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年级阅读教学的建议及策略

2020-02-22文治丽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54期
关键词:挖井朗读课文拼音

2019年秋季开始全国所有中小学各年级的语文课本都换成部编教材,之前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从此退出历史舞台。部编教材和原来的教材有什么不同,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打破传统,侧重阅读,最为明显的两个地方就是:一是打破了以往延续多年的“先学拼音,再學认字”的传统。部编教材是把拼音教学放在了“天地人”“口耳目”“金木水火土”等常见的汉字学习之后。在学习拼音的同时,配合有识字和歌谣,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先让学生从相对熟悉的日常会话,简单的句式和短文阅读,学会几个常用汉字,帮助学生适应小学学习,才开始拼音的学习。还有一个地方体现阅读的重要,就是每个语文园地后面的“和大人一起读”栏目。把课外阅读指导纳入课内,作为正式的教学内容。

一、根据课标要求,首先要教学生读好课文。

朗读对语文教学来说处于重要位置。学生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课文,可以培养基础语感。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说过:“究竟有什么办法让孩子喜欢阅读?那就是通过朗读,让他们从声音世界过渡到文字世界。”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朗读教学的重点是正确地读,而不是有感情地读。有感情地读是建立在正确读的基础之上的。

一年级教材特别重视朗读,而且也不只是笼统地提出“朗读课文”,而是针对文本个性,提出不同的要求,如课文第一单元《秋天》一课,在学生正式进入课文学习之初,把“读好课文”作为学习的重点,重视起始阶段学习朗读的过程,提出“朗读课文,注意‘一字的不同读音”。进入后面的课文学习时,朗读要求逐步提高,如上册课文《雨点儿》课后提出“注意读好停顿”,下册课文《我多想去看看》提出“读好带感叹号的句子”,《端午粽》《彩虹》等课后又提出“读好长句子”的要求,《要下雨了》《动物王国开大会》等课文提出“分角色朗读课文”。的要求,上下册之间衔接注意了循序渐进,体现层次,螺旋上升。教师教学也有章可循。

二、朗读教学方法

(一)从模仿感受中学朗读

低年级学生的朗读指导不是靠理性的分析,比如在长句子中间的停顿处机械地画上斜线,对一年级学生来说,他只会看到斜线机械地停一下,还是不明白长句子中间的停顿与逗号、句号的停顿的区别,读不出那种似断非断语流一贯的语感来。再比如,对学生说读问句语气要往上扬,或画个上扬符号。学生根本就不明白该怎么读才是语调往上扬,才是问句语气。因此,低年级的朗读训练指导主要靠具体的感受,通过教师的范读,让学生感受模仿,也可以采用请区别较大的两位学生来读,学生虽然说不清原因,但在具体的对比中还是能感受到哪一位读得更好,然后去模仿着读。

(二)在理解基础上练朗读

下面以《端午粽》的长句子为例,说说如何让学生理解句意,练习朗读。《端午粽》中对长句子的朗读指导是教学的难点。第二自然段中:有这么一个长句“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这个句子学生读起来有困难。我们可以设置问题,抓住重点词来帮助学生理解如:“这个句子告诉我们粽子是用什么做的?” 孩子们很快找到了“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我让学生把这些短语在书上画下来,反复读这几个短语。然后我又引导学生关注作者介绍的顺序,发现句子是由外及里写了粽子的样子。于是抓住“里面”、“中间”这两个词,根据理解画出朗读节奏“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这样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练习朗读就容易多了。

三、在阅读教学中要教学生学会积语言

关于语言的积累,特别是学习积累词语,教学时不能简单地以一个名称来揭示构词方式就完事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去感受它表达的作用,体会这样表达好在哪里。体会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并不是非要到中高年级才可以涉及,低年级也可以适当地在语境中渗透。比如,上册《小小的船》一课的课后题,“船——小小的船、月儿——弯弯的月儿、星星——闪闪的星星、天——蓝蓝的天、”,在比较中读,再让学生说说看到的船、月儿、星星、天是怎样的。让学生感受到加上“小小的”“弯弯的”“闪闪的”“蓝蓝的”这样的词,写出了事物的形态、颜色等,表达更具体了。

又如“碧绿的叶子——碧绿碧绿的叶子、雪白的棉花——雪白雪白的棉花”,可以让学生读前一个,教师读后一个,让学生感受这样的表达显得更“绿”更“白”更美,在比较中孩子们体会程度更深了。

四、阅读方法

(一)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圈圈画画,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自阅读之初就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例如:《青蛙写诗》中要求说一说“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

《项链》中要求说一说“大海的项链是什么?”《雪地里的小画家》中要求说一说“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它们画了什么?”《乌鸦喝水》中要求说一说“乌鸦用什么办法喝到水的?”从圈词到画句,引导学生通过从文本中提取相关信息来促进阅读理解,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初步掌握阅读方法。

例如学习《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时,我们结合题目,在初读的基础上,提取简单信息。“挖井人是谁?谁不忘挖井人?”再在深入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来提取暗含的信息。“为什么吃水不忘挖井人?”让孩子从全文去寻找答案,一下就把文章的主线拎起来了。由此体会毛主席为百姓着想心系百姓的品质;同时把暗含的信息提取出来。不忘挖井人是一种感恩,百姓们现在已经喝上自来水或纯净水,可是这口井为什么依然屹立在那里,说明百姓把毛主席对他们的关怀时刻记在心里,永远“饮水思源”。

(二)、借助图画阅读课文—— 猜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方面,鼓励学生运用多种阅读策略认识生字,如:借助图画、生活经验、上下文语境,以及形声字的构字特点进行猜读。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能够借助图画对文中信息进行简单推断的能力。

如《咕咚》一课是连环画类课文。首先,先让学生找出每一幅图对应的是哪几段,仔细观察插图,读相应的段落。圈出生字。第二步,猜读生字。连环画类课文因为没有拼音,脱离了拼音有的字就不会认,就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猜读,如我们二年级最后两篇课文《纸船和风筝》《风娃娃》课后题就有,“说说下面的字你是怎样猜出他们的读音的”我们《咕咚》这一课就可以让学生先猜读“咕咚、吓、拦”,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猜到的。这几个是形声字,学生根据声旁很容易猜出来。再猜读“鹿、象”。学生根据插图也不难猜出来。接着朗读课文,找出动物们跟着兔子逃跑原因的句子。比较这些句子的相同之处,指导朗读,读出不同角色的语气。初步体会动物们不思考,盲目跟从带来的结果。然后,创设情境,对文中信息作简单推断。教师扮演野牛,逐一采访被“咕咚”吓坏的小动物们为什么要逃命,体会野牛会思考,不盲从的特点,最后总结拓展,推荐课外读物。可以让学生说说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也可以说说我们以后遇到事情该怎么办? 还可以推荐连环画读本让学生阅读,把阅读由课内导向课外。

作者简介:

文治丽(1973年19月14),女,仫佬族,贵州省麻江县人,宣威中心学校一级语文教师。

(作者单位:贵州省麻江县宣威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挖井朗读课文拼音
吃水不忘挖井人
《青铜葵花》选段
《水滴的旅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简析
调节课堂气氛策略探讨
快乐拼音
快乐拼音
初中语文教学研究的几点看法
自私过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