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
2020-02-22
工作单位:安徽省宿城第一中学(234000)
所谓“人文素养”,即一个人在社会生活、工作和学习过程中,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所必须具备的一种气质修养和基本的品格。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人类优秀文化进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式的吸收与继承,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修养与行为,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气质、人格、品质。高中古诗文蕴含着多种有利因素,对这些因素加以利用,能真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高中阶段,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培养的目的很明确,即让学生具备优秀的品格与高尚的修养。一方面,形成科学、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懂得为人处世之道,知道避恶扬善,崇尚真善美,抨击假恶丑。另一方面,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为社会发展做贡献。古诗文中的有利因素能帮助教师达成这一人文素养培养目标。
这些有利因素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第一,深厚的爱国情怀。古诗文所蕴含的爱国情怀对学生家国意识、爱国精神的培养十分有益,很多学生通过古诗文学习,能够由古思今,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第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古诗文一定程度上是历史的真实写照。通过高中古诗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更多历史文化知识,领悟诗人丰富的情感,继而以史为鉴,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第三,高尚的审美情趣。古诗文蕴含着图画美、韵律美、情感美、意境美等多种美的形式,它们在学生审美素养提升、高尚审美情趣塑造方面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第四,健康向上的人格。从丰富的古诗文作品中,可以看到诗人身上所闪烁和蕴含的高尚、健康的人格,在这些优秀品格的影响下,学生往往能形成健康自信的心理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既然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有这么多的有利因素,那么,语文教师该如何有效利用这些因素呢?有哪些方法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期待能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借鉴。
一、情景营造法
“情境营造法”就是常说的“情境教学法”,即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古诗文营造各种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完善修养,提升品质,继而达到培养人文素质的目的。利用视频、音乐、图片、角色扮演等营造情境是常见的方法。
例如,在曹操《短歌行》学习过程中,为了让学生顺利进入诗歌所描述的情境,感知诗歌意境的澎湃激昂、肆意洒脱,悲壮豪迈,教师可以将《短歌行》这首诗的视频、音频等导入到课堂,让学生在欣赏吟唱的情境中感知诗歌景的独特、情的豪迈。在这一情境中,很多学生受其壮志情感触动,心中乌云陡然一扫而空,继而升起对人生、对生活的“凌云壮志”。
再如,在《鸿门宴》的课堂学习中,为了让学生对“鸿门宴”这一历史事件有一个客观真实的认识,继而对刘邦、项羽等人物形象有深入了解,教师可采取“角色扮演”法营造情境,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项羽的优柔寡断、刚愎自用。这一情境的营造,能让学生通过历史缩影,推己及人,继而“观史明智”。
二、品读赏析法
“品读赏析法”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古诗文的表现手法、遣词造句、情感表达、意境营造等进行品读与赏析,继而提升审美素养,完善人格的一种教学法。首先,进行多种形式的品读。古诗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意境独特,只有通过不断的品读、欣赏,才能初步感受古诗文的魅力所在。一方面,教师可以激励学生在课下进行诵读,感受诗歌语言的韵律美;另一方面,让学生进行课堂诵读比赛。
例如,李商隐的《锦瑟》对仗工整,押韵明显,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学生审美情趣培养的不二素材。“五十弦”中的“弦”、“思华年”中的“年”、“托杜鹃”中的“鹃”、“玉生烟”中的“烟”、“已惘然”中的“然”使整首诗一气呵成,极具韵律之美。教师可让学生分组诵读,集体感受诗歌之“美”。其次,开展鉴赏活动。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寻找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继而提升审美修养,陶冶学生情操。同样是《锦瑟》,教师可让学生对诗歌的意境、表现手法等进行赏析,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
三、讨论探究法
“讨论探究法”是学生针对某一个问题进行讨论与探究,通过讨论探究习得知识,获得能力,提升修养,继而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法。高中古诗文教学离不开讨论探究方法的实施,教师要通过讨论探究引领学生广泛参与课堂,在教师所营造的“人文素养”情境中体验与感知。
例如,在李密的《陈情表》的学习中,为了让学生了解“感恩”“孝道”这一人文素养的内涵,教师可让学生讨论:“《陈情表》这篇古文作者是如何通过声泪俱下的文字来感动圣上,继而达到‘辞官尽孝’目的的?是从几个方面来阐述的?你们能列出文章中最让人感动的句子,并分析其在表达文章主旨方面的作用吗?”讨论探究的方式,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古诗文所传达的人文素养的基本内容,同时也在与其他学生的合作、讨论、探究中提升了团队合作、人际和谐、互助交往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探究过后,教师应对探究的结果进行总结与评价,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的自信心。
四、联想想象法
古诗文的阅读不仅需要学生理解生字词、掌握诗歌语句或文章段落大意,还需要学生发挥联想与想象,走进作者灵魂深处,与作者进行灵魂交流,感受作者真实的情感和古诗文的独特意境。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让学生发现古诗文中所蕴含的人文素养因素,继而对其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
例如,苏轼在《赤壁赋》中传达出一种健康的人生观:“即使身处人生谷底,困境重重,也要保持豁达、超脱、乐观、自信与随缘的精神状态和人生态度。”教师要引领学生对相关语句进行联想,如:“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学生应该对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情感和体现的精神加以想象,看这简单的句子是如何传达苏轼对“人生苦短”的看法的。只有通过想象,句子才不会干瘪枯燥,才能具有智慧的生命力和丰富的人情味。可见,通过想象,学生才能在古诗文学习中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继而提升人文素养。
综上所述,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配合。对于教师来说,要善用运用情境营造法、品读赏析法、讨论探究法、联想想象法等打造古诗文高效课堂,让人文素养培养的有利因素洋溢在古诗文课堂教学的边边角角。当然,教无定法,培养方法不仅限于以上提到的几种,语文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探究出更出彩、更有效的教学法,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