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稻米生产和出口及展望
2020-02-22韦宏丹谢莉珠许劲
韦宏丹 谢莉珠 许劲
摘 要:作为传统的农业国,稻米生产和出口在越南农业经济中占有突出地位,是国际三大稻米出口国之一,占据世界粮食市场重要地位。通过对近30年来越南稻米生产、出口贸易情况的考察,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越南稻米产业发展情况。研究发现,得益于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越南政府的多项鼓励政策及措施,近30年来,越南稻米在种植面积、产量、出口等方面获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自然环境因素制约、生产技术有待提高等诸多问题与挑战。越南稻米产业未来的战略目标是稳定产量、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着重提高大米质量、增加大米附加值、调整出口品种结构,实现由“量”到“质”的转变,即从注重出口量向提高出口价值转变。
关键词:越南 稻米生产 稻米出口
越南是一个传统农业国,稻米是其主要的粮食作物,稻米生产占越南粮食生产的85%以上。稻米生产在农业生产中占据重要位置,不仅为越南粮食安全提供保障,同时也是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经过30年的发展,越南稻米已在世界稻米市场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其生产与出口对世界稻米市场的影响不容小觑。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及多变的自然环境的影响下,粮食安全成为国家战略决策的重要环节。中国与越南毗邻,是越南稻米的最大进口国,同时中国也是传统的稻米生产国,加强对越南稻米生产和出口政策的研究和预测,对我国粮食安全、生产、消费具有重要意义。
一、越南稻米生产概况
(一)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
越南位于中南半岛东部,其全境均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形狭长,呈“S”型,两头较宽,中间狭窄,北部主要由山区、丘陵及冲积平原构成,中部则有长山山脉及少数的沿海平原,南部是湄公河平原,也称九龙江平原。红河平原和九龙江平原是越南的两大平原。这里河网密布、水系发达、土壤肥沃,为全国主要产粮区,盛产稻米,被誉为越南的“谷仓”。越南气候属热带气候,常年高温,大部分地区全年平均气温在25度左右,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可达1700-2500毫米,南方部分地区甚至高达3500毫米。日照充足,年日照时长为1500-2500小时。越南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非常有利于水稻的种植和生长,为稻米生产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二)稻米种植分布、面积及产量
截至2018年12月,越南的農业用地总面积为2726.86万公顷,其中水稻耕地面积为412.64万公顷,占农业用地总面积的15%。越南稻米生产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红河平原、中游及北部山区、北中部与中部沿海地区、东南部、九龙江平原,红河平原和九龙江平原是越南稻米的主产区,九龙江平原的水稻种植面积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稻米产量占全国稻米生产总量的一半以上,稻米出口占全国稻米出口总量的90%,是越南名副其实的“谷仓”。越南北部、中部通常种植两季水稻,南部种植三季水稻,冬春稻、夏秋稻和晚稻。稻米是越南最重要的粮食保障来源,同时也是重要的出口农产品,其生产发展与政府的产业发展政策、投入及自然条件紧密相关。近三十年来稻米生产的具体情况可以通过表1的统计数据窥见一二。
1986年12月越共“六大”提出要把粮食生产作为头号任务来抓,采取了优先投资发展农业、降低农业税、增加农业投资等鼓励政策,基本保障农民对农业物资的需求,鼓励农户扩大种植面积,推广优良品种,提高生产技术。自1989年后稻米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上升,稻米产业得到了快速、稳定发展,并逐步朝着商品化方向发展。1989年越南实现粮食自给,并出口稻米137万吨。1990年,全国水稻种植总面积604.28万公顷,稻米总产量1922.51万吨,至2000年,全国水稻种植种面积766.63万公顷,稻米总产量3252.95万吨(见表1)。稻米单产方面,1995-2000年的单产呈上升态势,但单产仍处在较低水平。1990年至2000年间,越南稻米产量连年增加主要基于种植面积增加及风调雨顺的有利气候条件。
迈入21世纪后,越南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越南稻米生产继续按照商品化的方向发展,越南对农业生产结构进行调整,部分农业用地转为工业用地,水稻种植面积一定程度上被缩减。2001年至2010年间,越南水稻种植面积总体趋势是逐渐减少,基本保持在740万公顷左右,但生产总量未受面积缩减影响,一直保持上增态势。通过减少低产量品种种植面积,扩大优质水稻生产面积,采用深耕、精耕种植技术,稻米单产有了较大提高。2008年越南稻米平均单产达到5.23吨/公顷,稻米平均单产位居东南亚第一。
2011—2018年,水稻种植面积增减情况呈倒U型。年总产量则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11-2013年在国际市场需求旺盛和大米价格趋高的带动下,冬春季、夏春季种植面积增加,在南部地区采用水稻轮种的生产方式,晚稻种植面积增加,因此稻米总产量增加。2014—2018年受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大米价格波动的影响,此外,南部各地转变种植结构,水稻种植面积有所下降。越南稻米生产逐步由过去重点提高产量的模式转向注重提高生产效率、质量,优化品种结构的模式方向发展。过去几年稻米年生产总量渐增,主要是得益于现代科技在生产中的应用,如培育新稻种,稻种丰富多样化,采用适应相应种植环境的耕种方式等。此外,生产机械化水平提高,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减少收获后耗损。2011年以降,除部分年份因受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单产略有降低外,总体而言单产已提高到较高水平,2015年上涨至5.76吨/公顷,2018年单产达到5.81吨/公顷(见表1)。
二、越南稻米的出口贸易
(一)年出口总量及金额
稻米是越南重要的出口农产品,每年为国家带来数十亿美元的外汇数额。截至2019年7月,越南全国共有171\[\[3\]家稻米出口经销商。越南稻米出口历史已有30年,其稻米出口总量及金额持续增长,稻米质量也在逐步提高。现越南稻米在国际粮食市场上已占据重要地位,是世界三大稻米出口国之一,年均出口总量500万-700万吨。图1、图2分别为1989—2018年越南稻米年出口总量及出口金额统计数据,反映出越南稻米年出口量总体保持增长态势,出口金额增幅较大。
1990年后,随着越南不断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及稻米丰收,提高了稻米总产量,越南稻米出口总量逐年上升,年出口总量在200万吨左右,增长速度较缓慢但总体平稳,1996年至1999年四年间出口总量大增,增长速度加快,到1999年实现年出口总量456万吨(见图1),比1995年增加了254万吨,增幅达125.7%。出口金额10.09亿美元(见图2)。2004年越南出口稻米406万吨,成为世界第二大稻米出口国并保持至今,出口总量至2012年创历史最高,实现出口772万吨。由于市场需求放缓,出口竞争激烈,自2013年以来出口总量出现了萎缩,2014年出现下滑,全年出口总量632万吨,出口金额27.9亿美元,同比下降3.5%。2016年,因受干旱和海水入侵影响,稻米产量下滑,出口受诸多复杂、不稳定因素影响,出口下降至2009年来新低,仅为489万吨。据越南统计局初步统计,2018年越南大米出口总量约611万吨,出口额30.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5.7%和19.6%。2020年前5个月,越南的大米出口金额达到306万吨,同比增长11.8%,创汇14.8亿美元,增长25.44%,越南被预测将成为2020年世界最大大米出口国。
(二)出口市场
现每年越南稻米出口总量占世界大米出口总量的15%,销往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越南粮食协会对1989-2017年越南稻米各出口市场所占平均比重进行统计,越南稻米主要面向亚洲
市场,占约七成市场份额(见图3)。中国是其最大出口市场,2012年中国第一次成为越南大米的第一大进口国,占越南大米当年出口总量的24.12%。过去几年,中国始终位居首位,且占据的市场份额逐年上升,进口量日益增大。各东盟国家如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也是其主要市场。2017年,在越南稻米出口市场份额中,中国占40.02%,马来西亚8.13%,菲律宾9.69%,印尼0.27%。虽然2017年印尼只占0.27%,但2016年印尼份额是8.48%。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也是越南优质稻米的两个主要市场。非洲进口越南稻米的比重也较高,在2013年曾达28%,现越南主要向其出口普通香米。美洲市场也是越南稻米出口一个重要市场,平均占比约7%(见图3)。另外,近年来,越南不断开拓新的出口市场,大洋洲、欧洲和中东市场的销量在提高,是具有开发潜力的市场。
(三)出口价格
越南稻米的价格主要受出口需求、稻米质量和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影响。随着国际市场需求旺盛、稻米质量不断提高,越南稻米的价格也在上涨,不断缩小与泰国稻米的价格差距。从 1989年越南大米的出口价格从204美元/吨提高到1996年268美元/吨,增长速度为31.3%。2007年越南出口稻米453万吨,价值13.4亿美元,出口总量比2006年减少16万吨,但产值却增长了12%,主要原因在于大米价格上涨至平均约300美元/吨,平均增长约49美元/吨,涨幅22%。越南大米与泰国大米价格的差距也在缩小,从以前相差30美元∽35美元/吨缩小到2007年的2美元/吨∽3美元/吨。随着越南出口稻米的质量和数量结构的积极转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提高,2010年前11个月出口均价为468美元/吨,同比增长5.02%。2018年越南稻米出口平均价格为504美元/吨,同比增长12.3%。
(四)出口稻米的种类结构
在大米出口市场上衡量大米质量、决定其价格的标准是大米的碎米率。1960年越南农业委员会颁发了《大米及副产品标准》,此标准最大特点就是将大米按照碎米含量分成5%、10%、15%、25%、35%、100%六个等级。一般将碎米含量5%-10%的大米称为优质米,15%-25%为中档米,25%以上为低质米,100%单列全碎米。目前越南出口稻米的种类主要为优质米、中档米、低质米、全碎米、香米、粳米、粘米、糙米及其它。在出口前期由于加工技术尚落后,出口的大米多为低质米,占出口总量的80%以上。随着水稻种植技术、深加工技术的改进及越南稻米出口政策的调整,低质米的出口比例不断调低,增加优质米的出口比重。2017年越南优质米出口量达140.4万吨,比2016年的提高了32.62%,而中档米、低质米出口量分别减少18万吨和13.14万吨,比例比上一年分别下降27.47%和36.97%。换言之,越南稻米的质量不断提高,产品结构趋向合理、优化。
三、越南稻米生产和出口面临的挑战
稻米作为越南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几十年来的发展中取得了长足发展,稻米生产和出口贸易均取得了良好成绩。但越南稻米产业的发展仍面临不少的困难和挑战,如自然灾害、病虫害、种植和加工技术落后、大米品牌未能樹立、大米附加值低、国际大米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等。
(一)自然灾害、病虫害频发,影响产量
越南地处热带风暴和暴雨多发区,风暴和洪水是越南稻米生产最大的威胁,每年的雨季都会导致中部、南部地区大量的农田被淹被摧毁。2004年,越南遭受大面积的洪涝、干旱,洪涝灾害面积为47万公顷,颗粒无收的面积为10.3万公顷。近年来,受气候异常的影响,干旱灾害频发,2015年,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在中部、西原地区和九龙江平原遭受严重干旱天气,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害。由于干旱,湄公河水位下降导致海水倒灌,九龙江平原地区遭遇土地盐碱化的威胁。2016年是九龙江平原百年来遭受最为严重的盐碱和干旱侵害的一年,前江和后江沿岸各省耕地、农田遭受严重盐碱侵蚀,至2019年海水倒灌侵蚀已深入内陆近百公里。土地盐碱化短期内难以恢复,势必影响农业生产。除天气因素外,病虫害也是影响稻米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水稻频发且危害性大的病虫害如卷叶病、稻瘟病、钻心虫等时常对越南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威胁。
(二)先进生产、加工技术的应用有限
部分水稻种植农户的思维和生产方式还比较传统,耕种欠科学,在生产过程中对于先进生产技术的应用有限,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不高。如水稻选种方面,通常农户都是自行决定种植稻米的品种,且这些品种多数是自留种(即从上一季的新稻谷中挑选作为下一季水稻的稻种)而不选用国家认定、推广的稻种,从而导致稻米质量低、纯度不高。因种植、施肥欠科学,植保药物使用不规范,从而影响稻米质量。大米深加工、管理工艺欠缺,水稻收割后稻谷的运输、烘干、贮藏等环节存在诸多漏洞,导致收获后损失较大及稻米整体质量的下降。
(三)大米出口价格不稳定
越南稻米之所以能在国际市场上占一席之地,主要是其生产成本低。由于劳动力成本低及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能保证较高的产量,因此越南稻米的年出口量能得到较好保障,但是越南稻米价格受国际大米市场供求影响,价格波动不稳定。2003年7月份,市场对越南大米的需求不断增加,致使越南大米价格比4月份平均上涨3-8美元/吨,碎米率5%的大米价格为186-187美元/吨,碎米率10%的大米价格为178-185美元/吨,碎米率25%的大米价格为170美元/吨。2010年越南全国前两季水稻大获丰收。但是由于当时国际市场供应充足,大米价格被压低。2017年,因需求旺盛但产量有限,越南大米在国内外市场的价格持续走高\[16\]。此外,在世界粮食市场总体上需求趋紧时,越南大米出口价格始终低于泰国大米。越南紧随在泰国之后居世界第二大大米出口国之位,然而对比2003-2016年间越南与泰国25%碎米的大米出口价时,泰国大米一直都比越南大米价格要高。越南该种类大米价格在161.5-426美元/吨之间,泰国的为176-603美元/吨之间。甚至在2008年时,泰国该种类大米价格是越南的2倍。在国际市场上,越南大米价格一般要比泰国同类大米价格低10-15美元/吨。与竞争对手泰国相比,越南大米价格总居次位也是越南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四)大米品牌形象未能树立=
几十年来越南稻米一直未能树立起自己的品牌,近年来,越南政府和大米经销商都认识到了树立品牌的重要性并致力于打造越南稻米出口品牌,但似乎收效不大。目前越南几乎所有的大米出口商品都没有品牌,只是根据碎米率进行分类。越南工贸部副部长杜胜海称,越南稻米现已销往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是各国的消费者对越南稻米知之甚少。原因在于现阶段越南稻米品牌模糊、未树立起自己的品牌。这也是越南稻米至今未能有效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原因。有越南业内人士称:如果越南大米树立有自己的品牌,对比泰国大米出口平均价格500美元/吨(越南的为360∽400美元/吨),那么现在越南大米15%的国际市场份额可创造出每年30亿美元的价值。如印度已经建立起自己的品牌Basmti特产米,销往较为“挑剔”的欧洲市场,被各五星级大酒店以上千美元/吨的高价消费。可见树立越南稻米品牌极为重要。如果没有品牌则国家投入多少资金扶持,越南稻米仍然销售不出去或者只能贱价卖出。越南稻米出口价格低廉不仅影响出口创汇价值,也会导致“谷贱伤农”的不良后果。
(五)国际市场贸易壁垒日益增多
目前,不少大米进口市场调整政策以确保粮食安全。在大米进口市场逐步调整进口机制,放宽稻米进口政策允许私营企业投标或全面实行贸易自由化的形势下,世界各大米出口国的竞争日益激烈,越南稻米出口面临更多挑战。各进口市场如美国、日本、韩国、中国、欧洲等的技术壁垒、贸易壁垒日渐加高,对大米质量要求更严格,如食品原料安全、检验检疫标准、产品溯源、产品农残含量、包装、卫生条件等。
菲律宾农业部正在考虑更多地利用“非关税”相关政策条件,对大米的卫生和检疫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旨在调整其大米进口。菲律宾有可能将进口大米农残含量的最大限值降低至接近零值。同时要求每批大米须经过检疫风险分析、评估。近来,中国也对进口大米提出了严苛条件,使得越南大米出口商在中国市场上困难重重,越南大米想要出口到中国市场上就须满足:大米的杀虫(消杀)时长须达到120小时;检验样品须送到中国检验,产品标签须按照国际惯例清楚、完整标识产品来源信息并经中国检验机关盖章认证。当前,由于供应充足国际大米市场需求有放缓的趋势,越南传统进口国市场正在不断提升粮食自给能力,大米出口价格降低,因此,相较之下大米进口国比出口国更具优势,未来大米出口仍面临诸多挑战。
四、越南稻米产业展望
作为世界大米生产和出口大国,稻米产业在越南的地位不言而喻。过去,越南稻米产业的发展重在提高产量,质量次之。随着国际市场上粮食供应不断增加,对质量要求也在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大米出口竞争国加大投资提高大米质量、丰富产品种类,提高产品附加值,越南想要保证其稻米产业稳定发展,继续稳居世界第二大甚至跃居第一大大米出口国的地位,对本国稻米产业的发展须制定长期的战略性目标。根据越南政府的规划,在未来越南稻米产业的战略目标是稳定产量、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着重提高大米质量、增加大米附加值、调整出口品种结构,实现由“量”到“质”的转变,即从注重出口量向提高出口价值转变。
(一)重组大米生产结构
灵活管理和使用水稻耕地及转变稻米种植面积。根据不同稻米生产区的具体情况定位其发展方向,九龙江平原主要生产面向国际市场及国内高端市场的优质米,培育、种植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强的优质大米、香米品种。此外,挖掘种植有机大米的潜力。红河平原的稻米生产主要面向国内各大城市及对特产米、优质米有需求的国内市场,以生产优质米、地方特产米、粘米、粳米为发展方向。北中部、中部沿海平原地区则主要保证本地区粮食的自给自足,在此基础上灵活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种植其它经济价值更高的农作物。
(二)应用先进技术生产,改进收获后管理工艺及提高深加工技术
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优先考虑发展和应用高科技和生物技术。建立鼓励、推广先进技术应用机制,提高育种技术,培育高产、高质量、符合市场需求的稻种。重点培育和生产高产白米、香米、圆粒米、粘米及部分特产米等品种。培育抗病虫害性强,能适应诸如干旱、盐碱化等环境的高质量稻种。在生产、深加工、储存稻米等環节采用先进工艺,减少收获后损失。升级仓储设备,建设机械化、自动化运行、具备烘干和净化系统的仓库以提高储存质量。
(三)降低气候异常的负面影响,加强病虫害风险管理
密切关注天气和灾害的发展,积极应对自然灾害。采用技术手段应对气候变化对稻米生产的影响:调整种植时间、种植区域,采用适合的耕种方法,避开不利气候因素的影响,利用自然条件的优势。节约使用稻田灌溉水源,投资发展农田基础设施。选择种植环境适应性良好的稻种以减少病虫害和自然灾害对稻米生产的影响。
(四)调整出口大米产品结构,促进出口贸易
通过合理化调整规模、市场结构和优化产品结构,稳定、有效地发展出口市场;巩固传统、重点市场并不断开拓、挖掘具有潜力的新市场;加强互联互通,依托产业价值链,紧密连接生产与市场,从生产环节着手确保出口大米的质量,使之深嵌全球大米价值链。加强建立越南大米打入各个市场的直销渠道,提高价值,保障出口效果;通过提高越南大米品牌效益及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和信誉,促进越南大米出口。据越南政府制定的面向2030年的越南大米出口发展战略,截至2030年,越南每年出口大米400万吨,价值稳定维持在23-25亿美元/年。白米只占25%,中、低档米占比不超过总量的10%;香米、特产米、粳米占约40%,粘米占约25%。优化市场结构,减少对部分市场的过度依赖,到2030年,亚洲市场占大米出口总金额的50%,非洲市场占25%,中东市场占5%,欧洲市场占6%,美洲市场占10%,大洋洲占4%。
越南稻米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国家政策的扶持,随着国内外市场的变化,越南稻米发展政策不断调整,产量、质量稳步提高,使得越南成为世界三大稻米出口国之一。在不断深入融入国际市场的过程中,越南稻米产业的发展迎来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更多挑战。越南政府制定的产业发展战略将有助于引导越南稻米产业朝着提高质量、增加价值、深嵌全球价值链的方向稳定发展,稻米产业价值仍有很大的挖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