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农村初中七年级名著阅读指导站
2020-02-22吴碧瑜
吴碧瑜
语文的本质是“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透视部编教材,从教读到自读再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选入的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推荐的名著阅读更是伟大之作,名著阅读也作为主要学习单元穿插到教材之中。这无不显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体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视。但是名著阅读“读什么、如何读、怎样读有效”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一线教师。农村初中生基于知识水平、家庭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学生缺少名著阅读机会、习惯、方法,很多学生存在“自读困难”,名著阅读成为农村初中生的软肋。名著阅读指导站旨在营造阅读氛围,以任务驱动学生阅读,探究有效阅读策略,以个性为起点,使学生收获知识,开阔视野,丰富生活。同时,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其能自主阅读。
一、第一站:自由自主阅读
1.“户外阅读”朋友圈
“户外阅读”朋友圈,即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以组长为中心,辐射四周和组员组成一个“朋友圈”,每周五下午语文课上,每个“朋友圈”带着自己的书,在校园活动区域内席地而坐,“圈式”各样,在天空下自由自主阅读。自由自主阅读是指纯粹因为想阅读而阅读,不需要圈点旁批,不需写读书报告,也不用回答章节后的问题。若是不喜欢这本书了,也不必勉强读完它,可以换一本读,或者稍作休息,放松心情。农村初中生的家长文化水平不高,对阅读并不重视,很多学生的阅读量少,范围狭窄。“户外阅读”朋友圈,遵循学生的“个性”,在同龄人影响下,学生自由阅读。同时教师也在阅读,树立典范。师生依照“个性”,读法自然,自由安排,自主选择,自在阅读。学生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广泛阅读。这是阅读指导站的起点。
2.“阅读休息”补给站
任何一种活动累了都需要休息。心流是当人们专注而轻松地投入某种活动时所达到的一种心理状态。当人们处于心流状态时,日常关注的事,甚至是自我的感觉都会消失,对于时间的感觉也改变了,活动以外的其他事情都觉得无关紧要。有研究发现,阅读是最常被提到的“心流”活动。开学初,笔者印发一份“致家长的一封信”,信中阐述当前孩子的阅读现状,阅读的重要性,以及中考名著阅读考查方式等内容,罗列部编教材七年级上下册的名著书目,邀请家长做“乘务员”,为孩子提供“购买书籍”“检票提醒”(监督孩子是否在阅读)“其他帮助”等服务。学生在学习之后,需要放松,需要排遣压力和情绪,可以在午间或者晚上,以舒服的方式,进入“阅读休息”补给站,让学生享受这段阅读时光。
二、第二站:巧借媒介有效导读
《中学生天地》是学生身边的刊物,学校七年级所有学生都订阅了。学生在闲暇时或讨论里面的话题,或阅读同龄人的故事。《百年浅吟》是《中学生天地》“发现”栏目版块“爱生活”里的一篇文章。此文叙述了小作者在阅读名著《朝花夕拾》后内心的点滴感受,真心阅读,真情流露,认真思考。于是,设计《百年浅吟》导读《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课。同时,在班级墙上开发同名版块“我在读”,将学生阅读名著后书写的阅读感受上墙,记录阅读点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化解学生怕作文的思绪。导读课(节选):教师导读,方法分步。
1.对比阅读,找出不同:阅读《百年浅吟》和自己的自读汇报对比,思考:为什么小作者能写出如此真切的文章,教师总结:小作者选材新颖,视角独特,从自己的切身感受出发,联系鲁迅先生的资料,浅吟对朝花夕拾一书的感受与体会,表达作品主题的理解。真实叙述,真心抒发,真情流露。从初读到再读,思维深度加深,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
2.再读名著,修改练笔:(1)学生根据写作主题,取舍材料,如选取《阿长与〈山海经〉》,再次阅读此篇,定中心,列提纲,安排详略,确定顺序。(2)根据提纲,修改课前写好的自读汇报,练笔提升。
3.浅吟体会,拓展阅读:(1)小作者以《百年浅吟》讲述朝花夕拾带给他的无尽春华秋实,也叩响了我们心中《朝花夕拾》的另一扇门,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诉说了真的情怀。你还阅读过鲁迅哪些文章,清浅吟体会。(2)《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指出:整本书阅读的第四个层次是“主题阅读”。在阅读《朝花夕拾》基础上,引导同学们浏览与主题相关的书,PPT投影拓展阅读书目(有鲁迅的其他作品,也有同时代文人的作品,如郭沫若、胡适、萧红等人),厘清问题,界定议题,分析讨论,进行拓展阅读。这个任务有些难度,可以选择性完成。
三、第三站:师生共读,整合拓展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都已经家喻户晓,但是少了“原著的味道”。阅读原著,与文本对话,寻找“原味”。
第一步:翻看原著,先读“薄”:观看前言后序,了解写作背景、主要人物,做人物关系图。观看目录,了解故事梗概,归纳主体部分。采用浏览、选读、跳读来阅读全文,把握大致情节。
第二步:取其精华,再读“厚”:经典名著,其精华之处非一眼观之,必须精读,去细读、精思、鉴赏,才能贴近“原味”。因此,学生课下阅读原著,进行打卡。打卡方式有两种,任选其一完成。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参与式地评价。学生将自己阅读之处进行绘画,然后在早读课上“说图解义”,并由其他同学打分评价。《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反思。
第三步:专题探讨,读其“味”:学生活动中学生自选一个专题,进行《西游记》研读,然后展示汇报,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专题一:“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闲话那些神魔。专题二:书中“文备众体”的特点。(文备众体:中国古典小说的特点,即小说中穿插各种诗词、散文、唱曲。《西游记》里,作者运用大量的诗词歌赋来描述场景、塑造人物、表达主旨。)专题三:幽默讽刺与诙谐有趣的风格。教师活动中编制原创试题:试题示例1:胡适在《西游记考证》中说道:“正因为《西游记》里种种神话都带有一点诙谐意味,能使人开口一笑,这一笑把那神话‘人化’过了。”结合第五十九回和第六十一回的情节,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试题示例2:有人说:“孙悟空具备‘物性’‘神性’‘人性’于一体。”你赞同这个说法吗?结合原著,说说理由。
阅读是最浪漫的教养,爱看书的孩子永远不会寂寞。阅读行为本身就会提升阅读的兴趣,一次美好的阅读经验就可能让人爱上阅读。无论采用什么阅读策略,最终是让学生成为阅读书的人,开始主动地阅读,关上书,能听到“这是一本好书”“真好看,我想看第二遍”“我喜欢这本书”的心声,能自主阅读。通过名著阅读指导站,让学生拥有这美丽的教养,无论身在何地都不会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