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治机会结构视域下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优化研究①

2020-02-22黄汝娟

实事求是 2020年3期
关键词:政治大学生

黄汝娟

(江苏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 徐州221116)

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一方面具有知识水平较高、政治思维活跃和参与意识较强的优点;另一方面又呈现出政治思想不成熟和理性程度不高的缺陷。在当前网络社会的背景下,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呈现井喷式增长,这一方面对推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和国家民主政治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另一方面,如果不能正确引导和规制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也可能产生破坏政治稳定和影响政治秩序的负面影响。政治机会结构作为影响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关键变量,既决定着其参与空间和可获取的参与资源,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参与行为的特征。改革开放以来就我国政治机会结构的状况而言,一方面,政治机会结构的改善有利于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增加;另一方面,现有的政治机会结构也包含着使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走向盲目、无序和非理性的要素。因此,从促进大学生有序网络政治参与的视角来检视当前我国政治机会结构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双重影响,并通过有针对性地改进政治机会结构来推动大学生网络有序政治参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政治机会结构的改善与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增加

政治机会结构是政治过程理论中的核心概念,这一概念最初是作为研究社会运动的工具被提出来的。在后续的研究中人们发现,政治机会结构不仅决定着社会抗争的发生几率,而且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进行政治参与的空间、通道、机会和风险,因此也是透视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工具。所谓政治机会结构,塔罗对其所下的经典定义是“开放的政治通道、具有影响力的盟友、分裂的精英以及镇压/支持”。[1](P128)“一个系统的政治机会结构能够为参与者提供某个进入既定政治系统的机会,行动者们通过政治机会可以影响政治系统中的政策制定与执行”。[2]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建设进程的推进和网络的普及,尤其是自媒体的广泛应用,我国的政治机会结构有了很大的改善,这既促进了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数量的增加,也催生了更多的网络政治参与类型。

1.政治机会结构的改善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参与通道,这不仅使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数量更多,而且使其类型更加多元化。首先,参与通道的增多促进了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数量的增加。改革开放之前和之初,因为受到政治经济等客观条件的约束,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方式主要局限于加入政治社团、投票选举、信访等形式。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推广和自媒体的广泛应用,政府有意识地开辟了许多网上政治参与通道。如在决策过程中的网上听证、电子政务、电子信箱等等;在政策执行和反馈过程中,出现越来越多的微信申请、网上审批、网络反馈等形式;在政府监督方面,开辟了诸如网络信箱、网络投票、微博问政等方式。所有这些,都为大学生进行网络政治参与提供了专门的通道。不仅如此,随着网络社会越来越发达,公共网络空间也越来越广阔,各类的网络社群、贴吧、论坛、微信和微博公众号等也为大学生获取政治信息、讨论政治问题和参与政治生活提供了更多的通道。据有关调查显示:“大学生最常用的网络参与平台分别是微信、新闻网站、门户网站、各种贴吧和论坛”。[3]政治机会结构的上述变化虽然对所有公民的网络政治参与都有推动作用,但对于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促进作用尤为明显。这不仅是因为大学生群体知识水平较高,网络运用更加普遍和熟练,更重要的在于这一群体历来都是最关心政治和政治参与意愿强烈的人群,而且新拓展的这些政治参与渠道比以前的政治参与渠道更加符合这一群体的参与习惯和参与诉求。

其次,自媒体广泛应用所提供的更加丰富的政治参与通道,不仅使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数量激增,而且使其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类型更加多元化。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在网络社群对各类政治现象和政策的讨论。就其参与的具体形式而言,既包括各类公共型的网络论坛,也包括私人型的网络社群,如微信群、微博等。这类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会影响网络政治舆论,而且会间接对政府行为和政策产生影响。二是对涉及个体利益的某项政策进行直接性的参与,如网上反映问题、表达诉求、网络举报、参与网上投票或者对政策表达意见等。这些直接的个体性网络政治参与行为是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主要形式。三是网络群体行为。如加入网络社团、参与网络集群行为等。

2.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获得政治参与盟友的支持。我国政治机会结构的改善,不仅体现为政治参与通道的增加,还表现为随着民主进程的推进,各类参与主体的发育和各主体间互动的增加。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也得到了更多盟友的支持。这主要表现在:首先,网络大V等传媒界人士的支持。各类网络大V既是网络参与的骨干,也是网络风向的领袖。因其有广泛的网络影响以及对各类社会和政治问题高度关注,其言行往往具有较大的影响力。网络大V为了获取更多的粉丝支持,会有意识地支持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各类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的行为,为其提供参与信息、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其次,公共知识分子的支持。公共知识分子是指“那些以独立的身份,借助知识和精神的力量,对社会表现出强烈的公共关怀,体现出一种公共良知、有社会参与意识的一群文化人”。[4](P29)不少公共知识分子同时具有大学教师的身份,他们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不仅在于网络空间的支持,更在于日常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和鼓励,以及其强烈的公共关怀精神对大学生的示范和引领。再次,同辈人群体的支持。如前所述,大学生会参加各类网络社团,这些团体因有共同的利益和爱好,并且都对国家的政策和政治具有浓厚的兴趣和密切的关注,因此在进行网络政治参与和表达利益诉求时会相互支持和援引。盟友的增多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提供了舆论、价值和技术的支撑,促进了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数量的增多。“零点调查民众信息显示,96.4%的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为互联网,日均使用互联网约6.1小时”,而且“53.5%的大学生曾通过网络政治参与表达自己的政治思想与意愿”。[5]

3.阶层分化和社会精英政治思想的多元化促进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增加。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收入差距分化促进了我国社会阶层的分化。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我国阶层状况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阶层分布结构、阶层利益、阶层矛盾张力等均出现新的变化特点”,尤其是随着“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张力越来越强化,越来越有可能从张力转换为矛盾,由矛盾转换为冲突”,[6]造成社会矛盾和张力显性化。社会结构的这种变化反映在思想领域,就是政治思想的多元化,即处于不同阶层地位和利益格局中的人们,分别从自己的地位和利益出发作出对政治和政策的判断,形成不同的思想和观点。这些思想和观点的差异性,有时甚至是相互冲突的。

上述阶层分化和思想多元化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促动作用在于:首先,阶层分化唤醒大学生的利益觉醒和自我意识,这是推动大学生进行网络政治参与的最根本动力。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所追求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利益的分化造成人们思想与行为的分化,不同阶层的人们分别从自身的立场出发,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必然反映为政治参与的增加。而大学生群体作为整个社会的一个缩影,同样会在利益分化的推动下通过网络参与的形式追求自身的利益。其次,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矛盾和阶层张力会不断催生公共议题,成为吸引大学生进行网络政治参与的主题。近年来,在社会、经济、环保、民生等各个领域产生的各阶层观点迥异甚至立场针锋相对的公共话题。这些话题由于事关处于不同利益阶层大学生的自身利益,因此也成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主题。再次,政治思想多元化及其带来的各种思想之间的争鸣与交锋,也是推动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重要因素。大学是各种政治思想活跃交流和交锋的前沿阵地,而大学生则是各种政治思想影响的主要对象之一,接受不同政治思想影响的学生群体,会形成对国家政治和政策的不同理解,进而会从各自角度参与政策讨论和争取相关制度变革。

4.民主政治发展所带来的政治氛围的宽松化,也是推动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政治不断发展,法治不断完善,人民的政治权利不断充实,政治言论空间不断扩大。国家为了提高治理能力和改进服务质量而鼓励广开言路,主动吸纳社会各界参与协同治理的政策,为大学生营造了适宜的网络政治参与氛围,从多个层面促进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首先,这种氛围鼓励大学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用合理的方式进言献策,表达诉求,参与网络投票,进行政治表达等各类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其次,宽松的政治氛围和国家主动吸纳民众参与的政策,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效能,增进大学生的政治认同,进而鼓励大学生进行更多的网络政治参与。

二、政治机会结构存在的问题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负面影响

尽管我国政治机会结构有了根本性改善,但由于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民主尚不完善,法治尚不完备,我国政治机会结构还存在参与渠道的效能较低、专业引导机构较少、政治思想整合稍弱和规制体系不完备等问题。这些问题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会造成较明显的负面影响。

1.政治参与渠道效能低导致大学生网络参与深度和广度不够。考量政治参与的标准除了参与数量之外,还要考量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虽然政治参与渠道的增多促进了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数量和种类的增加,但当前我国政治参与渠道的效能较低却限制了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广度和深度的拓展。这主要表现在:首先,微信、微博、论坛等各类网络平台虽然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便捷的参与通道,但由于这些平台远离政府的决策中心,相关信息很难进入政府的决策议程,因此,此类参与对政治和政策的影响有限。其次,虽然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平台、市长信箱等为大学生提供了直接的网络参与渠道,但一方面不少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还不成熟,据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国务院长期对政府网站进行严厉督察的背景下,仍有部分政府网站存在“网站管理不到位”“在线服务不便民”“互动渠道不畅通”[7]等问题。另外“还有一些地方,一边热衷于追逐新的传播方式,如微信、微博、抖音等,一边却管理不力,缺乏热情与责任心,甚至把这些原本是政府信息出口的平台外包出去,导致‘雷人雷语’不断,发布信息不认真、不严肃,对群众的咨询回复敷衍了事等”[8]现象。再次,由于我国的社会组织还不太成熟,网络社群更加稚嫩,他们在政治中发挥的作用还较为有限。因此,大学生通过参加网络社群等方式参与政治表达也受到较大限制。

2.网络政治参与专业指导机构的缺乏与大学生参与的盲目性。虽然目前各高校都有辅导员、班主任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但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对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持谨慎保留的态度,多数情况下辅导员、班主任并不会对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进行针对性指导。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辅导员、班主任、甚至不少专业老师对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都缺乏详细的了解,更没有深入的研究,因此也很难给予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指导。再加上多数大学生政治认知和政治价值观都还在形成之中,政治心理尚不完全成熟,因此在网络信息极其繁杂和真伪难辨的背景下,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难免会出现盲目性。首先,大学生容易受到各类虚假甚至是错误信息的误导。近年来,“网络水军”活动猖獗,他们往往借助一些能够伪装身份的软件来发布信息,通过制造话题,推动议题的扩散来影响舆论的方向,大学生由于缺乏专业、权威人士的指导,在网络政治参与时容易被这些片面的信息误导,在错误信息的支配下发表错误的言论,成为网络水军的帮凶,给地方政府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并增加工作困难。其次,由于缺乏专业指导,政治上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由于激情有余、理性不足,容易出现冲动、过激等行为。如有些大学生在中日关系紧张的情况下,在爱国激情的支配下,在网络上进行集结,策划过激行为,甚至最终演化为现实中的破坏行为。

3.多元政治思想交锋的环境造成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迷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虽然不存在西方国家普遍存在的精英的分裂,但随着利益的分化和外来思想的引进,政治思想出现了多元化的景象。然而,各类政治思想和观点的出现或者引入在繁荣我国政治思想界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类思想交锋和论战的情况。这种状况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也难免会产生负面影响,因为各类政治思想交锋和竞存的状况会使部分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面临迷茫和无所适从的困境。对于思想尚不成熟的大学生而言,各类复杂而具有鼓动性的政治思想,都可能会对其参与行为产生影响。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思想之间往往是相互矛盾甚至针锋相对,而且各种思想都貌似逻辑严密,言之有理。不少大学生要么会产生困惑,要么会表现为左右摇摆。因而,如果缺乏正确的政治思想的指导,显然不利于大学生进行有序网络政治参与。

4.非制度化网络政治参与规制的乏力与大学生参与的无序性。对大学生非制度化网络政治参与规制的乏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网络行为立法的滞后。由于我国网络发展极其迅猛,尤其是各类新型网络行为层出不穷,加上立法本身所具有的滞后性,使得网络立法难以赶上网络社会的发展进程。直到2017年,我国才颁布实施了《网络安全法》,而且一直到目前为止,“很多配套规定尚在制定之中,有些重大问题尚未达成广泛共识,有些配套立法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9]由于我国网络立法滞后也使得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立法相对滞后,如对其参与主体、参与渠道、参与方式、法律责任、以及合法与违法的边界等都缺乏明晰的规定。二是在“一票否决”式的问责体系下,制止和制裁非制度化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成本很高,有些地方政府和高校都倾向于通过“花钱买平安”的方式消弭各类非制度网络政治参与,这实际上纵容了非制度化网络政治参与的行为。

由于规制乏力,导致大学生非制度化网络政治参与较多,主要体现在:首先,部分大学生往往根据片面信息或个人偏好,其网络政治言论较为随意,缺少足够的事实支撑,无论是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评论,还是对现实政治问题或政治现象的讨论,都难免存在一定的错误政治言论,有时会造成网络空间的政治讨论的无序和混乱。其次,有些大学生网络政治诉求的表达因过激而出现无序。由于缺少足够的理性及法律规制的乏力,部分大学生对政治诉求的表达往往偏激,如通过在网上夸大事实进行发帖举报,或者非法披露其他公民私人信息,网上污蔑、诽谤他人,或者扭曲事实,宣传网络暴力等方式追求自己的不正当利益。再次,大学生参加网络社群和网络群体行为存在一定盲目性和无序性。由于网络的匿名性特征,大学生网络社群和网络群体行为容易陷入勒庞所说的“乌合之众”状态。据调查,“大学生们在网络上的集群行为呈现一种上升的趋势,不仅会对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产生较大的冲击,有的还会演化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给大学校园稳定和社会稳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10]

三政治机会结构的优化与大学生有序网络政治参与的推进

如前所述,当前我国政治机会结构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复杂而深刻的双面影响,为了实现大学校园稳定和促进我国民主政治稳步发展,需要进一步优化我国政治机会结构,稳步推进大学生有序网络政治参与。

1.在提升现有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渠道效能的同时,不断拓展新的网络政治参与通道。首先,推进回应型政府建设,提高政府回应各类大学生政治诉求的敏感性和能力。与以前相比,虽然地方政府更加关注包括大学生诉求在内的网络信息,但由于此类信息数量过于庞大而繁杂,地方政府有时缺乏对公共网络信息进行主动关注和回应的意识,往往是在问题发生之后才进行“救火式”处理,这显然无法满足日益增多的民众网络政治参与的需要。因此,要推进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必须提升地方政府对包括大学生在内的网络诉求回应的意识,提高其回应能力,尤其是对各类论坛、微博、微信、抖音等公共网络空间诉求回应的迅捷性和精准性。其次,创新电子政府和智慧政府建设,提高地方政府对大学生通过政府网络通道所表达诉求的回应和处置能力。应当看到,传统固定的、以发布信息为主的电子政务模式已无法适应多元政治参与的需要。因此,政府的专门性参与渠道应适应移动多媒体终端广泛应用的现实而开辟移动政务。另外,地方政府还需要改变被动服务的模式,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发智慧政府系统,分析和辨别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需求。再次,构建政府、社会、企业和公民的协同治理体系,将大学生网络社群作为协同治理主体之一纳入到治理框架之中,既可以发挥大学生网络社群协同解决各类社会和政治问题的作用,又可以提升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效能。

2.加强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专业化指导与引导,确保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沿着合法有序的轨道进行。首先,高校中要由专门机构负责并有意识地加强对大学生有序网络政治参与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一方面,需要培养其正确辨别和使用网络信息的能力。大学生首先应了解基础的网络知识以及掌握正确使用网络媒介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学习和判别网络政治信息的内在价值,挑选出有价值的政治信息,发展自己对网络信息的发掘、收集、组织、传播的能力,区分网络信息的真伪并判别其价值,熟悉政府的政策法规,理性发表自己的言论,实现自己的切身利益。另一方面,要培养大学生理性、合法和有序进行表达的意识。树立网络守法意识和参与责任意识,即在网络表达的过程中,要遵守相关法律,恪守法治底线,同时对自己在网络上的言论和行为要充分负责。

其次,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管控,大力打击和清除网络违法有害信息,为大学生提供真实有效的网络信息和优良的参与环境。网络有害信息“借助网络空间而具有更强的扩散能力,同时具有传播便捷性、主体隐蔽性、形式多样性等特征”。[11]为打击和清除网络有害信息,不仅需要加强立法设立法律边界,而且需要公安、网信等部门联手,社会各界广泛参与。

3.加强政治文化尤其是网络空间的政治文化整合,为大学生有序网络政治参与提供正确的思想支撑。有序网络政治参与的实现与良好的社会政治文化环境密切相关,要引导大学生进行有序网络政治参与,构建适宜的政治文化环境是其必要条件。为此,需要从两个方面加强对政治文化的整合。首先,要深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凝练、宣传和教育,以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以正确的政治舆论引导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为此,一方面需要深化大学课程教育的改革,除了进一步提升政治理论教育的效果,使其入脑入心之外,还应坚持在所有课程和所有教学环节中贯彻正确的政治导向,形成政治教育的合力;另一方面,需要在整个社会尤其是在网络空间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教育和引导,牢牢控制网络空间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阵地。

其次,要加强对各类错误政治文化和政治思潮的批驳和清除,使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免受错误政治思想的误导。这一方面需要网监等部门及时清除网络空间的各种错误政治言论,防止其传播和泛滥;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各类政治思潮的深入研究,从逻辑和现实两个方面加强对错误政治思想的批驳,使大学生能够明辨是非,自觉避免错误政治思想的误导。

4.加强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规制,依法及时制止各类大学生非制度化网络政治参与行为。

首先,加快互联网行为立法,为依法有效规制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行为提供科学的法律保障。如前所述,当前亟需为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各群体网络政治参与行为提供规则和边界,既依法保护和促进各类正当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又为及时制止和处置非制度化网络政治参与行为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目前,除了尽快制定《网络安全法》的配套法律之外,还需要制定专门规制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所有公民网络言论、网络利益诉求表达、网络结社等行为的法律。另一方面,在学校内部管理中,也需要在学生手册等规章制度中完善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规定,为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设置清晰合理的边界,使他们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有所遵循。其次,建立政府与学校衔接协同的规制大学生非制度化网络政治参与的工作机制。为此,需要地方政府的网监、公安部门与大学的学生工作部门、宣传部门、保卫部门加强协调与合作,建立信息共享和联动处置机制,构建以预防为主,及时处置和善后相结合的大学生非制度化网络政治参与治理机制。

猜你喜欢

政治大学生
政治呵护只盯“短处”?——乾 县“政治呵护”重在政治激励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