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有效思维课堂的建构策略——以《呐喊》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

2020-02-22王龙飞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呐喊整本书研讨

王龙飞

浅析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有效思维课堂的建构策略——以《呐喊》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

王龙飞

(延边第二中学,吉林 延吉 133000)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第一个任务群就是整本书阅读,如何在整本书阅读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升思维发展的品质,成为了语文教育工作者们共同探讨研究的问题。

有效思维;整本书阅读;建构策略

对语文阅读教学而言,单篇文本阅读教学是基础,占据着语文阅读教学的绝对地位。但从一个人的成长发展来说,读整本书,积累经典名著,意义极为重大。通过经典的积淀,整本书的阅读,才能让一个人更加清楚的认识事物的全貌,进而认识整个世界。就当今阅读现状而言,碎片化阅读是普遍存在的一种阅读方式。学生要想开拓视野,拓展思维,提高审美鉴赏能力,提升语文学科素养,仅仅通过片段式的阅读是完全不够的,急需静下心来沉淀自我,用整本名著丰盈自我。读整本书是培育高质量人才,全面提升学生素养的重要途径。

一、整本书教学内容的选择与阅读指导

1.教学内容的选择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课程标准并没有对整本书阅读教学在内容选择上提供明确的方向,这样就更需要师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出合理的选择。可供整本书阅读的书籍种类繁多,有文学类的书籍,也有非纯文学类的著作。前者有《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后者如《人间词话》《中国哲学简史》等,不同类别的书籍都可以进入整本书阅读的文本选择序列。整本书阅读内容选择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结合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阶段,选择真正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经典著作;其次,在选择阅读内容的时候需尽量契合学生当前的学习的需要;除此以外,在作品的难度方面,尽量选择了难度适中的作品。

2.整本书阅读指导

首先是专题研究阅读。结合不同层面的“议题”确定读书的方向,通过专题讲授的方式和学生研讨学习。比如在阅读《呐喊》的时候,确定“走近作者”“作品中的人物”“作品中有深意的细节”等几个专题。其次是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来读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掌握这种方法,教师要专门讲解圈点批注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批注的几个层次,明白什么地方应该批注,应该做怎样的批注等。再次是探究式阅读。提示学生在精读的时候要一边读一边思考,粗读是能够走进文本,而精读的要义在于从文本中走出来。读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学思结合,要对文本进行独立的审视判断深思,能够读出问题来,这才是读书更高层次的境界。最后是结合短篇小说集的特点,重新梳理作品推进阅读。《呐喊》是一部短篇小说集,一共有14篇小说,内容不集中、人物比较多,但反映的时代和主题相同,基于这样的特点,可以采用以主题思想为纲,对主要人物和社会环境进行了集中梳理,推进《呐喊》阅读。

二、教学过程中有效思维的建构

1.教学目标中有效思维的建构

依据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和建构有效思维课堂的要求,本节课教学目标可定为“运用圈点批注、研讨、研习学案等方法梳理文本主要内容;对作品中人物形象进行分类,领会作者创作意图;研讨探究作品中的社会环境,鉴赏作品精巧的构思技巧。”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科核心素养等要求,本节课的重点放在“掌握通过探究人物形象、社会环境等角度分析短篇小说集的阅读方法”,教学难点是“领会作者的构思技巧,理解作品的主旨内涵”。

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可以指向语言品味或语用能力,可以指向审美品味或鉴赏,可以指向思辨,也可以是文化传承与理解,但是要达成这些目标几乎都离不开阅读方法的指导。因此,在设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可以以主题主旨为主线,以阅读方法为抓手,让学生能够通过浅层的梳理归纳上升到对规律性事物的深层认知。整个教学目标中贯彻提升学生思维深度,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等方面的要求。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多角度深层次分析,实现学生思维的由浅入深的变化,拓展思维的深度。对社会环境的深入研讨,能进一步提升学生思维的广度,让学生深入思考,进一步领会作品的主旨。

2.教学过程中有效思维的建构

就语文课程目标的四个核心素养而言,整本书阅读的整体建构、整体把握更多地指向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不论是文学名著的主旨思想、情节结构还是艺术构思、人物形象等方面,都需要学生运用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等思维手段,发现问题并能对问题有进一步的思考。通过精心设置各个教学环节,让思维的有效性在课堂中进一步彰显。

首先是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进行整本书阅读。以《呐喊》为例,在学案上布置了4个学习任务。教师可在学习任务前面写下任务说明 “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鉴赏方法也不尽相同,《呐喊》是一部短篇小说集,在分析鉴赏时我们要从小说人物和社会环境入手,进而把握理解整部作品。阅读作品完成学习任务1—3;在对作品内涵有了较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完成学习任务4”。任务说明的后面是4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这些学习任务的设置让学生在读整部作品的时候更有方向感,能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为学生深入思考研读作品打下了基础。

其次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研讨和探究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依据相关任务群引导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真实阅读、深入思考、充分交流与展示,真正激发学生的思考问题意识,落实有效思维课堂的要求。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共同研讨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学生积极阅读,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成为独立思考的阅读者。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的“为何鲁迅先生这部小说中几乎没有什么形象让我们比较喜欢”,这就源自学生的提问,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对人物形象归类之后,又进一步深入对同一类别中的人物形象进行了研讨,由浅入深提升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在对小说故事发生的地点进行研讨的时候,先易后难,课前总结已经明确故事地点的篇目,课上共同研讨没有明确说明故事发生地点的篇目,通过共同研讨进一步达成一致。明确了小说围绕“北京、县城、鲁镇、村子”等几个地点,印证了从上至下封闭的社会环境;通过故事发生在相邻的地点这一特点,印证了人们的麻木和冷漠。通过分析小说的环境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作者精巧的艺术构思。

最后是在教学过程中坚持读和写相结合。教师通过多样化的读写活动,更有利于满足学生个性化阅读,调动学生思维的能动性,落实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在读写活动中,学生所获得的相关知识、审美能力等会促进学生的写作,在创作过程中学生的语言建构或思考感悟反过来推动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层发展。把阅读和写作联系在一起,用探究性学习的方式鼓励思维的参与,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如布置学生给《呐喊》这本书写一段推荐性的文字的学习任务。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学生能对鲁迅及《呐喊》这部书有更深入的认识,更能引发学生的深思。通过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悟和体会,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拓展了广度,强化了深度。

总之,在整本书阅读课堂中,教师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但主导者不能完全代替主体,还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真正地融入到课堂,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要运用多种方式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走进名著作品,再从名著作品中走出去,进一步提升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积极构建有效思维。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张颖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策略[J].学科教与学,2014(7).

[3]余党绪.思辨性阅读是整本书阅读的内在需要[J].语文学习,2019(6).

2020—11—05

G633.33

A

1673-4564(2020)06-0219-03

猜你喜欢

呐喊整本书研讨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2020年思辨式整本书主题阅读1+2书单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阅读《呐喊》《彷徨》的记忆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
新形势下临床医学教育方法的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