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LIL理念的公共英语和思政教育内容融合的教学探索
2020-02-22常静雯
常静雯
基于CLIL理念的公共英语和思政教育内容融合的教学探索
常静雯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
在CLIL理念的指导之下,可以对公共英语的教材进行充分挖掘,使其人文以及思政等相关方面的多重内涵得到充分地挖掘,并且在英语课堂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融入相对应的内容和理念,这样能够使教学评价体系得到不断的优化,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思政素养,使公共英语和思政教育充分融合,在更大程度上提升大学公共英语的教学质量。
CLIL理念;公共英语;思政教育;融合策略
在大学的公共必修课中,公共英语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公共英语有着十分典型的人文社科性质,针对大学思政教育而言,可以有效利用公共英语这样的优势平台,使学生的思政素养和英语素养得到充分地培养,使两者有效融合,从根本上排除传统意义上的分离式的纯语言技能教育,更加关注公共英语的内容学习和学生思政理论知识的学习,实现语言与内容融合式学习的CLIL教学。
一、CLIL理念的主要内涵
CLIL理念也叫做“内容与语言融合式学习”,它的英文全称是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 tedLearning,是由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的外语综合培训(cLIL)专家David Marsh教授基于Hymes的“交际能力”理论和Halliday的“功能语言学”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其内涵主要包括Communication交流、Content内容、Culture文化、Cognition认知力。CLIL理念的教学目的是为学生构建更为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能够通过语言交流学习到全新的文化,在教学方法层面更加强调语言的输出和互动性。
二、基于CLIL理念的公共英语和思政教育内容融合概述
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过程中,以该理念为指导,可以充分实现语言学习和内容学习的有效平衡,使语言的学习过程和内容学习过程充分融合,实现语言与知识学习同步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关注互动和语言输出,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激发,同时以学生为中心创设更逼真的交际情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充分增强,让学生在语言学科内容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其他文化,这样能够培养出高质量的具备更高文化内涵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在该理念的指引之下,充分实现公共英语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有着十分显著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这样可以使在公共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融入大学思想政治功能和意识形态的教育,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在公共英语和思政教育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三、基于CLIL理念的公共英语和思政教育内容融合的教学策略
1.灵活有效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CLIL理念的指引之下,要充分认识到大学公共英语课程的核心特征,它的内容更为丰富,学时比较多,而且覆盖面比较广,所以在公共英语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着重针对大学生进行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作为良好的教育阵地,充分实现学生语言教学和内容教学等方面的充分融合,从而使学生的英语知识以及思政素养得到全面提升。例如,在《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版)》第五单元“Weeping for My Smoking Daughter”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吸烟这样的比较热门的话题,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例如,引用TFBoys组合中的王源在公共场合吸烟被网友批评的事件,以此作为切入点,进一步有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吸烟是否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讨论,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西方现代文明中对于吸烟的看法,从而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掌握西方现代文明的主要内涵和特征。在形成一定的认识之后,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讨论的主题可以设为:西方现代文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文明概念两者的区别和共性。在讨论中得出,西方文明往往是从个人角度进行切入的,更加关注个人实现物质文明,而社会主义文明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作用。通过这种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公共英语的教学和思政教育充分融合。不仅使学生对于英语知识有更深的了解和体会,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接受到更生动直观的思政教育,让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深远意义有更深的了解和体会。与此同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知识竞赛、案例引入等相关方式,使课堂教学氛围更加良好和谐,或者有效利用慕课、翻转课堂等现代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充分的挖掘,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政素养,从而充分确保公共英语教学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
2.优化和完善课程设置
在公共英语和思政教育互相融合的过程中,教材和课程内容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想使两者实现有机结合,就需要在教材和课程设置方面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针对公共英语教材而言,可以在教材中有针对性地添加与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经济等相关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对于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以及伟人等能够有充分地了解。在讨论和练习环节可以设置中西方思想道德、文化等方面的话题,让学生深入讨论,以此使学生的文化自信得到充分的增强,对于民族文化有深刻的认同,并充分认识到民族文化的发展起源,进一步有效理清本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联系以及差异,以此使学生的学习视野得到不断的开拓,进一步增强其思辨能力。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以在公共英语课程中设置“中国文化概况”等相关内容,通过英语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人文风俗等内容,使学生能够用英语更好地表达中国文化,具备跨国界的沟通能力,树立民族自豪感,以此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接班者和建设者,具备相对应的信心和能力。
3.开拓第二课堂
第一,可以有效利用英语赛事等相关活动,使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得到充分的体现。高校要积极有效地组织学生参与相关赛事,以此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使其人文素养,道德素养得到全面提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第二,利用校级活动,使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得到充分提升,进一步有效开拓大学英语的第二课堂,使思政教育有广阔的阵地,充分确保学生思政教育和英语教育有机融合,发挥协同效应,以此使教育的实效性得到充分提升。第三,利用新媒体平台,使思政教育和英语教育的时效性得到充分提升。英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设立微信群等形式,把第二课堂向新媒体平台进行有效延伸,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教学管理、人文关怀等等,以此使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为其全面发展夯实基础。
4.全面提升公共英语教师的思政意识
要想使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和思政教育充分融合,在CLIL理念的引导之下,就需要公共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具备相对应的思政意识和思政技能。教师要充分认识思政课程的重要意义、主要内涵和价值,并自觉肩负起思政教育的任务,有意识、有目的地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宣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此为指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指导学生为努力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教师自身要加强道德修养建设,发挥道德模范作用,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有效传播先进的思想文化,以身示范,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作为公共英语教师,在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的同时,也要具备英语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学校相关方面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国际交流机会和学习平台,同时要求教师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把握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具备国际视野,了解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使教师能够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推进中国文化和英语文化的交融和结合,使学生提升中国文化自信。
总而言之,CLIL教学理念更着重关注内容学习和语言学习的有效融合,这与高校学生公共英语和思政教育的教学要求是高度吻合的。所以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基于CLIL教学理念在公共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文本教材,使课堂活动得到不断地充实和丰富,针对评价体系进行不断的优化,从根本上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思政教育能力,以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确保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得到进一步的拓展,进一步创新和优化公共英语和思政教育相互融合的教育方法,使两者实现协同效应,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以此确保学生的思政素养和英语应用技能得到充分提升。
[1]陈顺利.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9):121-122.
[2]于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以长春中医药大学为例[J].现代交际,2018(16):189-190.
[3]王宗忠,孙芳,薛文隽等.融医学人文于英语教学的课程思政探索——以Medical Story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4-76.
[4]王卉.基于泛在学习环境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融入路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1):63-64.
[5]刘思明,王一磊,刘芳.基于CLIL理念的大学英语与人文素质融合教学实践[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74-76.
2020—07—02
G642.0
A
1673-4564(2020)06-0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