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梦”与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2020-02-22孙晓艳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中国梦价值观大学生

孙晓艳

(青岛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 青岛 266071)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落后的社会生产和人民长期遭受压迫已成为了过去式,现在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呈现高质量发展新态势。根据实际发展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性的提出了“中国梦”这一富有内涵的执政理念。2017年党的十九大顺利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相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久就可以实现。青年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肩负重任,此时以“中国梦”为引领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以期青年大学生落实责任、承担使命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

1 “中国梦”的思想内涵及现实意义

1.1 “中国梦”的思想内涵

“中国梦”这一价值理念,寄予着华夏儿女的殷切希望,其内涵丰富,具体来说,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三大要素环环相扣、密不可分。

首先,实现国家富强,是指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高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国家富强,再创辉煌,这是13亿中华儿女对祖国的美好寄托。国家富强、民族独立,才能相应的提升国际地位,赢得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自鸦片战争后的历史证明,落后就要挨打,只有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扩大对外开放,国家才能饱含生机活力,社会才能更加安定和谐,人民才能过得幸福安康。总之,“中国梦”就是要让中国人更有自信、更有尊严的立足于国际社会,生活得更加幸福。

其次,实现民族振兴,就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强大,继承并创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及先进的文明成果,打造出符合时代潮流的新文化,展现中华民族的气势和底蕴,不断实现自身发展与强大,以崭新的卓越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曾拥有非常令人骄傲的成就,历史记录着我们辉煌苦难的历程。振兴中华,不只是简单的重现光辉的历史,而是要让昔日遭受列强侵略而丧失过民族自尊心的中国经济更加发达、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民族振兴,也会更好地造福世界人民,共创世界美好的未来。

再次,实现人民幸福,就是指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升、权利保障更加充分、人人得享共同发展。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在经济实力稳步提升的同时也要密切关注各行各业人民的生活状态,加强社会保障力度,打赢脱贫攻坚战,缩小贫富差距,改善人民的生活,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1.2 “中国梦”的现实意义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难免会有艰难险阻,但是中国人民充满信心,“中国梦”也始终以其强大的力量,指引着人们勇往直前。

一方面,在“中国梦”的影响下,全国上下同心协力,艰苦奋斗,改变了往日落后局面。封建时期的中国盲目自大、闭关锁国,所以在近代遭受了列强欺凌、山河破碎、民生凋敝的折磨,但仍旧有无数仁人志士怀揣爱国心、报国志,他们勠力同心、矢志不渝。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始终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踏实肯干、奋勇拼搏,把一个个曾经以为遥不可及的梦想都变成了现实:顺利实现了改革发展梦、载人航天梦、百年奥运梦、海洋强国梦……也实现了有房住、有车开、看病易、生活有保障的百姓梦。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一个更加美丽的“中国梦”将在我们的奋斗中一步步成为现实。

另一方面,在“中国梦”的鼓舞下,青年人变得更有理想,更有追求。青年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主要群体,必须摆正姿态,牢记责任和使命,努力和全国人民一起,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给“中国梦”注入新的思想活力,使其更富有时代价值,指导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当我们庆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时,作为祖国之栋梁的大学生们,应该领悟陈寅恪先生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做一个慎独、理性之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人云亦云,不固步自封;还要心存一种责任,肩负一份担当,应该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大学生的寄语,深谙新思想、承担新使命。

2 “中国梦”和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关系

2.1 “中国梦”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目标一致

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就是使青年的思想道德观念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让他们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待问题。“中国梦”是大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一盏明灯,它同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最终目标相一致,即都是为了引导大学生积极进取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大师生座谈时勉励青年大学生:“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我记得,1981年北大学子在燕园一起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今天我们仍然要叫响这个口号,万众一心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1]从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讲话中,我们能够深深感悟到:总书记对青年大学生寄予厚望,用青年梦托起中国梦,是大学生群体理应肩负起来的时代责任。以“中国梦”为引领,敦促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激励大学生奋勇向前,才能使他们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

2.2 “中国梦”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相互促进

一方面,“中国梦”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明确了方向。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目的在于传导给他们社会主流价值观念,使他们秉承正确价值观,为社会发展而贡献力量。“中国梦”这一科学内涵的提出,丰富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成为大学生追求和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方向。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之中,能够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提升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

另一方面,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能够起到宣传落实“中国梦”的作用。“中国梦”是适应当前社会发展要求的价值理想,是正确的目标导向。但是“中国梦”具有着丰富的内涵,涉及层面广泛,要想被大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必须要借助一定的载体和方式传导、传授给大学生。而高校开展的价值观教育就是大学生熟悉、把握、践行“中国梦”的有效载体和渠道。

3 以“中国梦”为契机,加强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有效对策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时期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大学生的道德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要把握“中国梦”的科学内涵,以实现“中国梦”为契机,团结各方探寻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有效对策,力求改善大学生的学习认知、教育实践环境。

3.1 充分发挥思政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讲话时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2]价值观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必须重视思政课教学发挥的重要作用。当前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就是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基础理论课,应充分发挥这一课程的育人功能:挖掘与实现“中国梦”有关的典型人物典型事迹使受教育者有所感悟、有所熏陶;在课堂上传导公平、正义、爱国、守法等正确价值理念,使大学生受到系统全面的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另外,教师要精心备课,创造性地开展课堂教学,营造对学生具有吸引力的课堂教学环节,充分发挥课堂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3.2 丰富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高校的价值观教育如果仅仅通过课堂教学,就会失去社会生活这个生动直观的第二课堂。社会实践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提前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所以,高校开展教育教学要立足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自觉接受正确的价值观教育。例如,我们可以结合“中国梦”这一时代主题, 创新实践形式,开展以践行“中国梦”为主题的社会服务活动,鼓励大学生走进农村,为乡里乡亲普及“中国梦”知识,让这一价值理念能够深入人心。这样,大学生能够在此期间获得丰富体验,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力也能得到有效提升。

3.3 优化网络媒体环境,灵活掌握教育方式

当前社会,互联网飞速发展,信息的传播速度和更新周期因此都极其迅捷,给大学生以“中国梦”为契机,为提高自身素养提供了更便捷的机会和条件。现在,“微信”“QQ 群”、微视频成为新闻舆论传播的有力载体,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流行时尚来学习和讨论“中国梦”,加强交流。我们尤其应当充分发挥如微博、社交网络、校园贴吧这类平台的作用,实现价值观教育网络对接,扩大学生交流的范围,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另外,要建立健全网络管理制度,加强网络价值观教育管理,为有效开展价值观教育营造良好的网络新媒体环境,从而不断扩大当前高校价值观教育的覆盖面,为未来中国的发展培养优秀的人才。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3]十九大报告最终落笔于对青年的希望,毕竟所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终都要青年来担当。2020年新年伊始,我们就面临着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在这场硬仗面前,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同抗疫。我们也不难发现在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中有很多“90后”的年轻人,他们或许刚刚走出学校,踏入社会,脸上还显现着些许的稚嫩。但他们十分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毫不退缩,为社会为国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是青年人在实现“中国梦”道路上勇往直前、甘于奉献的重要体现,也是青年群体学习的榜样。新时代的大学生应深入理解“中国梦”的深刻内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树立和秉持正确的价值观,积极投身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中国梦”大厦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中国梦价值观大学生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