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生态文明评价体系构建
2020-02-22苏斌
苏斌
摘 要: 对城市生态文明进行有效地评价是识别城市生态文明风险、进一步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本文探讨了城市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并把城市生态文明进一步划分为生态文化文明、生态社会文明、生态经济文明、生态环境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建立了城市生态文明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各因素的权重,明确了生态文明体系一些重要的评价指标,以期为城市社区规划设计的健康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生态文明 评价体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1在《人与生物圈计划》中提出了“生态城市”的概念,强调实现复杂的自然共生系统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但人和自然和谐共处并未实现。相反,温室效应、全球变暖等现象昭示着文明赖以生存的地球正在遭受傷害。
中国城市社区规划设计的实施必然要求节省资源和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文明建设是其应有之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是系统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体系和风险预警,只有尽早建立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才能对管理部门制定相应的监管策略、确立其重点监控领域、提高其生态监管效率以及防范生态风险起到应有的作用。本文主要对如何构建城市生态文明评价体系提出了一些看法,以期对正处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我国生态体系的创新发展和研究有所启示和帮助。
一、城市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及内容
城市生态文明评价体系是指建立一套较为客观合理的标准体系,通过该标准可以有效地评价已经识别出来的生态风险性质、程度和范围,它是进一步应对、防范由生态风险导致重大社会与政治风险的重要基础。
(一)设计原则
为了立足于城市社区规划设计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具有针对性、使用价值的生态文明评价体系,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
1.可操作原则。这是指标设计最重要的原则,只有当指标切实可行才有意义。在生态文明体系中,有大量的难以量化指标,评价体系就是使复杂的、不可量化的指标变化变成可测量的,从而得出定量的评价结果,并分析该结果。同时,由于城市生态文明评价处于发展过程中,应尽量把握核心内容进行指标设计。该指标体系的数据应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全部数据或通过努力获得的数据。
2.实用性原则。针对城市社区规划设计涉及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平衡,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有不同的关注和重视,需要考虑各方的不同需求。
3.重要性原则。评价体系应能够识别和评价生态建设、宏观调控环境和微观调控机制中存在的重要生态风险。但其体系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覆盖所有生态文明的风险,体系应该涵盖生态文明中“更为重要”的风险。
4.系统性原则。评价城市生态文明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要把握各级生态文明及其相互作用,不能孤立,要保证科学目标的全面实现。
(二)设计内容
为了充分发现城市生态文明中存在的生态风险问题及设计生态文明信息的评价体系,本文根据我国城市的活动、运营特征等将生态文明具体分为五大部分。城市生态文明是一个有机的循环过程,对城市生态文明进行评价也应该将过程与结果相结合。除了对生态文明结果进行评价,还需要对生态文明中产生生态风险可能性比较大的过程对象进行评价;我们不仅要关注生态风险的严重性,而且要注意产生这些风险的具体方式和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更全面、综合地评价生态文明和生态风险,并为防止和应对以后的社会风险和政治风险提供保障和前提。城市五大生态文明划分如下:
1.生态文化文明。生态文化文明是构成其他四个要素的基础要素,它不如其他要素具体,相对抽象,影响最为深远。它与生态文明制度与执行之间的关系既可以说是要素与整体,也可以看作为机制与环境。良好的生态文化环境对于城市生态文明机制中的生态风险格外敏感,对生态文明系统的动态运行有利。
2.生态社会文明。生态社会文明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涉及生态风险、政治风险、法律风险及社会风险的整合,是风险应对的基础。确保生态文明进程严格控制,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制度和执行两个层次的实施。在对生态社会文明可能涉及的风险进行识别时,主要从居民健康度、生活宜居度、居民健康度等三个方面进行。
3.生态经济文明。生态经济文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生态文明建设才会水到渠成。生态经济文明的设计原则是提高生态建设中的运行效率和效果,在某种程度上降低生态建设不确定性,强化抵御风险的经济能力。基于整个生态建设系统观,生态经济文明不仅影响其所对应的风险,更会影响其他风险。在对生态经济文明可能涉及的生态风险项目进行识别时,主要从资源节约、绿色经济指数、生态经济运行指数等三个方面进行。
4.生态环境文明。生态环境文明直观显示生态文明水平,是最直接反映生态文明效果的方面。就其作用而言,生态环境文明具有基础性。在对生态环境文明可能涉及的生态风险进行识别时,主要从环境质量、生态保护、污染控制、生态安全、环境建设等四个方面进行。
5.生态制度文明。生态制度文明是生态文明的基本要素。在对生态制度文明可能涉及的生态风险项目进行识别时,主要从生态保护制度与辅助制度等两个方面进行。
通过以上对城市生态文明各部分和项目的描述,进而得出城市生态文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表1)。[KH〖*〗3/4]
二、运用AHP法确定指标权重
匹兹堡大学教授T.L.Saaty所提出的层次分析法(AHP),其基本思想是将复杂问题分解至各组成要素,通过比较确定各要素的相对重要性,然后形成对各要素重要性程度的综合判断。本报告采用AHP方法对前述的城市生态文明评价体系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一)确定层次分析模型
本报告以图1所示的生态文明评价体系为层次分析模型。其中目标层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Z;准则层为生态文化文明A、生态社会文明B、生态经济文明C、生态环境文明D和生态制度文明E;指标层分为两层,一级指标层和二级指标层。
(二)构建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本环节,采用专家咨询法得到判断矩阵。通过向专家反复询问,两两相比的指标,谁更重要,重要多少,来形成判断矩阵(如表2)。
本文根据层次结构模型,构建了目标层相对于准则层的判断矩阵Z,以及准则层相对于指标层的判断矩阵A,B,C,D,E。涉及二级指标层的判断矩阵,在此不再赘述。
(三)求解权重
计算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根λmax和特征向量W。λmax和W的计算一般采用幂法和方根法(计算过程不再赘述)。
(四)一致性检验
为了保障计算结果的可信度及准确性,需进行一致性检验。进行一致性检验的步骤如下:
(a)计算一致性指标C.I.:C.I.=〖SX(〗λmax-n〖〗n-1〖SX)〗(n为判断矩阵阶数)。
(b)计算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R.I.可查表得到。
(c)计算一致性比例C.R.:C.R.=C.I./R.I.
当C.R.<0.1时,一般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
本报告的指标体系涉及的一致性检验参数见表5“一致性检验参数表”
从表5可以看出,各判断矩阵C.R.均小于0.1,即各判断矩阵均通过了一致性检验。整个指标评价体系的可信度和准确性较高。
(五)对指标体系的一些说明
根据AHP法分析的城市生態文明评价体系,我们可以看出:
1.对准则层而言,生态经济文明和生态环境文明极其重要,两者合计权数占了总指标的72%。这也符合我们建设生态文明的相关思路,即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环境,两手都要硬。
2.对指标层而言,一共有53项二级指标。其中:
(1)权重大于5%的指标一共有4个,合计占总权重的27.62%。四个指标包括:空气质量优良率,单位GDP能耗,单位面积土地产出GDP,PM2.5污染指数。其中两个指标是衡量经济发展的效率的,两个指标是衡量空气质量或污染。可以看出,在节约资源的前提下发展和关注大气污染,成为专家们的首选项。
(2)权重大于3%而小于5%的指标一共有6个,合计占总权重的21.51%;
(3)权重大于1%而小于3%的指标一共有21个,合计占总权重的37.70%;
(4)权重小于1%的指标一共有22个,合计占总权重的13.17%。
三、结论
本文通过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调研,在实际了解了城市生态文明的相关情况后,设计出了一套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尽管该评价指标体系可能存在某些不足,但是对于城市生态文明进行生态文明评价还是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在建立生态文明评价体系后,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将是运用评价体系进行实证研究,以及根据评级体系建立生态风险预警机制模型,以期为降低城市生态风险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