源环境监测

目前,我国对水资源的环境调查广泛采用的是3S(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信息系统三者合一的统称)技术。该技术通过搜集地区水文环境的各种数据而对环境的变化过程进行计算机模拟,能够较为精确的把地区生态系统的耗水情况、污染程度反应出来。从而使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对地区水文生态环境情况获得更好的掌握。

(二)大气环境监测

我国已经按照重预警、查源头、看影响、严治理、促应用的思路建立了关于大气污染成因分析与控制方法的专项项目。而检测预警的具体内容包括了大气有机物集成化在线测量、大气污染多平台一体化监测、重点行业多组分大气污染源排放高精度在线监测、精细网格大气动态污染源清单、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共享等五个方面。

(三)土壤环境监测

2015年,过年环保部在环境监测中补充了土壤环境例行检测内容,目前,土壤环境监测技术尚处于发展阶段,相关的研究工作也较为滞后,因此是环境检测整体中一个薄弱环节。

(四)海洋环境监测

当前,海洋环境监测技术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岸基海洋环境监测设施,作为发展最早的监测系统,岸基海洋检测可以帮助人们及时快速的掌握近海环境变化情况,为旅游开发、海上救援等提供有力支持;第二是将卫星遥感技术运用到海洋环境监测当中,有助于及时掌握工业生产对海洋的污染情况;第三是油污监测技术,对海上油轮的泄露情况进行监督,为事故取证、事故处理提供依据。

二、环境监测对环境监测科技术的新要求

(一)环境监测系统对业务的要求

全局布点,自动报警时监测网络建设对业务的新要求。具体而言,要对环境监测网络进行不断完善,不遗漏任何影响环境质量的污染源头,同时提高环保部门对应急事故的预防与处理能力。从业务内容来看,对环境监测要施行全面联网,责任必究,基于大数据系统,对各个地区的环境监测数据进行共享发布。通过完善监督管理与执法机制,保证各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性。

(二)环境监测系统对监测技术的要求

新时期,环境监测系统对监测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仪器仪表设备应满足先进性需求,在实地监测过程中,能够确保污染物指标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另一方面,对人才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掌握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还要具备优良的职业责任感。

(三)对科研管理体制的要求

建设新型环境监测体系,需要进一步强化科研管理顶层设计,打破传统模式,面向公共构建统一的科技管理信息平台。另一方面,要成立技术评价组织与市场监控部门,形成健康的行业发展体系。环境监测战略部署中,科技部、财政部应当发挥更加重要的角色。

三、环境监测技术发展方向的探索

(一)基于“互联网+”的多元环境感知技术

1.大气污染源监测

首先,要全面提升空气质量检测仪器的质量,具备对污染物质变化敏锐的感知能力;其次,大气监测应借助互联网技术加快系统化建设,对重点项目加快进度,缩短建设时间。另外,在省级、市级、县级、村级地点特别是重工业密集区广泛建立PM2.5等污染物的监督站,为搭建大气环境监测网络提供支点。

2.水体污染源监测

不断完善生活水源质量監测标准与技术体系,对水源地环境监测实现全覆盖。增加地下水的质量检测,针对地表水研发重金属全自动在线监测系统,并构建完善的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制度实。基于信息平台加强对重点治理区域、污水处理厂的水质监控。总之,要将水质感知触角延伸至水环境的所有领域。

3.土壤污染源监测

将物理学、生物学、光化学等学科进行深度融合,借助互联网构建智慧土壤污染多元监督体系,推动新型环保系统的发展。另一方面,针对土壤污染物检测存在的难度较大,相关单位应加大对自动检测设备的研究力度,开发具有高灵敏度、高可靠度、高效率的检测设备。积极探索应对突发土壤环境污染事故的预警、处理机制。在大型垃圾填埋厂,设计深度土壤环境感知系统,为控制土壤污染的措施提供参考。

(二)加强环境监测人才队伍建设

1.明确环境监测人员的岗位职责,以高科技应用、新技术创新为蓝图大力开展监测机制创新活动,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同时,从业者要转变观念,认识到环境监测是一项集技术密集型与业务复杂性于一体的工作,而不是简单的样本采集、实验分析重复劳动。

2.环保事企业单位在需要优化人才引进制度,提升招聘人才的门槛。一方面,政府部门牵头对高端人才引进办法进行改革,例如:在提高福利待遇的基础上,将部分专业性很强的岗位纳入事业编制,提升对名校毕业生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在招聘时,企事业单位应当始终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原则,通过多重考核遴选综合能力更强的人员。

3.在环境监测工作开展过程中,单位需要因人制宜合理分配工作任务,对于学历层次高、综合能力强的人员要秉持善于用才的策略,将一些科研项目放手给他们,激发他们钻研的积极性,提升对职业的认同感。

4.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与环保相关企事业单位广泛开展学习交流活动拓展从业人员的视野;定期举行实验操作比赛,并设置富有竞争力的奖项,从而提升一线人员的工作热情;举办学术交流会议、专家学者讲座,为单位高端人才提供更多的提升机会,增强他们对单位的认同感。

(三)标准体系的构建

不断深入对环境监测体系顶层设计的研究,合理配置工作要素,构建内部合理化、外部协调化的标准体系;始终坚持环境监测管理的目标任务,对顶层设计进行科学规划,实现对标准体系的有效控制;针对不同的环境监测内容,明确标准体系的使用范围,防止交叉区域、遗漏区域的产生;对行业术语、标准名称实行统一化、协调化设计;对水源监测、大气监测、放射监测、土壤监测、噪声监测的标准制定施行系列化规定,在人员配置层面缩小职能范围,增加专业性,提高环境监测的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环境监测对于国家实现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对环境监测技术、监测体系的现状分析从基于“互联网+”的多元环境感知技术、加强环境监测人才队伍建设、标准体系的构建等层面提出了一些未来发展需要注重的要点,希望会行业进步有所借鉴。

参考文献:

[1]高吉喜,赵少华,侯鹏.中国生态环境遥感四十年[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20,22(04):705-719.

[2]马莉娟,付强,姚雅伟.我国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体系的现状与发展构想[J].中国环境监测,2018,34(05):30-35.

[3]刘文清,杨靖文,桂华侨,谢品华,刘锐,卫晋晋.“互联网+”智慧环保生态环境多元感知体系发展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8,20(02):111-119.

[4]王海芹,高世楫.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总体框架及其取向[J].改革,2017(05):15-34.

(作者单位:沈阳市绿橙环境监测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技术现状环境监测发展方向
土壤环境监测方法探讨
分析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严惩环境监测数据造假 谁签字谁负责
探讨海洋钻井平台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汽轮机技术发展简析
浅析冶金自动化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探讨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分析医药市场营销的策略与发展方向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