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提高公共管理硕士(MPA)培养质量

2020-02-22徐长修

科技风 2020年5期
关键词:培养策略

摘 要:公共管理硕士(MPA)主要是培养为政府部门服务,具备一定理论以及实践能力的行政人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上对公共管理硕士(MPA)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各大高校加强对公共管理硕士(MPA)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培养质量与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以及现实意义。本文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当前公共管理硕士(MPA)的培养现状进行研究,阐述公共管理硕士(MPA)培养的意义,同时对当前在公共管理硕士(MPA)培养中的误区进行探讨,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加强对公共管理硕士(MPA)的培养质量,提高公共管理硕士人才培养水平。

关键词:公共管理硕士(MPA);培养意义;培养策略

我国自1998年开始进行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人才的培养,到2019年我国公共管理硕士已经发展到65个试点院校,覆盖全国32个省、市或者自治区。在短短的几年内我国公共管理硕士不管在培养院校,还是在招生人数上,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党和国家对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寄予了较高的关心,从实际情况来看,加强对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以及现实意义。现阶段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如何提高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使其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以及政府部分服务。

1 MPA培养的意义

公共管理专业(MPA)专业学位主要是为政府以及公共机构,培养具有高水平、专业型的人才,是政府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提高政府专业化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从我国当前对公务员的培养现状能够看出,老一代公务员中大多存在着年龄较高,学历水平较低,并且知识体系需要丰富的问题,并且随着老一代公务员的退休,急需新的专业人员进行补充,因此加强对公共管理专业人员的培养,对于提高公务员队伍行政管理水平,加强公务员系统的建设,打造复合型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1]。

2 MPA研究生的基本特点

公共管理硕士(MPA)学生的主要来源是在职公务员或者非政府机构管理人员,他们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以及较高的管理水平。但公共管理硕士(MPA)队伍中也存在着年龄差距较大、知识水平不高以及所学课程与实际工作岗位相差较远的情况。因此了解公共管理硕士(MPA)的特点,加强对其学科的设置,提高培养质量,显得格外必要。

2.1 MPA研究生社會地位悬殊明显

从我国当前公共管理硕士(MPA)的实际情况来看,他们基本来自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单位,并且所担任的职务也各不相同,有的学员是部门领导,而有的则是基层办事员。他们加入到公共管理硕士目的各有不同,有些是为了提高自身理论水平,有些是为了加强自身实践素质,而有的则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具有非常悬殊的社会地位,因此在培养过程中,需要采用正确的方法与手段,积极提高学员们的学习积极性。

2.2 MPA研究生年龄差距大

年龄差距是公共管理硕士的第二个特征,从我国公共管理硕士的年龄层次来看,他们年龄差距较大。通过实地研究能够发现,在我国当前公共管理硕士学员中,年龄大的能够超过40岁,而年龄小的则不到30岁。由于年龄上的差距,使得不同年龄学员之间的知识接受程度有一定的差别,对于年龄小的学员来说,能够更加快速地理解教学内容,教学以及学习效果更好。而年龄大的学员则相对较差,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相对欠缺[2]。

3 MPA培养过程中的误区

3.1 MPA的实际定位存在误区

从我国公共管理硕士(MPA)的定位上来看,主要注重对学员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与学术型硕士差距较大。对MPA的培养主要着重于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而学术型硕士则主要注重于对学生理论的提升。对MPA地位认识的不足,容易导致后来对学生培养的差距。

3.2 办学模式的误区

当前我国MPA的培养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并没有形成完善成熟的模式,并且在不同学校中对MPA的培养差异较大。从院系设置上来看,MPA通常设置在公共管理学院、人文学院以及工商管理学院等,给学校日常的管理带来了麻烦。在办学模式上,不同培养单位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因此需要对办学模式进行规范。

3.3 课程设置的误区

在对MPA课程的设置上,我国仍然处于对课程的摸索以及改进之中。当前我国在公共管理硕士课程设置上主要存在着课程设置雷同、课程质量不高以及课程结构畸形等特点,不利于公共管理硕士人才的培养以及提升。所以我们需要加强对公共管理硕士课程设置的更新,使其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

4 实践活动提高MPA工作能力,毕业论文提高教学管理质量

公共管理硕士(MPA)培养的目的是通过学员们的工作能力,增加他们的理论基础,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因此为了加强对公共管理硕士(MPA)的培养质量,培养单位需要从学员们的实践操作以及理论学习入手,加强对MPA学员实践活动的考核,例如按照培养单位的培养手册,让学员按时完成一定量的工作实践。同时培养单位要根据MPA学员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他们的实践活动给予积极地指导。

学位论文是公共管理硕士(MPA)培养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员学习情况的重要依据。同时学位论文的好坏也是培养单位培养质量以及教学水平的反应。因此加强对公共管理硕士(MPA)人才的培养,加强对他们学位论文水平的管理,从选题、开题到论文的撰写,都需要严格监督,不断完善论文写作以及答辩体系,做好论文的评审工作。而导师则需要对学员们的论文写作进行积极的指导,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出发,让学员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好学位论文的写作[3]。

5 结语

公共管理硕士(MPA)是为政府提供专业型、高素质管理人员的一种途径,从我国当前对公共管理硕士(MPA)的培养过程来看,存在着课程设置不清、定位以及办学模式不明的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对公共管理硕士(MPA)的培养质量,为政府以及公共机构培养更多高水平的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袁兆国.试析提高公共管理硕士(MPA)培养质量[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8):196.

[2]曾垂锐,田莉,黄雕,等.国内高校公共管理硕士(MPA)课程设置比较探究[J].教师,2018(12):39-40.

[3]孟娜.我国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课程设置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

作者简介:徐长修(1986-),男,汉族,山东菏泽郓城人,本科,研究方向:公共管理专业(MPA)。

猜你喜欢

培养策略
培养数学学习兴趣的几点尝试
小学中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探究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职数学学习反思能力的培养
小学教育中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及其培养策略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