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2020-02-22赵玉萍
赵玉萍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形成创新性的思维方式。特别是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推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再一次被强调,成为了培养和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本文将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面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借助情景创设的教学模式,结合多种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以期为教师调整教学方针提供可行性的参考意见。
一、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艺术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往往以应试作为教学目的,在无形中也让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形成了一种向“分”看齐的心理,经过长时间的重复和强调,这种错误的教学理念愈演愈烈,甚至很多家长、教师将语文阅读教学也当成是学生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内容在设置方面以初中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为基础,因此抽象性的内容少,故事性的内容多,特别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占主要部分。
例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都是以四季为主要的描写内容,同时又向读者传递了或愉悦、或沉闷的心情。实际上每个人对同一的事物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理解课文,像学习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眼里的冬天是什么样子的,周围的景色又是怎么样的,路上看到的行人都在干什么,等等。
又如,在《社戏》的教学中,逼真且具有较强的水乡韵味的生活场景是本篇课文的重点描述内容,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借助影像资料或者图片进行展示,另一方面作为苏州本地的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眼中的江南水乡是个什么样的风景、风情以及趣事等,并将学生的讨论主题与阅读思维引向文章中的“月夜”“水乡”,以唤醒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其发现美与欣赏美的意识,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二、设置个性化问题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设置个性化的问题是能够促进学生情感体验,营造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激励学生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情境创设的灵魂就在于提问题,好的问题是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到课堂当中。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只有做到个性化,具有创新意识才能让学生赢在起跑线上,因此教师无论在备课过程中,还是在课堂教学中都特别重视个性化教学的渗透。
另外,学生们因为成长环境与生活经验不同,所以对事物的认知也会有所不同,这意味着他们的学习能力也会存在差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考虑教学主体,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科学合理且难度适中的教学内容,设置个性化问题,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以《藤野先生》为例,教师在教学前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以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学生们开始讨论各种各样的职业,等到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做一个总结并说自己想做一个像藤野先生那样的人,学生这时候都开始疑惑谁是“藤野先生”,他做了什么?接下来再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阅读当中,能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改变了以往直接询问作者生平的问题,而是选择从文章中人物入手,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引导学生建立人生规划,通过这些引导性与启发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可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内容,以增强其语文阅读效率,提高教学有效性。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具有多样性、创新性等特点,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在阅读中成长。
三、提高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范围
鲁迅先生说过:“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课堂上充分地调动学生多感官的参与,才能使学生体验到文本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随着多媒体基础设施水平的提升,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来调动学生多感官的参与已经不成问题,但是怎么用才能发挥最大的效果成了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首先,利用画面影响学生的视觉,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教师的课件制作要紧跟着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体现出情景之间的区别,多使用绿色、黄色等色调,表现出课本所展现出的欢快氛围。
其次,利用声音影响学生的听觉,播放《纪念白求恩》的朗诵片段,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声音传达的感情,通过对耳朵直接的冲击达到快速带入情景当中的目的。
最后,利用视频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皇帝的新装》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很多学生在小学的时候就已经有所了解,但是很少有学生会去看《皇帝的新装》的电影,在课上播放一段歌舞电影《皇帝的新装》,开拓学生的思维,同时在课堂上引进国外文化,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从电影的图像、演员的语言等能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易于接受和理解,此时教师再加以指点和启发,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同时配上有感情的讲述,使学生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
四、融入故事教学方法
故事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所讲授的内容穿插些相关的简明、短小的故事,以强调所讲内容,或者干脆就用故事内容代替讲课内容,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听课兴趣、启发学生思考、直接从故事中悟到蕴含的道理、掌握其中的知识技术等的一种深入浅出、化繁为简、寓教于乐、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故事教学法是情境创设的核心内容,对于初中生来说,没有什么比听故事更有意思的事情了。
故事教学法正是以学生的好奇心为基础,通过故事导读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作者、对内容的理解程度,学生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地与文本、与作者对话的过程,真正的阅读就是与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通过故事感染作者的情绪、体验作者的情感。《岳阳楼记》的自然风光描写十分动人,特别是细节描写出神入化,其中还表达了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思想,在教学前,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范仲淹创作《岳阳楼记》的背景,刚刚被贬官的范仲淹受好友的委托为刚刚建成的岳阳楼作记,但实际上范仲淹从来没有去过岳阳楼,他的文章是根据画写出来的。学生听到这一段介绍后会代入其中,设身处地的思考范仲淹当时的思想感情,就理解了为什么范仲淹在文章的最后说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综上所述,在教学内容中增加教育的内容,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搭建通向成功的桥梁。首先,教师作为阅读教学的中心人物,首先要建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点,梳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其次,了解、学习和吸收创新性的教育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最后,做好自身角色的重新定位,从“教育者”转变为“引导者”“学习者”和“研究者”,真正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翁,通过启发性的教学来促进和培养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