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策略与学习兴趣培养
2020-02-22文丽嘉
文丽嘉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欢迎。数学是一门注重计算和抽象逻辑的学科,注重循序渐进的推理,许多知识点之间环环相扣。对于刚刚进入到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讲,数学思维在此时逐渐养成,进而影响接下来的学习,因此,在此阶段对于学生数学学习思维和学习兴趣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数学教学经验,试图探究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策略与学习兴趣培养方式。
【关键词】一年级;数学;教学策略;学习兴趣;培养
一年级的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刚刚步入到义务教育阶段,对于一些比较复杂和抽象的数学概念不太能够理解,需要教师运用一些比较生活化、有乐趣的内容作为引导,来提升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兴趣。通过生活化教学方式让学生的精神状态进入数学课堂之后,他们才能够在理解生活事物的基础上理解更加复杂和抽象的数学概念,完成数学模型的自我建构与理解。另外在教学策略上,数学教师要注意问题提出的有效性、讨论时间的合理性以及小组讨论的监督,这都需要教师对学情有充分的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课程设计,避免学生在宽松的课堂氛围中迷失自己,教师要对小组讨论进行观察,从而实现较好的效果。
一、抛出生活素材,创设数学情境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兴趣的第一步,就是要通过抛出生活化、具有吸引力的素材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情境。通过在教学中创设生动形象“境”,来激发学生的“情”,也就是说教师要进行充分学情分析的基礎上,创设与学习内容和学生心理相关的场景或氛围,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在讲授《1-5的认识和加减法》,当讲到加减法部分时,可以抛出当秋风吹来,苹果树上掉苹果的例子,有一天刮了大风,树上掉了很多的苹果,农民伯伯把这些苹果放在箱子里,整齐的摆成一排。在抽象数学的理念建构下,这些苹果我们不用1、2、3来表示,而是把他们视为一个个单独的点,当我们需要计算苹果的数量时,需要对其进行累加,用单个的抽象模型代替实际的苹果进行加法计算;当讲到减法部分时,可以说农民伯伯将箱子里的苹果又取了出来,苹果在原本的数量上就变少了,相应的减法也可以体现在模型上点的减少,这就完成了从对生活实物的观察理解到抽象数学模型的构建,生活化的教育理念被充分显现。
二、设置问题探究,促进学生思考
在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之后,教师确定学生要回答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对学科知识有着系统化的掌握,考虑到一年级小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教师要设置难度不高、同时带有一定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这能够使整个教学变得更加紧凑有序,从而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例如,教师在讲授《认识图形(一)》这一课时,要充分展示生活中图形案例,同时设计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比如让学生说出生活中的三角形有什么,正方形有什么,长方形有什么,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魔方的一面、便利贴、烟灰缸等都是正方形;书、本、桌子、门、窗户等都是长方形物体;三角铁、三角饼干、路标等都是三角形。通过这样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作为“砖”,能够帮助学生以现实中的图形物体为依据,在抛砖引玉的进行抽象的正方形、长方形以及三角形的数学模型建构,培养学生的数学图形思维。
三、教师深化总结,突破学习难点
一年级的小学生需要正面的鼓励,激发他们学习的信心。学生在进行讨论和发言之后,教师要进行点评,在课上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即时性评价,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让学生能够积极调整自身的不足之处,以便在接下来更好的进行学习。在课程最后,教师要对整节课的内容进行深化总结,梳理本次课程的知识脉络和体系,对重点和难点内容再次进行强调,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内化。
例如,教师在讲授《认识图形(二)》这一课时,在带领学生认识常见图形的基本特征后,教师要让学生进行自主的图形绘画,使用直尺在白纸上完成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绘画。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主通过七巧板拼出各种各样的图案,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七巧板拼小动物的游戏,来提高数学课堂的乐趣,也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
总而言之,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综合运用创设多种情境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通过高度的重视和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来让学生更好的进行数学学习。本文提出的教学策略是一般性的教学建议,具体实施起来教师还要结合具体课程内容和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加以细节调整,以更好的适应一年级数学教学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杜亚亚.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养成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6(12):116.
[2]施文光.数学“情境—问题”教学与抛锚式教学之比较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
(作者单位:四川省凉山州越西县文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